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吹角连营:走进雪域高原的淄博人

时间:2019-10-29

就是在这块广袤、圣洁, 但自然环境险恶的土地上,淄博市的7名援藏干部,循着藏民心中的活菩萨孔繁森的足迹, 谱写出一曲民族团结进步、振兴地区经济的颂歌

提示:本文共有 24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走进雪域高原的淄博人

昂仁是位于世界最高河流--雅鲁藏布江上游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的边远县,藏语为“沟壑众多”,被视为西藏的西伯利亚。就是在这块广袤、圣洁, 但自然环境险恶的土地上,淄博市的7名援藏干部,循着藏民心中的“活菩萨”孔繁森的足迹, 谱写出一曲民族团结进步、振兴地区经济的颂歌。

踏遍昂仁的边边角角

1995年5月,淄博市的援藏干部来到昂仁县。全县平均海拔4513米,面积3.96万平方公里,4.3万人口,可谓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每年的6月还雪花飘飞,9月,风雪又翩然而至。王书坚、黄希俭、翟乃利、李勇、张敦金、赵立军、于克海他们从到任那天起, 就将全部身心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中。

县委书记黄希俭打破了封冻期无人敢去海拔5000米以上大雪封山牧区的神话, 他和援藏干部张敦金乘着越野车在高山峡谷间穿行着访贫问苦。走到如萨乡时, 大雪覆盖车辙, 大草原空旷孤寂,他们冒着随时车覆的危险,费了好大的气力寻到目的地。接着, 找干部群众座谈,察看学校,走访贫困户。饿了, 就点着牛粪煮方便面吃,渴了,烧点人畜共享的水喝。水的沸点不到80℃, 没有高压锅面条都煮不熟,人人都闹肚子,但他们吃几片PPA后继续工作。

一天,跋山涉水来到海拔更高的孔龙乡,这里空气含氧量仅有内地的50%, 黄希俭因缺氧脸色青紫,心跳每分钟达160次, 但他硬撑着了解民风和社情。藏民感慨地说:黄书记,你是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以来,爬得海拔最高的县委书记。

1996年11月,一场特大雪灾牵动了援藏干部的心,县委副书记翟乃利和副县长李勇在大雪封山,道路不通情况下主动请缨率工作组到高寒牧区察看灾情,翟乃利硬是用铁铲铲出山口一条路, 将车开进灾区。副县长李勇骑马往返100多公里, 翻跃一座海拔6000米的雪山,了解抗灾的第一手资料, 由于强阳光辐射,脸部大面积灼伤,但他忍着冻灼爆皮脸的火辣辣疼痛继续工作, 当地干部无不感动地竖起大拇指。

在成绩和荣誉的背后……

天道酬勤。在黄希俭他们和广大藏族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昂仁县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体工作在日喀则地区由1994年的第14名,一下跃为1997年的第3名。农牧业生产从1995年开始连续3年获得地区西部9县第一名。黄希俭还被日喀则地区党委表彰为全地区“优秀县委书记”,“十佳杰出青年”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在成绩的背后,是无数的奉献和牺牲,援藏干部每个家庭都有一串感人的故事。一人援藏三代人共奉献, 对父母不能尽孝、对妻子不能尽爱、对子女不能尽责。王书坚的妻子动手术, 他未能守在妻子身边;翟乃利的孩子住院,他没有献一份父爱;于克海的父亲做胃切除手术,他无法在医院守护一日。

1996年4月, 王书坚的母亲因脑血栓而昏迷不醒,危在旦夕。临终前, 仅63岁的母亲最想念的就是她最有出息、才34岁就是地市级领导干部的长子。未见儿子, 老人死不瞑目啊! 一遍遍电话催,当王书坚日夜兼程赶到医院时,母亲却再也没有睁开眼睛看看她日思月盼的儿子……

黄希俭援藏后,最不放心年迈多病的母亲。临行前,未向母亲吐露实情,只推说要外出进修学习。1996年10月,因脑溢血突然去逝的母亲, 至死也不知儿子去了西藏。还有李勇、赵立军,两人多病的父亲去逝前,都未能见上儿子一面。

一座民族大团结的丰碑

数载风雨同舟,几年携手并肩。黄希俭他们将赤诚和汗水奉献给了昂仁人民, 用爱心赢得藏民的拥护、敬重。在昂仁,只要一提及援藏干部,藏民们便频频称赞:共产党,亚古都(好) !共产党,亚古都!昂仁人民和黄希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并且以独特的民族习俗和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有一天,李勇带领的5人抗灾小组乘坐的越野车陷落在一米多深的积雪中,由于雪厚又缺乏必要搬撬工具,车无法前行。当时天色已晚,李勇便派3人去最近约20公里的如沙乡求援, 自己和另一名干部留下。三个求助的干部步行涉一条冰河时,冻僵下肢,整整走了一夜。天亮才赶至如沙乡。藏胞知悉情况后,立即组织人员奋马扬鞭,越过冰河赶去救援。整整冻了近20个小时已气力全无的李勇两人, 见到前来救助的藏族同胞,与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激动的泪水潮湿了脸颊。

昂仁县是个雪灾、 风灾、 旱灾、霜灾的多发地区。1997年7月, 秋窝乡发生霜灾。为了及时救助受灾藏民,黄希俭带队前往慰问。从县城到秋窝乡有一条河,无桥,只有趟水过, 河水冰冷刺骨。一个藏族干部知道黄书记有高原高血压病, 常年以药当饭吃,怕他撑不住,每次都执意背着他过河,黄希俭怎么也不肯,坚持和他人相挽着过河。

三年援藏生涯是短暂的, 但援藏干部和藏民的友谊是永恒的。1998年6月,黄希俭他们圆满完成援藏任务离别时,昂仁县的街道挤满前来送行的身着崭新民族服饰的藏族干部群众。献切玛,敬青稞酒,一条条洁白的哈达献给黄希俭他们,每个人脖颈挂上一百多条哈达;藏族少女们手捧酒杯,边歌边舞, 表达昂仁人民的心声:“尊贵的客人啊/你们给我们带来好运/就像青稞种在地里生根发芽……请喝了这杯酒/祝你们一路顺风。”

(完稿于1998年7月)

徐德征

作者,徐德征, 1963年8月出生, 1984年8月毕业于济南陆军学校步兵指挥专业。1984年8月任陆军1军1师2团见习排长,参加陆军1军1师参加老山自卫反击战,所在排,荣立集体一等功。1985年3月,任陆军67军200师598团副连长,8月,随陆军67军598团第二次参加老山防御作战,所在连,荣立集体一等功。 1986年任598团连指导员,1989年授上尉军衔,1993年在淄博军分区政治部授少校军衔。1995年转业,历任淄博市委宣传部科员,副科长,科长,淄博市文产办主任,市委外宣办主任、淄博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为市委、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发表各类作品1000多万字。多次获全国、省、市对外传播奖,精品工程奖。 2002年出版35万字新闻作品集《激情回声》,2006年出版30万字散文集《吹角连营》,2016年6月出版26万字作品集《书剑飘香》。

《吹角连营》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本文经军旅作家徐德征授权百家号天赐唐宋工作室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吹角连营:走进雪域高原的淄博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吹角连营:小城故事多

吹角连营:小城故事多

大妈,阵地,哨位,敌军,杨大妈,王光庆,战士们,南温河,敌人,房东,云南,后院,水饺,想家,坚守在,一家,任务,叔叔,夜幕,大米,小门,山洞,弹药,战士,炮弹,的士,通讯员,音乐会,生活,进攻

2019-01-09 #长篇故事

吹角连营:小城故事多

吹角连营:小城故事多

大妈,阵地,哨位,敌军,杨大妈,王光庆,战士们,南温河,敌人,房东,云南,后院,水饺,想家,坚守在,一家,任务,叔叔,夜幕,大米,小门,山洞,弹药,战士,炮弹,的士,通讯员,音乐会,生活,进攻

2019-01-09 #长篇故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它的作者是A.苏轼B.李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它的作者是A.苏轼B.李

A.,B.,C.,D.,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作者,情怀,梦回吹角连营,忧国忧民,岳飞,李清照,对山,表达了,代表作,破阵子,苏轼,风格,八声甘州,菩萨蛮,发扬光大

2020-06-13 #经典故事

山东淄博淄博小红帽搬家服务部哪有?知道的请回答 爱问知识人

山东淄博淄博小红帽搬家服务部哪有?知道的请回答 爱问知识人

小红帽,淄博,张店,周村,高青,搬家服务,区域,临淄,个人,专业,企业,事业单位,价格,博山,服务部,桓台,沂源,淄川,车辆,短途运输,集体,服务

2020-05-30 #故事阅读

淄博最早的跑马人之一!胡振双!

淄博最早的跑马人之一!胡振双!

故事,马拉,松一,田协,拉松,线上赛,马拉松赛事,体育,系列赛,通知,波动,陈理,创始人,发文,平台,淄博,赛事,马拉松,征集,这个时候,中田,吴德,胡振,中国田径协会,中波,中国,上线,一段时间,下场,图片

2007-01-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抗击疫情 淄博应急战线上的“最美逆行人”

抗击疫情 淄博应急战线上的“最美逆行人”

疫情,应急,防控,物资,工作,口罩,素梅,社区,一线,淄博市,王岩,需求,李新科,保障组,全市,单位,帐篷,指挥部,医疗,分配,调度,应急物资,投入到,交通,人员,全区,双赢,同志,情况,淄博

2010-04-04 #故事会

淄博职业学院让人心寒的古代爱情故事

淄博职业学院让人心寒的古代爱情故事

韩翊,柳摇金,李宏,长安,侯希,章台柳,鸳鸯,社区,丈夫,朝廷,南阳,唐玄宗,许俊,韩诩,变乱,故事,夫妻,日子,杨柳枝,爱妻,中书舍人,最美丽的爱情,任左仆,叶随风,唐代宗,年年,秀艳,诗中,连皇帝,在长安

2020-09-15 #故事会

淄博临淄:老党员奉献热心 点滴小事感动身边人

淄博临淄:老党员奉献热心 点滴小事感动身边人

服务队,爱心,社区,老党员,治安,唐玉,徐女,闻韶,小区,老人,巡逻队,社区居民,告诉记者,北社,孩子,成员,王立祥,居民,老年人,身体,活动,李大爷,社区居委会,丈夫,下水道,作用,医院,女儿,定点,心脏病

2020-07-14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