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民间故事:一碗豆汁的学问

时间:2019-09-05

后来,他来到北京城闯荡,他没什么特长,但有一股吃苦耐劳的干劲

提示:本文共有 25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有个少年叫赵二柱,他三岁时死了爹,五岁时死了娘,是个苦命的孩子,靠吃百家饭长大。后来,他来到北京城闯荡,他没什么特长,但有一股吃苦耐劳的干劲。他心想,干些什么好呢?思来想去,决定做豆汁。

俗话说:“豆汁焦圈疙瘩菜,不在北京不会爱。”豆汁不是豆浆,而是做绿豆粉条剩下的汤经过发酵而成的绿色汤汁。爱喝的觉得豆汁酸中带甜,回味无穷,不爱喝的觉得酸臭难闻。老北京人都极爱喝豆汁,赵二柱就想,这北京人多啊,早饭人人喝豆汁,卖豆汁准赚钱。

于是,赵二柱找了一个老师傅学手艺。老人是个哑巴,但做豆汁是一绝,近几年因为腿脚不便再没出摊儿。赵二柱脑袋瓜好使,学什么都快,短短三天,他用眼观察,用心揣摩,已经熟练地学会了做豆汁。他又花几天学会了做疙瘩咸菜与焦圈,这样就把“豆汁套餐”的做法都掌握了。

出摊前,老师傅让赵二柱做一次豆汁。赵二柱把做好的豆汁端到老师傅面前,不料老师傅只瞅了一眼,便摇了摇头。赵二柱不明白,端起豆汁喝了几口,味道挺正宗啊!他连说带比画,那意思,让老师傅喝一口尝尝。老师傅却指了指豆汁,嘴里“啊啊”叫着,还发出“咕嘟咕嘟”像水烧开一样的声音。

赵二柱不明白老师傅的意思,就找来一个能和聋哑人沟通的邻居。邻居告诉他,老师傅是说好豆汁讲究一个“烫”字,端上桌后,碗里偶尔咕嘟几个泡最好,这样味儿才能出来。老北京人喝豆汁都是行家,只瞅一眼,不用喝便知手艺。赵二柱点点头,记在心间。转过天,再做豆汁,豆汁端上桌了还烫得直冒泡,老师傅吹吹热气,喝了一口,连连点头。

赵二柱终于出师了,临出门前,老师傅拉住他,拿出一把铲子和一个喷水壶交给他,嘴里“哇啦哇啦”,连说带比画了一通。赵二柱听得三分明白,七分糊涂,提着这两件“宝贝”走了。

赵二柱想,喷水壶和铁铲子是干什么用的?是不是师傅让我自己种质量好的绿豆,要用铲子翻土?喷水壶用来给绿豆喷水?好像也不对啊……

带着疑惑,赵二柱在北京城的城西摆了个豆汁摊,可是一段时间下来,生意异常冷清,即便打出“焦圈白送”的旗号也鲜有人来。那天,一个老头路过豆汁摊,瞅瞅赵二柱,问:“你不是老北京吧?做豆汁连喷水壶和铁铲子都没有。”

赵二柱心里一震:怪不得出门前老师傅塞给我喷水壶和铁铲子呢,原来这两件是豆汁摊不可或缺的“镇摊之宝”啊!他赶紧把喷水壶和铁铲子拿了出来,放在摊前显眼的位置,然后就坐等镇摊之宝招来食客。不料一连几天,豆汁摊前还是生意冷落,赵二柱瞅着铲子和喷水壶直纳闷:两件宝贝都摆出来了,怎么不起一点作用呢?难道还得拿这俩宝贝去寺庙开光吗?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赵二柱决定到其他豆汁摊去看看,看人家有什么揽客秘诀。他来到一处摊前,这家生意不错,十几个食客正狼吞虎咽地吃焦圈呢,咬一口焦圈,夹一筷子疙瘩咸菜,再吹着热气喝几口豆汁,那神情,就像在享用山珍海味一般。赵二柱也要了一碗豆汁,尝了几口,觉得和自己做的也差不多,疙瘩咸菜甚至还不如自己做的好吃,为什么这家能吸引食客?他四下打量着,看到摊边放着两件东西,一个是喷水壶,一个是铁铲子,他眼前一亮:哟,卖豆汁的还真得摆放这两样宝贝呢,可我自己摊前也放了,怎么没效果呢?

接着,他又观察了好几个豆汁摊,每家的豆汁味道都大体相同,并没比自己的强,可人家的生意比自己的好多了。当然,每个摊前也都有喷水壶和铁铲子。

这下,赵二柱更想不明白了。这天,他在自己的豆汁摊前闲坐,心里一个劲地琢磨到底怎么回事。一个老头从摊前经过,赵二柱看着面熟,这不是前几天点拨过自己的那位吗?赵二柱赶紧上前拦下老头,说:“老人家,慢走。向您请教个事,上次您说我摊前没有喷水壶和铁铲子,现在我拿了出来,怎么还是没人来喝豆汁呢?”

老头瞅了一眼急赤白脸的赵二柱,“扑哧”一声乐了:“把喷水壶和铁铲子摆出来就行了吗?这么说,你娶了媳妇,一直分睡在两间房里,也能生出孩子了?你有喷水壶和铁铲子,不用怎么行?”赵二柱挠挠头,问:“怎么用啊?”

老头微微一笑:“你去其他豆汁摊看过吗,就没发现他们用?”

赵二柱说没看到,老头说:“那是你观察的时间太短,走,我带你去看个明白。”

老头带着赵二柱来到一个生意红火的豆汁摊前,说:“你盯着老板看,先别说话。”赵二柱把目光投到了老板身上。这时食客众多,老板忙得满头大汗,都顾不得用毛巾擦。大约半个小时后,老板终于拿起了喷水壶,往摊子周围的地上喷水,喷了一圈,再去照顾生意。

赵二柱看得一头雾水,问:“老人家,为什么要喷水?”

老头说:“你跟着学就行了。你重新选个地方出摊,摊子摆好,先用铁铲子把周围用黄土填平,然后再在上面喷水。有人没人都要喷,每隔二三十分钟就喷一次。”

赵二柱虽然不明白,但还是照着做了。他到东城选了个地方,摆出了豆汁摊,小摊周围用黄土填平,并用脚踩实,然后每隔半个小时就喷一次水。过了一会儿,奇迹出现了,两个人来到摊前说要喝豆汁。赵二柱高兴得鼻涕泡都快出来了,这也太神了,难道人们喝豆汁不认豆汁,只认喷水壶和铁铲子?一连几天,他的生意越来越好。

这天,赵二柱又碰到老头,赶紧把对方请到摊前,给盛上两碗豆汁,说:“老人家,多谢您指点,以后您来我的摊,豆汁管够,喝一辈子不要钱。不过,我还是不明白,为啥喷点水就能招来客人?”

老头哈哈大笑,说:“北京城是什么地方?天子脚下,卧虎藏龙。老北京人见到什么人都称‘爷’,就是拾破烂的也称爷,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怕无意之间得罪人。北京城的能人多如牛毛,即便拾破烂的,哪天也可能走了狗屎运成了大人物,都得罪不起。”

赵二柱连连点头:“对人尊重那是自然,可卖豆汁跟喷水有什么关系?”

老头说:“北京城风大,经常刮风,要是有人在你摊前喝豆汁,一阵风刮来,飞尘漫天,豆汁碗里就像撒了胡椒面,你能喝得下去?所以,用黄土把地面填平整,每隔一段时间喷水,就是为了防止尘土刮到碗里。”

赵二柱点点头,这铁铲子和喷水壶的作用是明白了,可是,为什么没客人时也要喷水呢?

老人笑道:“那是让路过的食客们看到,在这里喝豆汁,既卫生,又把食客当爷供着,是种尊重。豆汁摊前放把水壶,最早是清朝的奎二想出来的,所以他的生意最好,别人都抢不过他。你想啊,你就花几个子儿喝碗豆汁,人家在一边给你黄土垫道、净水泼街,都赶上皇帝出行的待遇了,你心里能不舒坦?后来,其他豆汁摊纷纷效仿,都备一把铁铲子,一把喷水壶,慢慢就成了规矩。”

赵二柱听得连连点头,这买卖里的学问,还真是大得很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民间故事:一碗豆汁的学问”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打人的学问民间故事

打人的学问民间故事

杨盛,锦衣卫,棍术,棍子,包裹,紫檀,铁棍,祖亲,寿酒,皮革,豆腐,齑粉,万万没想到,这不是,风干的肉,打人,厚礼,佣人,别怕,大包,外表,廷杖,官员,泥瓦匠,礼物,皮肤,红绸,老子,薄纸,见识

2020-09-23 #故事会

打人的学问民间故事

打人的学问民间故事

杨盛,锦衣卫,棍术,棍子,包裹,紫檀,铁棍,祖亲,寿酒,皮革,豆腐,齑粉,万万没想到,这不是,风干的肉,打人,厚礼,佣人,别怕,大包,外表,廷杖,官员,泥瓦匠,礼物,皮肤,红绸,老子,薄纸,见识

2012-02-20 #故事会

打人的学问民间故事

打人的学问民间故事

杨盛,锦衣卫,棍术,棍子,包裹,紫檀,铁棍,祖亲,寿酒,皮革,豆腐,齑粉,万万没想到,这不是,风干的肉,打人,厚礼,佣人,别怕,大包,外表,廷杖,官员,泥瓦匠,礼物,皮肤,红绸,老子,薄纸,见识

2018-04-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打人的学问民间故事

打人的学问民间故事

杨盛,锦衣卫,棍术,棍子,包裹,紫檀,铁棍,祖亲,寿酒,皮革,豆腐,齑粉,万万没想到,这不是,风干的肉,打人,厚礼,佣人,别怕,大包,外表,廷杖,官员,泥瓦匠,礼物,皮肤,红绸,老子,薄纸,见识

2008-05-30 #长篇故事

打人的学问民间故事

打人的学问民间故事

杨盛,锦衣卫,棍术,棍子,包裹,紫檀,铁棍,祖亲,寿酒,皮革,豆腐,齑粉,万万没想到,这不是,风干的肉,打人,厚礼,佣人,别怕,大包,外表,廷杖,官员,泥瓦匠,礼物,皮肤,红绸,老子,薄纸,见识

2007-12-05 #短篇故事

打人的学问民间故事

打人的学问民间故事

杨盛,锦衣卫,棍术,棍子,包裹,紫檀,铁棍,祖亲,寿酒,皮革,豆腐,齑粉,万万没想到,这不是,风干的肉,打人,厚礼,佣人,别怕,大包,外表,廷杖,官员,泥瓦匠,礼物,皮肤,红绸,老子,薄纸,见识

2016-10-26 #经典故事

民间故事:和尚与秀才卖弄学问 村姑智对诗

民间故事:和尚与秀才卖弄学问 村姑智对诗

秀才,奶头,随身带,谁不爱,和尚,取掉,女子,黄花菜,一心想,加人,大桥边,文化,僧人,成科,娇娘,自已,满腹,登科,满腹文章,经文,绣楼,衣裳,衣服,身份,回家,以表示,一句话,有学问,有个和尚,有一位

2010-03-28 #小故事

民间故事:一家文化人 吃饭比学问

民间故事:一家文化人 吃饭比学问

姐姐,弟弟,一来一往,为题,百家姓,中央,作诗,母亲,一首诗,父亲,儿女们,诗一首,一笑,周吴,希范,微微,当当,彭郎,来当,苗凤,郑王,回来了,某村,中年夫妇,下学,一家人,夫妻,及笄年华,功名,书香

2010-08-19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