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览黄河美景溯华夏之源 全国网媒探秘“黄河之魂在山西”

时间:2019-10-18

期间,采访团成员兵分三路,就山西沿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精品线路景区景点进行采风报道

提示:本文共有 33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12月10日至13日,“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2018全国网络媒体看山西大型采访活动成功举办。期间,采访团成员兵分三路,就山西沿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精品线路景区景点进行采风报道。在黄河线逾1200公里的行程中,网媒编辑、记者们欣赏到壶口瀑布令人心潮澎湃的冰挂美景,触摸了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黄河大铁牛,在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在晋国博物馆端详晋文化的模样,饱览黄河好风光,探寻华夏古文明。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一路写,“大美山西”、“文化山西”成为整个行程中的高频词,来之前“黄河之魂为何在山西”的疑问,也在笔下、镜头下,在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平台的一篇篇新闻稿件中得到了解答。

全国网媒探秘“黄河之魂在山西”

一览黄河美景 领略黄土风情

作为中华母亲河,黄河在孕育中华文明的同时,也在流经晋陕大峡谷和黄土高原之后造就了无数的美景和厚重的文化。从偏关县老牛湾入境,从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黄河流经山西忻州、吕梁、临汾和运城4个地级市、19个县(市),用965公里的澎湃,冲撞出独属于山西的精彩。

不观壶口大瀑布,难识黄河真面目。山西壶口瀑布是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黄河在此由河宽300米收窄为50米,飞流直下,骇浪翻滚,如千军万马奔腾怒吼,声传数十里外,有排山倒海的雄壮之势。连日来,受降温天气影响,壶口瀑布两岸的岩石和护栏上出现了美丽的冰挂景象。12月10日,采访团成员来到这里,眼前的绝美奇观令大家连连赞叹。

壶口瀑布的冰挂美景令网媒记者连连赞叹

“第一次来山西就是大冬天,正好还碰上大降温,‘冷’是最大的感受。不过也正因为此,才能看到跟南方完全不同的美景,实在是太壮观了,难以形容。”虽然手冻得通红,但壶口瀑布的冰挂美景,让东南网记者肖月青顾不上寒冷,舍不得放下手机,“一定要好好记录下这些美景,通过网络让更多人共享这一刻。”荆楚网记者蒋成凤深有同感:“千里黄河一壶收,壶口瀑布的震撼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有来过的人才能体验到那种气势磅礴、恢弘大气。”

如果说壶口瀑布只能远观,那么永济市蒲津渡遗址的黄河大铁牛,就是黄河景观中可以触摸到的存在。永济地处晋陕豫三省交会的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有渡口多处,其中蒲州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也是春秋时期黄河大型浮桥——蒲津桥所在地。

网媒记者触摸千年黄河大铁牛

唐代开元年间,随着经济的发展,永济已经成为当时全国的第六大城市,蒲津桥破败不堪、难承车马重负的窘况已远远不能满足当时的交通需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保证秦晋要道畅通和长安食盐供应,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下令倾全国之力“新作蒲津桥”,动用当年全国产铁量的80%,铸造了八尊铁牛,每尊铁牛重约55-75吨,既是稳固蒲津浮桥的地锚,又是镇河的天神。

一千多年来,黄河几经改道,曾经见证过大唐盛世气象的黄河大铁牛,也被深埋于黄沙之中。直到1989年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才全部出土,重见天日。如今,四只铁牛静卧在黄河蒲津渡遗址上,身姿矫健,威风凛凛。触摸着千年铁牛,不少记者纷纷感叹:“这些大铁牛,为的不就是稳固唐朝版的‘港珠澳大桥’吗?”

回望三晋历史 溯源华夏文明

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黄河无私地滋润着三晋大地,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之一黄河流域文明的核心区就在这里。这方名叫山西的水土,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是中华民族最初的故乡,长久的文明积淀,在这里留下了丰富多彩又无比厚重的历史。

网媒记者列队沿“龙脉”肃穆前行

华夏文明自尧始,帝尧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杰出贡献为世人所敬仰和尊崇,被华夏儿女尊为“民师帝范,文明始祖”。《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所以临汾又被称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12月12日,临汾市尧都区尧庙仪门前,在导游的解说下,网媒编辑、记者们正衣冠,列队沿“龙脉”肃穆前行,用华夏文明之仪,表达对尧帝的敬意。

步入庙内,殿宇重叠,古柏参天。一方尧井台引得众人纷纷驻足,围观天下第一井尧井。据介绍,尧时曾发生干旱,尧率领众民“寻蚁凿井”,并大力推广,人们始围井而居,渐渐形成村落、乡镇、城市,由此产生的文明叫市井文明。汉网编辑宗晓斌有感而发:“不管是在尧庙还是在洪洞大槐树,这种根祖文化让人产生了很强烈的认同感,虽然我们经常说我是湖北人、你是山西人,但在这里,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是一家人。”

华夏故国三千载,风云春秋六百年。回望历史,山西的简称“晋”因何而来?古老的晋文化到底从哪里起源?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传说……在临汾市曲沃县曲村镇,采访团成员进入晋国博物馆探寻“三晋之源”。

采访团成员在晋国博物馆探寻“三晋之源”

“在‘曲村——天马遗址’的核心区域,一共发现了九组十九座晋国诸侯及夫人墓葬,包括从西周早期第一代晋侯燮父到春秋早期的晋文侯共九代晋侯和夫人,这就证实了我们这儿是名副其实的三晋之源,是晋国的始封地所在,晋国最早期的都城所在地。”据讲解员介绍,晋国博物馆依托“曲村——天马遗址”兴建,是一座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文物遗迹展示为一体的山西省首座大型遗址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国历史文化风貌的平台。

步入晋国历史文化展厅,曾经在这片沃土上创造了辉煌霸业的晋国历史被缓缓揭开。叔虞封唐、燮父改晋、文侯勤王、文公称霸……当年的金戈铁马、辉煌繁华似乎就发生在昨天;而馆藏的出土文物、青铜器皿,又让人们看到了历史的模样,晋文化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来之前以为是‘青铜’,看过以后才发现竟然是‘王者’!”在晋侯墓地遗址陈列展厅,大连天健网总编李艳茹被深深震撼,“没想到这里竟有目前中国发现西周时期最大的车马坑,比秦始皇陵的车马坑还要早600多年。”

盛赞文化底蕴 建言文旅山西

“山西的文化底蕴真的太深厚了,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更是令人羡慕,这样一座‘文旅富矿’,一定要好好挖掘,未来大有可为!”一路上,大美山西让全国网媒记者连连赞叹,也让大家为文旅山西积极建言:“好风光不能‘养在深闺’,而是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让人们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山西,一个独具魅力的山西。”

网媒记者普救寺里听爱情故事

对于这一点,李艳茹深有体会:“一个地方的形象推广非常重要。曾经在大连举办的达沃斯论坛上,一位波兰画家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说他想象中的中国很落后、大连很落后,但实地看了以后才发现,其实‘大连是个很开放的城市,比我想象中的欧美还要先进五十年’。山西也一样,没来之前对山西的印象还停留在‘煤炭大省’、‘煤老板多’这类标签上,根本想象不到这里的历史这么悠久,文物这么丰富,尤其是对山西晋文化的了解,我觉得一直以来从书本上得到的,还不如这一次网媒行的收获多。”

对此,她建议,山西可以联合兄弟省市打造文旅协作体,通过旅游联盟来抱团发展,联合推广宣传。“另外,文创市场潜力巨大,文创产品的开发也可以助力旅游推广。山西是文物大省,只在晋国博物馆就有鸟尊、兔尊、猪尊等精美的青铜文物,如果能把这些资源好好利用,创作出具有山西特色、小而精美的文创产品,不仅能带动当地文创产业的发展,更能让游客把山西好风光‘带回家’,推荐给亲朋好友,主动宣传山西的旅游。”

网媒记者在关帝庙聆听关公故事

李艳茹的建议,和四川在线频道主编邹万明的不谋而合:“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仅是要扩大景区知名度,更要注重产业链的打造和延伸。很多地方想挖文化但挖不出来,可山西文化底蕴深厚,很多人文景点都可以挖掘当地文化的独特性,比如临汾曲沃是是中华成语典故形成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可以把这些典故利用书本、互联网等做成旅游产品,通过不同的载体传播得更广。”

同时,邹万明也希望,山西在文化旅游的宣传上加强对文化的挖掘。“一路走来,看到山西的旅游基础设施日趋配套完善,不管是交通、餐饮还是景区服务,给游客的体验都很好,这是山西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一个后发优势。但一个好的旅游景区,一定要有文化和故事来衬托。山西有足够的文化资源,如果能大力发掘、精心包装,把美景蕴含在独特的人文历史、传说故事中,让游客听山西故事听得足够过瘾,相信山西会更有吸引力,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片神奇的黄土地,品味五千年的文明。”

山西新闻网记者 郝亚红/文 阴豪/图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览黄河美景溯华夏之源 全国网媒探秘“黄河之魂在山西””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聚奎大讲堂里听白沙故事 重庆百年名校美景让网媒记者流连

聚奎大讲堂里听白沙故事 重庆百年名校美景让网媒记者流连

聚奎中学,记者,历史,记者们,石涛,学校,王顺,文化课,导游,景观,白沙,黑石,冯玉祥,郭沫若,陈独秀,百年名校,在校学生,党政办,江津区,主任,古树,故事,景区,白沙镇,网络媒体,重庆市,全国各地,办学历,赞不绝口,刘艳君

2016-11-11 #故事大全

网媒看海南|临高“哩哩美”唱响渔家故事 全国网媒海南行采访团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网媒看海南|临高“哩哩美”唱响渔家故事 全国网媒海南行采访团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临高县,文化艺术中心,李昊,临高,海南,南海网,演员,记者,三亚市,遗文,表演,艺术中心,中共,渔歌,临高渔歌,新时代,市委宣传部,三亚,大道,宣传部,文化,新海,自贸区,编辑,采访团,舞台,魅力,活动,全国重点,科技工业

2017-11-17 #故事大全

网络媒体看鹤城|全国重点网媒聚焦龙江县脱贫故事

网络媒体看鹤城|全国重点网媒聚焦龙江县脱贫故事

产业,扶贫,贫困户,龙江县,攻坚,电商,精准,乡村,产品,方面,模式,肉牛,采访报道,食用菌,龙头企业,建设,赤松,一村一品,农家小园,东北网,大兴安岭,全国,国有资产,成果,成效,户均,收益,木耳,杂粮,网络媒体

2017-04-04 #小故事

全国网媒记者走进武隆白马山 飞天之吻引众人点赞

全国网媒记者走进武隆白马山 飞天之吻引众人点赞

记者,丛林,记者们,华龙网,贡茶园,白马山,新重庆,仙女,客户端,茶园,飞天,工作人员,白马,全国,黄心怡,黎莹,打卡,小亭,时候,景区,王子,网络媒体,项目,山之美,拍照留念,防护装备,乔永,区的,张馨月,武隆区

2011-10-08 #短篇故事

无甚建树的唐睿宗李旦可算明君?全国网媒桥陵聆听背后故事

无甚建树的唐睿宗李旦可算明君?全国网媒桥陵聆听背后故事

陵园,李旦,唐睿宗,朱建武,君主,建树,地面,城墙,布局,蒲城县,气势,石刻,石刻群,西山,雕像,李旦之,地面建筑,开元盛世,于桥陵,刘望,史意,唐玄宗李隆基,唐睿宗李旦,四子,帝宝,李治,武则天,李隆基,第八子,赵昊

2020-03-07 #故事阅读

践行初心使命的江西故事重温革命故事 网媒记者上饶行走进红色怀玉山

践行初心使命的江西故事重温革命故事 网媒记者上饶行走进红色怀玉山

方志敏,教育基地,同志,故事,怀玉山,景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发现了,树林里,国民党,上身,下身,全国,士兵,玉山,烈士,江西省,袜底,自来水笔,群众,纪念碑,纪念馆,革命圣地,足迹,一真实,全国各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

2020-09-06 #故事大全

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让山河美景成画卷

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让山河美景成画卷

黄河,旅游,山西,黄河文化,公路,美景,碛口,习近平,新时代,水旱,精品,码头,魅力,驿站,风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碛口古镇,融媒体,何欣,杨帆,津京,一跃,中国梦,图文制作,如梦,读一,中华民族,九曲黄河,思想,价值

2011-02-19 #小故事

鹊华美景特色产业 山东各地创新发展讲好黄河故事

鹊华美景特色产业 山东各地创新发展讲好黄河故事

黄河,稻田,发展,华山,公园,文化,游客,赵冬,山东,东营,品牌,村民,片区,高质量,换新颜,历史文化,生态保护,中国梦,公园里,美丽乡村,东海,主题,产业,全村,动能,园区,合作社,美景,特色产业,庄园

2008-12-27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