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田沁鑫导演民族歌剧《扶贫路上》 致敬“第一书记”群体

时间:2019-08-17

9月17日,由印青任音乐总监、作曲,田沁鑫任编剧、导演,宋小明任词作家的大型民族歌剧扶贫路上,在南宁的广西文化艺术中心首演

提示:本文共有 30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山歌飘在云雾间,日子一天又一天,布洛陀拜了千百拜哟,百姓的生活盼改变……”随着《扶贫路上》序曲《好大的事情在身边》响起,壮乡的好山好水铺展出画卷,打动人心的扶贫故事开启篇章。

9月17日,由印青任音乐总监、作曲,田沁鑫任编剧、导演,宋小明任词作家的大型民族歌剧《扶贫路上》,在南宁的广西文化艺术中心首演。该剧正是致敬以广西壮族姑娘黄文秀为代表的“第一书记”群体,还原全国扶贫攻坚战线的奋斗与荣光。

《扶贫路上》海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各级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参加驻村帮扶,上演了诸多感人、动人的扶贫故事。

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就是其中一员。这位广西壮族姑娘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时,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她却选择回到百色,成为第一书记。2019年6月16日,黄文秀因心系暴雨中驻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遇到山洪,牺牲在工作路上。

该剧是2019年度全国现实题材及革命历史题材舞台艺术重点剧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扶持项目,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出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民族文化传承中心、中央歌剧院联合出品。

据悉,南宁演出结束,该剧将于10月17至18日上演于国家大剧院,随后移师上海,于10月24、25日,在上海大剧院演出,并参演“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

以黄文秀的故事塑造具有共性的第一书记形象

《扶贫路上》的创排过程历时两年,主创团队数度深入广西百色地区采风,扎根基层,反复调整剧本十余版。

本剧主角黄文秀是全国290多万第一书记中的普通一员,这个年轻的生命在止步的时候,没有丰功伟绩,可是她像全国各地的第一书记们一样,时刻心系个人所在地区的民生、基建。黄文秀身后,站着第一书记群体。

《扶贫路上》剧照在剧情上,编导们不限于编织黄文秀个人的生命体验,而是糅合了采风调查阶段了解到的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第一书记的工作,塑造了一个具有共性的第一书记形象。

在成为百坭村第一书记的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黄文秀写下了三大本扶贫日记。在她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到2018年底,百坭村103户贫困户中88户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看到黄文秀的照片,读到她的日记,听到她的故事,我能想到的是她是一个大家很喜欢的姑娘,值得我们为她好好做个故事。”

为了更好地塑造黄文秀以及剧中广西角色,导演让演员们先学桂柳话、广西人说话口音,找到地方人物特点。在全剧排演创作中,她又不断向演员传递着角色的几个关键信息,从形体上、表情上找到广西人的朴素、直率,而黄文秀则更比他人多一分开朗和乐观,这是田沁鑫在查阅所有黄文秀影音、图文资料后的发现。

编剧、导演田沁鑫(中)谢幕“我们创作的过程,是一次向人民学习、被人民感动的过程。战斗在脱贫攻坚战一线的干部群众,赋予了《扶贫路上》最大的灵感与最深的内涵。”田沁鑫说,“《扶贫路上》是我们为脱贫攻坚战献上的诚意之作,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将我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收获的震撼和感动传递给大家,让黄文秀们的精神和力量传播得更远、影响得更深。”

词作家宋小明则表示:“我们剧组的音乐文学环节就是要讲人话、讲真话、讲新时代的好话,让《扶贫路上》的好声音飞进人民群众的心里。”

三层框架多媒体墙构成的国际水准视觉

在创作初期,田沁鑫导演就决定要做一个以点带面的扶贫第一书记群像故事,所以在故事叙事上,不仅要体现故事主角所在区县的空间,还需要辐射广西甚至全国的第一书记们所在的区县空间。

她选择了三层框架结构、辅以多媒体墙的舞美概念,凝练、简洁、多空间,整部剧在视觉上十分现代,并被认为具有国际水准。

《扶贫路上》剧照开场纱幕多媒体投影用变化的等高线来抽象地表现广西的山水。等高线缓缓移动变化,那原本让人向往的青山,仿佛成了走不出的贫困迷宫。随着开场音乐响起,纱幕中纯朴的女民歌演员在灯光中出现,也在一个个舞美结构的小方盒中出现,轻盈、精致,带来了广西人民最美好的形象。随后,多媒体后背屏出现了广西的实景俯拍风貌。

纱幕升起之后的舞台画面都被自然切割成方块,舞台的上中下三层、前中后三层、左中右三层均被打通,时空灵活切换、舞台空间移步换景。

黄文秀牺牲后,田沁鑫带领的主创团队在百坭村采风时,看到一只大的黄蝴蝶飞了过来。而在广西当地有一种传说,死去的人想念家人时会化作蝴蝶飞回来。这个有些凄美的传说激发了田沁鑫的灵感,并让蝴蝶成为这部作品里的重要意象。

蝴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普遍带有“美丽、美好、多情”的涵义,而本剧创作中赋予了它更丰富的意义,它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壮阔的山河里飞”;而后在黄文秀《蝴蝶飞》的歌声中,第一书记们“飞入”村村寨寨;再出现则是在风雨中、黑水里,但是“大雨压不跨、狂风不能催”,即使如此黄文秀还是唱着“我要飞,像蝴蝶一样地飞”。

黄文秀的“驻村日记”也成为剧中的重要元素。编导们在研究了笔记本后,深刻地感受到了第一书记们工作任务的繁重和艰难。田沁鑫用了多种手段展现“驻村日记”:第一次“驻村日记”出现是通过“黄文秀”的口述,之后多次出现过在合唱男演员扮演的第一书记群体手中,“黄文秀”灯下写日记的场面中,还有舞台多媒体的一篇篇的日记页面,这些片段拼写出了“黄文秀”的精神,更立体地拼写出了“第一书记”的群像。

融入广西特色的民族歌剧音乐新探索

全剧演唱部分融汇了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经过精雕细琢的音乐和唱词,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其中很多音乐和唱段具有浓郁的广西特色,悠扬的山歌和民族曲调唱出了剧中人物对家乡的热爱和奋进的决心。

《扶贫路上》剧照“蝴蝶啊,空中飞,身轻力不亏,年年引得东风到,岁岁与春归……”黄文秀的唱段总是充满希望和力量,咏叹《蝴蝶飞》是刚开始进行扶贫工作时的兴奋和期待;《我问》中是要帮助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急不可耐;《五星红旗》唱出走在扶贫路上的力量源泉。优美的歌声中,一个感村民所感、急村民所急的扶贫干部形象栩栩如生。

百姓的唱段充满家长里短烟火气,也显示出受条件所困认识的局限,反映了扶贫路上的各种不容易。超生的燕来妈唱的是“闲得没事就生娃哎,富养穷养都不怕,小猪都是一群养哎,七长八短都长大”;酗酒的班统丰唱的则是“我本山中一呐醉汉,坐在坡上四呀下看,穷人呐穷天又穷地哎,不如醉里做神仙”。

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与服装,舞美及多媒体手段营造的广西百色地貌及百坭村的环境。黄文秀牺牲时的场景以与父亲隔空对话的形式展现,而之后村干部和村民们一声声“来不及”的追思,唱出了大家无尽的想念和缅怀。

音乐总监、作曲印青介绍:“在音乐创作中,我们力图坚持艺术性和人民性的完美统一,广泛汲取了广西百色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加以改编和创新。同时又注入了现代性的音乐语汇和表现手段,着力刻画出黄文秀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突出了剧中众多人物的鲜明个性和时代感,也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和情景性。作曲家们都有个共同的理想:这部剧的音乐既能体现出广西大地的民族特色之美,又能展现出中国新时代的恢宏壮丽之气。”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田沁鑫导演民族歌剧《扶贫路上》 致敬“第一书记”群体”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歌唱“扶贫路上”第一书记

歌唱“扶贫路上”第一书记

黄文,第一书记,扶贫,广西,田沁鑫,百色,剧中,导演,音乐,日记,一线,全国,故事,舞台,蝴蝶,驻村,设计,全剧,唱段,空间,群像,角色,创作,变化,印青,区的,民族歌剧,乐业县,山歌,力量

2013-08-18 #长篇故事

田沁鑫委员:建起新中国的“影像艺术博物馆” 将中国经典故事影像化

田沁鑫委员:建起新中国的“影像艺术博物馆” 将中国经典故事影像化

田沁鑫,扶贫,黄文,中国,故事,中国故事,历史,戏剧,经典,中国国家话剧院,经典故事,剧本,山洪,平台,广西,手法,战线,文艺工作者,时代,民族,歌舞剧,青年,舞台,主创,创作,合作,童薇,第一书记,广播电视总台,新中国

2008-10-20 #小故事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走户经”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走户经”

孙杰,村民,老人,村里,蓝莓,房子,三子,孙书记,我家,村干部,贫困户,工作,尹凤,康君,第一书记,全村,向阳村,情况,机耕路,翻建,筹集资金,裂纹,生活,包村干部,这是他,修一修,加盖,孙远,施策,李海涛

2012-09-09 #故事会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长岭县北正镇村第一书记刘铁军有本“扶贫日记”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长岭县北正镇村第一书记刘铁军有本“扶贫日记”

刘铁军,贫困户,日记,村民,草原,第一书记,北正,政策,火炕,王村,草房,群众,长岭县,镇村,鸡雏,北正镇,吉林日报,第一时间,产业,军人,原因,大学生,宗旨,想法,文化,果树,民生,炕上,百姓,种子

2014-06-25 #经典故事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长岭县北正村第一书记刘铁军有本“扶贫日记”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长岭县北正村第一书记刘铁军有本“扶贫日记”

刘铁军,贫困户,日记,村民,草原,第一书记,政策,火炕,王村,草房,群众,长岭县,鸡雏,北正镇,吉林日报,第一时间,产业,军人,原因,大学生,宗旨,想法,文化,果树,民生,炕上,百姓,种子,记者,养殖

2007-08-08 #故事会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全力念好“扶贫经”——记梅河口市湾龙镇五奎顶子村第一书记沈岩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全力念好“扶贫经”——记梅河口市湾龙镇五奎顶子村第一书记沈岩

沈岩,贫困户,扶贫,周丽娟,产业,公益,合作社,发展,销售,岗位,方式,村民,猪仔,顶子,生活,李清海,五奎,梅河口市,庭院经济,母猪,渠道,经验,镇政府,香菇,争取到,劳动能力,全力以赴,双兴村,王晓英,盛金

2011-06-13 #经典故事

「第一书记」锦旗背后的扶贫故事……

「第一书记」锦旗背后的扶贫故事……

张乃华,第一书记,莒县,村民们,司法局,群众,贫困户,县司法局,扶贫,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张书,村委,情况,村民,村里,法治,工作,办公室,资金来源,道路,办点实事,扶贫政策,扶贫工作,走访慰问,崔维,李建昌,朱德,中大,县交通局

2011-02-20 #短篇故事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扶贫路上服务忙

第一书记扶贫故事丨扶贫路上服务忙

刘志文,贫困户,村里,村民,工作队,同心村,问题,驻村,合作社,孙忠,第一书记,建行,大安市,农产品,卫生室,生活,两家子,分红,分行,单位,土地,白城市,看病难,补贴,贫困人口,资金,养殖,外出打工,村民们,解决了

2019-09-19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