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夜读」余承东和张小龙背后的故事:成年人 请远离线性努力

时间:2019-10-24

这没有错,但在线性努力中形成的线性思维,容易让我们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式:手中有个锤子,看哪儿都是钉子

提示:本文共有 35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大部分职场人通过不断深耕领域,获得晋升。这没有错,但在线性努力中形成的线性思维,容易让我们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式:“手中有个锤子,看哪儿都是钉子”。

而人与人的差距,总是来自思维方式。

来 源丨正和岛(ID:zhenghedao)

特别鸣谢

本期主播:晓月云扬

01

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来自什么?

2011年,当小米发布第一代互联网手机时,华为还在为运营商定制低端机。

尽管早在2003年,华为就成立了手机事业部,但并不顺利。以至于在2009年,任正非曾考虑整体出售手机终端业务。

直到余承东的入局,才成为华为手机事业的拐点。

他是一位1993年加入华为的老员工,时任华为欧洲区总裁。余承东刚接手终端业务时,内心近乎悲壮与绝望。终端业务不仅仅对他而言是个生疏的领域,而且这是个烂摊子,发展很弱小也不赚钱,没有人看得上。

上任后不久,余承东大刀阔斧,砍掉运营多年的3000万部低端贴牌手机业务,专心研制中高端华为自有品牌。

内部转型,向来在争执中妥协前进。

这个新战略在初期就受到重挫,遭到合作运营商的纷纷抵制,甚至一度要挟终止服务。

华为终端内部的元老,甚至发起“倒余运动”,闹到了任正非那里。

最后,这位创始人一锤定音,“不支持余承东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

余承东走的每一步都步步惊心,跌跌撞撞。 他时不时放出狠话,“华为要在三年内干掉苹果,五年干掉三星”,“未来五年只有两三家厂商能存活,而华为就是其中之一”等等。

可是没有人相信,大家送他一个绰号,“余大嘴”。

7年后,余承东给出了一份答卷: 华为手机占据全球前3的位置,已成为国产手机的代表。

2019年手机出货量有望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而余承东带领的消费者业务营收,在2018年首次超过运营商业务,占据华为的半壁江山。

华为也因为一个个余承东式的内部改造,而更加强大。

02

多年前,张小龙还只是一个熬夜成瘾的普通程序员。独自研发出的foxmail,差点以15万卖给雷军。

此后,他随着foxmail被腾讯收购,也成了一名腾讯人。

在腾讯的前三年,张小龙的日子并不好过。

他被分去负责QQ 邮箱,毫无建树,甚至沦为腾讯最边缘的产品。

直到马化腾开始介入,与张小龙的团队来往1300多份邮件后,他们推出精简版QQ 邮箱,死而复燃,一度成为中国用户量最大的邮箱。

QQ已经火爆全国多年。随着移动互联时代来临,腾讯依然感受到一阵寒风,进入一个重要关口:是直接将QQ打造成移动版,还是另寻新路?

2010 年,41 岁的张小龙给马化腾写了一封邮件,建议做一个移动社交软件。

他很快收到回复:马上就做。

腾讯毫不犹豫地选择颠覆自己。

张小龙独自在广州率领十几人的小团队投入微信开发,内部还有2个团队在做同样的事情。互相竞争,赢家胜出。出人意料,最不被看好的他,最后成为一匹黑马。

2011年,微信上线,上线433天用户突破1亿。

2019年腾讯第三季度财报给出的答案是:微信月活跃达11.51亿。

如今,微信撑起了腾讯的半边天。

江湖流传着张小龙的传说,这位“微信之父”甚至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乔布斯中国接班人。

这位少年得志、大器晚成的技术天才,用6年时间走到了腾讯高层。

每一次突破都是长期积累的力量,而腾讯因微信找到了新的突破点,在互联网上稳固地占据着一席之地。

03

华为、腾讯,中国这两家互联网企业,一次次颠覆自己,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但在商业史上,有太多沉迷在过去余晖中,而无法自拔的企业。

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雅虎……一个个轰然倒塌的例子,已为我们所熟知。

失败的背后原因,可以用管理哲学家查尔斯·汉迪的“第二曲线”做解释:

如果组织和企业能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弥补第二曲线投入初期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消耗,那么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

在寻找第二曲线的道路上,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向死而生,另辟蹊径。

显然,很多巨头没有及时找到自己的第二曲线。过去的优势反而成为未来的绊脚石,不可逆转地走向衰亡。

成功不易,基业长青更难。

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增长,而连续性增长总会面临极限。

如果想获得跨越式发展,企业就必须对熟悉的问题拥有全新的视角,以第二曲线式的增长方式取得快速增长。

亦如创新理论鼻祖熊彼特所言:

“无论把多少辆马车连续相加,都不能造出一辆火车出来。

只有从马车跳到火车的时候,才能取得十倍速的增长”。

04

变已成为唯一的不变。

高速的、扩张的、强劲的经济增长,与企业扩张、布局、增规模的时代已成过去,一个慢增长的环境已经到来。

任正非说:

“过去企业家遇到困难,通常的办法是减库存、减成本,熬一熬就能熬过去,但现在不行了。”

当前经济面临的是一个整体的、巨大的结构性的冲击。

传统的线性办法已经不能应对这个挑战,思维模式必须完成由传统线性的思维向结构性的思维转变,从这些巨大的结构性中找到新机会。

曾鸣(阿里巴巴集团前总参谋长、湖畔大学前教育长)也在一篇文章中讲到:容易挣的钱,肯定是没了。

企业如果跟不上变化,不进行创新,就有可能被颠覆掉。而应对策略是看着一个,吃着一个,还得备着一个。

厉害的企业都不在最牛的时候吃老本。

靠一种业务“从一而终”活下来的公司,已经不再常见。

如果心存只靠线性努力实现增长,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不会和你打一声招呼。

05

需要远离线性思维的不止是企业,还有我们每个职场人。

即便走上了职场上升之路,但职场不可能一直向上。

大部人选择不断深耕领域,通过线性努力获得晋升。这没有错,但背后有一个残酷的真相是:

在一个领域时间越久,越深入,越成为专家,越容易思维窄化,“手中有个锤子,看哪儿都是钉子”。

把自己太当回事,就容易忽略自己在其他领域完全是个小白、是个Nobody,不知不觉中自己就变成了一个陈旧过时,活在自己小世界的人。

过去的安身立命之地,也许就成了我们未来的葬身之地。

不得不承认的另一个事实是:

人过了40岁时,很难再长期忍受高强度工作时间,保持效率。职场人也有自己的职业生命周期,容易出现一条类似企业增长的S型曲线。

被动改变是危险的。

而所有职场中年危机的本质都是:思维和行动懒惰,没有提前考虑下一步的打算。

有些人二十岁就死了,等到八十岁才被埋。

如何不断地找到人生的“第二曲线”,延展职业生命?资深猎头顾问景红的建议是:

1、要经常去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洗礼,跨度越大越值得学习;

2、关键是要主动求变,避免线性努力;

3、学会不断思考:现在处在职业的什么阶段?工作可以让我的能力持续发展吗?我的成长是可持续的吗?

企业也可以进行类似的反思:

1、现在处在行业(职业)的什么阶段?是在快速发展阶段吗?这个阶段你的资源投入足够吗?足够让你的第一曲线向上吗?

2、已经超越同行(同龄人)了吗?如果没有,还应该做哪些投入和调整?

3、你到第一曲线的极限点到了吗?如果你的企业(职业)失速了,你有多少资源用在新的领域(第二曲线)上?

4、第二曲线有没有破局呢?如果始终没有,还能做哪些调整?

成年人,请不要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06

再深一层讲,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寻找“第二曲线”的底层逻辑是具备危机感。

没有危机感,是企业、个人面临的最大危机。而所有的危机,也可能意味着新机。

在华为最如日中天的时候,任正非不断深思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他写下《华为的冬天》: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在腾讯还没有微信的时候,马化腾坦言:

在互联网智能时代,腾讯如履薄冰,每一个明天可能就是腾讯的最后一天。

比尔·盖茨也常说:

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厉害的高手从来不是按部就班做事的人,而是关注未来,与自己的思维定式作斗争。

他们不会停留在线性努力的惯性里,始终保持着危机感、饥饿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屋顶,从而抓住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第二曲线”。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总是来自思维方式。

因此,成年人,请远离你的线性努力。

Reference:

正和岛(ID:zhenghedao),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

1、猎云网,《余承东做手机7年做到全球前3:在华为改造华为》

2、书单君,《腾讯张小龙、华为余承东:厉害的人,从不在最牛的时候吃老本》

3、笔记侠,《2019,像极了1995》

4、景红,《你在职业发展的哪个阶段?》

.........................................

本文来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

本期主播 / 晓月云扬

配图来源 / 图虫创意,视觉中国等

本期编辑 / 黎雨桐;实习生 思纯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夜读」余承东和张小龙背后的故事:成年人 请远离线性努力”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华为余承东:鸿蒙系统即将登陆手机舞台

华为余承东:鸿蒙系统即将登陆手机舞台

鸿蒙,系统,余承东,华为,安卓,微内核,内核,生态,终端,全场,凤凰网,性能,效率,架构,应用,时延,代码,优先级,手机,引擎,智能手机,权限,硬件,能力,设备,适配,无缝,服务,调度,自主研发

2024-02-05 #综合

三星沦为手下败将 苹果名落孙山 余承东说到做到

三星沦为手下败将 苹果名落孙山 余承东说到做到

华为,三星,手机,苹果,余承东,华为手机,核心,智能手机,名的,展示出,国产手机,得分,算法,霸主,在拍,世界第一,功能上,很多人,手机拍照,名落孙山,任正非,中来,越华,都会,人力物力,全球,份额,位置,优势,创新能力

2015-04-21 #长篇故事

余承东与沃尔沃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余承东与沃尔沃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沃尔沃,沃尔沃汽车,全球,产品,制造商,安全性,豪华汽车,动力,功能,品牌,外观,大地,序列,战略目标,方面,财务,车道,销量,公司,最重要,盈利能力,自动驾驶汽车,规模经济效益,高颜值,服务商,驾驶者,大嘴,物质生活,一家人,不断扩大

2017-06-25 #故事大全

余承东:华为P40搭载HMS 鸿蒙系统未来手机手表都能用

余承东:华为P40搭载HMS 鸿蒙系统未来手机手表都能用

华为,全球,余承东,鸿蒙,应用,中国,业务,消费者,手机,新闻,设备,应用市场,搭载了,百人会,互联网,增长速度,手表,手环,平板,智能手机,方面,服务收入,生态,耳机,资讯,集团,销售,峰会上,和智慧,我们希望

2013-08-24 #故事会

余承东:华为已成全球第二大手机厂 中国第一大手表厂 耳机厂

余承东:华为已成全球第二大手机厂 中国第一大手表厂 耳机厂

华为,余承东,成为中国,全球,花粉,手表厂,年会,消费者,耳机,苹果,要做到,和发,新领域,消息,业务,中国,厂商,品牌,厂家,团队,平板,市场份额,情况,智能手机,技术,是非,深圳,生态,第三季度,美国

2011-02-12 #故事阅读

手机圈又生“惨案”!卢伟冰怒怼余承东 不料半路杀出1个程咬金

手机圈又生“惨案”!卢伟冰怒怼余承东 不料半路杀出1个程咬金

智能手机,余承东,常程,华为,卢伟,手机,小米,智慧,小米手机,华为手机,一线,业务,互联网,代表,市场,发布会,网络,江湖,公司,小米公司,手机厂,手机厂商,何方,恩怨情仇,华为公司,联想公司,中国,三天三夜,快车道,发展期

2011-10-19 #故事阅读

同是手机界吹牛大王 余承东吹的牛基本实现了 他的则被当作笑话

同是手机界吹牛大王 余承东吹的牛基本实现了 他的则被当作笑话

余承东,苹果,罗永浩,华为,品牌,产品,发布会,目标,锤子,老罗,手机界,大嘴,世界,中国,全球,小米,月份,笑话,每一次,三星,移动通信,喜报,前景,业务,人称,业界,为数,份额,企业,北美

2008-02-13 #短篇故事

华为P40终于发布 余承东的白宫英语和拍照能力哪个更有吸引力?

华为P40终于发布 余承东的白宫英语和拍照能力哪个更有吸引力?

华为,智能手机,余承东,产品,版本,拍照能力,传感器,白宫,屏幕,英语,手机,倍光学变焦,亮点,方面,数量,用户,直径,三星,像素,颜值,做工,发布会,强势,旗舰,标准,能力,色彩,行业,苹果,镜头

2020-08-2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