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山东淘宝村揭秘:全村一年卖演出服4亿 双11村长发猪蹄鼓劲

时间:2019-11-09

11月6日,山东菏泽市曹县大集镇丁楼村红幅高挂,音乐阵阵

提示:本文共有 38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电子商务,为偏僻贫穷的鲁西南村庄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

11月6日,山东菏泽市曹县大集镇丁楼村红幅高挂,音乐阵阵。“我给村民发个猪蹄,抓财,旺财!”村支书任庆生握着话筒中气十足地说。

手举猪蹄的村民一派喜气洋洋。“东风吹,战鼓擂,丁楼双十一怕过谁?”众人齐喊高喊,振奋精神。

“发猪蹄是特意的,往年没有,我就想增加点村民的干劲儿。”任庆生告诉AI财经社。

曾经,曹县是国家级贫困村,丁楼村又是县里最穷的村庄。直到2009年,任庆生和妻子“触网”、通过淘宝销售影楼服饰,村子才逐渐变了模样。它成为全国首批“淘宝村”之一,道路开阔,厂子林立,饭店拔起,公园郁郁葱葱。

2017年,丁楼村92%以上的村民都从事电商行业,全村年度销售额达4亿元左右。这里出产的表演服饰、广场舞服装,占到阿里系电商平台七八成的的份额,更飘洋过海至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际市场。

开淘宝店一年,挣两年种地的钱

时间拉回1990年代,丁楼村村民大多务农为生,只有几户人家为影城、戏班加工服饰。

任庆生记得,那时他经常骑自行车到周边各县的照相馆销售村民加工出来的影楼服装,一天跑不完一个县,一年最多卖出百套服装。

1998年,影楼服饰生意不景气,年轻人外出打工,年老者在家种地,村民都为生计发愁。任庆生在淄博打工,一天辛辛苦苦只能挣11块钱,勉强维持家庭生活。

“有时给孩子交完学费后,连过年的钱都拿不出来,曾经有一次借了别人50块钱,用了两年才还清。太难了那几年。”多年后,他对大众网回忆时依然面露苦色。

机会出现在2009年春节。一次偶然机会,任庆生和妻子周爱华聊起,一个朋友通过开淘宝店赚到了不少钱。下岗的周爱华上了心,第二天就去“拜师学艺”,学成后也想开淘宝店。

起初,任庆生是拒绝的。前一年他刚被传销组织骗了3000多元,很怕妻子误入淘宝这种“传销的另外一种形式”。

不过,夫妻俩最终决定尝试一把。同年年底,妻子从娘家借到1000块钱,任庆生在家搜罗了400块钱,凑到一块儿买了一台组装电脑。他家也成为村子里第一户安上电脑的。

淘宝店开起来了,但生意惨淡到前三个月无人问津。直到2010年3月的一个晚上,电脑突然发出“叮咚”声响,生意来了。

夫妻俩既欢喜,又头大。他们只会讲方言,可怎么打字与买家交流?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的语文课本帮了大忙,那晚,任庆生对着书中的拼音攻克了打字难关。

第一笔订单来自广东,任庆生卖了36套从服装厂批发来的影楼服装,赚了近600块钱。成交一周内,他天天跑银行查银行卡,“查查没有钱,查查没有钱”,等到卡里的确多了2200元货款时,他才相信光靠网络就可以打款。

生意开张了,困难也一个接一个来了。那时,村子、镇里都没有快递公司,任庆生骑着自行车,花近1个小时到县里发货。

电脑操作就更搞不懂了。怎么传图,怎么把文字写在合适的网页位置?淘宝小二的远程指导,再加上夫妻俩的不断实践,这一难关也蹚过去了。

2010年,任庆生夫妻赚了7000块钱,相当于两年种地的收入。但他也有遗憾,广东一所高校想订上千套演出服,可交付时间很紧,他没敢接这笔大单。

那一年,丁楼村快速冒出了多家网店,网络销售喜人,但供货方仍是4家传统服装厂,产能远达不到需求量。尤其是“六一”、“十一”等销售旺季,断货更是家常便饭。

任庆生胆子大了,第二年就在自家庭院搭起了简易车间,贷款购置了机器和布料,周爱华则摸索着设计、剪裁,还招收五六名缝纫工进行缝纫。

夫妻俩会参加演艺展会,到全国各地的演出服装市场考察,以贴近流行趋势、设计出叫卖的式样。

但新烦恼——投诉出现了。任庆生记得,有消费者说自家演出服是“三无产品”。“没公司,没商标,没品牌,可不就是三无嘛!”于是,2013年他成立了曹县庆生服饰有限公司,怒气按已注册两个商标,正朝着打造品牌行进。

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他透露,做一件儿童演出服的成本为30多元,批发价能到35元,淘宝直销价格是50元左右。到订单旺季时,他和妻子早上四五点钟就得起床,最忙的时候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

2016年,任庆生的公司销售收入为800余万元,纯利润在100万元以上;产品远销新加坡、法国、巴西等十多个国家。2017年,他的公司有了三个车间,雇佣七十多个工人。

东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宝

农村是熟人社会,任庆生一家的成功很快引起村民们的效仿。

“年轻人是好奇,中年人和老年人觉得这事儿是不可能的。”年轻人常上门请教他,问诸如“难卖吗?”“能赚钱吗?”“我再开一个(网店)是不是也可以啊?”的问题。

仅2010年年尾,丁楼村经营演出服装的淘宝店就达14家。2011年,这个数字激增至100余家。那是淘宝方兴未艾的年代,任庆生印象深刻的是,开淘宝网店成功率高,“开一个几乎就成功一个。”

也是被任庆生带动,除了网店,丁楼村先后有十几户村民投钱办起了服装加工厂。2013年12月首届中国淘宝村论坛上,丁楼村和其他19个村庄一道获称阿里巴巴授予的“中国淘宝村”。2014年、2015年、2016年,丁楼村蝉联这一称号。

时至今日,受丁楼村影响,周边村庄也投入电商浪潮,而大集镇已形成从布匹和辅料采购,到打版、剪裁、缝纫、熨烫,到包装、物流的完整产业链。

丁楼村最不缺电商创业故事。创业者中,有研二辍学回家的女学生,有从大城市返乡的企业中层管理者,还有因孩子坚持而全家做电商的医生世家。

原先在上海鞋厂打工的李金,2013年回村做电商生意。一开始,“亲”的称呼难倒了他。“毕竟是农村孩子,老动不动来‘亲’一下,‘亲’一下的,不习惯。”置身生产车间里,这个年轻小伙子忍不住大笑,“慢慢就习惯了,(现在)感觉很亲切的。”

现在,李金每个月有几十万元的利润,比出去打工强了很多。这应了进村沿途房屋外墙的标语,“东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宝”。

任安莹就是辍学回家的女研究生。她28岁,文静淡然,话也不多。她考上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系研究生,研二时放弃学业,回家帮父亲迅速打开了产品在网上的销路。

“我的专业,还不如开网店好就业。至少现在看来,这个决定还没有什么问题。”任安莹曾这样解释辍学选择。她家主营汉服,她参与设计,一年销售额破千万元。

老人也有了发挥余热的空间。六十多岁的任庆永,之前经营一家小超市,一年挣2万多元。等他学会电脑,便替开服饰加工厂的儿子的经营淘宝店铺,每年可多帮儿子挣十几万元。

截至目前,丁楼全村326户家庭有280家开有淘宝店;全村年销售额超100万元的服饰加工厂达30多家,其中有7家服饰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万元。

除了传统的演出服饰,丁楼村也开始生产销售万圣节、圣诞节等国外节日用服装等。任庆生回忆,自家公司在2016年起涌入外国订单。他再也不用因不懂外语担心了,交易平台能自动把他的中文翻译成外文。

村庄在变,电商也变了

电子商务改变了村民命运,也让丁楼村大变样了。

土房子变成了瓷砖房;各类服装厂、舞鞋厂、绣花成比肩而立;一公里内开了40家饭店,每到傍晚饭店准爆满。

村里的主干道从4米拓宽至9米,包括顺丰和“三通一达”在内的18家快递公司驻村设点,甚至还出现了不同分公司争抢业务的现象。

曾经,丁楼村一年见不到几个陌生人;如今,“淘宝第一村”光环加持下,村里经常涌入从各地赶来慕名学习的人群。

村民富了起来。村里共326户人家,轿车不低于300辆。“作为一个农民,原来这都是不敢相信的。”任庆生感慨。

2015年,丁楼村村支书换届选举,任庆生被推选为新一任村支部书记。在村民看来,他的淘宝店做得好,还热心助人,是村长最佳人选。

物质满足了,精神生活也不能落下。丁楼村有三个文化广场,一个是展示服装厂与网店创业得;另外两个分别位于村东和村西,每天晚饭后,村里两支广场舞队在各自的广场上跳舞,宽敞舒服。

2018年,丁楼村投资140万元进行村庄绿化。“建公园,植草皮,栽风景树,有黄牛拉犁、驴拉磨,让城里人感受农村生活。”任庆生兴致勃勃的介绍,“还建了烽火台,像小长城似的。基本都弄好了。”

一周前,丁楼村文化广场人声鼎沸。红色横幅写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字样,一条四百米长的红地毯从绿麦田里一直延伸到广场的舞台中央。

丁楼村在田间地头举办了一场“服装大秀”。为此,每个淘宝店都拿出最得意的产品,挑选出了上世纪80、90年代以及近20年流行的各种款式服装,招募30名网商代表和村民做兼职模特,还有本村的舞蹈队助阵表演。

走秀那天,任安莹告诉一家媒体,“我们走的不是秀,是自己的路。”

但这条路并不像早年那样好走了。历经多年野蛮生长之后,电商红利日益见顶,淘宝店经营难度也高了。

这一点,李金感触很深。“同样的东西,利润没有以前高了,减少了一半。流量入口的费用一直在增加。”

任庆生认为,老的产品利润自然会降低,但新的产品“还是好的”。而且,大家逐渐走出同质化、价格战的竞争模式:广场舞服,汉服唐装,动物造型的表演服,足球式的服装,细分类型越来越多。

“互联网时代,我们要让自己的产品更加质量化产品化,质量合格证,拥有知识产权、外观设计权,不然就会被淘汰。这一点,政府也在引导,我们农民也注意到了。”任庆生说。

村里开办了农村电商人才孵化基地,面向全国招聘网店美工、营销推广、行情分析等高端人才。大集镇定期举办培训班,聘请淘宝大学讲师和专家前来授课,甚至连镇政府干部人人都要开一个淘宝店,以便村民有问题时可以及时解决。

这个山东最著名的淘宝村,电商创富的故事还在继续。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山东淘宝村揭秘:全村一年卖演出服4亿 双11村长发猪蹄鼓劲”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淘宝村》:用光影纪录劳动者创造的神奇故事

《淘宝村》:用光影纪录劳动者创造的神奇故事

焦波,农民,中国,纪录片,中国农民,故事,电商,纪录,俺爹俺娘,乡村,全国,奇迹,曹县,淘宝,爹娘,摄影记者,新农村,世界,东西,互联网,人口,作品,农村,山东,底色,村落,村民,时间,精神力量,脉搏

2019-04-04 #长篇故事

我与孟津县淘宝村的故事……

我与孟津县淘宝村的故事……

初心,平乐,电商,三彩,牡丹,鲜蔬果,爆款,都会,事业,信心,交易额,产品,使命,信心倍增,信念,全国,农产品,女人,国粹,初衷,员工,力量,大白,大师,基地,好日子,小镇,情怀,村民,洛阳

2013-11-07 #短篇故事

第八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台前幕后……

第八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台前幕后……

高峰论坛,论坛,肃宁,乡村,电商,副县长,阿里巴巴集团,数字乡村,河北省,河南省,数字经济,小康,中心,主题,县域,嘉宾,圆桌,小美,院长,陕西省,发展,直播,刘天雄,张勇,李少华,王志,金晓龙,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移动公司

2007-12-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济南小伙讲述“淘宝村”创业故事 年销售额过百万

济南小伙讲述“淘宝村”创业故事 年销售额过百万

刘海,济南,湾头村,直播,小伙,创业故事,实体店,淘宝,记者,网店,网友,工作,24小时,张帅,广播电视台,规划局,韩国城,来到了,爱上了,交易量,今天上午,产品,优势,信号,公共频道,员工,原产地,博兴县,合伙人,图片

2008-03-05 #故事大全

淘宝村交易额破万亿 阿里分享“1%的改变”背后的故事

淘宝村交易额破万亿 阿里分享“1%的改变”背后的故事

阿里,农村,中国,淘宝,计划,千美,高红冰,亩产,发展,乡村,农产品,经济,电子商务,升级,交易额,农民,战略,研究院,疫情,阿里巴巴,百强县,载体,张勇,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东北地区,企业,产业,交易,商品

2007-09-23 #故事阅读

阿里淘宝村分享“1%的改变”的背后故事 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

阿里淘宝村分享“1%的改变”的背后故事 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

淘宝,直播,京胡,阿里,高红冰,市场,数量,电商,老人,发展,销售,交易额,乐器,全国,城市,疫情,销售额,影响,匠人,包装,团队,总数,师傅,肃宁,行政村,范围,金额,集群,突破,给大家

2008-12-31 #故事阅读

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 阿里淘宝村分享“1%的改变”的背后故事

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 阿里淘宝村分享“1%的改变”的背后故事

淘宝,直播,京胡,高红冰,电商,市场,数量,老人,阿里,发展,销售,乐器,全国,城市,疫情,销售额,影响,交易额,匠人,包装,团队,总数,师傅,肃宁,行政村,范围,金额,集群,给大家,电子商务

2020-09-24 #经典故事

淘宝村年交易额破1万亿 成为中国农村就业新动力

淘宝村年交易额破1万亿 成为中国农村就业新动力

阿里,淘宝,发展,中国,经济,计划,千美,亩产,交易额,农村,产业集群,县域经济发展,东北地区,乡村,数字,战略,疫情,升级,成淘宝,乡镇企业,企业,全国,农产品,农民,同比,数量,模式,研究院,细胞,财富

2016-06-12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