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故事创作方法:丰国需老师谈故事核

时间:2019-10-15

故事核素材

提示:本文共有 184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7 分钟。

丰国需老师谈故事核 一: 如何获取故事核 故事核就是故事的核心情节, 也就是所谓的“点子” , 戏剧上称之为包袱。《故事会》 副主编姚自豪老师说: “超常的故事核, 是故事精彩的要求, 十个素材不如一个好的故事核。”没有好“点子”就写不出好故事。 有些故事洋洋洒洒数千言, 情节也清晰, 语言也不错, 编辑就是不用, 为啥? 故事核很一般。 编辑看稿子一般只看故事核, 故事核不行, 就“枪毙”了。 有一句话叫: “金点子”可遇而不可求, 这说明“点子”的获得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其实故事核——也就是“点子”的获取, 还是有“章”可循的。 一是在“高于生活”上下功夫。 有一次我们乡 政府的小车掉进河里, 乘员砸破玻璃, 死里逃生,许多朋友对我说, 这事你又可以写故事了 , 但在我看来这是一起很普通的车祸, 或许它在一个乡 、 一个县范围内是稀罕的, 但在全国, 这类车祸就多如牛毛了 , 如果把这起车祸写成故事, 读者看了肯定要骂娘。 正如笔友山西故事家徐洋老师说的: “老百姓在生活中已经很艰苦,如果故事照搬生活, 让读者读故事等于再重复艰苦的生活, 这是一种‘罪过’ ” 。 故事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要求它与生活拉开一定距离, 姚自豪老师说: “距离就是美, 有美感的东西都是有所脱离社会的。”因此, 要用逆向思维来寻找“超常性” 、“高于生活”的故事“点子” , 以夸张、 变形但又切合逻辑的手法从生活中挖掘、 提炼闪光的东西。 二是在生活的事件中提炼故事核。 生活是个万花筒, 生活中处处有 “点子” , 有一句话说得好:生活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生活中大量的事件经过“拔高”都有可能成为“金点子” , “金点子”离我们的想像往往只一步之遥, 比如, 有一个讽刺小农“绝对平均主义”的故事, 说有个生产队解体时, 各种财产分完后, 还剩1 角钱, 这1 角钱怎么处置呢? 如果让我们从写故事角度去思考, 答案可能很多: 比如给五保户, 买一只糖果扔进水井大家享受……但大多都落入俗套, 没有什么新意, 而作者的“点子”是: 队长从旁边食杂店买了一只炮仗点着“啪”的一声, 大家都听到, 总没意见了 。 故事写到这里应该说已讽刺得淋漓尽致了 , 可是作者还意犹未尽,还要进一步深化主题: 炮仗放完, 还有一个人有意见, 说这种做法不公平, 他吃亏了 , 这人是谁? 聋子。 结尾处这一么一翘, 可以说起了点睛作用, 如果少拐了这一道“弯” , 这篇故事就逊色多了。 要获得好“点子” ,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现实中的一些新奇事记录下来, 形成一个素材库, 经常拿出来琢磨琢磨, 有时就可能跳出“火花” , 获得“金点子” 。 正如吴伦老师所说: “生活是故事的源泉,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多问为什么。” 三是把生活中的两件事拼接、 改造或者更换背景获得故事核。 现实中两个很普通的事经过拼接就可能有“味道”了, 如拙作《气功打靶》, 故事核缘于射击比赛中报假靶, 我把这件事放在乡 镇射击比赛背景中, 武装部长为了好在乡 长那里批经费, 故事意把一等奖的奖品设得很大,然后通过报假靶让乡长获奖, 乡长蒙在鼓里, 以为自己打得准, 引出一大串“事”来。 这个故事就把“骗”经费与报假靶这两个现实中有的事拼接在一起, 使故事的主题得到升华。 现实中遇到的或在聊天中所听到的怪事、 奇事、 开心事、 气愤事等都或多或少有故事因子, 如果把这些事记下来, 通过拼接、 粘合、 改造、 更换背景、 借用别人的故事“套子”等就可能获得故事核。 当然, 故事是人性碰撞的火花, 所谓的“新、 奇、 巧、 趣” , 是人性碰撞中产生的“新、 奇、 巧、趣” , 离开了人性, 如两只脚的狗, 四只角的羊这些怪诞之事, 虽然也“新、 奇、 巧、 趣” , 但它就不算故事。“高于生活” 、“ 超常性”并不等于故事可以主观臆造, 而是要符合生活逻辑, 正所谓在“情理之中, 预料之外” , 细节要真, 背景可以“假” 。 吴伦老师说过: “写必然性的东西, 假的能写出真的; 有些故事写生活中的真实事件, 但老百姓看了认为是假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有了 故事核, 如何从中提炼主题那就比较容易了 , 只有傻瓜才会去写毫无意义的东西,这一点不必赘述。 二: 如何强化故事核 没有“点子”就没有故事, 但有了“点子”不一定就有故事。 强化故事核就是调集所有的创作手段,通过铺垫、 烘托、 渲染把“点子”突显出来。 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 通过浇水、 施肥、 让它温度、 湿度适宜时绽放。 2000年1 0月《故事会》 海南笔会上, 何承伟主编说: “故事核主要有闪光、 有冲力的东西。 有了故事核应该充分铺垫、 想像、 发挥、 挖掘、 丰富、 延伸, 不能直奔故事核, 简单化了 。”在2003年1 2月重点作家笔会上, 他又说: “用好故事核非常重要, 对于故事核, 要珍惜, 效果要出来, 一篇故事产生效果的地方一定要强化。”笔友浙江故事家赵和松老师说: “对于故事来说, ‘点子’确实是重要的。 但应该明白, ‘点子’只是‘种子’ 。 种子只有让它生根、发芽、 开花、 结果, 才能生产出粮食, 做出精美的食品; ‘点子’同样需要经过作者的想象, 使其‘生根、 发芽、 开花、 结果’,才能写出优秀的故事。 对于一个农民来说, 如果把种子当粮食吃,那肯定是没出息的; 对于一个故事作者来说, 把‘种子’当‘粮食’吃, 不是没出息, 而是很可惜。” 故事核的强化是故事的发酵过程, 没有发酵, 不仅酿不成美酒, 甚至蒸不出馒头。 因此要展开想象的翅膀, 调动各种创作手段, 通过增设人物, 设置情节, 制造冲突等把故事核突显出来。 铺垫要充分, 火候要到, “好点子”才能出好故事。 如, 拙作《专职发行员》, 故事核就是“乱摊派的杂志, 被发行员当废纸卖了”这么一件事, 开始构思这篇故事时, 情节是这样安排的:领导发现有个乡的发行员扛杂志很积极, 为了推动发行工作, 把他树为典型, 大会给予表彰,并让其介绍经验, 最后发行员在酒宴中喝醉了, 说出真相。 这种由自己“说出真相”来抖落包袱,是静态的, 十分平淡, 因此第一稿被编辑“枪毙”了。 后来我增加了给发行员这个典型拍录像的情节: 为了 获得真实感, 采取暗中跟踪拍摄, 最终跟到了废品收购站——抖出包袱。 一路上跟踪拍摄, 悬念迭出, 妙趣横生, 故事核得到强化, 因此, 这篇作品荣获“名胜杯《故事会》优秀奖。 —————————— 耳火 09:34:32 收到了。 谢谢 妮儿 09:36:45 2月20日丰老师讲课记录 地点: 故事网校24期 QQ 群教室 记录员: 笑笑 课堂主持: 佑香细雨 主讲: 丰老师 内容: 讨论故事创作 丰国需老师: 又是一周了, 同学们都好吧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其实写故事并不难 不过要写出好故事并不容易 故事讲究的是点子 我劝大家到生活中去找点子 留心自己的生活 要记住: 生活处处有故事 上次我和大家说到我写的《高招》 高招 晓翔待业在家, 经人介绍, 应聘到一家个体皮鞋店当营业员。 哪晓得头天站柜台便碰到了一位挑剔的顾客。 这是一位摩登女郎, 挑了半天皮鞋却连一双都看不上, 晓翔耐心地又拿出一双新潮时装鞋,“小姐, 这鞋款式不错, 穿在你脚上定会使你足下生辉。” “真的? ”那女郎浅浅一笑, 拿鞋试了一下, “哟, 是不错, 好, 我就买这双。 小伙子, 多少钱? ” “380元。”那女郎打开钱包取钱, 突然眉一皱, “糟了, 我钱未带够, 身边只有250元。 这样吧, 我先付250元, 余下的1 30元明天拿来给你, 好吗? ”说完, 两只眼睛热辣辣地盯着晓翔。 晓翔她看的不好意思, 忙说: “行! 行!”说完, 随即在一张纸上写着: “购鞋一双380元, 先付250元, 暂欠1 30元。”写好后递给那女郎, 说:“对不起, 麻烦你签个名。”那女郎先是一愣, 随即爽快地签下了“施娜娜”三个字。 晓翔收了 钱利索地将鞋包扎起来剃给了 那女郎, 女郎拎过鞋子, 抛了 个媚眼道了 声“拜拜”就走了。 这一切刚好被老板看见了, “这女人你认识? ” 晓翔摇摇头: “不认识。” 老板一听火了: “不认识你怎么能赊给她呢? 她还会来吗? ” “会来的。”晓翔十分肯定地回答。 “哦? ”老板感到奇怪, 正想再问, 晓翔开口了, 他告诉老板, “我已将那两只鞋子全部调成左脚的了, 她明天发现穿不来肯定要来换。” 老板恍然大悟, 不由开心地坚起了大姆指: “高! 实在是高!” 李爱红说得, 牵涉到一个生活真实和艺样真实的关系 故事不能照搬生活, 而是要艺术地展现生活 就象我这个《高招》, 就是一次看到别人把两只左脚的鞋错在了一起, 才想到的点子 恍若隔世李爱红: 丰老师, 我认为有些故事太虚假了, 我就想不明白, 虚假的东西好吗 丰国需老师: 我并没有照搬生活, 而是进行了虚构, 把生活中的无意变成了艺术中的有意 艺术的东西, 是艺术的真实, 而不是生活的真实 我的大部分故事, 都是从生活中得来, 然后加以提练 要学会提练 希望大家能认真看我的教材 然后加以消化 其实, 我现在再上课已经没有新的东西了, 要讲的东东全都写进教材了 只要仔细地看我的教材, 要学会写故事并不会太难 多转弯, 牵涉到悬念设置 这个可以参考我那《猫眼反装》 林汐/郭艳: 丰老师, 再讲讲你的创作灵感好吗? 丰国需老师: 好的灵感来自于我的生活 《猫眼反装》 大家看过没有? 我想知道一个点子, 如何让它变成带悬念的故事, 我就从这个故事来和大家谈谈我的灵感和构思 这个故事, 是朋友们公认的我的代表作 这个故事, 也是我写故事至今收益最好的一篇作品 这个故事的起益是我自己的一次装猫眼的经历 起因 我那年装猫眼, 电了个朋友来帮我装, 可到了时间, 那朋友说有事来不了 我火了, 这装猫眼又不是造原子弹, 你不来我就自己装 可结果, 我却把猫眼装反了…… 本来是里面看外面, 可我装成了外面看里面…… 这种事, 一般的人, 往往一笑了之 就过去了 可我是个写故事的, 笑过之后我觉得这可是个好点子 是块故事材料 可当时我始终结构不好故事 想来想去, 总是觉得还缺少一个核 装反的猫眼只是提供了一块素材, 要让它变成故事, 还需要有核心的东西 林汐/郭艳: 老师您最初的核写的什么呀 丰国需老师: 初稿就是现在的稿 我这块材料足足考虑了一年多, 还是没办法写出来 我曾多次和《故事会》 的吴伦说起这素材 吴伦认为很不错, 但我就是想不出故事, 大家也都一时没有太好的主意 就这样, 断断续续想了近两年, 有一天, 灵感来了 想到了“啊哼” 这“啊哼”也是生活中来的 我们这有个小青年, 知道领导在某人家里偷欢, 特地跑到那份人家门口唱歌, 吓那个领导 我从这事中产生联想, 和反装的猫眼挂起勾来, 想到了“啊哼”这个点子, 并让它作为整个故事的核 在结构故事中, 我以反装猫眼为亮点, 吸引读者关注 接下去, 抛出“啊哼”这个核, 同时也就是抛出了一个大悬念 再接下去, 又是要求免税的王老板的一声啊哼 又是小青年们的啊哼 陈曼青: 这就是开始转弯了 丰国需老师: 直到最后, 我才解开悬念, 原来那声“啊哼”是他老婆咳的 整个故事想好后一气呵成, 只写了几个小时 可以是可以的, 但我觉得你们现在主要还是先学一些东东 点评的事放下个月吧 徐丽霞: 情节是不是跟阅历和想像力有关 编情节我有个决窍 那就是把自己放进去 这话怎么说呢? 就是说把自己想成是故事的主人公, 碰到故事中的事, 你会怎么做 这样想出来的东东就会符合生活 比如说, 我写“猫眼” , 我就把自己当成是那个局长 自己在寻欢时突然听到门外有人“啊哼, 当然会心惊肉跳 然后听见别人啊哼就紧张 最后没办法, 就找纪委坦白 这样编出来的东西就实在, 就很生活 虽然是瞎编的, 但读者看了象真实的 色色/钟小君: 问一个, 老师, 你构思的时候脑子里是画面构思, 还是语言构思? 丰国需老师: 画面构思 我构思的时候象放电影 会出现一个个人物 画面在构思 再给大家说个事 有一年, 我家对面那幢房子发生了一件蒙面抢劫案 几天后, 案子破了 据说是弟弟蒙面抢姐姐 一般的人听过也就算了 可我不算 觉得弟弟蒙面抢姐姐有点稀奇 但又觉得还不够特别稀奇 我觉得如果是丈夫蒙面抢妻子那就绝了 呵呵, 是的 于时我就构思 构思故事, 绝招二: 就是想办法把不可能的变成可能 丈夫抢妻子, 一般来说是不可能性的 可我通过故事, 把它变成可能 这个故事叫《抢来的绿帽子》, 又叫《情床下的风波》 抢来的绿帽子 临江市宏泰纺织公司有个供销员叫刘志刚, 人长得矮矮胖胖的, 在单位他谁都不怕, 但回到家见了老婆却象老鼠见了猫似的, 连大气都不敢出。 妮儿 09:37:02 一次, 刘志刚出差不小心丢掉了一千元公款, 回来跟老婆何小慧商量, 要她拿出一千元钱还给公家, 可这何小慧说啥也不给。 双手腰间一插, 问道: “你这次出去是干啥去的? ”刘志刚说:“还能是干啥呀, 当然是出差罗。” “哼, 你还知道是出差? 既然是出差, 丢了钱你该去找公家报销, 别来找我!”望着凶煞神似的老婆, 刘志刚只得无奈地摇摇头。 旧帐还没报销, 又来了新的紧急任务, 公司让他马上去河西县, 刘志刚只好硬着头皮离开了家。 何小慧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 丈夫三天两头出差, 她早已红杏出墙, 与自己单位的常先生好到了床上去了。 她知道丈夫今天去桃仙县出差, 晚上是绝对回不了家, 心里十分开心。 于是,夜饭吃好便一个电话打去, 将她相好的常先生叫来共度良宵。 想不到, 正当俩人正滚在一起唧唧我我之时, 门外突然传来了 激烈的敲门声, 何小慧大惊失色, 谁来了? 难道是丈夫回来了 ? 她忙叫常先生先钻到床底下避一避, 自己慌慌张张地穿好衣服, 走到门口胆战心惊地问道: “是谁呀? ” “何大嫂, 是我, 楼下的。”何小慧一听, 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这才放心大胆地把门打开了。 可是, 门一开, 冲进来的竟是一个又高又大的蒙面人, 只见他手中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尖刀,进了门赶紧把门反锁上, 用刀对着何小慧恶狠狠地说“快, 拿钱来!” 何小慧吓得浑身发抖, 连连倒退了几步, “别……别这样, 我……我没钱呀。”那蒙面人双眼一瞪, 恶狠狠地说: “没钱? 你是不是不想要命了? ”说着, 拿着尖刀对准何小慧比划了一下。 何小慧花容失色, 连声说: “别别别……我……我拿……”说着, 颤抖地走到大衣橱旁, 从里面拿出一迭人民币, 递给了那蒙面人“两千……全在这里了。” 那蒙面人接过钱用手翻了 翻, 又看了 看何小慧, 然后, 转身想走。 可想不到他刚一转身,就听身后一声大喝“站住!”吓得他立刻不敢迈腿了。 原来, 在床底下躲着的常先生看到这个情形, 觉得歹徒只有一个人, 不值得怕他, 这正是自己表现的好机会呀, 于时, 他一骨碌滚了出来, 顺手拿起放在窗前的拖把, 厉声喝道: “把钱放下!” 那蒙面人闻声回头一看, 咦, 怎么一下子多出了个人来? 不由奇怪地问: “你……你是谁呀? ” 常先生一把拉过何小慧, 理直气壮地说: “我是谁? 告诉你, 我是她丈夫!”何小慧一看有了靠山, 胆子也顿时大了起来, 连连点头: “对, 你快把钱放下!” 那蒙面人听了, 不但没害怕, 反倒一步步凑到常先生眼前, 上上下下仔细看了一遍, 不由“哈哈哈”地傻笑起来, 把旁边两人都笑懵了。 突然, 那蒙面人一把撕下面罩说: “你是她丈夫? 你仔细看看, 你若是她丈夫, 那我是谁? ” 何小慧这下可傻眼了 , 原来这个蒙面抢劫犯竟是她的丈夫刘志刚, 可她丈夫没这么高呀,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时, 蒙面人扯起了 裤脚, 天呀, 原来他踩了 高跷, 何小慧这才想起, 她丈夫可是方园百里出名的高跷王子呀。 常先生一看不妙, 拔腿就想跑, 被刘志刚一把抓住, “你先别溜, 你给我老老实实把事情经过写出来, 为什么深更半夜呆在人家家里……” 何小慧看清是自己丈夫, 不由喉咙又响起来了, “好呀, 你造反了是吗? 竟抢劫到自己家里来啦, 走, 我拉你去派出所……” 刘志刚一把拿过酒瓶子, 往嘴里倒了两口, 清清嗓子, 说道: “哼, 我跟你要钱你不给, 我寻思着就回来抢吧, 抢自己家的钱总不会犯法。 没想到我是抢, 你却在偷! 天啊, 我还抢来一顶绿帽子戴! 哈哈……”他狂笑着, 把酒瓶子拎了起来, 朝地上使劲一摔, 转身冲了出去…… 短故事, 点到为止 这故事的来源就是”弟弟蒙面抢姐姐 所以, 奉劝大家留意自己的生活, 做个有心人 记住一点。 生活中的趣事, 别人可以一笑了之 而写故事的人, 却要多想一想 比如说, 市场上某件物品供不应求 你要想想, 会不会是那物品的制造商请来的托 多想一想, 就会想出故事 平时多想 比如说, 小鱼刚才掉线了 这很平常 但你要多想一下, 就会不平常 比如说: 会不会小鱼平时得罪了一个网络高手, 所以才在紧要关头让她掉了线 这样一想, 连掉线都能想出故事来 先不要急着写 而是要学会想 开动自己的脑筋 千万不要一有点事儿就动手写 而是要将事情想透 就说那个”猫眼“吧, 我没想透就不写, 足足快两年时间, 我就没写它 直到想通了才写 一些素材可以先记下来, 慢慢再想 没想通就下手, 往往会无效劳动 或者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我发表猫眼时稿费很少 就几百元钱 但后来不断地被转载, 不断地获奖, 钱就慢慢多了 据不完全统计, ”猫眼“起码发表了二十多次 获奖也在五次左右 还得了我们当地的政府文艺奖 任何故事都讲究细节的真实性 情节虚构, 细节真实 恍若隔世李爱红: 丰老师, 你说每一个人经过学习都能写故事吗 丰国需老师: 这很难说 总有些人是写不好故事的 但是, 应该说, 只要认真学习, 肯努力, 绝大多数人都能写出故事来 真正笨的人是不会说自己笨的 天天心晴苗君甫: 老师, 我进网校之前, 写的大都是散文, 故事老是写着写着就往那个路上走了, 有什么具体的办法没? 丰国需老师: 如果你写的是抒情散文, 那么你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但如果你写的是抒事散文, 那么你离故事就很近了 首先写故事要有事 其次, 是要故意弄点事 故事是事故 故事是: 一件事、 三两个人、 转几个弯 会了就不难 再告诉大家一句: 学故事不要心急 上周和大家说过, 我都努力了十年 你们努力个一年总要吧 再说说我那个“猫眼” , 如果当时急着写出来, 说不定也能换上几百元钱, 但绝对不会有现在的效益 我这人很笨, 但我就是很自信, 我不相信自己一定比人家差。 我觉悟得我虽然笨, 但人家比我更笨 搞创作要有自信 但同时也要有自知之明 学会笨乌先飞 我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机会 耳火 09:37:18 刚在看 妮儿 09:41 :56 第六讲:悬念设置 第六讲:悬念设置 “文似看山不喜平” 。 要使故事作品好看, 在谋篇布局上必须下些功夫。 我们曾在和文友聊天时说过: “做人要老老实实, 写故事要狡猾狡猾” 。 这里所谓的“狡猾” , 就是指我们在故事情节的安排和构思上, 不能平铺直叙, 让人一眼就看到底, 而是要故意弄点玄虚, 要特地耍点噱头, 与读者斗智斗勇, 以期引起听众和读者的浓厚兴趣, 使他们能对故事产生一种非听下去不可和非看下去不可的欲望。 要达到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 要让读者不能一眼看透你这故事里面讲的是什么东西, 有一些创作方法是需要新故事作者掌握的。“设置悬念”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所谓的悬念, 就是“设谜团” , 好象打仗一样布下一个迷魂阵。 特意把故事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在前面先作个简单的显露或者说是暗示, 在读者或听众的心中产生疑团, 使他们对下文产生一种猜测, 渴望了解事件的结果, 但一时在作品中又使他们得不到解答。 这样, 这一疑团便会一直在他们脑海中, 会引起他们的种种猜测, 促使他们听下去或读下去, 想知道事件的结果到底有没有让他们猜到。 说到悬念, 并不是故事创作的独家技法, 其他的文学样式也同样离不开悬念, 只是新故事对悬念的要求比其它文学样式更为重要罢了。 我国的民间的说书艺术早已运用了“悬念”这一结构技巧, 说书人把悬念叫成“关子” , 曾有着“关子毒如砒”的说法, 运用好“关子”成了说书人谋求生存的一种重要手段。 现在的新故事创作, 也借鉴和吸收了 传统话本及民间口头文学中运用悬念时的技法, 使之现在的悬念运用在民间故事和说书艺术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下面, 我们从自身的实践出发, 来和大家谈谈如何设置悬念的问题/ 一、 如何寻找悬念 悬念从什么地方来? 它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悬念的产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因素。 要设置运用好悬念, 首先得寻找构成悬念的诸多因素。 在一个能够构成一个故事作品的素材中, 或多或少会含有一些构成悬念的因素, 有的因素可以直接拿来运用, 有的因素则需要作者进行改造。下面, 我们结合自己的作品谈谈我们作品中的悬念是怎么找出来的: 1 、 从人物的命运中去找 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写人的, 人物的命运是最能打动人的。 所以, 在众多的故事作品中,不少故事的悬念都是从人物的命运中找出来的。 丰国需的《 “狐狸精”的传说》 就是用人物的命运来设置悬念。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故事: 《 “狐狸精”的传说》 石湾镇有个税务所, 所长是个年轻人, 名叫魏志良。 魏所长今年25岁, 尚未婚配, 女朋友倒不少, 但是“花圃里挑花, 挑得眼花” , 至今还不知选哪个做伴侣为好。 为此, 他母亲从乡 下来到镇上, 和他住在一起, 目的是给他料理生活。 可是, 魏所长是个大忙人, 很少在家吃饭, 常常是早上出门, 直到深夜回家, 有时还喝得醺醺大醉, 一到家二话不说, 倒下头就呼呼大睡。 对此, 他母亲很有意见, 常跟他说: “儿啊, 你这样天天在外面大吃大喝可不好呀!”魏所长说: “妈, 人家硬要我吃, 硬要我喝, 我有啥办法?再说, 当干部的哪个不吃, 不吃白不吃, 吃了也白吃。 妈, 你放心, 吃点喝点犯不了错误!” “儿啊, 常言道: 白吃伤身体, 我是怕你吃出病来啊!” “妈, 你别操心, 没事。” 你别说, 老太太还真讲对了 , 她发现儿子一天比一天瘦, 脸色也一天比一天难看, 一回到家里就显得没精打采的, 连说话都缺少那种年轻人应有的底气。 儿子出现这种情况, 做母亲的自然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 可是几次问他, 他都说: “妈, 我没病, 只是工作太忙, 有些疲劳,没事的。” 过了 一个多月, 一天晚上, 魏所长又喝了 个酩酊大醉, 回家后还吐得满屋腥臭。 母亲见了好不心疼, 便流着眼泪把儿子好一顿臭骂。 魏所长说: “妈, 你别骂了, 我是活、 活不长了……’他酒后吐真言, 终于说出了埋在他心底的秘密。 原来, 两个月前, 他得了一种怪病, 每天晚上一睡着就做梦, 做的不是恶梦, 而是美梦, 梦见一个漂亮女人搂住他的脖子, 跟他热烈地亲吻, 亲个没完没了, 等他醒来可又什么也没有,于是便睡意全无, 想入非非到天亮。 这种情况如果偶尔有之, 倒也无关紧要, 可他天天夜里如此折腾, 这就成问题了, 铁打的壮汉也会变得皮包骨头脸发黄。 听儿子这一说, 母亲不由得大惊失色, 心里暗想: “分明是儿子被狐狸精附身了 , 这可如何是好? ”老太太怎么能不着急呢? 她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 而且他父亲早就去世, 是她辛辛苦苦将儿子养大, 供他读书, 如今有了工作, 还当了所长, 怎么会被妖怪缠上呢? 第二天, 为了证实儿子究竟是不是被狐狸精附上身了 , 她趁儿子去上班后, 对儿子的房间进行了 彻底检查。 她这一检查, 别的东西没检查出来, 却在床上发现了 一些毛毛, 那可不是人身上的什么毛, 而是野兽的毛, 哎呀呀! 除了狐狸精, 还有什么野兽能跑进房间里来呢? 老太太真的急了, 在她心目中, 儿子是她的脊梁骨, 没有儿子, 她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不行,哪怕倾家荡产也要将儿子从狐狸精手里夺回来! 她将这些毛毛用纸包好, 来到她老姐姐家里,悄悄地把事情告诉了姐姐。 姐姐听罢, 又验看了那些毛毛, 斩钉截铁地说: “没错, 是狐狸精!这事可拖延不得, 赶快去请灵姑来驱妖。” 灵姑,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巫婆, 这个曾经一度销声匿迹的古老职业, 如今又时兴起来了 。 但是, 巫婆毕竟还是人, 也逃不脱“生老病死” , 那些老巫婆死的已经死了, 没死的也已到了风烛残年, 无能为力了, 而年轻的“新生力量”又还没冒出来了, 所以, 现在干这一行的人, 为数并不多, 而且都身居偏远山区, 要找到她们不容易, 请出来就更难了。 既然灵姑能对付妖怪, 老太太当然下决心将灵姑请到, 把儿子从狐狸精的手里夺回来。 她通过多方打听, 得知离这里60多公里的高山村里有个灵姑, 很有点仙气。 于是, 老太婆邀了两个能说会道的人, 还雇了车, 直奔高山村, 并要他们不惜代价, 一定要把灵姑请回来。 灵姑终于请来了 , 是个年纪60开外的老太太, 老虽老, 头上却缠着红头绳, 还戴着花,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仙气”吧。 灵姑进门, 自然要和狐狸精来一番“你死我活”的较量。 她吃饱喝足以后, 吩咐杀鸡买肉, 准备三牲福礼, 自己则上床美美地睡了 一觉。 醒来后, 她便焚香插烛, 口中念念有词, 意思大概是劝说狐狸精要有自知之明, 赶快离开此地, 远走高飞。 也许是这只狐狸精比较奸刁, 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 对她的劝告置之不理。 这可惹恼了 灵姑, 不得不采用武力来对付, 只见她手执宝剑, 两眼圆瞪, 手舞足蹈, 又喊又叫, 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 闹了个鸡飞狗跳。 这消息一传出, 惊动了 整个小小的石湾镇, 许多人都赶来看热闹, 害得电影院因无人买票只得停映。 故事理论 之七: 坚持故事性, 加强文学性 赵和松 长期来, 有个问题在故事界一直争论不休。 即: 新故事要不要加强文学性? 一种意见说: 新故事要发展, 要提高, 必须加强它的文学性。 一种意见说: 新故事不能加强文学性; 加强了文学性, 必然会淡化故事性, 最后会导致新故事的消亡。 这不仅仅是理论问题, 也是创作问题, 有必要作点探讨。 我认为, 新故事必须加强文学性; 加强文学性, 并不会淡化故事性。 用故事性来对抗文学性, 必然会阻碍新故事的发展和提高。 什么是故事性? 简言之, 故事性就是情节性和口头性的结合。 一些人在故事创作中所以会这样惧怕文学性, 椐说是因为担心文学性会损害故事的口头性。 他们认为故事性就是口头性, 而文学性的加强, 必然会淡化口头性, 而失去了口头性, 还有什么故事性可言呢? 毫无疑问, 新故事是应该讲口头性的。 但是, 文学性绝不是口头性的反动, 人为地把它们对立起来是形而上学的。 这些年来, 新故事创作在结构、 叙述、 语言等等方面, 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口头流传的艺术处理手法, 并且把口头流传的主要因素放在“情节的传奇性”上, 这是不无道理的。 只要掌握了这一关键, 把文学性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那就不怕会淡化口头性。我们有的同志总爱狭隘片面地来理解口头性和文学性, 一讲口头性, 就只能是“脑子记, 心里想, 嘴上讲” , 甚至连语言表达也只能是一字不漏地“背语录” , 而一讲“文学性” , 又似乎只是“一轮如火的夕阳染红了天际, 天空了云彩似千万匹骏马……”之类, 而很少去研究、 探讨如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实, 我们这里所讲的文学性, 只能是符合新故事创作规律的文学性,而不是意识流之类的文学性。 新故事的文学性是建立在故事性的基础上的, 而且绝不仅仅只是文字语言问题, 它还关系到情节结构、 人物塑造、 主题挖掘等诸多问题。 我们不但要让大家“爱读” , 还要使人们有读后一吐为快的激动, 即“可读能讲” 。 只要我们抓住了故事性这一轴心,再讲文学性, 就不可能滑入单纯的书面文学上去。 针对当前的一些新故事作品, 我认为所谓的加强文学性, 恐怕主要要解决的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简言之, 即: 人、 情、 理。 关于“人”与“情” , 本文的第四部分《见事要见人》 和第七部分《吸引人和打动人》 已有专门的论述, “文学即人学”和“无情不动人”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不再复述了。 这里只说一个“理”字。 这个“理” , 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立意这个“理” , 二是情节的合理性这个“理” 。 就目前看, 不少故事作品的立意过于陈旧和浅显。 有人说这是新故事的主题特点, 而我认为恰恰是它的主题弱点。 不少故事作品所以文学性不足, 就是因为立意过于浅显, 缺乏内涵和回味,缺乏耐人咀嚼的弦外之音。 如果我们的新故事还停留在“用一个复杂的故事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这种理论指导上, 那随着群众欣赏水平的提高, 是会越来越脱离群众的。 我认为, 新故事应该去接触重大题材, 反映社会矛盾, 挖掘深刻主题。 其他文艺形式可以反映的生活, 它同样可以反映。 如果认为它只是一种“琐事文学” , 反映不了深刻主题, 那么, 它的题材面会越来越窄, 嚼过的甘蔗渣会经常有人去重嚼。 这样的情况在目前的故事创作是屡见不鲜的。 除了立意外, 情节上的不合理、 不可信也会影响其文学性的。 今天的新故事与传统的民间故事相比较, 在艺术处理上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 就是新故事中的幻想成分减弱了, 现实感增强了。而我们有的新故事, 情节的现实感不强, 编造的痕迹过重, 有的甚至漏洞百出。 文艺作品,唯有真实才能打动人, 情节上缺乏可信性, 给人以编造的感觉, 那还会有什么艺术力量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杭州市出现的新故事《晦气鬼告状》、《狗尾巴的故事》、《兔毛扎成的花圈》, 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其原因就是结构严谨, 情节曲折, 形象鲜明, 语言生动,是故事性和文学性结合得较好的作品。 故事界有少数同志把故事的趣味性仅仅理解为“笑” , 以博得笑声为根本目 的。 这样的故事, 缺乏精心的艺术构思, 有的在情节上不堪推敲, 有的只是另碎的小噱头的随意拼凑。 这种故事, 在社会传闻与文学作品之间, 似乎离前者更近些。有人把能否流传作为故事好坏的唯一标准, 我觉得对此需要分析。 因为社会也是可以流传的。 新故事的流传, 不能只满足于稍纵即逝的横向流传, 而应该追求经久不息的纵向流传。这种流传不是的传, 而是文学的传。 而我们在很长的时间里, 只注意了故事的横向流传,而忽视了它的纵向流传, 以至影响了对它的文学性的重视。 提出在新故事创作中注意“人、 情、 理” , 丝毫也不忽视情节的主导作用。 这是新故事的轴心, 我们的“人、 情、 理”都要通过这个轴心体现出来。 只要这样, 故事的文学性加强后, 故事性是不会减弱的。 如果离开了故事性, 单纯地去追求“人、 情、 理” , 而把意识流之类也弄进新故事来, 那就不是新故事所要的文学性了。 总之, 加强文学性, 是新故事发展到今天必然要面临的一个课题。 也是每一个故事作者应该正视的一个课题。 郭创宏吃了一惊: “刘艳, 你可别吓我, 我怎么有种被绑架的感觉? ”刘艳笑道, “老同学呀, 你一个大男人, 胆子这么小干吗? 有我在, 你还怕什么! 走, 咱们的租期开始了。” 郭创宏无奈只得跟着刘艳上路, 不想刘艳竟把他带到了自己家中。 郭创宏顿感奇怪, 不由问道: “刘艳, 这不是你的家吗? 雇主呢? ” 刘艳点点头说: “一点没错, 是我的家呀。 你甭管雇主什么时候来, 先坐, 我给你泡茶。” 刘艳给郭创宏泡好了茶, 便坐下来与他聊天。 俩人从同窗学习的趣事一直聊到现在的工作生活, 越说越投机,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 , 可还不见有人进来。 郭创宏有些纳闷了,感到很奇怪, 想了想便问道: “刘艳, 该不是你是雇主吧? ”刘艳一听, “扑嗤”一笑, 嗔怪地说, “你呀, 你真没把我放在眼里呀, 难道我请你来, 还真的需要钱吗? 再说, 我才没有这么多钱租你呢。” 郭创宏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 正想解释几句, 突然传来“笃笃笃”的敲门声, 刘艳当即跳了起来说, “雇主来了, 创宏, 对不起了, 你得蒙上眼睛了。”说完变戏法似地拿出一块黑布, 将郭创宏的双眼蒙了 个严严实实。 一时间, 郭创宏顿时感到心跳加快, 不免产生了 一种历险的感觉。 郭创宏被蒙住了双眼, 什么也看不见, 可耳朵却十分灵敏。 只听见刘艳打开门, 进来的人没说一句话, 可郭创宏却明显感到那人进门后, 好象就呆呆地站在他面前。 郭创宏禁不住想伸手扯下黑布看个究竟, 被刘艳一把抓住说: “不许偷看, 我不是早对你讲清楚了, 偷看算你违约, 是要负赔偿责任的” 郭创宏一听, 只得作罢。 心想, 不看就不看, 看你们究竟玩些什么把戏。 想不到那人紧挨着坐到他身边, 他赶紧往旁边挪了 挪, 不想那人竟一把搂住了 他。 郭创宏吓了 一跳, 想要起身挣脱, 被刘艳紧紧按住说: “别动别动, 你现在已租给了她, 她可是出了高价的, 要搂要抱只能由着她。” 事已至此, 郭创宏再想反悔也迟了。 好在那人只是拥着他, 摸摸头、 搂搂肩、 抚抚脸、 捏捏手, 没有再向更“深”的方向发展。 此时刘艳在一旁东扯西拉、 说长道短, 多少也使郭创宏的心里稍稍踏实了一些。 将近中午, 只听厨房里传来炒菜的声响, 一会儿, 刘艳搀着郭创宏坐到桌边, 那个神秘的雇主好像紧挨着坐到了 郭创宏的身边, 递给他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和一双筷子。 由于郭创宏蒙着双眼, 那人不断帮他夹菜。 郭创宏很长一段时期, 一直靠快速面过日子, 今天那神秘的雇主夹给他的菜, 都是那样的对他胃口, 什么红烧大肠、 酱爆茄子、 边笋毛豆, 使得他胃口大开, 所以也顾不得什么了, 心想: 管他呢, 让吃就吃了再说。 饭后, 郭创宏正在揣度那人还有什么“节目”时, 他已被搀到沙发上, 紧接着又被松下皮鞋,脱下袜子, 卷起裤管, 双脚浸泡在一盆温度适宜的热水中。 那人拿着一块柔软的毛巾, 不断地将热水从他的膝盖擦试到脚趾, 然后又慢慢地柔着、 捏着, 郭创宏觉得舒适极了。 这时,录音机里放起了优美的轻音乐, 好象是印度尼西亚的名曲《宝贝》, 那抒情的乐曲合着柔和的洗脚动作, 使郭创宏原来一直保持警惕的心放松下来了 ……, 由于这段时间郭创宏实在太累了, 如今一放松, 渐渐地, 他竟轻轻地打起鼾来…… “当、 当、 当、 当” , 时钟敲响了四声, 郭创宏猛地惊醒, 他从沙发中跳了起来, 迫不及待地扯下蒙在眼睛上的黑布, 经过一阵短暂的眩晕, 抬头一看, 顿时呆住了, 只见坐在他对面的,除了刘艳, 另一位竟然是他的母亲! 这时, 只听刘艳深情地说道: “创宏, 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吧, 要租你一天的人, 竟是你的母亲。 只怪你实在太不顾及自己的身体了 , 一天到晚不要命地工作。 创宏, 事业固然重要,但在父母看来, 儿女的身体更重要! 你看, 老人家都疼你啊! 当然, 我也……”话没说完, 刘艳的脸却红了起来…… “唉, 你这孩子, 妈每次来看你, 你除了工作, 就是写啊写, 只知道忙啊忙, 妈几次三番劝你要当心身体, 你总是听不进去。 没办法, 妈就和刘艳合计, 想出了 这么个主意, 让你休息休息。 瞧你累的, 刚才妈给你洗脚的时候, 你睡得多香啊! 告诉妈, 你吃了多久的方便面了?你看你这头发, 你才多大呀? 这头发白得快赶上妈的头发啦, 妈心疼啊。”…… 郭创宏呆住了。 他望着母亲含泪的双眼, 上前一步, 紧紧地把母亲拥抱在怀里, 连声喊道:“妈! 妈!” 不久, 郭创宏和刘艳合作发表了一篇轰动文坛的力作——《租你一天五千元》。 (郁林兴) 妮儿 2009 02 21 20:1 3:48 这里介绍的三种技法, 无论你使用那一种技法, 都要注意合情合理, 要符合生活客观发展的规律, 要与作品所反映的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 要能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而不能单纯追求效果毫无根椐地任意地瞎编悬念。 一句话, 作为故事作者, 你首先得能自圆其说。 三、 如何运用悬念 对于悬念的重要性, 我们前面已经讲得很多了。 悬念, 作为新故事创作的一个重要技法, 正确运用好悬念, 的确为其作品增光添彩。 但是, 我们同时还应该看到, 悬念如果运用不当,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相反还会削弱故事作品的艺术效果。 因此, 我们在运用悬念的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 运用悬念要注重生活的真实性, 不能脱离生活生编硬造。 比如前面提及的《偷出来的故事》, 那奇特的事件本来就是生活中所发生的; 《抓阄》 中的移民, 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少见;至于《意外惊喜》 中的派发广告, 更是谁都可能经历过的事。 只有注重了 悬念的真实性, 所设的悬念才会产生艺术效果。 否则读者一看觉得不真实, 就会认为作者是在瞎编, 就达不到作者所想取、 起到的艺术效果了。 我们有些新作者, 往往片面地理解了新故事“无奇不传”的特征, 在作品中随心所欲地编制稀奇古怪的情节, 任意编造云里雾里的悬念。 这一点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如果失去了 真实性, 你的悬念编得再强也是白辛苦。 其次, 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要运用悬念? 运用悬念的目 的是为了提高作品的可看性, 增强作品的艺术性。 所以, 我们在设置悬念时, 并不要为悬念而悬念, 而是要服从作品中主题发展的需要和人物刻划的需要。 悬念说到底是一种结构技巧, 它注定是为作品服务的, 所以运用悬念时要考虑好整个故事的发展思路。 象前面举例的《抓阄》, 设置这个悬念是为了展开下面的故事, 这个悬念的设置有助于读者关注下面的发展。 如果悬念的设置与下面故事的发展没有关系, 那么, 那样的悬念还是不要好。 其三, 构成悬念的前题必须交待得清清楚楚。 悬念能吸引住读者, 但你要吸引住读者, 就必须把构成悬念的前因后果讲清楚。 还是以《抓阄》 为例, 某山村要移民, 移到那里去? 这是个悬念。 这个悬念是如何产生的, 也就是悬念的前题, 故事中有了交待, 某村因为要造水库,所以才要移民。 这个前题如果不交待清楚, 悬念就不一定能达到你预想的效果。 总之: 对于新故事创作来说, 悬念是个“宝” , 正确运用好悬念对写好新故事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们从自身实践中体会很深, 要运用好悬念, 没有捷径可走, 只有靠自己多实践多摸索, 只有多写, 熟了才能生出“巧”来。 《血契》 这篇故事, 针对几个老板之间的诚信展开, 一系列情节, 故事扑溯迷离, 情节连贯,环环相扣, 引人入胜。 首先是京城陈大老板的大管家, 不明真相投河自尽, 而循序渐进地铺展开来, 然后是陈大老板, 愧疚而死。 张安在不明真像后, 用蜜酥果子涂了毒药将猴子全部毒死, 可最后明白根源的罪魁祸首却在宏盛老板的身上, 在制作蜜酥果上藏奸, 造成不可挽回的过失。 宏盛老板贪图小利失信毁了猴子、 陈大老板、 张安、 还有四家世代相传铁打的契约 , 也毁掉了几条人命和一群猴儿。 故事用血的教训警示世人, 商家之间需要诚信, 这是一种无形的契约, 一旦失信就会形成一连串的恶果。 文章围绕信誉, 层层挖掘, 最后抖出最终根源。 这个失信的结果令人心颤! 故事的题目也恰到好处的点了主题: 诚信这个契约有时是需要用鲜血和生命去信守的! 妮儿 20:59:29 发错了 妮儿 20:59:43 故事理论 之五: 谈短篇故事创作 齐运喜 文学创作方面的理论书籍很多, 可谓汗牛充栋, 但是有关故事创作方面的专著却极少见到, 书店里几乎买不到。 就算你跑上海走北京买来一本故事理论书, 也很难说有什么实用价值, 调侃一句就是: 不买后悔, 买了比不买还后悔。 什么是故事? 故事就是“事” , 就是“情节” , 就是“事故” 。 你讲的“事”大家爱听, 有“意思” , 就是好故事; 反之就是不好的故事。 故事光顾每个人, 就在你身边, 既不神秘也不高深。 故事不是当代人的特产, 几千年前有故事, 几千年后也有故事。 它伴随人类走过了 一个比文字更为悠久的历史, 自从有了人类, 人与人之间就有了“故事” 。 后来出现了文字, 人们把过去和现在的故事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并展示出来, 也就成了“文学” 。 故事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属于通俗文学的范畴, 但与纯文学没有严格界限。 通俗不等于庸俗, 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大众化罢了。 中国的几大名著, 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 等, 都属通俗文学的范畴。 有些以情节见长的散文、 小说, 本身就是故事。 我发表的一些故事, 如《迎宾竹》, 被《小小说选刊》 头版位置转载, 后又收录到《中国最佳小小说》 一书。 可见故事和小说的界限有时很模糊, 似乎也不应分出什么高低来。 梁山伯和祝英台、 牛郎与织女等故事并不高深却能千古流传, 关键在于它的大众性。 我以为, 自己写东西, 能让广大读者认可就行了, 管它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 先求生存, 再求发展。只有常写常发作品, 才能在文坛上“生存”下去, 初学者不宜离开“生存”去求什么一鸣惊人的“发展” 。 存在即是道理。 故事刊物久盛不衰, 说到底是读者的选择, 时代的必然。 读者喜欢“快节奏大容量”的短小精悍的作品, 作者别无选择, 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 去和读者结为知己。 一般来说, 2000--4000字的故事, 是各大故事刊物最喜欢录用的篇幅。 故事要有中心事件, 单一而不繁, 连贯而不断, 势如破竹, 一气呵成。 通常不宜“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 , 正说着这件事, 忽然又说那件事, 形成“满盘珍珠未成串”的松散结构。 也许你会说, 《水浒传》 是线结构, 《红楼梦》 是点结构, 《三国演义》 是块结构, 这些结构都写了许多不同的事。 但那都是长篇, 作为短篇, 抓住一件事写深写透就 行了, 一般不写两件事, 尽管这两件事多少有点联系。 故事不宜有过多的插叙和倒叙, 一般采用顺叙的表现形式“一竿子插到底” , 不脱节, 不松散, 让读者得到“浑然一体”的美玉。 人物不宜过多, 可有可无的人物坚决让他“下岗” , 有三四个人甚至有一两个人, 更易于唱好这台戏。 故事应当尽量减少人物对话和静态描写。 初学写故事, 往往是你说我说他说, 满篇都是“说” , 再加上过多的景物、 肖像描写, 使故事这个“纯真少女”变得臃肿不堪, 唠唠叨叨, 失去了活泼和生气, 失去了动态的线条美。“尽量减少”当然不是杜绝, 要讲究一个“度” 。 故事讲究“故事核” 。 有些故事, 乍看去很热闹, 读后便觉兴味索然, 这是因为犯了故事创作之大忌: 满台锣鼓不见戏。 这里的“戏” , 就是“故事核” 。 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 一篇短故事通常只有一个故事核, 编辑首先要看你的故事核有无可取之处。 有些故事, 写得四平八稳,什么漏洞也没有, 但是编辑不采用, 原因就在于这篇故事“见细流而不见涌泉” , 缺乏可取之处。作者动笔前, 应当知道自己这篇作品的“可取之处”是什么? 如果是以奇见长的, 这篇作品“奇”在哪里? 如果是以情见长的, 能否打动人心? 要想言之有物, 动笔前必须考虑“立意” , 明白自己的作品是以“巧”以“趣”为主, 还是以“辣”以“怪”为主。 先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再进行“政策倾斜” , 才能使作品详略得当, 纵横自如, “浓妆淡抹总相宜” 。 有的故事以写事为主, 有的故事以写人为主, 以写人为主的故事要特别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 故事讲究“开门见山”和“先声夺人” , 一开始就“笼络人心” , 让读者一口气读到底, 切忌“千呼万唤始出来” 。 开头部分不吸引人, 编辑又大多是“急性子” , 前两页不能“触目惊心” , 就给你扔进废纸篓了, 让你喊冤都找不着门儿。 文似观山不喜平。 故事中一定要有几个弯儿, 切忌“一马平川览无余” 。 注意, 要紧扣“中心事件”绕弯儿, 不要“另起炉灶”去写另外一件事。 故事的结尾是升华主题的“点睛”处, 决定一篇故事的成败。 正所谓: 编筐织篓, 重在收口。 收口时, 一般要用顺理成章的神来之笔, 抖出一个谁也料想不到的结局。 哲学家求同, 文学家求异。 一篇作品, 如果编辑读到一半就猜想到了你的结尾, 十有八九会把这篇作品毙掉的。 故事讲究超常思维和逆向思维, 需要绝处逢生, 需要拍案惊奇。 故事讲究智慧情节, 如果你的作品有个“金点子” , 你的作品就成功了一半。“金点子”就是故事核, 就是“可取之处” , 就是“米” 。 故事最忌水多米少, “一勺小米十担水” , 废话连篇。 也许你会对自己作品中的水沾沾自喜, 但编辑最关注的是你作品中究竟有...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故事创作方法:丰国需老师谈故事核”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故事创作方法:丰国需老师谈故事核

故事创作方法:丰国需老师谈故事核

故事,悬念,刘艳,文学性,新故事,情节,故事核,生活,作品,何小慧,老师,点子,创作,读者,猫眼,丈夫,作者,灵姑,东西,故事性,刘志刚,人物,儿子,发展,母亲,狐狸精,结构,老板,编辑,金点子

2020-02-07 #小故事

故事创作方法:故事高手谈故事核绝对值得借鉴

故事创作方法:故事高手谈故事核绝对值得借鉴

苏鲁克,丹尼,王小三,故事,巫师,枯木,老妖,约翰逊,故事核,赵富贵,珍妮小姐,下口村,父亲,包装,苏鲁,耳朵,上口村,刘金贵,鞋子,声音,村子,早点,老师,赵富,好的,悬念,大叔,奴隶,情节,房子

2020-09-08 #故事大全

故事创作方法:故事高手谈故事核绝对值得借鉴

故事创作方法:故事高手谈故事核绝对值得借鉴

苏鲁克,丹尼,王小三,巫师,故事,赵富贵,约翰逊,枯木,珍妮小姐,下口村,老妖,父亲,苏鲁,耳朵,上口村,刘金贵,包装,鞋子,声音,村子,故事核,早点,奴隶,猎豹,大叔,情节,时候,猴子,西山,道具

2020-06-23 #故事阅读

故事创作方法:故事高手谈故事核绝对值得借鉴

故事创作方法:故事高手谈故事核绝对值得借鉴

苏鲁克,丹尼,王小三,巫师,故事,赵富贵,约翰逊,枯木,珍妮小姐,下口村,老妖,父亲,苏鲁,耳朵,上口村,刘金贵,包装,鞋子,声音,村子,故事核,早点,奴隶,猎豹,大叔,情节,时候,猴子,西山,道具

2020-09-07 #经典故事

故事创作方法:故事高手谈故事核绝对值得借鉴

故事创作方法:故事高手谈故事核绝对值得借鉴

苏鲁克,丹尼,王小三,巫师,故事,赵富贵,约翰逊,枯木,珍妮小姐,下口村,老妖,父亲,苏鲁,耳朵,上口村,刘金贵,包装,鞋子,声音,村子,故事核,早点,奴隶,猎豹,大叔,情节,时候,猴子,西山,道具

2020-09-29 #故事阅读

故事创作方法:故事高手谈故事核绝对值得借鉴

故事创作方法:故事高手谈故事核绝对值得借鉴

苏鲁克,丹尼,王小三,巫师,故事,赵富贵,约翰逊,枯木,珍妮小姐,下口村,老妖,父亲,苏鲁,耳朵,上口村,刘金贵,包装,鞋子,声音,村子,故事核,早点,奴隶,猎豹,大叔,情节,时候,猴子,西山,道具

2020-09-29 #故事阅读

故事创作方法:故事高手谈故事核绝对值得借鉴

故事创作方法:故事高手谈故事核绝对值得借鉴

苏鲁克,丹尼,王小三,巫师,故事,赵富贵,约翰逊,枯木,珍妮小姐,下口村,老妖,父亲,苏鲁,耳朵,上口村,刘金贵,包装,鞋子,声音,村子,故事核,早点,奴隶,猎豹,大叔,情节,时候,猴子,西山,道具

2008-03-09 #故事会

故事创作方法:故事高手谈故事核绝对值得借鉴

故事创作方法:故事高手谈故事核绝对值得借鉴

苏鲁克,丹尼,王小三,巫师,故事,赵富贵,约翰逊,枯木,珍妮小姐,下口村,老妖,父亲,苏鲁,耳朵,上口村,刘金贵,包装,鞋子,声音,村子,故事核,早点,奴隶,猎豹,大叔,情节,时候,猴子,西山,道具

2008-10-09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