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青岛市多校2019

时间:2019-08-16

年的传说故事简短50宁一

提示:本文共有 185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8 分钟。

山东省青岛市多校 2019 2020 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 ,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 ,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 ,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便都是传统文化。 A. . 时过境迁 抱残守缺 昙花一现 B. . 时过境迁 昙花一现 抱残守缺 C. . 昙花一现 时过境迁 抱残守缺 D. . 昙花一现 抱残守缺 时过境迁 2、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 相同..的一项是( ) A. . 譬.如/偏 僻. 卡.片/关 卡. 折.本/损兵 折.将 笨嘴 拙.舌/相形见 绌. B. . 殉.职/ 勋.章 羞 怯./ 惬.意 粘.贴/ 拈.轻怕重 恍.然大悟/惊 慌.失措 C. . 狼 藉./慰 藉. 轩 昂./ 盎.然 载.誉/千 载.难逢 不 屑.一顾/惟妙惟 肖. D. . 占 据./蹲 踞. 真 谛./取 缔. 侍.奉/ 恃.才傲物 浑.水摸鱼/ 魂.牵梦萦 3、 、 下面一段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 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 ② 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 诗是绿茵遍野时那抹久违的清新 ④ ④ 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 . ③①④② B. . ④③①② C. . ④②③① D. . ③④②① 4、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冠.冕(guān ) 恣.睢(zì) ) 怯 懦.( (ruò) ) 脍.炙人口(kuài) ) B. . 谦 逊.( (xùn) ) 解 剖.(pāo ) 木 讷.( (nè) ) 断壁残 垣.( (yuán) ) C. . 瞥.见(piē ) 炽.热(chì) ) 苍 劲.( (jìng) ) 法家 拂.士(bì) ) D. . 濒.临(bīn ) 报 帖.(tiě ) 拾.级(shè) ) 怏怏..不乐(yāng )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九级 1 1 班班长小娜学习好,工作好,人 品好,在班级同学中 德高望重....。 B. . 进入九年级以来,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比以前更加 苦心孤诣....的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C. .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停留的时间也算长的了,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 一丝不苟....。 D. .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真是 小题大做....。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亲爱的同学们,你还记得初入第一堂语文课时的情形吗?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有人说:语文是 kuī ( )视人类心灵的窗口 …… 语文深 以书籍为媒介,因积累而丰厚,由阅读而深 suì( ( ),因思考而动人。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为这幅图画拟写一个标题。(8 8 个字以内)结合画面内容阐述标题的含义。 7、 、 古诗文默写。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杜牧在《赤壁》中运用议论抒发感慨,直接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隐含着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 , , 。落花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常用 “ 落红、 落英、飞花 ”等表示花落之意,体现各自的心境。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 “ , , ” ”借漂泊无定的杨花抒发因友人左迁而生的离别之愁;李商隐在《无题》中用“ “ , ” ” ,借落花抒发有情人无奈告别的怅惘与惋惜。 8、 、 名著阅读。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多次受到牛魔王家族的威胁和刁难,请简述其中的两次经历。《小王子》中,小王子与狐狸告别时,狐狸作为礼物送给小王子的那个 “ 秘密 ” 是什么? 二、阅读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快阁 ① 黄庭坚 痴儿 ② 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 ③ 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① 快阁在吉州太和县 今属江西 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 1082 作者任太和令时。② 痴儿:作者自指。 ③ 佳人:知己、知音。 1. . 请描述三、四句所展现的景象。 2. . 结合尾联,说说此诗表达的情感。 10、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告俨、俟、份、佚、佟 ①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 弊 ,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僶俛 ② 辞世 ③ ,使汝等幼而饥寒…… 良独内愧。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 ④ 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 ⑤ 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 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十同财 ⑥ ,家人无怨色。《诗》曰:“ 高山 ⑦ 仰止,景行 ⑧ 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 ⑨ 尚 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① 俨、俟、份、佚、佟:陶渊明的五个儿子。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是在晋宋易代之际所作的一封家信。大约在宋永初二年( 421年)诗人五十三岁时,他所患痁疾曾一度加剧。重病中他自恐来日无多,便怀着生死由命的达观态度,给几个儿子留下了这封带有遗嘱性质的家信。 ② 僶俛(mǐnfǔ ):勉力。 ③ 辞世:指弃官隐居。 ④ 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⑤ 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 ⑥ 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 ⑦ 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 ⑧ 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 ⑨ 至心:至诚之心。 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夫君子之 行.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每以家 弊.至心 尚.之 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亲旧不 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 遗.陛下 B. . 静 以.修身 以.其境过清 C. . 汝 其.慎哉 下视 其.辙,登轼而望之 D. . 当思四海皆兄弟 之.义 览物 之.情,得无异乎 3. . 用 “/” 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汝 辈 稚 小 家 贫 每 役 柴 水 之 劳 何 时 可 免? 4. .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 良独内愧。 5. . 联系(乙)文全文思考,陶渊明在书信中列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11、 、 现代文阅读 年灯 肖复兴去年的大年夜,我家后面老爷子家的那盏年灯,在他家封闭阳台的落地窗前,照往年一样,又亮了起来。老爷子是位老北京,讲究老理儿。老爷子家这盏年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都在点亮。从我家的 后窗一眼就能望见,正对面老爷子家阳台窗前的这盏年灯,就这样一直亮到正月十五满街花灯绽放的时候。如今,满北京城,如老爷子这样坚持守候过年老理儿的人,不多见了。每年过年期间,望着老爷子家这盏年灯,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母亲还在世,不管晚上我回家多晚,她老人家都会让家里的灯亮着。每次骑着自行车回家,四周房屋里的灯光都没有了,一片漆黑,老远,老远,一望见家里那盏橘黄色的灯,灯光闪亮着,跳跃着,像跳跃着一颗小小的心脏,我的心里便会充满温暖,知道母亲还没有睡,还在等着我。母亲去世之后,我晚上回家,再也看不见那 盏橘黄色的灯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心里都会有些伤感。对于我,灯,就是家;灯下,就是母亲。无论你回来有多晚,无论你离家有多远,灯只要在家里亮着,母亲就在家里等着。因为老爷子和我的儿子都在美国,一样读完博士,在美国成家、生子、工作,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比较熟,也比较说得来。我知道,前些年,老爷子和老伴还常常去美国,快 看他的儿子,帮助带带孙子。如今,孙子都上中学了,老爷子真的老了。他不止一次对我说:快 80 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不了喽,前列腺不争气,总得上厕所。便盼望儿子能够带着媳妇和孙子回来过一回春节。盼了 好几年,不是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就是孙子春节期间正上学请不了假,都没有能够回来。每年春节,老爷子家阳台的窗前,都亮起了年灯。去年老爷子家的这盏年灯,变了花样。以往,都只是一盏普通的吊灯,半圆形乳白色的灯罩,垂挂着一支暖色的节能灯。有时候,为了增添一些过年的气氛,老爷子会在灯罩上蒙上一层红纸或红纱。去年,换成了一盏长方形的八角宫灯,下面垂着金黄色的穗子,木制,纱面,上面绘着彩画,因为距离有点儿远,看不清画的是什么,但五颜六色的,显得很漂亮,过年的色彩,一下子浓了。不知道老爷子是从哪儿淘换了这么一个玩意儿。老爷 子家的这盏年灯,就这样又像往年一样,在大年夜里亮了一宿。烟花腾空,缤纷辉映在他家窗前的时候,暂时遮挡了年灯,但当烟花落下之后,年灯又亮了起来。 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礁石立在那里不动。 那岿然不动的样子,那执著旺盛的心气,颇有点儿像老爷子。大年初一过去了,大年初二也过去了…… 老爷子的年灯,就这么一直亮着。在整个小区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盏年灯;在偌大的北京城,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人,能守着这么一份过年的老理儿,点亮这样一盏守候着亲人回家过年的年灯。一天半夜里,我起 夜,在厕所的后窗前瞥见那盏年灯,无月无星只有重重雾霾的夜色里,它比一颗星星还亮,亮得如同一个旷世久远的童话。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既为老爷子,也为老爷子的儿子,同时,也为自己。大年初五的早晨,我起床后,从后窗望去,忽然发现,老爷子家阳台落地窗前的那盏年灯,没有了。这一天的天气难得格外的晴朗,太阳斜照在他家阳台的落地窗上,明晃晃地反光,直刺我眼睛。我以为眼花了,没有看清。定睛再细看,年灯真的没有了。正有些奇怪,看见一个男人领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走进阳台,他们都穿着一身运动衣,两人做起了体操来。不用说,老爷子的儿 子和孙子回家了。虽然没有有 赶上年夜饭,毕竟赶上了当天晚上破五的饺子。离正月十五还有 10 天,年还没有过完呢。又要过年了,想起老爷子的那盏年灯。 1 .文章围绕“ 年灯” 主要写了哪几件亊?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槪括。 2 .赏析第 ⑥ 段画钱句子。 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它像硬石一样立在那里不动。 3 .全文反复出现“ 年灯” 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加以分析。 4 .文中老爷子年年亮起年灯,期盼儿孙回家过年。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 回家过年” 却观点不一。下面是某社区工作人员就“ 我们是否应该回家过年”的 的 100 份抽样调査结果。 请根据调查结果,提炼出两条主要信息。针对本话题你的态度是什么,请简要陈述。 12、 、 阅读 读书之道: : 广博与精深 ① 广博与精深,是读书的两个法门,相得益彩,缺一不可。就像《论语》里关于学与思的关系一样,精而不博则执,博而不精则散。 ② 杜甫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一语道出了广博的意义。读书,就像人生行路,走多了,看多了,自然会有对于人生的领悟,博览是为了提升眼界,扩展知识面,不博无以广知。清代军事家胡林翼曾说: “ 读书当旁拨远览,博通天人,底几知上下古今之变,而卓 然成家。 ” 博览是为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最终为己所用。 ③ 但是,博览不可博而不思,郑板桥的打油诗 “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 ,便嘲讽了这种书呆子。读书不能一味求多,重要是得抓住要领,得其精髓,弃其糟粕。正如曾国潘所言:“ 万卷虽多,而提要钧玄不过数语。 ” ④ 广博之余,也需精热。读书唯精,是加强某一方面知识能力的必经之路。怎样精,如何热?大儒朱熹给了答案, “ 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 。读经典书,必须专心致志,虚心探索,反复研读,没有捷径。毕淑敏一部童话故事《美人鱼》都能常读常新,品 出幻想、爱情、亲情、坚持等诸般滋味,足以见,不同时期,不同际遇,或者经过时事的变迁,再读同一本书,总能有不同的体会,得到更多的收获。所谓温故而知新,即如此矣。 ⑤ 博览与熟读,看似矛盾,实则一体两面,缺一不可。鲁迅先生说: “ 不先泛读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 博览是熟读的基础,书读多了,才能读深,书读深了,才有可能达到东汉郑玄所谓 “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 的境界。于是,不如向梁启超先生学习,将博览与熟读相融合: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 ⑥ 总之,开卷 有益,领袖毛泽东曾直白地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 “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 ” 读书是为了活着,是为了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或博览或精读,既博览又精读,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1. . 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 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3. . “ 书读深了,才有可能达到东汉郑玄所谓 “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 的境界一句中, “ 可能 ” 一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4. .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 . “ 不同时期,不同际遇,或者经过时事的变迁,再读同一本书,总能有不同的体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 ,你有过类似的读 书体验吗?请分享一下。(0 40 字左右) 1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雷电究竟从哪里来? 骆昌琴 ① 雷电是大自然最惊心动魄的景象之一,特别是那些光华夺目、划破长空的闪电。 ② 世界各地平均每小时要下 0 1800~2000 场雷雨,每秒钟发出 0 100 次闪电。在 4 24 小时内,有大约 850万次闪电袭击地面。有声有色的雷电并非虚张声势,它确实威力无穷。5 1975 年,一次强大的闪电袭击了津巴布韦乌姆塔利城附近的一座茅屋,一下子击毙 1 21 人。在美国,平均每年被雷电直接击毙的人数超过5 125 人,还有 3 3 万幢房屋和建筑物被摧毁。雷电常常 是伴随狂风、暴雨、冰雹而来,还会劈坏树木、造成火灾、干扰无线电通信等,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③ 那么雷电究竟从何而来?8 18 世纪以前,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神话。人们对雷电究竟从何而来还一无所知,连少数科学家都以为雷电是毒气在空中爆炸。第一个揭穿雷电秘密的是美国著名学者本杰明 · 富兰克林。2 1752 年夏天,富兰克林准备了一只用木条和丝手帕做成的大风筝,在风筝顶端缚上一根细铁丝,并把它与放风筝的麻绳连在一起,绳末系了一段不导电的绸带,以便抓握,而在麻绳与绸带之间再系上一把铁钥匙。当雷雨来临时,富兰克林带着小儿子奔向野 外,顶着狂风暴雨把风筝送上高空云层。一会儿,麻绳被淋湿,变成良导体,随着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风筝和绳索全都带了电,麻绳上原先披散的纤维都奇妙地直立起来。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儿发麻,他兴奋地把手指挨近那把铁钥匙,立刻就有电火花向手指飞来。这些现象与实验室中带电物体的性质完全相同,原来闪电不过是大气中的强烈放电现象! ④ 其他各国也有不少人做了类似实验,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和朋友利赫曼教授,各自把装在室外长铁杆的一端引进实验室内,制成 “ 测雷机 ” ,多次观察打雷时发出的电火花。 ⑤ 闪电和雷鸣总是一起出现,但是打雷不 一定就会下雨。人们通常把能制造雷电和雷雨的乌云叫做雷雨云。 ⑥ 通过大量探测,科学家知道:在雷雨云积极发展时,云体会开始带有大量电荷,而且总是在云体上部集中正电荷,云体下部集中负电荷。由于电的感应作用,又使雷雨云笼罩下的地面带有正电。这样,在云的上下部之间、云与云之间、云与地面之间,就会形成强烈的电场。随着电场两边电位差越来越大,正、负电荷间将发生击穿空气的放电现象,并激发空气发光,这就是闪电。每次闪电的电流可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安培,温度高达两三万摄氏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出五倍。在狭窄的闪电通道中,空气被突然 剧烈加热,迅速膨胀,然后空气体积又陡然缩小。空气由此发生振动,造成了轰隆隆的雷声。 ⑦ 可为什么雷雨云会带电呢?为什么雷雨云中的电荷总是呈上正下负的分布呢?自富兰克林揭示了雷电的本质之后,无数科学家为查明雷电之源绞尽脑汁,提出过许多种解释。我们可以把这些解释大致归为三大类:第一类认为,雷雨云吸附了空气中的带电离子而起电;第二类认为,云粒子受到外界电场感应,因为即使在晴朗时,大气也存在电场;第三类认为,带电云层是由于云粒子间的相变、摩擦、破碎等机械作用或云粒子的化学变化形成。 ⑧ 雷电是大自然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尽 管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大相径庭的假说,但直到今天,还没有一种假说能完美地说明雷电的起源。 1. . 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分析雷电形成的过程,在下图 ①②③ 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2. . 简要分析文章第 ② 自然段的作用。 3. .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在 424 小时内,有大约 0 850 万次闪电袭击地面。( “ 大约 ” 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文章第 ③ 段讲述富兰克林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雷电是大自然最常见的现象。(判断句子的正误,并阐明理由) 4. . 文章第 ② 段说雷电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实,我们也可以利用雷电为人类造福,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进 行大胆设想。 三、语言表述 14、 、 一天,某中学七年级(五)班的王强正要上学,他妈妈突然发病晕倒,不省人事。在众邻居的帮助下,妈妈被及时送进了医院。王强要向班主任陈老师请假,还要把此事告诉出差在外的爸爸。现电话已接通,请你带王强讲话,语言要求简明、连贯、得体。王强对老师说:“ “ 。 。 ” 王强对爸爸说:“ “ 。 。 ” 四、写作 15、 、 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也是生命这张餐桌所不可或缺的 “ 美食 ” 。请自拟 题目,体裁不限(除诗歌外),围绕 “ 苦味 ” 进行创作,不得出现真实信息,不少于 0 600 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时过境迁:时间推移,环境发生变化。昙花一现:指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抱残守缺:意为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多比喻思想保守,不求上进,不肯接受新事物。(1 )依据 “ 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 ” ,第一空应该选用 “ 时过境迁 ” 。(2 )依据 “ 化为明日黄花 ” ,意为守着旧有的事物,所以,第二空应该选用 “ 抱残守缺 ” 。(3 )依据 “ 未老而先亡 ” ,说明有 些传统文化中有些成分只是 “ 昙花一现 ”为 。据此,答案为 A。 。 2 、D 解析 详解 A. 譬 譬.如 如 pì /偏 僻. pì 、 卡.片 片 kǎ /关 卡. qiǎ 、 折.本 本 shé /损兵 折.将 将 zhé 、笨嘴 拙.舌 舌 zhuō /相形见 绌. chù 。. B. 殉 殉.职 xùn / 勋.章 xūn 、羞 怯. qiè / 惬.意 qiè、 、 粘.贴 zhān / 拈.轻怕重 niān、 、 恍.然大悟 huǎng /惊 慌.失措 huāng。 。 C. 狼 狼 藉. jí /慰 藉. jiè 、轩 昂. áng / 盎.然 然 àng 、 载.誉 誉 zài /千 载.难逢 zǎi 、不 屑.一顾 xiè /惟妙惟 肖. xiào 。 D. 占 占 据. jù /蹲 踞. jù 、真 谛. dì /取 缔. dì 、 侍.奉 奉 shì / 恃.才傲物 shì ì 、 浑.水摸鱼 hún / 魂.牵梦萦 hún 。 选 故选 D。 。 3 、A 解析 详解 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是有关 “ 诗 ” 与 “ 四季之景 ” 的比喻。阅读文段和选句可以发现,此句子结构一致,按四季顺序写。分析空格的前句可知,所选内容一定要与上句描写的景色一致。 “ 青芜如毯 ” 运用了比喻修辞,写出了青草如茵的美景,对应句 ③ 中 “ 绿茵遍野 ” ; “ 雨声淅沥 ” :对应句 ① 中 “ 千缕缤纷 ” ,描绘了夏日美景; “ 秋日花叶相映 ” 是秋景,对应句 ④ 中 “ 红叶清风 ” ; “ 冬日雪意阑珊 ” ,对应句 ② 的冬日美景。据此分析排序为 ③①④② ,故选 A A 。 4 、C 解析 详解 C C 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A A 怯 懦. nuò。。B B 解 剖. pōu 。D D 怏怏..乐 不乐 yàng。 。 5 、C 解析 详解 A.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用错对象。 B. 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到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只能作谓语。 C.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使用正确。 D. 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望文生义。 选 故选 C。 。 6、 、 (1 1 )窥 邃(2 2 )(3 3 )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标题:学海无涯书作帆含义:图中两人驾着以书为 帆的阅读之舟向前方驶去,表明阅读是我们驶向成功的动力,示例二:标题:圆梦之旅含义:画面中,父子俩(师生二人)乘坐以书籍为帆的飞船,向着梦想进发,示例三:标题:导航含义:画面中,孩子指着明星,大人掌舵,以书为帆,驶向前方,表明孩子的阅读需要师长的正确引导。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 )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本题注意 “ 邃 ” 字的写法。(2 )拟写标题,要 依据画面的内容或表达的主旨寓意来作答。这幅图画主体是:两人驾着以 “ 书 ” 和 “ 阅读 ” 为帆的船;下面是海水,上面是夜空和星星。寓意是:阅读书籍是驶向成功的动力。据此来拟写标题。答案是多元的。(3 )根据自己拟写的标题,结合画面内容,阐述标题所蕴含的意义即可。 7、 、 (1 1 )箫鼓追随春社近 ( (2 2 )玉盘珍羞直万钱 ((3 3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4 4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解析 详解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 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 “ 箫鼓 ”“ 直 ”“ 郎 ”“ 啼 ”“ 溪 ”“ 残 ” 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 “ 三不 ”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 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 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8、 、 (1 1 )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抓走唐僧要煮着吃,他的三昧真火也给孙悟空带来很大困扰。 ② 在女儿国,唐僧和猪八戒误喝子母河的泉水,悟空讨要落胎泉水,牛魔王的兄弟如意真君不给。 ③ 师徒四人要过火焰山,孙悟空向牛魔王的妻子罗刹女借芭蕉扇,受到牛魔王、罗刹女、玉面狐狸的刁难。(2 2 )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质,最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本质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能看见 。) 解析 详解 ( (1 )第四十到四十二回是与牛魔王之子红孩儿的冲突(把唐僧抓入洞中欲煮之);第五十三回是与牛魔王之兄弟红孩儿之叔如意真仙大的冲突(在女儿国,悟空讨要落胎水,如意真仙不给);第五十八回至六十一回是孙悟空与牛魔王,牛魔王之妻罗刹女,妾玉面公主的冲突(欲借芭蕉扇,牛魔王一家不从)。任选两处作答。 ( (2。 )小王子与狐狸告别时,狐狸告诉王子的秘密:真正重要的东西肉眼是看不到的,唯有用心灵去体会。 二、阅读 9 、1. . 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 2. . 尾联说 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与白鸥定下共居水云之乡的盟约。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和投身自然的愉悦。 解析 1. .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 木 ”“ 山 ”“ 天 ”“ 江 ”“ 月 ” ,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如 “ 落 ”“ 千 ”“ 远大 ”“ 澄 ”“ 分明 ” 等。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 2. . 本题考 查理解诗人情感。要结合写作背景和重点词句分析。此诗作于元丰五年 1082 作者任太和令时,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诗人从 “ 痴儿了却官家事 ” 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然后,写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 “ 公家事 ” 形成鲜明对照,借景抒发了投身自然的愉悦;结合尾联诗人的 “ 归船 ” 、 “ 白鸥 ” 之想,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和投身自然的愉悦情感。 10 、1. . (1 1 )操守,品德 (2 2 )消失,逝去 (3 3 )贫困 (4 4 )尊崇,崇尚 2 .D 3. . 汝辈稚小家贫/ / 每役柴水 之劳/ / 何时可免? 4. . ⑴ 如果不恬静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力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实现远大目标。 ⑵ (我)勉力弃官隐居,使你们年幼就受饥寒之苦 …… 自己心里很惭愧。 5. . 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意近即可 解析 1. .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 “ 行 ” :操守,品德。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 .D 句 句 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结构助词 “ 的 ” 之意。A 前者 “ 抛弃 ” ,后者 “ 赠给,留给 ” 。B 前者 “ 用来 ” ,后者 “ 因为 ”。 。C 前者语气副词 “ 可要,一定 ” ,后者代词 “ 它的 ” 。 3. .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汝辈稚小家贫/ 每役柴水之劳/ 何时可免?译为:你们这辈从小家境贫寒,每次被迫从事砍柴挑水的劳动,什么时候可以免除呢?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4.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 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 明志 ” :明确志向。 “ 致远 ” :实现远大目标。 “ 僶俛 ” :勉力。 “ 辞世 ” :指弃官隐居。 “ 内 ” :心里。 5. .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陶渊明在书信中列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的用意可从劝勉儿子们要互相关爱、同心同德、和睦相处,不慕名利, 坚守道德操守等角度作答。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 “ 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 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 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二)译文: 告诫俨、俟、份、佚、佟:天地给人以生命,有生就一定有死。自古以来,即使是圣贤的人,谁又能够独自逃脱死亡呢 ? 我年龄已过五十,年少时穷苦,每次因为家里困乏,四处奔走。本性刚直,才学拙劣,。 同当时社会的风气常常发生矛盾。 (我)勉力弃官隐居,使你们年幼就受饥寒 …… 自己心里很惭愧。 自从患病以来,我逐渐趋向衰弱,尽管亲人故交不抛弃我,每次用药物救我,自己也担心寿命有限了。你们这辈从小家境贫寒,每次被迫从事砍柴挑水的劳动,什么时候可以免除呢? ? 挂念在心里,我的愧疚不安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 虽然你们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的,但应当想到四海之内都是兄弟的情义。鲍叔、管仲共同做买卖,分钱的时候管仲总要多占一点,但是鲍叔不觉得他贪财,因为鲍叔知道他家里穷。归生、伍举都是春秋时楚国人,二人交情很好,后来伍举因罪逃到了晋国做官。归生与他相遇, 二人铺荆而坐,共叙旧情。就是因为在鲍叔帮助下,管仲变失败为成功; ; 在归生帮助下,伍举在因罪出逃后回国立了功。其他人尚且如此,何况你们这些同一个父亲的人呢! ! 颍川的韩元长,是汉朝末年的名士,身份是卿佐,八十岁死了。兄弟一起居住,直到终生。济北的氾稚春,是西晋时有操行的人,七代用共同的财产,家人没有怨怒的脸色。《诗经》说 :“ 对于古人的崇高道德则敬仰,对于他们的高尚行为则遵行、学习。 ” 即使不能做到前人那样,也要诚心诚意地崇尚他们。你们可要慎重啊! ! 我没什么再说的了。 11 、1. . ① 年轻时,母亲为我点灯,温暖着我。 ② 老爷子 从美国回来后,年年点亮年灯,但没能盼回儿孙。③ 去年大年夜老爷子点年灯,全家团聚。评分标准:3 分。每点 1 分,意近即可。 2 .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爷子年年挂年灯的执着,期盼全家团圆的强烈愿望。评分标准:3 分。修辞手法,1 分,作用分析 2 分。意近即可。 3. . ① 结构: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形成整体; ② 内容:写出了老爷子每年点年灯,盼儿孙回家闭聚,突出他内心的执着。评分标准:6 分。结构 3 分;内容 3 分,意近即可。 4 .(1 )大多数人都赞同回家过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赞同回家过年的人数更多。评分标准:2 分。每点 点 1分,意近即可。 ( (2 )答案示例:示例一:我赞成。父母年事已高,他们盼望子女回家过年,享受天伦之乐,回家过年也是“ 孝” 的一种表现。示例二:不赞成。过年只是一种形式,在哪过年其实都一样,我们可以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来,或者用其他方式向父母尽孝心。评分标准:4 分。表明态度,表达恰当,言之成理即可。(只有态度没有分析不给分。) 解析 1. .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概括。 ① 从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概括主要情节。 ② 答题时对事件的概括,应按照 “ 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作何事 ” 的格式加以概 括。 ③由于事件复杂,在概括时要避免情节相互交错。 ④ 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比如本题中,应找出与 “ 年灯 ” 有关的情节,陈述的主体应该是 “ 母亲 ” 和 “ 老爷子 ” ,答出他们与 “ 年灯 ”有关的事件。 点睛:情节概括题。答此类题要做到两点:1 、纵览全文,宏观把握。学生在做这种类型题目时容易犯顾此失彼、概括不全的毛病。要完整正确地回答该题,需要我们站在全文的高度来审视作答,要有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的气度,要知道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2 、仔细审题,明确要求。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题目的题 眼,如 “ 哪几件事 ” 中的 “ 事 ” , “ 表达了哪些情感 ” 中的 “ 情感 ”等,这样才能保证答语和题干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不至于答非所问。 2. .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 “ 赏析第 ⑥ 段画钱句子 ” ,这是考查学生鉴赏文本的能力。从题干所问来看,属于局部鉴赏,故应从局部鉴赏的答题角度进行作答。先考虑修辞, “ 让我觉得特别像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一浪翻滚过后,只有它像硬石一样立在那里不动 ” ,把年灯比作礁石,使用比喻的修辞,写出老爷子年年挂年灯的期盼之执着,表现出对全家团圆的渴望之强烈。 3. .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 全文反复出现 ‘ 年灯 ’ 有什么作 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加以分析 ” 。这是考查文中物象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形象、主题等角度分析,题干中说 “ 反复出现 ” ,这就暗示学生,“ 年灯 ” 在文中好比一条线索,把事件、人物给串联起来;从对形象的角度来看,老爷子年年点年灯,表现出内心的企盼和执着。 4. . 试题分析:针对本话题你的态度是什么,请简要陈述。应先表明态度,赞成或反对,然后陈述理由。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可以结合原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 12 、1. . 广博与精深,是读书的两个法门,相得 益彰,缺一不可。 2. .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之后,引用名言,解释了 “ 广博 ” 的含义,在此基础之上,论证了广博与精熟的关系,最后归纳总结,重申论点。 3. . 不可以 “ 可能 ” 起限定作用,既客观的反映了书读深了,所能达到的境界,又防止了认同问题的绝对化,使说理和缓,易于让人接受,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特点。 4. . 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5. . 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1. .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 表达。从第 ① 段就可知道,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广博与精深,是读书的两个法门,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2. .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 “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 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首先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然后第二、三段引用名言,解释了 “ 广博 ” 的含义;第四、五段论证了广博与精熟的关系;最后一段归纳总结,强调观点。 3. .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1 )表态(删 还是不删);(2 )定性。如: “ 可能 ” 等词表猜测;(3 )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4 )xx 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和科学性。据此分析分步骤结合句子内容作答即可。 4. .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本文用的最多的是道理论证,其次也用了举例论证法,如第四段中毕淑敏读 《美人鱼》的不同体验即是举例论证法。 点睛: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首先要对论证方法判 断准确,然后用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的格式进行作答。答题格式:(1 1 )举例论证:以 …… (事实)作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 论点(或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2 2 )比喻论证:作者将 …… 比作 …… ,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 …… 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3 3 )对比论证:作者把 …… 与 …… 对比,突出地论证了 …… 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4 4 )道理论证:引用 …… 的名言、谚语,充分有力的论证 …… 观点。使说理更具权威性、科学性,更具说服力。 5. .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意基础上的自我拓展能力。既不能脱离文意,又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结合自 己阅读过的文学作品来谈不同时期、不同际遇下读同一本书的不同的体会和收获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13 、1. . ① 云下地面:正电荷 ② 形成强烈电场 ③ 击穿空气,放电发光 2. . 通过列数字和举例子,写出了雷电声势大,威力无穷,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引出了下文对雷电究竟从何而来的说明,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 . (1 1 )不能。 “ 大约 ” 表示估计,说明 424 小时内闪电袭击地面的次数是一个估计的数字,去掉的话就变成了精确地统计,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 2 )错误。列举富兰克林的故事不是为了说明雷电 是大自然最常见的现象,而是揭示了闪电不过是大气中的强烈的放电现象这一秘密。 4. . 示例:蓄电造福:闪电时,把电能储蓄起来,需要多少就用多少;雷电来时威力巨大,可研发一些速充材料,利用雷电迅速充电,来取代现在的充电电瓶。(想象合理即可) 解析 1. . 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比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句作答。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 的方法作第 答。本题对文章第 6 段的内容进行筛选概括即可作答。 2.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在说明文中,语段的作用往往运用某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 ;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起下文 , 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作答即可。本题运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于说明雷电的危害巨大 , 同时又引起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理解作答。 3. .: 试题分析:( (1) )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方法: ① 表 态(一般不能删)。 ② 定性。如: “ 比较 ”“ 几乎 ”“ 相当 ” 等词表程度修辞; “ 大约 ”“ 可能 ”“ 左右 ” 等表估计, “ 多 ”“ 有余 ” 等表数量。 ③ 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 ④xx 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本题抓住 “ 大约 ”。 的表达作用分析即可。( (2 )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列举富兰克林的故事不是为了说明雷电是大自然最常见的现象,而是揭示了闪电不过是大气中的强烈的放电现象这一秘密。故“ 讲述富兰克林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雷电是大自然最常见的现象 ” 的分析是错误的。 4. . 试题分析:主观性试题。这 类问题的解答结合文章的内容,说法只要合理就可以。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做好这类题首先要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三、语言表述 14、 、( (1 )张静对赵老师说:“ 赵老师,您好! 今天早上,我妈妈突然发病晕倒,现已送医院抢救。因为爸爸出差去了,我要在医院照顾妈妈,不能去学校上课,要请假一天,好吗?”2 分 分 (2 )张静对爸爸说:“ 爸爸,今天早上妈妈突然发病,邻居已帮我把她送到医院去了。请你安排好工作,早点回来,好吗?” (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语言交际一般要有称呼语,语气要委婉,用语要简明得体。答案设计合情合理即可。 用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四、写作 15、 、 符合题意即可。 范文: 若要成功必要吃得苦中苦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舌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 ; 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 ; 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 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 …… 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 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 :“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 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的千古绝唱 ?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 ?消沉了吗? ? 没有。 “ 长安市上酒家眠, ” 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 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 ; 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陷中越陷越深; ; 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 “ 白帝托孤 ” 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的 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 ; 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击起惊涛骇浪; ; 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 ! 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嘴角边的甜甜的笑 ……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 对于话题作文, 可以从多角度入手,但这也正是题目的难处所在,令考生觉得无从下手。这里就要考查考生以小见大的能力了,即从一个侧面下手,反映出深刻的思想。 可以从自身体会出发,表达自己对“ 苦” 的理解,“ 苦” 可以理解为挫折、磨难等。文章可以确立在谈谈苦难的作用上。体裁上可以选择记叙文,通过写生活中的小事来体现苦难对人的磨砺作用,可以选择议论文,首先在开头亮明观点,然后通过列举事例或名言来论证论点,论据的选择要兼顾古今中外,力求全面有说服力。 这个题目给了考生极大的空间,不仅在内容上可以多向展开,体裁上也可以进行创新,例如:寓言,童话等形式。 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一、积累?? 运用(30 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在沁 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hè è 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 的原野中,有zhu6 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得美丽了。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沁 沁 凉 晨曦 群山万hè è zhuō ō 重的老牛 2 用下面词语写一两句语意连贯的话,并用上一种修辞。 不得照抄原文2 分 点缀: 2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 分 ①蒹葭凄凄,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② ② 者,望峰息心。(吴 均《与朱...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青岛市多校2019”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19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19

张先生,文章,手术机,九龙杯,玩家,祥子,作者,作用,句子,书生,内容,分析,医生,本题,语句,铡刀,试题分析,月色,语言,麦粒,宝石山,麦糠,答题,人物,题目,给自己,仪式,全文,对象,能力

2008-08-23 #故事会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0年中考最后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0年中考最后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老人,校服,保尔,老树,文章,词语,风沙,朱赫来,学生,分析,王长信,A.,B.,D.,试题分析,人们,内容,材料,意思,本题,人言,句子,同学,学校,文章内容,示例,能力,语境,题目,茂盛

2018-12-19 #长篇故事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2020届中考猜题语文试卷含解析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2020届中考猜题语文试卷含解析

A.,B.,C.,D.,历史,食物,论点,曹刿,文章,阳光,鲁庄公,小麦,国王,学生,父母,食品,中心论点,活动,思维,观点,题目,乐乐,作用,词语,本题,选文,风险,分析,人们,仪式

2015-03-10 #故事大全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0届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0届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A.,B.,C.,姓氏,句子,林冲,D.,词语,作用,全民,内容,海胆,作者,寒号鸟,本题,议论文,同学,材料,片段,蚂蚱,鲁智深,晶体,脊椎,观点,语境,张晓,李白,分析,中国,人们

2012-06-15 #短篇故事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0届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0届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父亲,红子,老梅,田忌,句子,邹忌,人物,本题,B.,面馆,作用,学生,孩子,分析,能力,公孙,文章,父母,绝活,窗子,语言,书信,意思,时候,语句,郑屠,情节,全文,方法,示例

2011-08-09 #小故事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2020年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2020年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胡笛,石丁,格列佛,A.,B.,C.,暗记,句子,文明,手机,内容,D.,无人驾驶,细菌,词语,题目,齐威王,意思,分析,学生,本题,用户,皇后,齐国,生活,世界,作用,即墨,同学,寝宫

2015-02-11 #经典故事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青岛5中2019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青岛5中2019

句子,祥子,黄土,分析,作者,成年,孩子,国民,父亲,黄溪,人生,网民,活动,学生,论点,题目,劳动,一生,作用,农民,我国,文章,溪水,黄神,生活,上网率,中国,人们,买车,信息

2007-12-31 #长篇故事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武城县2019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山东省武城县2019

母亲,分析,句子,作用,张雨,时候,本题,能力,文章,A.,D.,书信,青蛙,意思,词语,井里,同学们,学生,观点,父亲,画线,结构,老师,语言,刘羽冲,内容,孩子,对联,横线,学会爱自己

2012-09-26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