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记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聂茂教授

时间:2019-10-27

也就同一天,聂茂教授获得了两年一次的中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提示:本文共有 41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聂茂近照

2019年6月28日,《湖南日报》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聂茂教授创作的《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发展研究》书系的主要观点、学术成就、重要意义与文学价值。也就同一天,聂茂教授获得了两年一次的中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2019年3月27日召开聂茂书系融媒体推介会

2019年6月29日,为迎接中国共产党98周年华诞,由湖南省文联、中南大学和长沙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永远跟党走·庆七一”大型诗歌演朗会《共和国英雄》在长沙市实验剧场隆重举行。来自全省20多位知名朗诵家、表演艺术家和100余名大、中、小学的学生参与了演出,盛况空前。与以往单纯的诗歌朗诵会不同,本场诗歌演诵会融合音乐、舞蹈、情景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将字字珠玑、行行热泪的英雄颂歌倾心打造成一场情景交融、惊心动魄的红色文化盛宴,600多名观众分享了这道精神大餐。参与演出的中南大学硕士生李子蔚兴奋地说:“这样的演出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适应融媒体时代的需要,很接地气,能更好地将诗歌这样的高雅艺术带到大众面前。”

2019年6月29日,聂茂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演朗会现场

今年以来,聂茂的名字成了各大媒体报道的焦点,除了这一套书系的影响外,他的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在年初横空出世,还未出版,就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而长诗的相关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等更是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党建网等中央和湖南各大媒体连载,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在教学、科研和创作上齐头并进,且都取得瞩目的成就,聂茂教授是如何做到的?他是如何利用时间的?他成功的秘诀何在?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如今用在聂茂教授身上,就是“一杯茶,在办公室,人不堪其苦,他也不改其奔跑的姿势。”聂茂教授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用斗大的毛笔字写的书法作品:“奔跑的姿势离目标最近。”这是他的座右铭,是他迄今为止从未改变过的人生信条。不仅如此,他很倔,很执着,看准的事情,立即行动,颇有一股“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干劲、狠劲和蛮劲。也许,这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

永不停歇,坚持奋斗的奔跑者

归国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8年湖南省青年文学奖得主、湖南省文艺人才“三百工程”首批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鲁迅文学奖评委……聂茂教授如今拥有众多头衔,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力和耀眼的文学作品,在学界和文坛都颇有名声。谁能想到他也曾经是一个讲故事换柴禾的农家孩子。

聂茂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小时候家里穷得连红薯都吃不起。食不果腹的日子里,聂茂迷上了读书,精神食粮让他振奋。为了读书,聂茂靠课余时间给老师做煤球赚取生活费,一个1分钱;他不停地写文章搞创作,日以继夜,到处投稿,赚取的稿费也就刚刚保证能生存下来。中专毕业后,学医的聂茂被分配到乡镇卫生院做检验员。虽然端着“铁饭碗”,但一直怀揣着文学梦想的聂茂不甘就此碌碌无为。与保证温饱相比,精神的富足才更重要。工作的第二年,聂茂凭借自己的文学作品考上了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班。北京鲁迅文学院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莫言、严歌苓、余华、毕淑敏都曾在此求学。从此,聂茂踏上了他梦寐以求的文学之路。

求学之路异常艰辛,聂茂记忆犹新。前往北京,他窝在火车硬座车厢里,一坐就是28个小时;为了读书就只能辞了工作,没有收入就靠给报纸写专栏维持生活。克服了从理科到文科的难关,克服了农村孩子学习英语的难关,1991年,聂茂考上了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却由于当年招考政策的原因,无法入学。当时,聂茂奔走在各个大学之间,从复旦大学到苏州大学,再到上海师范大学。一番奔波和选择之后,聂茂最终被湘潭大学录取,师从唐宋诗词大家刘庆云先生。虽然历经坎坷,聂茂却幸运地遇到了很多恩师,初来乍到的一餐饭,停电时间里的两根蜡烛,离开学校前的几句指点,“厚谊长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聂茂每每记起那段时光,都无限感慨。

在聂茂看来,自己没有很多天赋,更多的是靠汗水和努力。正是这样的信念,让聂茂在日后的道路上一往无前。聂茂研究生一毕业即到《湖南日报》从事编辑、记者工作,他做过5年记者,被人称为“打拐记者”。对聂茂而言,当年“打拐”的经历非常独特,永远难忘。聂茂跟着工作小组,白天东奔西跑上山下乡,晚上伏案写稿找邮局传稿子给报社,整整28天,28篇相关报道,一篇不漏。后来,他又深入最艰苦的农村,并撰写了报告文学《伤村中国留守儿童忧思录》。《伤村》一出版即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对聂茂进行了专访;《南方都市报》以整版文字,配以《伤村》封面图片,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和《文艺报》等也相继发表与该书相关的书讯或书评。这部书的反响之大,令聂茂大感意外。然而,眼前的成绩没有让他停下前进的脚步。

1999年,聂茂放弃国内的一切,毅然决然地前往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攻读博士,并成为了该校第一个在人文社会科学院获得全额奖学金的亚裔学生;学成归国后,他顺利地走上了中南大学的讲坛,直接晋升为教授、学科带头人。聂茂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奔跑者,越跑离目标越近,越努力越幸运。

聂茂在新西兰求学期间,面对浩翰的南太平洋,心潮起伏

执笔作书 用文字发出吟唱和呐喊

从农村孩子到大学教授,文学不仅改变了聂茂的命运,也成就了他的事业。

作为一个全能型的作家,各种文学门类的创作聂茂都尝试了,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九重水稻》作为早期代表作,发表在1991年2期《人民文学》散文头条,另一篇散文《保卫水稻》,发表于1992年2期《人民文学》散文头条,并被国内数十家报刊转载。1994年10月,《九重水稻》荣获《人民文学》创刊45周年(1949—1994)优秀散文大奖,此奖全国共评出十名,前两名分别是冰心老人和著名军旅作家周涛,第三名就是聂茂。在人民大会堂,著名作家刘白羽给聂茂颁奖时说:“小伙子,你的创作路子走对了。”

创作路子走对了!这句话让聂茂沉思良久。他说,“我的‘水稻系列’写的是悠悠苍天的耕种者,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真实生活。我理解,为人民抒怀,为时代讴歌,创作就能取得成功。”后来他又陆续发表《保卫水稻》《崇拜水稻》和《农事》等力作。评论家朱日复在《文艺报》称“聂茂的散文创造了水稻的新意境,拓展了散文的新空间。”

作为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有十多年时间,聂茂教授埋首于文学研究。2018年底,《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发展研究》书系一次性出版推出,该书共7本专著,总计300多万字。7本巨著在评论界反响巨大,好评如潮。著名文学评论大家雷达先生亲作总序,该书还获得14名全国知名学者和知名作家的联手推荐。

2019年3月30日召开聂茂作品研讨会

然而,聂茂教授的文学梦最早是从诗歌开始的。他最喜欢的诗人是智利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诗歌写作深受其影响,“聂茂”这个笔名与这位智利诗人有关。1985年,聂茂开始发表诗歌;1990年,在聂茂攻读研究生阶段,他出版了诗集《玻璃房子》,后来又出版了诗集《因为爱你而光荣》。大型组诗《九歌》发表在1991年3期《人民文学》诗歌头条;另一首长诗《英雄挽歌》发表在1998年11期《人民文学》的诗歌头条。在湘潭大学读研究生期间,学校还特地做了两次专场的聂茂诗歌朗诵会,甚至当时还有青年抄写他的诗歌抒发情怀。这些都是何等的光荣与幸福的事情。一些诗坛前辈对聂茂厚爱有加,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原湘潭大学知名教授彭燕郊把聂茂比喻成“文艺蓝天下的苍劲雄鹰”,并在1997年9期《诗刊》上发表长篇评论文章,认为其诗歌创作特点是“真挚吟唱”,其艺术张力来自内心的“宁静明朗”。

诗人特有的敏锐和浪漫,像长在骨子里一样割舍不去。聂茂教授一直关注时代,关注社会重大事件。无论是抗洪救灾,还是地震与冰灾,他都及时写下了诗歌,以诗歌抚慰灾民的精神创伤,以诗歌讴歌英雄的奉献牺牲。实际上,这些年来,在教书育人之余,他写下了一系列诗歌,但很少投稿。因此,当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投稿的他,拿出30年前写出的组诗《英雄儿女》,尝试着投给《诗刊》,竟很快得到采用,并于2018年11期上半月刊推出,引起诗坛对他的重新关注,他很兴奋,也同时增加了回归诗坛的信心。

换言之,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就是验金石,它彰显聂茂教授重返诗坛的雄心和决心。

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以英雄群像的形式荟萃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宏大叙事和史诗特质。诗1万1千余行长诗于2019年3月15日顺利完成初稿,诗界大家、87岁的谢冕教授第一时间读到后,十分激动,立即写下《请记住他们,那些死者和生者》以为序文,中宣部理论权威刊物《党建》杂志撤下别人的稿件,以最快速度将谢老的序文用《以诗的名义致敬》为题,刊登在该刊2019年第4期上。

该部长诗也有多家出版社争着出版,而中南大学出版社捷足先登,率先签约。同时,潇湘诗会文学艺术发展中心调集精兵强将,再次重磅为诗人聂茂的这部诗歌精品准备做出100期音频、100期视频和10场大型诗歌朗诵会。

2019年4月3日,在《共和国英雄》大型诗歌朗诵会上,千名小学生齐诵《欢乐颂》

《共和国英雄》是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灌注的是聂茂教授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在某种意义上,这部长诗写了30年,因为其中的部分作品如《毛岸英》《刘胡兰》《黄河谣》《长城颂》《中国的天空》等创作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雄挽歌》《浪尖上的军旗》和《伞兵遗言》等,创作并发表于2008年。

家国情怀,是理解聂茂创作的一把钥匙。中国的苦难和人民的苦难,英雄的流血牺牲和国家的沧桑巨变等等,都浓缩在《共和国英雄》的诗篇当中。

聂茂教授说:“经常写到凌晨两三点,像个疯子一样,写得泪流不止……”写刑场上的婚礼时,他哭了;写八女投江时,他哭了;写抗日英烈赵登禹时,他也哭了……

2019年4月3日,聂茂教授在《共和国英雄》大型朗诵会后接受媒体采访

数十年如一日,聂茂教授笔耕不辍,用文学作品丈量着生命的厚度。生命的厚度不是靠一时的得势,文学的高度不是靠一时的成功。他说,“文学是一场马拉松赛,我要永远保持奔跑的姿势。唯其如此,我才有可能实现心中的目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咬定青山不放松——记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聂茂教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清明·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诗歌朗诵会在望城举行

清明·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诗歌朗诵会在望城举行

英雄,共和国,雷锋,聂茂,行长,教授,诗歌,毛岸英,市委宣传部,朗诵会,诗友,高山,活动,周文,陈铁军,中南大学,作者,人人,基因,家乡,深情,精神,生命,红色,部长,语言,领袖,博士生导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红色文化

2013-02-27 #短篇故事

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出版 中南大学出版社献礼国庆

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出版 中南大学出版社献礼国庆

英雄,共和国,聂茂,行长,作者,历史,长诗,中南大学出版社,中国共产党,伟大祖国,初心,内容,教授,时代,经济,集体,中宣部,刘胡兰,吴湘,吉鸿昌,史强,向警予,吴运铎,周文,夏明翰,张自忠,方志敏,杨开慧,明德,杨靖宇

2017-01-06 #故事会

2019潇湘诗会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第二场诗歌演诵会正式启动

2019潇湘诗会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第二场诗歌演诵会正式启动

共和国,英雄,作品,行长,聂茂,潇湘,诗会,语言,交流会,诗歌,交流,作者,季音,教授,试读,何超,刘珂,杨紫,秦健,王晋,赵平,韩风,老师们,长沙市委,历史,宣传部,情感,成员,深情,精品

2010-08-31 #故事会

《共和国英雄》:写了30年的万行长诗

《共和国英雄》:写了30年的万行长诗

聂茂,英雄,共和国,诗歌,长诗,创作,潇湘晨报,父亲,笔下,毛岸英,文学,母亲,作品,时代,艺术,在哪里,中国,儿子,国家,记者,集体,黄继光,人民,先锋,信仰,史诗性,命运,和信,声音,天空

2016-10-09 #故事会

长沙举行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朗诵会 以诗歌之名向英雄致敬

长沙举行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朗诵会 以诗歌之名向英雄致敬

英雄,共和国,诗歌,行长,向英,朗诵会,语言,长沙市,华声在线,又不失,毛岸英,聂茂,谢璐,赵登禹,雷锋,和平年代,实验学校,新时代,长沙市委,长沙,光明,中小学校,事迹,主会场,全体人员,光辉,凉山,初中部,名义,名学

2018-01-14 #故事阅读

共和国勋章之张富清95岁的他 深藏战功几十年 子女不知老父是英雄!

共和国勋章之张富清95岁的他 深藏战功几十年 子女不知老父是英雄!

张富,张健,老人,父亲,部队,媒体,故事,暗堡,地方,战斗英雄,南都,拨改贷,湖北,老兵,医生,来凤县,指数,爷爷,碉堡,老家,记者,部分,长辈,问题,工作,战斗,生活,张然,第二纵队,副行长

2008-07-20 #故事会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紧跟党走 做党的好战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紧跟党走 做党的好战士

张富,社员,胡区,战斗英雄,来凤县,群众,党和人民,战役,我军,敌人,水电站,称号,战斗,孙玉兰,副区长,副行长,一等功,二哥,公社,区长,岗位,战功,战场,支行,瓦子街,永丰,来凤,湖北,爱人,特等功

2008-02-19 #故事会

共和国无名英雄纪念仪式 昨日在京隆重举行!

共和国无名英雄纪念仪式 昨日在京隆重举行!

英雄,王学民,清华大学,烈士,广场,无名英雄,赵登,研究会,文化基金,史宗恺,代表,委员会,常务副,教授,校务,理事长,秘书长,吴石,刘光,朱枫,子林,陈宝仓,聂曦,袁沛,抗日,北京西山,副主任,品牌联盟,晋察冀,英雄儿女

2017-09-22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