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探寻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

时间:2019-08-28

皮影戏的故事简单好记

提示:本文共有 23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揭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原来是这样的

睢县皮影戏

皮影戏,是用皮革裁成人或物的形象,靠灯光将其影子投射到布幕上,在艺人的操纵下,做出各种动作,配以说唱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戏曲艺术。皮影戏是融雕刻、动画和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雅俗共赏,简便易行。自北宋时已有演出,元代流传到西亚,远及欧洲。由于流传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河南大闹灾荒,赤地千里,睢县城东南12公里秦庙村的张立明,年仅15岁便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到安徽蚌埠。他在那里看到人家玩皮影,就托人说合,拜了一名皮影艺人为师。张立明聪颖好学,一年功夫便掌握了操作的要领,学会一些常演的剧目。回家后与学唱坠子的同胞兄长张立兴同演皮影戏,并请其师叔前来指导。经过一年的刻苦钻研和精心制作,张氏兄弟的皮影戏在豫东一举成名。演出的剧目主要是《西游记》和《东游记》,连演数十天不重复。张立明在蚌埠学唱的是安徽小调,为适应本地观众的需要,他向哥哥学唱坠子,并吸收了豫剧、道情、曲剧等剧种的唱腔,使自己的皮影戏别具一格,自成一家。张立明仗着一副好嗓子,唱男像男,唱女像女,再加上娴熟的操作技巧,走到哪都深受欢迎。

建国后,张立明的皮影戏曾参加睢县曲艺队,1953年收本村20岁的青年秦彦然为徒,演出遍及河南各县市。

皮影道具雕刻精美。最主要的是人物,各种各样的人物都要刻得逼真。一般身高20—30厘米,因角色而定。人物为侧身,即五分脸。头身可以更换,在脖颈处设插孔,这样可以一身多用。肩、肘、胯、膝诸关节均可活动自如,以便表演各种动作。服饰根据人物身份适当雕花、着色。在雕刻技法上,分为阳刻和阴刻。阳刻即留花刻空,阴刻为留孔刻花,不管阳刻和阴刻,都要刻透,即为透花雕,以便皮影投射到布幕上以后,产生透光、鲜明的效果。在着色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人物的面部、服饰都要着色,色彩要求透明、鲜艳。

除了人物之外,还有动物和景物。动物和景物要根据戏剧情节而定。动物包括家禽、家畜、飞禽、野兽等。这些动物的颈、腿等关节活动自如,可做出行走、扑食等动作。为了充分表现动物的体形特征,雕刻的皮影道具也均为侧身。景物设置主要有山、树、房、桌、椅等。动物和景物的雕刻技巧均要求与人物相同。

雕刻所用的皮革,要求质地坚韧、透明,越薄越好,以熟化的驴皮最佳,牛羊皮次之。在熟化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去脂展平。厚皮可揭成两三层使用。

皮影是靠人操作的。每张皮人都系有三根操纵签,皮人颈上与两手各系一根。操作签为竹制圆杆,长40厘米,直径0.5厘米。演员手持操作签可使皮人做出各种动作。动物一般为两根操作签,即头、身各一根。静物只用一根签就可以了。演员把操作签握在手里,靠着娴熟的技巧,可使人物和动物做出各种动作。

一般情况下,皮影戏有二人即可演出,一人操作皮影兼演唱,另一人伴奏。乐器主要是打击乐鼓、镲、梆。鼓为坠子或大鼓艺人所用的扁鼓,即书鼓;镲为戏曲舞台上常用的手镲;梆为坠子伴奏中所用的脚踏梆。鼓和镲用以烘托气氛,梆子用以演唱击节。坠胡、三弦也可插入伴奏。

布幕是直接面对观众的影屏。皮影戏的全部视觉效果都要呈现在这张布幕上。布幕是将白布拉紧,直立使用,横长120厘米,竖高100厘米。为了增强布幕上的投影效果,还常用布围子和顶盖把操作场地围起来,使场内更加聚光,布幕上的影子更加鲜明。把操作场地围起来,不让观众看到操作方法,就会产生更加新奇的神秘感。布围子和顶盖一般使用蓝布。围子高220厘米,长550厘米,顶盖长200厘米,宽150厘米。布围子和顶盖均以把场地封闭为度。

为了便于演员操作,在布幕之内下方还要放置一张操作台。台面长120厘米,宽80厘米,高80厘米,夹层在台面下方15—20厘米,便于放置备用皮影道具。另外,在台下离地5厘米处,置以底板,用以操作者跺脚,表达物体落地之声响。

固本培元 延续文脉 信阳市公布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日,市政府公布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项。 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为 民间文学1项:息县县名的来历 传统美术1项:布艺(息县虎头鞋) 传统武术3项:陈式太极拳、八卦掌、大成拳 传统技艺3项:黄柏山野生茶制

皮影戏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睢县秦庙的皮影戏唱腔独树一帜,形成了自身的基本特征。初一面世,就在原来的安徽小调基础上,融合了当地地方剧种的板式和曲调。皮影戏的娱乐性很强,因所演剧目以神话故事为主,特别吸引观众,剧中人物变化多端,情节离奇古怪,故事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特别是青少年,看到精彩的场面,阵阵欢呼雀跃,整个演出场景如同开锅一般。皮影戏的艺术性也是值得称道的。皮影本身就是一种精美的雕刻艺术品,加上优美乖巧的动画表演、悦耳的唱腔,把观众一下推进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俱佳的欢乐氛围之中,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人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能起到陶冶人们的精神情操,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的作用。

2009年6月,皮影戏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商丘市文化馆

稿件ID: ①C6①C4①C1①D1

总策划:经成伟

统筹:孔长城

执行:刘景澎

审核:褚 涛

责编:李玉杰

编辑:靳 宁

本文源自头条号:睢县融媒体中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漳州水仙花两项目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南网4月13日讯(闽南网记者 梁政 通讯员 蔡佳鑫 文/图) 近期,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漳州圆山水仙花发展有限公司所申报的“中国水仙(漳州)传统花卉艺术”“水仙花传说”,分别成功取得高新区非物质文化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探寻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探寻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

探寻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

皮影戏,皮影,动物,张立明,人物,动作,睢县,观众,雕刻,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围子,坠子,艺术,顶盖,和景,唱腔,演员,道具,阴刻,剧种,剧目,动画,场地,安徽,小调,影子,息县

2019-11-15 #故事大全

探寻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

探寻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

皮影戏,皮影,动物,张立明,人物,睢县,动作,观众,雕刻,围子,坠子,顶盖,和景,河南省,唱腔,演员,艺术,道具,阴刻,剧种,剧目,动画,场地,安徽,小调,影子,技巧,服饰,河南,熟化

2014-12-29 #故事大全

河南省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省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越调,河南,参考资料,来源,木兰传说,河南坠子,盘古,豫剧,盘古神话,为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地方,中国,传说,内容,唱腔,坠胡,形式,故事,曲艺,木偶,民俗,简板,艺术,艺人,主要特征,南阳,小越,张桂兰

2020-05-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豫非遗|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木兰传说”

豫非遗|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木兰传说”

花木兰,木兰,虞城县,人们,女郎,时候,戎装,时节,四月初八,木兰辞,严阵,如花,毛泽东,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谈笑间,很久以前,女孩,一介,中国,乡亲们,兵书,代父,伙伴,传说,匈奴,兵法,军功,可汗,女儿,同行

2014-02-11 #小故事

豫非遗|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先蚕氏嫘祖的传说”

豫非遗|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先蚕氏嫘祖的传说”

嫘祖,人们,荥阳市,环翠峪景区,世界,丝绸,兽皮,桑蚕,树叶,文化节,昆虫,荥阳,黄帝,人文始祖,嫘祖故里,多桑,累祖,炎帝,蚩尤,齐聚,上都,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桑梓峪,部落联盟,都会,中华民族,中华,世界各地,五谷,中国

2009-02-15 #故事阅读

114个!河南省第四批非遗名单出炉 看看恁老家入选没

114个!河南省第四批非遗名单出炉 看看恁老家入选没

项目,传说,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名单,司马光砸缸,项目名,仓颉,岳飞,樊哙,部中,白居易,许慎,河南省文化厅,河南,国史,吓一跳,大河,文化,女娲,家乡,故事,梆子,灵宝,网站,类别,老家,蒲剧,鬼谷子

2020-08-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豫非遗|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

豫非遗|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

梁山伯,祝英台,爱情故事,故事,十八相送,发生地,悲剧,美的东西,给你看,子梁,向英,山伯,梁祝镇,祝英,西边,里路,马文才,三孔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花间,女扮男装,义结金兰,世事,中国,同窗,双相,历史,人们,千百年来,原名

2019-09-26 #短篇故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起源 传递的汉武帝的爱情 让人羡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起源 传递的汉武帝的爱情 让人羡慕

皮影戏,汉武帝,皮影,时候,表演,故事,李夫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子,东西,兽皮,皇帝,感觉到,人们,主意,侍女,历史,大帝,大臣,布帘,布偶,幕布,戏曲,时间,来源,民间,演绎出,真人,艺术,艺人

2017-10-0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