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金刚经》中的故事—三十二相;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时间:2019-10-23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

提示:本文共有 477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如法受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法身非相分

三十二相指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微妙形相。又作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大丈夫相、三十二大士相、大人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微细隐密者)合称“相好”。具此相者在家为转轮圣王,统治四天下;出家则证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佛果。

佛陀为什么现三十二相呢?《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中载:“此三十二通云相者,相名有所表,发揽而可别,名之为相。如来应化之体现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使见者爱敬,知有胜德,可崇人天中尊,众圣之王,故现三十二相也。”

佛陀三十二相

一、佛陀的三十二相

依《大智度论》卷第四和第八十八中载,三十二相包括:

(1)足下安平立相

即足底平直柔软,安住密着地面之相。系佛于因位行菩萨道时,修六波罗蜜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引导利益之德。

《大智度论》卷四:“足下一切著地,间无所受,不容一针。”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平如奁底。”

(2)足下二轮相

即足心现一千辐轮宝之肉纹相。此相能摧伏怨敌、恶魔,表照破愚痴与无明之德。

《大智度论》卷四:“千辐辋毂, 三事具足,自然成就,不待人工,诸天工师毗首羯磨,不能化作如是妙相。”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足下千辐辋轮,轮相具足。”

足下二轮相

(3)长指相

即两手、两足皆纤长端直之相。系由恭敬礼拜诸师长,破除憍慢心所感得之相,表寿命长远、令众生爱乐归依之德。

《大智度论》卷四:“指纤长端直,次第好,指节参差。”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手足指长,胜于余人。”

(4)足跟广平相

即足踵圆满广平,系由持戒、闻法、勤修行业而得之相,表化益尽未来际一切众生之德。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足跟广,具足满好。”

(5)手足指缦网相

即手足一一指间,皆有缦网交互连络之纹样,如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此相乃由修四摄法、摄持众生而有。能出没自在无碍,表离烦恼恶业、至无为彼岸之德。

《大智度论》卷四:“如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手足指合缦网,胜于余人。”

(6)手足柔软相

即手足极柔软,如细劫波毳之相。系以上妙饮食、衣具供养师长,或于父母师长病时,亲手为其拭洗等奉事供养而感得之相,表佛以慈悲柔软之手摄取亲疏之德。

《大智度论》卷四:“如波毳,胜余身分。”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手足柔软,胜余身分。”

(7)足趺高满相

即足背高起圆满之相。乃佛于因位修福、勇猛精进感得之相,表利益众生、大悲无上之内德。

《大智度论》卷四:“以足蹈地,不广不狭。足下色如赤莲华,足指间网及足边色如真珊瑚,指爪如净赤铜,足趺上真金色,足趺上毛青毗琉璃色。其足严好,譬如杂宝屐,种种庄饰。”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足趺高平好,与跟相称。”

(8)伊泥延腨[shuàn]相

即股骨如鹿王之纤圆,系往昔专心闻法、演说所感得之相,表一切罪障消灭之德。

《大智度论》卷四:“如伊泥延鹿王腨,随次纤。”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伊泥延鹿腨,腨纤好如伊泥延鹿王。”

伊泥延鹿王

(9)正立手摩膝相

即立正时,两手垂下,长可越膝。此相系由离我慢、好惠施、不贪着所感得,表降伏一切恶魔、哀愍摩顶众生之德。

《大智度论》卷四:“不俯不仰,以掌摩膝。”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平住,两手摩膝。”

(10)阴藏相

即男根密隐于体内如马阴(或象阴)之相。此相系由断除邪淫、救护怖畏之众生等而感得,表寿命长远,得多弟子之德。

《大智度论》卷四:“,譬如调善象宝、马宝。问曰:‘若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诸弟子何因缘见阴藏相?’答曰:‘为度众人决众疑故,示阴藏相。’复有人言,佛化作马宝、象宝,示诸弟子言:‘我阴藏相亦如是。’”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阴藏相,如马王、象王。”

(11)身广长等相

即佛身纵广左右上下,其量全等,周匝圆满,如尼拘律树。以其常劝众生行三昧,作无畏施而感此妙相,表无上法王尊贵自在之德。

《大智度论》卷四:“如尼拘卢陀树,菩萨身脐为中,四边量等。”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身纵广等,如尼俱卢树。”

尼俱卢树

(12)毛上向相

即佛一切发毛,由头至足皆右旋。其色绀青,柔润。此相由行一切善法而有,能令瞻仰之众生,心生欢喜,获益无量。

《大智度论》卷四:“身有诸毛,生皆上向而靡。”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毛上向,青色柔软而右旋。”

(13)一一孔一毛生相

即一孔各生一毛,其毛青琉璃色,一一毛孔皆出微妙香气。乃由尊重、供养一切有情、教人不倦、亲近智者、扫治棘刺道路所感之妙相,蒙其光者,悉能消灭二十劫罪障。

《大智度论》卷四:“毛不乱,青琉璃色,毛右旋上向。”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一一孔一毛生,色青柔软右旋。”

(14)金色相

即佛身及手足悉为真金色,如众宝庄严之妙金台。此相系以离诸忿恚,慈眼顾视众生而感得。此德相能令瞻仰之众生厌舍爱乐,灭罪生善。

《大智度论》卷四:“:若铁在金边则不现,今现在金比佛在时金则不现,佛在时金比阎浮那金则不现,阎浮那金比大海中转轮圣王道中金沙则不现,金沙比金山则不现,金山比须弥山金则不现,须弥山金比三十三诸天缨络金则不现,三十三诸天缨络金比炎摩天金则不现,炎摩天金比兜率陀天金则不现,兜率陀天金比化自在天金则不现,化自在天金比他化自 在天金则不现,他化自在天金比菩萨身色则不现。如是色,是名金色相。”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其色微妙,胜阎浮檀金。”

(15)丈光相

即佛之身光任运普照三千世界,四面各有一丈。此相以发大菩提心,修无量行愿而有,能除惑破障,表一切志愿皆能满足之德。

《大智度论》卷四:“四边皆有一丈光,佛在是光中端严第一,如诸天诸王宝光明净。”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身光面一丈。”

丈光相

(16)细薄皮相

即皮肤细薄、润泽,一切尘垢不染。系以清净之衣具、房舍、楼阁等施与众生,远离恶人,亲近智者所感得之相,表佛之平等无垢,以大慈悲化益众生之德。

《大智度论》卷四:“尘土不著身,如莲华叶不受尘水。若菩萨在干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 随蓝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皮薄细滑,不受尘垢,不停蚊蚋。”

(17)七处平满相

指两手、两足下、两肩、颈项等七处之肉皆隆满、柔软。此相系由不惜舍己所爱之物施予众生而感得,表一切众生得以灭罪生善之德。

《大智度论》卷四:“两手、两足、两肩、项中,七处皆平满端正,色净胜余身体。”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七处满,两足下、两手中、 两肩上、项中皆满,字相分明。”

(18)两腋下平满相

即佛两腋下之骨肉圆满不虚。系佛予众生医药、饭食,又自能看病所感之妙相。

《大智度论》卷四:“不高不深。”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两腋下满。”

(19)上身如师子相

指佛之上半身广大,行住坐卧威容端严,一如狮子王。系佛于无量世界中,未曾两舌,教人善法、行仁和,远离我慢而感得此相,表威容高贵、慈悲满足之德。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上身如师子。”

(20)大身直身相

谓于一切人中,佛身最大而直。乃以施药看病,持杀、盗戒,远离憍慢所感;能令见闻之众生止苦、得正念、修十善行。

《大智度论》卷四:“于一切人中,身最大而直。”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身广端直。”

(21)肩圆好相

即两肩圆满丰腴,殊胜微妙之相。系由造像修塔,施无畏所感得,表灭惑除业等无量功德。

《大智度论》卷四:“一切治肩无如是者。”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肩圆好。”

(22)四十齿相

指佛具有四十齿,一一皆齐等、平满如白雪。此相系由远离两舌、恶口、恚心,修习平等慈悲而感得,常出清净妙香;此一妙相能制止众生之恶口业,灭无量罪、受无量乐。

《大智度论》卷四:“不多不 少,余人三十二齿,身三百余骨,头骨有九;菩萨四十齿,头有一骨。菩萨齿骨多,头骨少;余人齿骨少,头骨多。以是故,异于人身。”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四十齿。”

(23)齿齐相

即诸齿皆不粗不细,齿间密接而不容一毫。系以十善法化益众生,复常称扬他人功德所感之相,表能得清净和顺、同心眷属之德。

《大智度论》卷四:“诸齿等,无粗无细,不出不入。齿密相,人不知者,谓为一齿,齿间不容一毫。”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齿白齐密而根深。”

(24)牙白相

即四十齿外,上下亦各有二齿,其色鲜白光洁,锐利如锋,坚固如金刚。系以常思惟善法,修慈而感得此相。此妙相能摧破一切众生强盛坚固之三毒。

《大智度论》卷四:“乃至胜雪山王光。”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四牙最白而大。”

(25)师子颊相

即两颊隆满如狮子颊。见此相者,得除灭百劫生死之罪,面见诸佛。

《大智度论》卷四:“如师子兽中王平广颊。”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方颊车,如师子。”

(26)味中得上味相

指佛口常得诸味中之最上味。此系由见众生如一子,复以诸善法回向菩提感得之相,表佛之妙法能满足众生志愿之德。

《大智度论》卷四:“有人言:‘佛以食著口中,一切食皆作最上味。何以故?是一切食中有最上味因故。无是相人,不能发其因故,不得最上味。’复有人言:‘若菩萨举食著口中,是时咽喉边两处流注甘露,和合诸味,是味清净故,名味中得上味。’”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味中得上味,咽中二处津液流出。”

(27)大舌相

即舌头广长薄软,伸展则可覆至发际。系发弘誓心,以大悲行回向法界而感之相;观此相,则灭百亿八万四千劫生死罪,而得值遇八十亿之诸佛菩萨授记。

《大智度论》卷四:“是菩萨大舌,从口中出,覆一切面分乃至发际;若还入口,口亦不满。”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舌大软薄,能覆面至耳发际。”

广长舌相

(28)梵声相

即佛清净之梵音,洪声圆满,如天鼓响,亦如迦陵频伽之音。乃由说实语、美语,制守一切恶言所得之相;闻者随其根器而得益生善,大小权实亦得惑断疑消。

《大智度论》卷四:“如梵天王五种声从口出:一、甚深如雷;二、清彻远闻,闻者悦乐;三、入心敬爱;四、谛了易解;五、听者无厌。菩萨声音亦如是,五种声从口中,出迦陵毗伽声相,如迦陵毗伽鸟声可爱;鼓声相,如大鼓音深远。”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梵音深远,如迦兰频伽声。”

(29)真青眼相

即佛眼绀青,如青莲花。系由生生世世以慈心慈眼及欢喜心施予乞者所感得之相。

《大智度论》卷四:“如好青莲华。”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眼色如金精。”

(30)牛眼睫相

指睫毛整齐而不杂乱。此相系由观一切众生如父母,以思一子之心怜愍爱护而感得。

《大智度论》卷四:“如牛王眼睫,长好不乱。”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眼睫如牛王。”

(31)顶髻相

即顶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系由教人受持十善法,自亦受持而感得之相。

《大智度论》卷四:“菩萨有骨髻,如拳等, 在顶上。。”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顶髻肉骨成。”

(32)白毫相

即两眉之间有白毫,柔软如兜罗绵,长一丈五尺,右旋而卷收,以其常放光,故称毫光、眉间光。因见众生修三学而称扬赞叹遂感此妙相。

《大智度论》卷四:“白毛眉间生,不高不下,白净右旋,舒长五尺。”

《大智度论》卷八十八:“眉间白毫相,软白如兜罗绵。”

白毫相

二.佛陀与转轮圣王的三十二相

在《大智度论》卷四中,说明了佛陀与转轮圣王三十二相的区别:

“问曰:‘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菩萨亦有三十二相,有何差别?’

答曰:‘菩萨相者,有七事胜转轮圣王相。菩萨相者:一、净好;二、分明;三、不失处;四、具足;五、深入;六、随智慧行,不随世间;七、随远离。转轮圣王相不尔。’”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金刚经》中的故事—三十二相;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金刚经》中的故事—天龙八部众之一的“阿修罗”

《金刚经》中的故事—天龙八部众之一的“阿修罗”

阿修罗,阿素洛,乾闼婆,世间,须菩提,母亲,阿修罗道,夜叉,女儿,淤泥,畜生,帝释天,威德,不饮酒,八部众,世界,个头,众生,佛教,佛法,修罗,大海,天道,悦意,法华,皮肤,须弥山,香山,千只眼,大海水

2013-06-18 #故事会

《金刚经》中的故事—祇园 唐僧途经之地 佛陀说法之处(上)

《金刚经》中的故事—祇园 唐僧途经之地 佛陀说法之处(上)

太子,世尊,长者,精舍,婆罗门,孤园,佛陀,园林,利益,园子,妙法,所得,黄金,大士,布金,法王,王舍,有一位,给孤独,亮光,众生,住地,光明,功德,园地,大臣,大喜,天人,女儿,妄语

2014-11-20 #小故事

《金刚经》中的故事—佛陀十大弟子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

《金刚经》中的故事—佛陀十大弟子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

须菩提,世尊,比丘,佛陀,如来,须菩提尊者,华色,众生,因缘,比丘尼,礼佛,菩提祖师,迦叶,佛足,劝化,着地,悟空,小龙,山顶,山林,山神,弟子,形相,才能,毒龙,菩萨,礼拜,空义,金刚经,衣服

2020-03-12 #小故事

《金刚经》中的故事—飞行变化 旷劫寿命 自在洒脱的佛教阿罗汉

《金刚经》中的故事—飞行变化 旷劫寿命 自在洒脱的佛教阿罗汉

斯陀,阿罗汉,须陀洹,四谛,阿罗,阿那含,无漏,三结,阿罗汉果,世尊,阿那,圣道,法智,须菩提,圣者,断除,译作,我得,大智度论,杂阿含经,因果,所得,生死,汉道,罗汉,声闻,名义,成就,故名,沙门

2020-06-29 #经典故事

《金刚经》中的故事—善慧仙人脱衣铺发 燃灯授记成佛释迦

《金刚经》中的故事—善慧仙人脱衣铺发 燃灯授记成佛释迦

如来,仙人,宫女,众生,鲜花,回答说,国王,梦见自己,佛陀,弟子,世尊,成就,代表,外道,授记,莲花,眷属,银钱,比丘,含义,土地,大臣,尊者,恭迎,成佛,智慧,生死,身体,花瓣,佛智

2011-03-02 #故事阅读

《金刚经》中的故事—舍卫国之波斯匿王十梦 佛陀对未来的预言

《金刚经》中的故事—舍卫国之波斯匿王十梦 佛陀对未来的预言

后世,波斯匿王,佛陀,小树,丈夫,众生,牛鸣,王兴兵,舍卫,阎浮提,生花,出生地,亡妻,乐事,中央,中土,乡里,亲朋,佛教,会教,儿子,征兆,大王,利益,友情,君子,四边,国土,大臣,官吏

2007-05-23 #长篇故事

《金刚经》中的故事—六道四生 三界二十八天:佛教宇宙观(上)

《金刚经》中的故事—六道四生 三界二十八天:佛教宇宙观(上)

化生,庵罗,邬波,勇士,中出,鹿母,人道,国王,故事,什么是,方式,若无,夫人,王妃,畜生,饿鬼,若化生,一个男孩子,一切众生,大乘,众生,传说,佛陀,后宫,后生,商人,女孩子,孩子,河中,生者

2010-12-19 #故事阅读

《金刚经》中的故事—次第乞已;不择贫富 不分秽净的佛教乞食法

《金刚经》中的故事—次第乞已;不择贫富 不分秽净的佛教乞食法

须菩提,大迦叶,次第,佛陀,托钵,大士,尊者,贫富,诸法,比丘,迦叶,须菩提尊者,威仪,态度,施主,穷人,食物,十二头陀,解释说,舍卫,兰若,佛道,其法,守道,得保,纳衣,福田,福慧,饶益,发现了

2009-03-05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