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张謇出使西域 开拓了当时中国人的眼界 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开始

时间:2019-09-23

说到张謇出使西域,相信大家肯定不陌生,那次出使西域,西域的植物与乐器传入汉朝,而汉朝的丝绸与冶铁术则传入西方

提示:本文共有 23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百家原创作者:焕春说历史

欢迎来到百家号焕春说历史。说到张謇出使西域,相信大家肯定不陌生,那次出使西域,西域的植物与乐器传入汉朝,而汉朝的丝绸与冶铁术则传入西方。那么,张謇出使西域还给汉朝与西方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吗?一起看看吧!

在张骞之前,横贯欧亚的交通线以草原丝绸之路为主,经蒙古草原天山北麓、哈萨克草原、南俄草原到达欧洲黑海沿岸。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一条绿洲丝绸之路,并成为一条主流而固定的路线。他往返的两条路,形成了后来丝路的南线与中线。《史记·大宛列传》与《汉书·西域传》就是依靠张骞的见闻而写成的。尽管他没有完成最初的政治任务,但带回了大量西方地理与民族信息。笼罩在汉帝国西部的迷雾一点点消散,中原文明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并产生了交流、通商的强烈愿望。这些亲历见闻被记录在史籍之中,成为中国人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份原始资料。

在张骞亲履之前,中原文明对于西方的地理概念既模糊又混乱,以为有“弱水”通天河上去,以为有所谓西王母等。张骞第一次出使时,对所谓弱水、西王母之类传说进行了实际考察指出这些都仅仅是传说,自己没有见到。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提出,依据张骞的第一手资料,《山海经》《禹本记》等书中关于西域地理的记载有许多错误,无法令人相信。中亚有两条大河,锡尔河和阿姆河。张骞推断“于阗河”就是黄河的源头,这条河向东流入罗布泊(当时称盐泽),然后潜行于地下,一直到青海积石山再冒出来。张骞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汉武帝,于是汉武帝便将传说中的神山“昆仑山”比定为“于阗南山”。从此,虚无缥缈的昆仑山终于有了具体的位置。

但张骞关于黄河源头的追溯却是错误的。于阗河只是塔里木河的一个支流,塔里木河尾闾形成了罗布泊。他指出于阗河最终注入罗布泊是正确的,但罗布泊和黄河却没有任何关系。汉武帝认定昆仑山是黄河的发源地,则将神山与中国母亲河联系在了一起。这不仅符合当时人们崇尚的天命,也表达了向西域扩张的“大一统”愿望。《史记·大宛列传》介绍的西域国家以天山葱岭以西为主,而盆地中的国家只提到楼兰等四五个。这是因为司马迁的时代,汉朝出于夹击匈奴的目的,重点关注的是葱岭以西的大月氏、乌孙、安息等大国。张骞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探险家,也是一名出色的情报专家。自帕米尔高原以西,他一共带回了10个国家的信息其中,他亲自走访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4个国家。

大宛是张骞第一个到访的中亚国家,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大宛之迹,始见于张骞。”大宛位于费尔干纳盆地,今天乌兹别克斯坦中部。西汉时,大宛物产丰富,人口约30万,盛产名马、葡萄和苜蓿。这里西北通塔什干,西南通撒马尔罕、布哈拉等绿洲。《史记》不仅以“大宛列传”来统摄张骞的考察报告,还以大宛为坐标定位周边其他国家。康居是锡尔河北岸一个斯基泰部落,锡尔河南岸的粟特人在康居统治之下,所以汉代文献称“粟特人”为康居人,其统治中心在撒马尔罕。大月氏和大夏位于阿姆河流域,即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和阿富汗东北部。大月氏当时由前王夫人当政,已经征服了大夏国,即西方文献中的巴克特里亚(Bactria)。张骞称大夏国的国都为“蓝氏城”,名字来自希腊语 Alexandria(亚历山大)。这座城市位于阿姆河南岸。20世纪2050年代,法国和美国考古队进行了考古发掘,在现在阿富汗北部马扎里沙夫城西23公里的沃奇拉巴德附近找到了蓝氏城的遗址。

当时乌孙因王位之争而政局不稳,国内贵族又惧怕匈奴,故西汉王朝欲同乌孙结盟攻打匈奴的政治目的再次落空。但在乌孙期间,张骞分别派遣副使到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各国,广加联络。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国,乌孙遣导译相送,并派使者到长安,目睹汉朝人众富厚景象,回去报告后,汉朝的威望在西域大大提高。不久,张骞所派副使也纷纷回国,并带回许多所到国的使者。从此,中国与中西亚之间的交通正式开启。西行使者相望于途,西汉王朝一年之中多则会派遣十几个使团,少则五六个,使团规模大则数百人,小则百余人。

访地之遥远,出访一次所需时间从数年到八九年。东来的商胡贩客也是“日款于塞下”。此后,中西之间的陆路交通继续向西延伸,一直到奄蔡(咸海与里海之间)、条支(当在伊拉克两河流域之间)等国。经过丝绸之路,张骞副使最远到达了位于伊朗高原的安息。安息国王亲自派2万骑兵于东界迎接。这名不见经传的汉朝使者最终抵达了安息国都——和椟,即今天伊朗的达姆甘。故城遗址在伊朗东北侯腊散省厄尔布尔士山脉东段南坡,扼古道之中心。第二次出使回国后不久,张骞便去世了。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道路开拓者,他每向前迈进一步,每多写下一个细节,都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张骞看到,在遥远的西方生活着与我们不一样的人,容貌不一样,讲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也不通。

他做了一个总体性的归纳:“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其人皆深眼,多须髯,善市贾,争分铢。”从中亚到伊朗,每个国家的语言虽有所不同,但仍能彼此听懂,而且风俗很接近。这是符合当时历史情况的。这些国家都受波斯文化影响,除大月氏外,语言都属于东伊朗语系。当地人普遍高鼻深目,多胡须,而且商业气息浓厚,善做生意。直到张骞出使前,中原文明还没有建立起与西域诸国的任何联系。司马迁将张骞这一开创性的举动称之为“凿空”。他历经磨难带回来远方的知识,极大开拓了当时中国人的眼界,将对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中西方大规模的文化交流由此开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骞出使西域,既是一次极为艰险的外交旅行,同时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科学考察。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大家觉得小编说的对吗?有任何看法都可在下方进行留言,后期小编会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加精彩的文章

以上图片素材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张謇出使西域 开拓了当时中国人的眼界 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开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张謇出使西域 汉朝为了打开通往西方的道路 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张謇出使西域 汉朝为了打开通往西方的道路 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张骞,匈奴,西域,大月氏,楼兰,塔里木盆地,天山,阿尔金山,乌孙,代价,大宛,昆仑山,若羌,罗布泊,荒漠,距离,青海,冒顿,张謇,向东,征服了,史记·大宛列传,付出了,历史,中原,中亚,使团,南山,势力范围,南缘

2011-10-22 #短篇故事

《习近平讲故事》选读第19篇——《丝路上的中西交流史》

《习近平讲故事》选读第19篇——《丝路上的中西交流史》

中国,习近平,文明,交流,张骞,交流史,西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丝路,丝绸,中华文化,天空,知识,通道,中国人,东非,讲故事,人类,利剑,印度洋,历史,国家,地方,大通道,思想,成果,石榴,时间,海洋

2020-09-03 #故事会

中外文化交流史:张骞出使西域和西域的开通加强了中印文化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史:张骞出使西域和西域的开通加强了中印文化交流

西域,玉门关,中国,中印,西域传,桓帝,西戎,魏略,佛教,匈奴,印度,后汉书,明帝,汉书,葱岭,鄯善,龟兹,交往,其道,南道,张骞,三陇,世传,中道,使节,博望侯,塔里木盆地,大月氏,开头,敦煌

2018-06-17 #经典故事

周穆王 周游西域诸国 促进了华夏文明与西域文化之间的交往

周穆王 周游西域诸国 促进了华夏文明与西域文化之间的交往

西王母,西域,周穆王,穆天子传,玉器,部落,周穆,戴胜,中原,文化交流,山海经,故事,时期,神话传说,马车,往来,万里西行,和田,华夏文明,天子,发现了,和田玉,主神,人物,商贸,墓葬,形象,情形,文化,新疆

2010-08-07 #故事会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连东西 经济文化齐发展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连东西 经济文化齐发展

张骞,匈奴,国王,匈奴人,汉武帝,时候,大宛国,西域,一行人,首领,任务,关系,勇气,族人,经济,贵国,重任,长安,发展,一个大,就没有,文化的交流,而且也,于长安,张倩,发现了,向西,和西,牛羊成群,促进了

2015-01-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春秋时代的“一带一路” 比张骞出使西域还早数百年 璀璨楚文化

春秋时代的“一带一路” 比张骞出使西域还早数百年 璀璨楚文化

春秋时代,楚国,中国,张骞,成分,文物,中西文化交流,蜻蜓眼,湖北省博物馆,西域风情,人们,云南,异域,工艺品,埃及,古希腊,南亚,古印度,开放性,形制,气息,欧洲,楚文化,考古学家,玻璃,类型,纹饰,终点,西亚地区,西亚

2019-10-12 #故事会

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寻找乌孙国?结果如愿了吗?

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寻找乌孙国?结果如愿了吗?

张骞,西域,乌孙国,汉武帝,乌孙王,儿子,大月氏,目的,太子,中原,匈奴,情况,交流,西汉王朝,使命,世代,东西,中国,体弱多病,人员,大宛,国家,双方,康居,征途,怎样才能,文化交流,文化,成就,措施

2017-05-12 #经典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匈奴,西域,朱旭,张骞通,向西,西北大学,博士,一生,东西方,军事,外交家,原因,国一,地盘,大月氏,文化交流,目的,汉武帝,河西走廊,贡献,侵袭,张骞出使西域,抗匈奴,不可磨灭,历史系

2020-09-03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