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慢新闻·人物|漂亮老旦何漫清:丑小鸭变白天鹅 在观众掌声中热血沸腾

时间:2019-11-01

像是重庆某企业白领高管,又像是果敢的女性创业者

提示:本文共有 43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李琅 文 李野 图/视频 部分图片来自受访者

人群中的何漫清步伐轻盈,散发着知性女性的气质。像是重庆某企业白领高管,又像是果敢的女性创业者。

“若不自我介绍的话,很少有人猜对我的工作。”两袖清风的何漫清,其实并有想象中清高,只是职业的熏陶和历炼,造就了她的沉静。

▲生活中的她

台上,嗓音高亢而沧桑。台下,嗓音温婉轻柔。卸妆后,台上台下判若两人。她是中国戏曲红梅大赛金奖得主,重庆当代京剧名角之一。

《英烈忠魂》完成录制

跟上班族一样,工作日按部就班到单位打卡。日常排戏、对腔,对老剧目进行打磨、加工、创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她心里,继承和发扬京剧艺术是她一生的归宿。

洪崖洞巴渝剧院是该团公演的主场,因疫情原因,公演安排推迟,近月才逐渐恢复。19日,《柳荫记》公演成功,何漫清饰祝英台母亲祝高氏,台上她倾情演出,竭力帮衬年轻京剧演员,这不仅仅是简单完成一项工作,而是践行肩上的一种责任。

▲台下练习细节

▲排练辛苦到同事原地休息

《英烈忠魂》属于重庆市京剧团“师带徒”人才培养项目,目前已完成录制工作。26日,这部剧目将正式公演,由何漫清领衔主演,饰演其中的洪母。

该剧讲述的是,明末,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军抵御清兵,战败降敌。清封之为招抚江南总督军务大学士,使率军南下。洪返福建探母,洪母闻讯,怒筑“六离门”,以示“六亲不认、众叛亲离”之意,闭门不纳。并痛斥其叛国之罪,洪妻亦与决裂。洪母命其孙往投义军抗清,与媳自焚殉国。

“洪母是一名忠义爱国的女性,宁死不屈,令我非常敬佩。好好塑造这个角色,是职业生涯中一次突破、提升。”她说,接这部戏除了提倡爱国主义精神,另一个原因,是想好好继承师傅李鸣岩的保留剧目。

▲排练室里反复打磨细节

▲上台起范儿

“李派”传承人

李鸣岩是国内京剧界泰斗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何漫清称呼师傅李鸣岩为“先生”,在京剧界无性别之分,这是行内一种尊称。

85岁高龄的李鸣岩,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这是一个奇迹。何漫清说,“先生”的精湛技艺,徒弟们望尘莫及。

▲拜著名老旦表演艺术家李鸣岩为师,她是“李派”艺术传承人

提起京剧老旦名家,少不了李多奎。在京剧界,一致称李多奎的表演艺术为“李派”,一度被后人引颂。而李鸣岩,就是他的得意门生。何漫清如何与“李派”结缘的呢?这要从2004年说起。

那年,何漫清意识到职业生涯走到一个瓶颈期。听前辈们提起,李鸣岩不仅是有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业内有名的教育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多方打听,她悄悄拿到李鸣岩的住址和电话。就这样,踏上去北京求学的路。

抵达北京后,她给“先生”去电,告诉李鸣岩,自己是重庆市京剧团的一名老旦演员,仰慕“先生”艺术才华,想向其取经。李鸣岩一听,很感动,这姑娘孤身一人舟车劳顿来北京,这份心意不易。

“来吧,你来吧。”就这样,李鸣岩答应与之见面。

“我简直不敢想。”回想起当时情形,何漫清至今感恩。

见李鸣岩第一面,她吓了一跳,“先生”形象与自己外婆极为相似。后来,师徒俩都认为,这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当年,她时常往返于重庆和北京之间,单位报销一部分路费,在北京住在同学家。后来,由于单位表演安排,去京次数少了下来。但每次去,至少待一周以上,最长待过2个月。

▲第一次上妆照,何漫清后排左四

李鸣岩教徒一字一句的教,严谨苛刻。一句唱腔不到位,就要徒弟围绕那句唱腔,苦练好几天。练不好,突破不了,“先生”急得不行,就会采用老方法,拿戒尺打手,狠狠批评,以加深记忆。

2015年,何漫清正式磕头行拜师礼,拜李鸣岩为师,宗“李派”,成为李鸣岩入室弟子“李派”第三代传承人。

通过这些年来规范化、专业化学习,通过“先生”口传心授,她的呼吸、吐字、归音等多方面专业技巧,提升一大步,心境豁然开朗。

“爆冷”的金奖

在当代重庆京剧迷心目中,何漫清无疑是重庆“老旦”名角之一。听到这样的评价,她会摆摆手,她对现阶段的表现并不满足,也不满意。

“要学的地方太多,够得总结。”她总这样说。

在跟李鸣岩学习的第一年,可以说,何漫清一鸣惊人。李鸣岩把保留剧目《望儿楼》的唱腔技巧,传授给她。

▲《望儿楼》所获中国戏曲红梅奖金奖作品

由于基础不错,嗓音条件好,加之名师指点,在2004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戏曲红梅奖的角逐中,她脱颖而出,“爆冷”大赛。从全国37个剧种的128名选手中突围,获得金奖。这个消息曾在国内京剧圈引起很大震动。

提起这件事,何漫清脸上没有雀跃,她好像并不特别在意这些成就。那年,在北京领完奖后,她回头拜访了李鸣岩,便匆匆忙忙返回重庆。她还要回去工作,因为团里只给了她几天参赛时间。

有朋友说,难得有人拿到这么大的奖,总得庆祝一下吧。但回重庆第二天,她又下乡演出了。一直推到现在,那个与朋友们分享快乐的庆祝,还没有实现。

“拿奖,只能说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何漫清认为,学习成果需要检验,奖杯只是某个阶段的努力证明。

▲与乐师交流细节节奏

▲与乐团对腔

漂亮老旦

其实,李鸣岩见到她第一眼,便被眼前这姑娘惊住了。小身板,说话声音轻言细语,哪里像饰演老旦的人选。但她一亮嗓,李鸣岩又确信,这姑娘有能力,有天赋,去胜任这个行当。

京剧中,旦是女性的角色,老旦讲的是唱功,表演特点是唱、念都用本嗓,也就是真嗓,婉转迂回。相比演年轻角色青衣和花旦,演老旦要下功夫去揣摩人物内心。尤其在表演时,要注重动作的度,不能有一点过火,否则就不能演活一个老人家。

“这么漂亮的姑娘,怎么选老旦的行当?”李鸣岩起初不解,同样的问题,许多人也向她问起无数遍。

谁都有爱美之心,何况形象这么漂亮的何漫清呢。但分到一个行当,就要自始至终专注于这个行当,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行规。

“有时候,人没有过多选择,顺势而为,去热爱它,同样有收获。”她说。

▲《四郎探母》

她出生在工人家庭,父母是原西南制药一厂工人。父母年轻时喜欢听音乐,上世纪80年代,会购买一些流行磁带回家。她对音乐的喜爱是天生的,儿时便会清唱邓丽君、董文华等歌星代表作,厂里阿姨叔叔都知道这小姑娘有一副好嗓子。

1986年,10岁的何漫清在沙坪坝区育英小学读三年级,一天,厂里一位阿姨告诉其父母,重庆市艺术学校在招生,得到消息后,热爱文艺的父母欣喜若狂,期望女儿能获得入团机会。但当天下午,因一堂喜欢的美术课,她耽误了初试时间,匆匆赶去考场时,初试环节已结束。

看在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上,正在收拾现场的招考老师破例让她唱一唱。这一唱,从此改变了她的命运,随口一首《血染的风采》,狠狠抓住了老师们的眼球。

“复试的时候,早点来。”老师们拍拍她的头。直至现在,她也不敢想象,复试那天,学校派专人来接她,这让她受宠若惊。

▲当年,京剧班学生从重庆各区县中精挑细选,何漫清二排右一

进入重庆市艺术学校京剧班后,何漫清被分到工老旦的行当。一来是嗓音条件适合,二来,因为当年五官还没长开,并不出众,不适合青衣角色。

“有段时间,不太爱说话,或许是不高兴同学们称呼我小老太婆的原因。”她当然也想穿上艳丽的戏服,出演漂亮的青衣角色,但那时的她是“丑小鸭”。

许多年后,那些年一起学京剧的同学不少转了行。几年前,同学会时,大家都说,她变化最大,变成了“白天鹅”。

“同学们都是大美女,当年,都是从重庆各区县精挑细选出来的佼佼者。”她的同班同学当中,包括影视明星蒋勤勤。

▲同学会,右二何漫清,右三蒋勤勤

角色的体悟

对于角色体悟,年少时期,没有阅历,她懵懵懂懂。唯一办法,从模仿老一辈的唱腔和台风开始。

因嗓音条件好,她曾受到厉慧森(京剧表演艺术家,厉家班“厉家五虎之一”)的喜爱。在厉慧森激励下,逐渐找到一些入门技巧,也记住了厉慧森那番话:“只要努力,演好一个老旦,可以比主角更生动。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她塑造的佘太君形象,这套戏服已保留30年以上

▲《红鬃烈马》

经过7年专业训练,上世纪90年代初,何漫清毕业,并定向分配到了重庆市京剧团。由于那些年,京剧在重庆市场并不太景气,加之家庭条件有限,何漫清在工作时间外,选择通过跑各种场子唱流行歌,来努力找钱。最厉害的一次,一晚上跑四场,从傍晚唱到凌晨后。

“有京剧功底的人,唱流行歌曲很轻松。”她说,在那些五彩斑斓的舞台上,听众并不知道她是京剧演员,而她的音调,远不及在戏台上的高昂。

期间,艺校老校长找到何漫清,苦口婆心劝她:“学校培养了你,不要荒废了自己的专业。”

后来,她在职业选择和现实生活所需中,逐渐体悟到人生角色的意义。此后,兢兢业业投入到京剧生涯中。

“许多角色源自于生活,生活中老人家的言谈举止,比如拖地、抱孙、扇扇子、擦汗等动作,我都会有意收集起来,合理运用到表演中去。”截止目前,她的保留剧目近30部,代表剧目包括《沙家浜》、《红灯记》、《罢宴》、《金龟记》、《李逵探母》、《钓金龟》、《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天路彩虹》等。

▲《罢宴》

京剧的传承

每次去北京见“先生”,李鸣岩都会叮嘱她:“漫清,你看我都是这把年纪的人了,你把我的东西尽量多学一些,有多少学多少,只要你能拿走的,都拿去。”

每到这时,她都会忍住情绪,她懂“先生”的意思,京剧是一门融合了唱、念、做、打于一体的综合型表演艺术,在世界上一枝独秀,是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需要传承,不能断层,责任很重。

京剧还能传承多久?许多人这么问过她,她坚定回答:“它一定会经久不息的传承下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演员自小练功、排戏、背台词,只为呈现给观众一出出好戏。她曾在戏台上唱哭自己,有时专注得无法从情绪中抽离出来,这种状态,使她在观众的掌声中热血沸腾。

“状态的保持是最难的。”何漫清说,这也是京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需要身临其境的人去悟,去付出。

▲台上苦练

▲排练室里反复打磨细节

七旬老人李孃孃,曾是一名重庆民营企业老板,晚年找到她表示想学戏,她愿意教,只因为老人有这份心。去年,老戏迷周叔叔在后台找到她,表达喜欢京剧,是戏迷,虽然不会唱,但可以无偿为团里拍摄公演照片。

近些年,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邀请重庆市京剧团进校表演,戏曲文化进校园,受到多数同学们喜爱。曾经到剧院听京剧的观众,多数以花甲粉丝为主,而今,何漫清看见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近剧院,愿意了解这门传统文化……这就是如何漫清一般的京剧人,坚持下来的理由。她说,传统艺术需要薪火相传,就是这样点点滴滴深入人心。

舞台上的何漫清,永远不认为自己是个名角。因为京剧里的每个人物都是名角,她不过是把这些角色打磨后,又重新演了一遍又一遍。

她还是希望更多人去听戏曲,无论是地方戏,还是京剧、豫剧、川剧,都请大家去听一听。因为,能引起人们长久关注的艺术,才能传承得更远,才能引起生活和艺术更多共鸣。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慢新闻·人物|漂亮老旦何漫清:丑小鸭变白天鹅 在观众掌声中热血沸腾”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这位女孩从黑变白 它的秘诀是什么?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这位女孩从黑变白 它的秘诀是什么?

安吉拉,皮肤,都会,女孩,时候,身材,女人,丑小鸭,事例,天鹅,小女孩,性感,方法,晚霜,白天鹅,真人,秘诀,类型,身体,有信心,地保,美容中心,做法,保湿,人群,体质,众人,保持身材,光线,健身房

2007-09-05 #经典故事

石原里美演绎完美逆袭 网友:谁说丑小鸭不可以变成白天鹅?

石原里美演绎完美逆袭 网友:谁说丑小鸭不可以变成白天鹅?

石原里美,网友,妹子,娱乐圈,石原,丑小鸭,女孩,少女,演技,角色,穿衣打扮,白天鹅,中国,经历,长相,风格,饮食,心中的女神,正因为如此,好的,一身,上镜,人气,剧中,再加,人物性格,偶像,励志,变白,天鹅

2007-10-13 #短篇故事

孙俪在《安家》中的最美造型出现 多亏了朱闪闪 丑小鸭变白天鹅

孙俪在《安家》中的最美造型出现 多亏了朱闪闪 丑小鸭变白天鹅

孙俪,颜值,家庭,徐文,最美造型,甄嬛传,不一样,剧本,丑小鸭,信心,人物,先生,口味,变白,城市,吉祥物,姑姑,好意,大部分,女孩,天鹅,巅峰,惊艳,感觉,时间,时候,水平,机会,短发,男孩

2013-08-10 #故事阅读

《丑小鸭》变白天鹅作文

《丑小鸭》变白天鹅作文

丑小鸭,姐姐,太丑,这个故事,和公,小雄,王可欣,中心小学,变白,天鹅,大象,天气,感觉,意思,妈妈,妹妹,家人,的卡,爸爸妈妈,狮子,脑子里,长鼻,骡子,食欲,星期六晚上,了一场,一句话,三只小鸭,于是就,会影响

2020-08-18 #故事大全

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丑小鸭的童话故事

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丑小鸭的童话故事

丑小鸭,天鹅,小鸭,猎狗,母鸡,妈妈,孩子,变白,时候,沼泽,翅膀,鸟儿,得连,新来,白天鹅的故事,农舍,鸭群,家族,小家,母鸭,梦想,沼泽地,白天鹅,老太婆,芦苇,野鸭,阳光,大叶子,我还是,自己长

2020-05-03 #故事阅读

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丑小鸭的童话故事

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丑小鸭的童话故事

丑小鸭,天鹅,小鸭,猎狗,母鸡,妈妈,孩子,变白,时候,沼泽,翅膀,鸟儿,得连,新来,白天鹅的故事,农舍,鸭群,家族,小家,母鸭,梦想,沼泽地,白天鹅,老太婆,芦苇,野鸭,阳光,大叶子,我还是,自己长

2020-05-19 #故事大全

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丑小鸭的童话故事

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丑小鸭的童话故事

丑小鸭,天鹅,小鸭,猎狗,母鸡,妈妈,孩子,变白,时候,沼泽,翅膀,鸟儿,得连,新来,白天鹅的故事,农舍,鸭群,家族,小家,母鸭,梦想,沼泽地,白天鹅,老太婆,芦苇,野鸭,阳光,大叶子,我还是,自己长

2020-05-18 #经典故事

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丑小鸭的童话故事

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丑小鸭的童话故事

丑小鸭,天鹅,小鸭,猎狗,母鸡,妈妈,孩子,变白,时候,沼泽,翅膀,鸟儿,得连,新来,白天鹅的故事,农舍,鸭群,家族,小家,母鸭,梦想,沼泽地,白天鹅,老太婆,芦苇,野鸭,阳光,大叶子,我还是,自己长

2020-05-19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