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奔月 落月 再到返回尝试

时间:2019-10-09

中国的嫦娥飞天、日本的辉夜姬、古希腊的阿尔忒弥斯,这些都是人类关于月球的美好想象

提示:本文共有 34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寄托着人类的无限神往。中国的嫦娥飞天、日本的辉夜姬、古希腊的阿尔忒弥斯,这些都是人类关于月球的美好想象。

人类1957年正式进入太空后,月球成为人类开展深空探测活动的第一站。1959年1月2日,苏联经历了“月球计划”三次任务失败后,终于成功发射“月球一号”,拉开了人类探月的序幕。据统计,从1959年至2017年年底,人类共发射132个月球探测器,其中美国60个,苏联64个,中国4个,日本2个,欧洲1个,印度1个,成功率约为50%。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正式拉开了中国探测月球的序幕。从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再到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明年还将发射嫦娥五号。中国探月之路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推进,屡创奇迹。

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月球。本文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嫦娥一号:拉开中国人“奔月”大幕

1994年,我国科学家开始进行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2000年11月22日,中国政府首次公布了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明确了近期发展目标中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2001年,由孙家栋院士牵头,国防科工委组织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总装备部等单位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的相关论证工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的主力军,率先成立项目办公室,展开月球探测卫星方案的论证工作。面对任务重、起点高、工作量大的难题,五院科研人员本着“又好、又快、又省”的发展方针,根据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充分利用了我国应用卫星研制成功的经验和成果,最大限度地采用经过飞行试验检验的卫星平台及相关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夜以继日,通过两年多的艰苦会战,终于设计出结合了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与中国资源卫星特点,又具备多项新技术的嫦娥一号卫星方案,并顺利完成了奔月、探月的关键技术攻关。

2004年1月2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作为“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首期绕月工程就是研制和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国探月工程用“嫦娥奔月”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来命名,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中国人“奔月”的决心。

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团队短短3年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两自由度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制导导航与控制份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突破并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把进军深空探测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手中,创造了中国航天器研制历史上又一个奇迹。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8年11月12日,发布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嫦娥二号:小行星探测的先遣星

作为探月工程二期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试验探月工程二期部分关键技术,深化月球科学探测。在黄江川总师的带领下,五院研制队伍历经了近三年的艰苦鏖战,无数次的计算、论证、推翻,再计算、再论证、再验证、最终锁定确认……一个个技术难题终于逐一攻破。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卫星轨道设计、导航控制、热控、X波段测控、微小相机视频成像等各技术验证项目,均按程序飞行并次次成功。2011年4月1日,在半年设计寿命周期,嫦娥二号全面实现了6大工程目标和4项科学探测任务,获取了一批重要科学数据;2012年4月,嫦娥二号圆满完成在日—地拉格朗日L2点一个完整周期的飞行探测,成功绕飞L2点,进入转移轨道飞行;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与国际编号为4179的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肩而过”,最近交会距离不到1公里,首次实现了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成为我国第1个行星际探测器;而后,嫦娥二号飞至1亿公里以外,对我国深空探测能力进行了验证。

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

2008年3月,探月工程二期立项,嫦娥三号研制的大幕徐徐拉开。与嫦娥一号、二号相比,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结构也更为复杂,新技术、新产品达到80%。面对技术新、难度大、系统复杂等风险带来的巨大考验和一道道难关,五院嫦娥三号总指挥张廷新、总设计师孙泽洲带领只有30出头的年轻队伍迎难而上,集智攻关,不分昼夜地与数据和资料打起了交道,充电补课、调研、讨论、分析、论证,突破了着陆减速、着陆段的自主导航控制、着陆冲击缓冲、月面热控保障、月面移动、月面巡视过程的自主导航与遥操作控制等六大方面关键技术。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并开展巡视勘察和科学探测。2014年1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

嫦娥三号探测器携带了名为“玉兔”的月球车。

嫦娥四号:人类首个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器

2016年1月14日,嫦娥四号任务通过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正式开始实施。嫦娥四号原先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探测器,但2016年通过探月工程重大专项审议后,其有了新的使命——对月球背面进行软着陆探测。嫦娥四号并不是嫦娥三号的复制品,它所承担的任务也不是重复它的前任。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其中着陆器由11个分系统组成,巡视器由9个分系统组成。嫦娥四号原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与嫦娥三号相比,嫦娥四号的结构基本不变,但着陆点选在月球背面,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嫦娥四号也进行了针对性改进。嫦娥四号将更深层次更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它将是世界第一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模型。图片来源:房大川 摄

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嫦娥五号的“探路先锋”

2014年11月1日清晨,为嫦娥五号探路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按既定方案平安着陆。

作为探月工程三部曲中“回”的这部重头戏,与以往任何卫星任务相比,影响其成败的风险因素要多了许多。特别是在探月工程三期采样返回任务中,最终将携带样品返回地球的返回器对任务的成败至关重要,我国此前尚没有地球轨道以外的航天器完成过再入大气层的返回、着陆与回收经历。在理性创新思维的指引下,五院对嫦娥五号任务所需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高速返回技术根本无法在地面进行模拟的情况,提出了“先行开展一次飞行试验,验证高速再入返回飞行的可行性”的思路,在工程大总体的决策支持下,飞行试验器孕育而生,担当起嫦娥五号“探路先锋”的重任,提前扫清技术障碍。

月球返回器的返回再入与近地航天器返回再入相比,具有再入速度高、航程长、热环境复杂等特点,给返回器的气动外形与热防护设计、再入制导、导航与控制(GNC)、安全回收与着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五院杨孟飞总师带领团队,突破了轨道设计和控制技术、气动技术、热防护技术、再入GNC技术、异构式环路热管技术、轻小型化设备技术、轨道设计和控制技术等6项关键技术,验证了返回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再入关键技术,实现了中国航天器首次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明年将发射“嫦娥五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部长王巍今年4月在首届中国航天大会上透露,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预计将在2019年发射,从月球采集样品并返回地球。嫦娥五号将全面实现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绕月”、“落月”、“返回”的最后一步“回”。 中国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谈到,中国未来将实施四个空间计划,分别是空间探测、空间基础设施、进出空间和空间应用。田玉龙还提到,在探月工程“三步走”完成后,下一步将继续进行四期任务,包括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月面二次采样返回、月球南极着陆探测、月球北极着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奔月 落月 再到返回尝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月球再添5个中国地名 嫦娥落月处不叫“广寒宫”叫“天河”

月球再添5个中国地名 嫦娥落月处不叫“广寒宫”叫“天河”

嫦娥,名称,天津,着陆点,天河,月球,河鼓,银河,地理实体,织女,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基地,月球探测,先河,天之,李春来,命名为,探月工程,是我国,国家航天局,中文,人类,任务,位置,副台长,成果,数据,星图,泰山,牛郎星

2007-07-04 #故事大全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从嫦娥奔月神话的流变中看两性之间的斗争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从嫦娥奔月神话的流变中看两性之间的斗争

嫦娥,女性,男性,神话,后羿,不死之药,人们,妻子,地位,不死药,丈夫,价值,行为,蟾蜍,西王母,改造,神话中,嫦娥奔月,意义,权威,汉人,身体,个体,个人,形象,过程,说法,在男,独立人格,社会中

2008-07-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故事」玉皇庙村——嫦娥奔月从这里启程

「故事」玉皇庙村——嫦娥奔月从这里启程

吴刚,嫦娥,天蓬元帅,玉皇大帝,大仙,瑶池,卫士,太白金星,月宫,扁担,蟠桃会,蓬元帅,宴会,酒坛,府上,后羿,天蓬,好事,宝剑,工夫,回家,元帅府,灵霄殿,一年一度,坛上,嫦娥奔月,大门口,夫人,娘子,宫室

2013-12-29 #故事大全

人类对飞天的向往从嫦娥奔月说起

人类对飞天的向往从嫦娥奔月说起

人类,飞船,伊卡洛斯,代达罗斯,嫦娥奔月,嫦娥,神话,人们,羽毛,国王,太阳,月球,幻想,翅膀,飞向太空,中国,儿子,后羿,古人,地中海,希腊,我国,灵药,葫芦,著作,蜂蜡,飞天,长生不老,于大海,伊卡洛

2015-12-04 #故事阅读

从中秋说起 探秘“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文化源头?

从中秋说起 探秘“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文化源头?

月宫,嫦娥,桂树,故事,玉兔,兔子,仙人,传说,千秋,蟾蜍,吴刚,明月,嫦娥奔月,菱花,刘向,唐玄宗,吴刚伐桂,中国,一面,君臣,圆形,周易,大小,天地,天帝,工匠,归藏,捣药,敬事,文化

2010-03-26 #短篇故事

从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从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嫦娥,嫦娥奔月,吴刚,丈夫,仙人,事情,后羿,信息,凡人,古人,精神,思想,广寒宫,桂树,故事,战国时期,无奈,文字,月宫,星辰,玉帝,神话传说,神话,西王母,众生平等,不死药,不死之药,中国上古时代,何况是,出现于

2020-07-22 #故事大全

从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从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嫦娥,嫦娥奔月,吴刚,丈夫,仙人,事情,后羿,信息,凡人,古人,精神,思想,广寒宫,桂树,故事,战国时期,无奈,文字,月宫,星辰,玉帝,神话传说,神话,西王母,众生平等,不死药,不死之药,中国上古时代,何况是,出现于

2020-08-27 #经典故事

嫦娥形象变迁:从窃贼到侠女 背后的晚明人文思潮

嫦娥形象变迁:从窃贼到侠女 背后的晚明人文思潮

嫦娥,故事,嫦娥奔月,蟾蜍,后羿,形象,丈夫,版本,西王母,信仰,思潮,月亮,道德,生殖,传统,人文主义,侠女,女性,妻子,荒淫无道,长生,不死药,美人,长生不老,中国,偷吃,凡人,制度,战国,归藏

2013-07-13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