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品读:一生爱好是天然 苏轼的诗酒人生

时间:2019-09-30

苏轼性情舒朗豪放,豁达开阔,常常以酒为趣,助兴歌咏,体悟苦难人生,洞彻世间百态,用酒来调节人生的喜怒哀乐,用酒来平衡心灵与理想的失衡,在酒中达

提示:本文共有 26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与中国的大部分文人一样,酒与诗,承载着苏轼全部的人生情感与寄托。苏轼性情舒朗豪放,豁达开阔,常常以酒为趣,助兴歌咏,体悟苦难人生,洞彻世间百态,用酒来调节人生的喜怒哀乐,用酒来平衡心灵与理想的失衡,在酒中达其所适,乐其所足。

如曹操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如陶渊明之“天云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如李白之“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诗与酒,是古代文人宽慰心灵的良药,是使人们寄托情感的高雅形式。

苏轼的一生,宦海浮沉,逆境不断,即使他豁达疏阔,也不免会心中积郁。他用酒来调节人生的喜怒哀乐,用酒来平衡心灵与理想的失衡,在酒中达其所适,乐其所足,“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酒给了苏轼情思与灵感,又化入他的愁肠,化作一首首瑰丽的诗篇。

作品:赤壁赋

作者:苏轼(宋)

01 酒

苏轼,擅文更嗜酒,可以说是到了无酒不欢的地步。苏轼出生在一个“饮酒世家”,其祖父、父亲均嗜酒,苏轼继承了父辈们的这一爱好。

苏轼在《书东臬子传后》中自白曰 :“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则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

可见,苏轼的酒量并不算大,但他特别善于玩味喝酒的意趣。苏轼看到别人徐徐而饮,自己就尤其愉悦,甚至比喝酒的人还要畅快舒爽。苏轼在《和陶饮酒二十首》的序言中也写到了自己的喝酒日常:“吾饮酒至少,尝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其为醒也。”

作品:渡海帖

作者:苏轼(北宋)

在日常生活中,苏轼时常把盏品酌,不知不觉就闭上眼睛,坐在那里就像睡着了一样,以至于别人见到他还以为他喝醉了,实际上他的内心是十分清醒的,也说不清楚到底是醉了还是醒着。苏轼在其书法作品《爱酒歌》中更是直白地写道:“诗翁爱酒长如渴,瓶尽欲沽囊已竭。”

苏东坡爱酒,但不是沉溺于酒。在他的诗文中,借酒浇愁的内容很少。苏轼一生坎坷,几经艰难,浪迹半生。他性情舒朗豪放,豁达开阔,这样的性情与他的诗文他的嗜酒完美融合,诗人以酒为趣,助兴歌咏,体悟苦难人生,洞彻世间百态,达到了一种冥冥乎与宇宙同观,飘飘然与万物为一的精神状态。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坡。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虞美人》)诗人端着酒杯远远地劝解着天边的月亮,劝着花枝,又端着酒杯醉饮在花前,不问阴晴圆缺,不问花开花落,只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02 诗

苏轼的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都是酒后之作。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对于苏轼来说,饮酒可能只是一种生命的需要。

他在《浊醪有妙理赋》中写道:“伊人之生,以酒为命。常因既醉之适,方识此心正也。”他认为人的生活应该以酒为命,时常于喝醉之时才发现这个道理。在苏轼看来,酒的妙理在于既可以使人忘却烦恼,又可以“座上客长满”,以酒招待朋友,还可以借酒佯狂远害全身,有了酒,就有了生命的自由和尊严。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节,当时苏轼正在密州任知府。

作品:黄州寒食帖

作者:苏轼(北宋)

中秋月夜,皓月当空,词人举杯望月,触景生情,想起了分别了七年的弟弟苏辙。他“把酒问天”,在酒精的作用下,诗人似乎身处瑶池仙境中,与嫦娥共舞,不真实的酒后轻狂,暂时带走了词人心中的不快,因而发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呼喊。中秋节诗人欢饮达旦,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苏轼似乎在酒后求得了出路,离合的悲欢,仕途的苦闷,都在“欢饮达旦”中实现了自宽自慰。

苏轼不喜欢喝闷酒,他常借酒来抒怀,来排遣,酒与诗是苏轼解忧忘愁的良药。“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

03 东篱

苏轼十分推崇陶渊明。他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如其为人,实有感焉。”他在扬州的外任时期,作《和陶饮酒二十首》。

《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陶渊明写就的一组诗歌。诗人以饮酒为题,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借醉酒来逃避当时社会上的政治迫害。陶渊明在《饮酒二十首》的序言中曰:“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有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有闲适的田园生活,有诗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自然地展现出诗人的本然状态,体现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作品:江上帖

作者:苏轼(北宋)

诗言志,酒载情,苏轼的《和陶饮酒二十首》与陶渊明《饮酒诗》一样,借酒吐心声,借酒道人生。苏轼自白创作和陶诗的创作缘由是:“在扬州时,饮酒过午,辄罢。客去,解衣盘礡,终日欢不足而适有馀。因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庶以仿佛其不可名者,示舍弟子由、晁无咎学士。”

苏轼与陶渊明在性情以及人生态度方面有着相通之处,在苏轼处于人生的低谷,最为孤寂无助之时,陶渊明给他提供了一个可以躲避的精神家园。就像他说的:“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苏轼和陶渊明,都把酒作为其调节自我从而获取闲适心境与生活的重要手段,正是“长吟饮酒诗,颇获一笑适。有酒持饮我,不问钱有无”。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行香子·清夜无尘》)

夜色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月夜的空阔神秘,清寂无人,正好冷静地来思索人生。名利如浮云,不过是徒然劳神费力。

人的一生像快马驰过,像火光一闪,像梦境一样短暂。那就姑且享受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吧。

归隐田园,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来源:来云美育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品读:一生爱好是天然 苏轼的诗酒人生”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苏轼一生经历概括

苏轼一生经历概括

金山,画像,苏轼,一生,奇才,人生,几起几落,作者,儋州,功业,外物,忠义,平生,惠州,译文,黄州,中国文化史,不系之舟,为大家,对自己,这一生,分享了

2019-11-26 #长篇故事

苏轼一生经历概括

苏轼一生经历概括

金山,画像,苏轼,一生,奇才,人生,几起几落,作者,儋州,功业,外物,忠义,平生,惠州,译文,黄州,中国文化史,不系之舟,为大家,对自己,这一生,分享了

2012-04-06 #小故事

苏轼一生经历概括

苏轼一生经历概括

苏轼,苏东坡,苏诗,创作,人生,艺术,风格,公元,成就,苏词,黄州,宋神宗,欧阳修,苏文,功能,太守,文学,发展,宋诗,传统,太后,文章,主张,作品,史论,地位,杭州,散文,词人,诗歌

2017-01-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苏轼一生经历概括

苏轼一生经历概括

苏轼,苏东坡,苏诗,创作,人生,艺术,风格,公元,成就,苏词,黄州,宋神宗,欧阳修,苏文,功能,太守,文学,发展,宋诗,传统,太后,文章,主张,作品,史论,地位,杭州,散文,词人,诗歌

2020-02-21 #故事会

苏轼一个吃货的一生

苏轼一个吃货的一生

苏轼,东坡,人生,太后,欧阳修,羊脊骨,不幸,亦然,儋州,美食,湖州,美味,羊肉,荔枝,茯苓,黄州,驾崩,冯唐,何正臣,司马,司马光,宋神宗,宋哲宗,宋哲,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侍御史,发现了

2009-12-25 #故事阅读

三首诗带你走进苏轼的一生 读懂一首诗 也就明白了人生

三首诗带你走进苏轼的一生 读懂一首诗 也就明白了人生

苏轼,辛弃疾,一生,钱穆,此心安处是吾乡,下阕,友人,故乡,翠眉,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如逆旅,东坡,定风波,原因,经典,我亦是行人,无风雨,莫听穿林打叶声,一笑,文业,李煜,王定国,秋筠,穆父,纳兰性德,苏辛,道中,雪飞,表达了

2018-04-24 #长篇故事

历史名人苏轼的一生!

历史名人苏轼的一生!

苏轼,黄庭坚,秦观,苏东坡,生活,佛教,庐山,佛印,东坡,苏门,人生,书法,画像,艺术,子瞻,石钟山,故事,刘贡父,人格,印象,黄州,孔子,苏辙,佛禅,佛法,君子,艺术创作,问题,文化,时期

2020-06-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历史名人苏轼的一生!

历史名人苏轼的一生!

苏轼,黄庭坚,秦观,苏东坡,生活,佛教,庐山,佛印,东坡,苏门,人生,书法,画像,艺术,子瞻,石钟山,故事,刘贡父,人格,印象,黄州,孔子,苏辙,佛禅,佛法,君子,艺术创作,问题,文化,时期

2020-06-16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