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老子的自知者明与孔子的知不可为而为之有何区别 如何理解?

时间:2019-09-15

当然,对这段话也不妨作更深一层的了解,即联系道体,亦即由自知的角度进而去了解道体,从而真正达到在自知方面的高明,而不流于仅仅知人的小智小慧

提示:本文共有 12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老子的那句话不难理解,确实主要是知人者则智慧,自知者则高明的意思,因为其中“知人”与“自知”对举,显然表明“知人”之人为“别人”,而“自知”的对象则为自己。当然,对这段话也不妨作更深一层的了解,即联系道体,亦即由“自知”的角度进而去了解道体,从而真正达到在自知方面的高明,而不流于仅仅“知人”的小智小慧。

不过,对老子此话的理解也不可忘了道与儒在根本义理上的分际。我说这话的意思,就是要提醒我们当注意,在对吾人、对道体的了解方面,老子道家相对于孔子儒家,实在有太多的未彻底、未深究之处。即使是从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我们也不难读出他特别强调一种圆滑的处世经验或道理的意味。

然而,在对孔子那句话的理解中,我们却常常流于表面、陷于误区。这误区在哪?就在我们很容易就会将孔子所说的“患不知人也”之人,理解为“别人”。

这里的“人”,其实是指“人之为人”之人,而非是“别人”或者“其他人”之人。实则若仅就此“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全句,我们也不难分辨出此中“患不知人也”之人,系指“人之为人”之人,而非指“别人”。

因为“患不知人也”这句是直承“不患人之不己知”而言,所以它实际是要人推究之所以“人之不己知”的原因,且直接指明此原因乃就在我们对于人之为人未有深刻了解或了知。也毫无疑问,孔子要人深刻了知人之为人,当然不只是“知”这么简单。其未说而我们亦能知的一点,就是不当只是“知”,还要“行”,亦即不当止于知道人之为人,而且还应真正依此标准去做、去实践。这才是孔子此全句的深意所在!

这样去了解会不会有偏差?有没有根据?不会有偏差,而根据也是有的。这根据就在孔子儒学的全部重点,无疑都落在加强自我修养,以成就君子人格上。从《论语》中“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等等,等等,我们都可读出孔子儒学的上述特点。

而若再退一步,实则《论语》中也还有另一句可直接证明孔子上述话中“患不知人也”之人,乃正是“人之为人”之人,即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的这句话可直接与他的那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对照着看。“不患莫己知”,与“不患人之不己知”同一意思,而“求为可知也”,则正是要我们加强自身的修养,真正依人之为人之标准而行,乃至成为君子。所以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其中“患不知人也”之人,并非指“别人”,而是指“人之为人”之人,意在提醒我们当知人之为人,并依此而行,讲学修德,成为君子。

此外,朱子《论语集注》对孔子此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注曰:“尹氏曰:‘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知人,则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为患也。’”“尹氏”,即宋儒程伊川先生重要门人尹焞先生。读此注也不难了知孔子原句“患不知人也”之人,正是“人之为人”之人。尹先生所说“不知人,则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为患也”,正是要我们先知人之为人,而后能辨是非邪正。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老子的自知者明与孔子的知不可为而为之有何区别 如何理解?”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如何理解道家老子的“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为何胜人不如自胜

如何理解道家老子的“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为何胜人不如自胜

哲文,老子,道家,知人,人性,执着,精进,私欲,为了维护,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我修养,这句话,自胜者强,世人,人身,妄为,得失,欲望,模样,知己,眼光,真相,知己者,强作,不过是,人身上,少一点,知人者智,中因

2007-03-06 #长篇故事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

苏格拉底,德性,原则,心灵,知识,道德,认识你自己,苏格拉,人们,好处,神谕,每一个人,道德原则,个人,道德修养,人的心,学习知识,有德行,这句话,希腊,世人,世界,东西,他用,坏处,希腊语,才能,本原,特性,真理

2008-12-24 #故事阅读

常馨国学故事:自知者明 不要让惯性思维阻挡了自己前进的道路

常馨国学故事:自知者明 不要让惯性思维阻挡了自己前进的道路

人生,常馨,思维,环境,惯性思维,国学,圣人,时候,故事,时刻,毛病,富贵,自以为是,内心,智商,烈焰,给自己,冷水,层次,情绪,权势,欲望,生活,习惯性地,一团火,思维方式,状态下,知道是,习以为常,刚愎自用

2020-06-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古人自信的名言

古人自信的名言

司马光,史典,常浮扬,李白,诸葛亮,梁启超,韩非子,导语,古人,人言,名言,收集整理,生平,行为,老聃,老子,不宜妄自菲薄,对大家,走向成功,恢弘志士之气,有帮助,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天生我材必有用

2020-09-26 #短篇故事

道德经最智慧的3句话:让你悟通天道的秘密 反败为胜 成为强者

道德经最智慧的3句话:让你悟通天道的秘密 反败为胜 成为强者

道德经,强者,老子,智慧,思想,哲学,黑格尔,一切都,大智慧,很多人,知人者智,知足者富,自知者明,自胜者强,都会,个人,人生,堤坝,容器,才能,方法,时候,秘密,流去,白话文,多年前,强行者有志,有智慧,真正的强,胜人者有力

2019-12-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兔子的智慧寓言故事

兔子的智慧寓言故事

兔子,老虎,猴子,前肢,发现了,寓言,下子,人们,半山坡,关键,典范,后肢,山坡,对手,情形,智谋,翻筋斗,道理,不解地问,不同的方法,佩服得五体投地,很简单,真聪明,真是个,知人者智,竖起大拇指,跟在后面,要做到,自知者明,这是为什么

2020-05-02 #故事阅读

兔子的智慧寓言故事

兔子的智慧寓言故事

兔子,老虎,猴子,前肢,发现了,寓言,下子,人们,半山坡,关键,典范,后肢,山坡,对手,情形,智谋,翻筋斗,道理,不解地问,不同的方法,佩服得五体投地,很简单,真聪明,真是个,知人者智,竖起大拇指,跟在后面,要做到,自知者明,这是为什么

2020-06-22 #长篇故事

兔子的智慧寓言故事

兔子的智慧寓言故事

兔子,老虎,猴子,前肢,发现了,寓言,下子,人们,半山坡,关键,典范,后肢,山坡,对手,情形,智谋,翻筋斗,道理,不解地问,不同的方法,佩服得五体投地,很简单,真聪明,真是个,知人者智,竖起大拇指,跟在后面,要做到,自知者明,这是为什么

2020-07-19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