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抗疫时期的中国舆论场④:我们的英雄不过是无畏一点的普通人

时间:2019-11-14

这类英雄通常是偶然碰到一个麻烦,决定施以援手,他是被所见的外在事物打动

提示:本文共有 47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他们常常被称为英雄。这类英雄通常是偶然碰到一个麻烦,决定施以援手,他是被所见的外在事物打动。他无须行善时,就会回归日常生活。”

作者 | 周亚波 任彤瑶

一切何时变好?一切会变得更好吗?

当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战争」已经注定成为全民的、持久的战争。在看不见硝烟不断却无比残酷的战场中,不断变化的舆论场状态也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始终牵动着由上而下的政策,以及由下及上的信心。

2月2日,火神山医院正式建成交工,在“中国速度”的信心叙事周围,仍然不缺乏此前数日对红十字会等疑点的追问。此后数日,舆论对“雷火二神”医院的关注逐渐转移到“方舱医院”,也让足够多敏感的人意识到了到理想状态与现实应对之间的差距。

人们进入了一个略显疲惫和烦躁的等待期。客观上,在绝大多数人遵守“禁足”倡议、暂时失去正常生活的当下,何时能够结束成为了最切身、最现实的话题;主观上,人们也需要强有力的慰藉,需要疫情拐点的出现,需要看见希望。

这种等待并非消极的时间消耗,而是伴随着身处其中,对于健康遭威胁、生活受影响的原因追问,对于“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追问。

2月6日晚到7日凌晨,疫情最早一批传播者之一、因“传播谣言”被训诫的李文亮医生,抢救无效去世。他的牺牲引发了舆论场的整体引爆,人群之广,悲痛之深,有人称为“让大地都可以震动”。他也被称为这次抗击疫情战争中的第一个人民英雄。

关于死亡的悲伤和愤怒情绪,引发了新一轮的广泛反思。这种反思,既通过体制层面的“追查到底”分解了部分出口,也延续了此前对社会运行公理的深化讨论。

总有人希望明天会更好。

01 | 方舱医院

2月2日,火神山正式交付使用。“火神山与中国速度”的标语第一时间在官媒和部分社交媒体账号中流传。《环球时报》以“外国人被火神山震惊”为传播点,并选取“I think god was Chinese.”的外网评论,与疫情前“基建狂魔”的自信式舆论形成呼应。

当日,「迈瑞医疗2号」发表了文章《火神山,交付!》,回顾了在院内争分夺秒安装医疗器械的过程,成为当日朋友圈爆款。2月3日,「丁香医生」发布《火神山医院今日收治首批患者,背后有哪些内行门道》一文,详细解释了火神山医院的建筑设计和医疗配置。

但在此时,在长期自我隔离下形成的“与我有关”认知对主流媒体的集中叙事产生了影响。在官方媒体关于火神山的评论区,关于对个体劳动者功劳的强调,以及前两日负面新闻的消化,仍然占据着一定的篇幅。

2月3日,新浪新闻中心账号「头条新闻」发布《中国速度缔造奇迹!火神山医院今日交付,背后是他们》一文,一方面强调“火神山”即“中国速度”,另一方面同样指出,“我们口中的‘基建狂魔’,只是一群善良勇敢的普通人,穿上了铠甲,默默地负重前行。”有效融合了两种情绪。

2月4日,雷神山医院建设速度也达到了90%,但此时,对“雷火二神”医院的叙述并未占据预想中的舆论空间,此后数日,关于方舱医院的讨论此时成为了盖过两家专业特种医院的舆论空间,也充分显示出了疫情的复杂性和现实性。

2月2日,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第十号通告,决定对“四类人员”集中收治和隔离。2月5日23时30分许,武汉市第一批10名轻症新冠肺炎患者,被陆续转送至位于洪山体育馆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昌方舱医院。关于“方舱医院”的志愿者行为,在“花花绿绿的床单和行李”的视觉冲击下形成有效传播。

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做客《新闻1+1》对话白岩松时强调,方舱医院收治的标准是病人核酸检测阳性,且非高龄、无基础合并症、无加重可能,他强调方舱医院并非“至善之策”,但现实可行。

面对质疑的声音,同样为专业人士的「协和医生Do先生」在微博释疑,“请现在不要给方舱制造负面舆论,如果让其他患者都拒绝入住,害的是更多人!” “你呆在方舱医院的每一天,都是为了救你的亲戚朋友乡亲父老。”

专业人士的言论部分回答了舆论在足够的敏感度下产生的疑问,另一方面也切实地反应了武汉疫情的严峻性。

2月3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武汉目前检测试剂数量不够,因此不是每个人能够得到检测。“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目前在武汉还做不到,希望全国支持武汉。”

「医学界」公众号也在4日报道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笑春发出的《一个一线医生的呼吁,请政府立即采取行动》,呼吁“不要再迷信核酸检测了,强烈推荐CT影像作为目前新冠肺炎的主要依据。”代表了一部分医生的声音。

02 | 等待拐点

随着日期的积累,舆论对疫情的认知进入到了一个认知稳定、形势严峻的阶段。在疫情的中心,一些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财经》、《中国新闻周刊》等公共媒体的新一轮现场调研仍在种种阻碍中继续。其中,《三联生活周刊》4日发布的《火神山开通,床位该留给谁?》一文详细阐述了现场的严峻情况,“话虽有些残忍,但如何给更多的人有生存的机会,是他们目前所想的。”

行政力量也在寻求确定的目标。2月5日晚,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命令,要求“对发现的疑似和确诊病例,尽最大努力收治。不能收治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登记,并及时通知所在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或辖区转运队,由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或辖区转运队安排车辆转运至集中隔离点,确保疑似和确诊病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确保一个都不放过。”

2月4日,周二,全国新增确诊病例达到有统计以来最高点,此时距离普遍的“开工时间”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对于疫情中处于等待位置的普通人而言,由持续的焦虑产生的疲惫期已经到来,一方面,一般群体对「好消息」的期盼与日俱增,另一方面,这种疲惫并非对舆论的“脱敏”,在长期的情绪沉浸下,带来的往往是比平日增加的紧张感。

5日至6日,关于美国吉利德公司研制的药物瑞德西韦的“实验成果”在微博和微信广泛流传,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临床实验取得重大突破”、“已在761位患者身上显效”。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对这一说法予以辟谣,“临床研究今天才开始,怎么可能知道结果?”

此外,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认为,现在对新病毒的了解仍然相对较少,没有预防感染的疫苗,也没有找到对症治疗的方法:“我们现在在打‘太极’,我们需要彻底搞清这一病毒的情况,这样才能正确地对它加以攻击。”

此前,2月4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官网发表文章《我国学者在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筛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引发了抢注专利的争论。最终,争论在美国亚太法学院执行长孙远钊的专业解释下得到平息。

关于医疗物资的关注仍在继续,2月2日,大理市卫生健康局开具《应急处置征用通知书》,声称由于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决定对从云南省瑞丽市发往重庆市的9件口罩货品,实施应急征用。此后,重庆市向大理索要口罩的公函引发了社交网络的传播。

对此前要求的“全国一盘棋”的抗疫动员而言,此举既有违大局,不符法理,亦缺乏人性,主流媒体和社会舆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声讨,「新华锐评」发布《大理,你“欠理”了》予以声讨,「人民锐评」则称“名为征用,实为截留,名不正言不顺,悖情理违法律。”

2月6日,大理市发布通报,详细解征用口罩用途,并“诚恳地向社会各方表示道歉,对造成的影响进行深深的反思与检讨,对相关人员将进行严肃处理,恳请各方给予谅解。”

03 | 纪念李医生

2月4日正值立春,在社交网络,大量如“春天来了,希望总会来的”的文字占据着时间线。人们对“好消息”的期盼今日更胜昨日。

2月5日,直播带货博主李佳琦恢复直播,表达了对全国人民抗疫的关切,有网友在评论中称“我感觉到烟火气回来了。”与特效药的谣言类似,这类情绪反应了人们对拐点到来的需求。在疫情对生活、对经济的潜在严重影响面前,人们对企业和个人的疫情自救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对“好消息何时到来”的期盼情绪,仍然占据着重要的空间。

伴随着返工潮下人群的进一步迁徙开始,人们一方面感受着变化,一方面又在变化中产生着反常生活状态下的割裂感,在大量的资讯获取收获并强化着记忆。

在这种记忆的持续下,关于疫情的反思仍然在持续,对公共情绪而言,舆论的收紧在一些问题上显示着局限性。同时,对人性的拷问始终贯穿着抗疫期间的舆论场。对公众而言,对最初八名“造谣者”的关切一直没有停止。

2月6日晚十时左右,最初由数名医生发布的“李文亮死讯”迅速成为微博爆点,22时40分,环球时报官方微博“宣布”李医生抢救无效死亡,随后又删除微博。此后,主流媒体先后发声称,还在抢救中。

作为八名被训诫的医生之一,李文亮身上投射出了公众对诸多复杂问题的追问。推迟公布死讯后,出现了对于“抢救目的”的另一种声音,近凌晨3时,武汉中心医院“官宣”李医生噩耗时,在大量的悲伤声音当中,同样出现了大量的、对这一推迟行为的愤怒。

此后,关于李文亮医生“造谣”事件再次引发广泛讨论,博主「eastendmi」的微博具有代表性:“我都不觉得他是英雄,甚至从这件事也没看出他有多勇敢。因为他做的就是一件最普通的事:上班,发现一些异常,发微信告诉关系好的人。就这样,变成一件不正常的事。到底是什么不正常。”

2月7日,关于李文亮医生之死的讨论依然在主流媒体、公共媒体、自媒体、社交网络当中得到广泛讨论和缅怀。关于对“造谣者”的道歉和正名的声音也层出不穷。#李文亮医生去世#新浪微博话题阅读超7亿,一度成为微博热搜。

李文亮的符号含义,已然超过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这一符号,成为公众对此前一系列问题倾诉的一个出口,以此为外延,也引发了“何为吹哨人”、“何为人血馒头”、“情绪的作用”等讨论。7日上午,《人物》杂志《普通人李文亮》朋友圈形成刷屏,《经济观察报》则将「请为武汉造谣者正名」置于头版,《新民晚报》也将相关新闻和评论置于头版。「Vista看天下」则以《没有吹哨人,从来都只有“人”》为题发表评论。

主流媒体之中,新华社官方微信在早晨五点发布《送别李文亮》,《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表示:“武汉的确欠李文亮医生一个道歉”。《人民日报》公众号则发表锐评,表示“全面调查李文亮事件,让正义抵达人心”。同日,「大先生们」发布了《武汉地区十位著名教授就李文亮医生去世集体发言》,其中包括了要求执法“承认此前完全错误。”

2月7日下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

2月7日晚,李文亮医生去世的消息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中。

与此同时,李文亮的数次采访发言、微信聊天截图乃至微博内容都成为了人群对其缅怀的内容,在接受《财新网》采访时的发言流传最广——“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

其实李文亮医生的举动在他的主观意愿里并不是为了被定义为英雄,在平时他就是一个喜欢数码科技、喜欢研究美食、觉得车厘子和保健品昂贵的普通人。只是他真实和善良的行为客观上让更多人对这种未知的疾病多了防护的意识。

在他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很多人在他的社交账号中、在他接受的采访语言中,去寻找那些只言片语,去寻找那些英雄踪迹。这是公众在这样一个特殊情况和极端情绪里的反应,是一种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将李文亮医生推上了英雄的位置,将这位医生的勇敢的举动和不公平的经历作为自己质问的武器。

李文亮医生和那些奋战在一线的诸位医务工作者,他们是普通人还是英雄?

一本名为《陌生人溺水》的书中这样写道:“他们常常被称为英雄。这类英雄通常是偶然碰到一个麻烦,决定施以援手,他是被所见的外在事物打动。他无须行善时,就会回归日常生活。”

他是我们普通人的英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抗疫时期的中国舆论场④:我们的英雄不过是无畏一点的普通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身边的12个英雄故事:英雄 不过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身边的12个英雄故事:英雄 不过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英雄,是英雄,普通人,小男孩,孩子,摩托车,时刻,男子,老人,警察,衣物,青海,隧道,马路,英雄故事,不过是,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总有人,挺身而出,刘传,向英,圣衣,徐卫华,朱旭,杨明,荣坚,韩伟,金甲,马超

2020-05-13 #短篇故事

身边的12个英雄故事:英雄 不过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身边的12个英雄故事:英雄 不过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英雄,是英雄,普通人,小男孩,孩子,摩托车,时刻,男子,老人,警察,衣物,青海,隧道,马路,英雄故事,不过是,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总有人,挺身而出,刘传,向英,圣衣,徐卫华,朱旭,杨明,荣坚,韩伟,金甲,马超

2020-06-12 #故事会

身边的12个英雄故事:英雄 不过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身边的12个英雄故事:英雄 不过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英雄,是英雄,普通人,小男孩,孩子,摩托车,时刻,男子,老人,警察,衣物,青海,隧道,马路,英雄故事,不过是,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总有人,挺身而出,刘传,向英,圣衣,徐卫华,朱旭,杨明,荣坚,韩伟,金甲,马超

2020-07-03 #小故事

身边的12个英雄故事:英雄 不过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身边的12个英雄故事:英雄 不过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英雄,是英雄,普通人,小男孩,孩子,摩托车,时刻,男子,老人,警察,衣物,青海,隧道,马路,英雄故事,不过是,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总有人,挺身而出,刘传,向英,圣衣,徐卫华,朱旭,杨明,荣坚,韩伟,金甲,马超

2017-01-16 #故事会

身边的12个英雄故事:英雄 不过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身边的12个英雄故事:英雄 不过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英雄,是英雄,普通人,小男孩,孩子,摩托车,时刻,男子,老人,警察,衣物,青海,隧道,马路,英雄故事,不过是,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总有人,挺身而出,刘传,向英,圣衣,徐卫华,朱旭,杨明,荣坚,韩伟,金甲,马超

2015-05-05 #短篇故事

身边的12个英雄故事:英雄 不过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身边的12个英雄故事:英雄 不过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英雄,是英雄,普通人,小男孩,孩子,摩托车,时刻,男子,老人,警察,衣物,青海,隧道,马路,英雄故事,不过是,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总有人,挺身而出,刘传,向英,圣衣,徐卫华,朱旭,杨明,荣坚,韩伟,金甲,马超

2017-03-08 #故事大全

身边的12个英雄故事:英雄 不过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身边的12个英雄故事:英雄 不过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英雄,是英雄,普通人,小男孩,孩子,摩托车,时刻,男子,老人,警察,衣物,青海,隧道,马路,英雄故事,不过是,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总有人,挺身而出,刘传,向英,圣衣,徐卫华,朱旭,杨明,荣坚,韩伟,金甲,马超

2012-09-21 #小故事

火神山医院10天竣工 背后的故事感动千万人……

火神山医院10天竣工 背后的故事感动千万人……

武汉,疫情,医护人员,工地,中国人,一线,中国,医生,国家,张雁灵,不过是,他们有,平凡英雄,发型,口罩,工人,护士,时间,普通人,火神,英雄,有无数,是中国人,基建,医院,力量,医疗,华夏,同事,狂魔

2012-09-03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