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点燃中国经济“在线革命”

时间:2019-12-05

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以数据为生产资料、以云计算为公共服务,这幅中国新经济的蓝图正在王坚心中构思。它极富未来感,但正在发生。在中国互联网产业,王

提示:本文共有 41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以数据为生产资料、以云计算为公共服务,这幅中国新经济的蓝图正在王坚心中构思。它极富未来感,但正在发生。

在中国互联网产业,王坚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他是科学家,也有着产业家的敏锐。同时,他更是一位传道者。

他曾担任浙江大学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以及杭州大学心理系主任。之后,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是全球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最顶级的科学家之一。

他的职业历程几乎是一部中国互联网的变革史。

他担任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是阿里云的创始人,最早在中国互联网领域推动了云的革命。当阿里云成为云计算的先驱者,其他巨头也陆续跟随。于是,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集体认识到:如果说2C的消费互联网意味着当下,那么2B的工业互联网则意味着未来。这是一种认知迭代。

但一个新技术的发展,必须要有应用和市场,才能推动创新的持续和深化。于是,王坚再以他产业家的敏锐,创立了云栖小镇和雪浪小镇。他希望用研究和实践,唤醒中国人对数据的认知,并用数据改造中国人面临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居住问题,一个是生产问题,推动中国人生活和生产变得更美好,这是王坚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构想。但这种远景有赖于全社会和产业界的合力,因此王坚更重要的身份是传道者。

他的工作正超出了某一家企业的范畴,他希望用行动告诉中国的产业者们这样一个趋势:中国是经济大国,更是数据大国。和过去电力、石油一样,数据正成为一种生产要素,而且是“关键要素”——它绝对不应该被低估。如何用这种要素,构建出中国新的产业竞争力,将是未来制胜的关键。

日前,南风窗记者在杭州云栖小镇采访了王坚博士。

云计算是一种公共服务

南风窗:你在谈工业互联网时,并非局限于用它来改造制造业,而是放置在一个更宏大的数字经济的框架之下来看待。那么,你心中未来的数字经济到底是什么样的蓝图?

王坚:首先,数字化技术越来越提升着各行各业的效率,它是一种工具。但这只是最简单的一层,还有另外一层。

我们应该注意到,在2017年年底,中央已经明确提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这样一个概念。数字经济前面,“以数据为关键要素”这个定语非常重要。它意味着数据不但是工具,它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要素或者说生产资料。当它成为要素,它就有无限可能。这是一种巨大改变。

在这个意义上讲,数字经济并不是某一类经济,所有经济都可以说是数字经济。就好比在过去,把电力看成生产要素,那么19世纪电发明之后的工业文明都可以说是电的经济。此外,还可以说石油经济、钢铁经济等等。

数字经济更确切的说法,不妨叫计算经济。我在2016年出版的《在线》一书中提出了计算经济这一概念。在这一框架中,数据是生产要素,而互联网是生产得以进行的基础设施,通过计算,数据本身产生价值,形成产业的竞争优势,这种新经济形态便是计算经济。

南风窗:那么在计算经济时代,什么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王坚:三个能力。第一,你的数字化水平高不高。第二,你掌握数据资源的程度。第三就是计算能力。

拿数字化水平来说,今天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水平普遍很高。最简单的盖房子,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设计和模拟。房子建成之后,一些重要角落会装上传感器,这使得房子的数字信息又可以即时更新。

不过,这些分散的数字信息,经济价值是极其有限的。只有当各个产业不断更新的数据,汇入互联网,它才会有成为生产资料的可能。

现在,很多人讲“大数据”,其实这三个字值得商榷。数据并不是因为“大”才产生价值,而是因为它在线上,才产生价值。它必须要在更大范围内流动,流动产生价值,而不是大。

第三是计算能力。在数据资源的流动过程中,价值必须靠云计算来发掘。如果把互联网比作一种基础设施,那么云计算就是一种公共服务,它面对所有的市场主体,企业还有个人。它让个体能获得AlphaGo那样的计算能力和资源,而20年前,这可能被大公司垄断。

并不存在“两个互联网”

南风窗:消费互联网的数据是标准化的,可以带来某个商业模式的几何级增长。但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数据,则标准化程度较低,而且是分割的。这是否会影响数据的使用价值?

王坚:不妨换个角度想问题。之所以人们认为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两者的数据存在很大差异,其前提正是这种两类互联网的分法。人类社会只有一个互联网,只是这个互联网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

现在,互联网主要用来跑消费者需求,消费属性很重,那么就叫消费互联网。今后,更多地用来跑制造业需求,工业企业也像今天中国人用淘宝这样,大规模使用互联网,那么就是产业互联网。但并不存在两个互联网,弄清这个认知前提,我们对产业变革才会看得更清楚。

实际上,消费互联网在早期,也存在分割问题。举个例子,亚马逊以前认为只有标准商品才可以在网上出售,所以它从最标准化的商品——书和光盘开始。但阿里巴巴认为未必,衣服也可以在网上卖。到今天,衣服在网上卖早已是一种理所当然。

现阶段,工业互联网最大的问题是,产业界还没有用好互联网,互联网依然只停留在销售阶段,而没有深度融入生产过程。此外,数据的非标化主要是因为还没有规模所带来的。等到产业界大规模使用互联网,那么数据流动便会越发通畅,规范化和标准化也并不难。

南风窗:资本可能更倾向于投资消费互联网,因为它们要的是几何级增长。但目前的工业互联网,暂时还缺乏这种增长可能。怎么看?

王坚:在雪浪小镇,我们会有“资本新天地”这样的提法,资本在工业互联网的投资逻辑会有很大变化,创新将不再只是凭借横向规模,而是将愈发深入工业的核心问题。

以前,工业制造并不把数据看成是产品的一部分。但今天,在高端制造领域,数据正在成为了产品的内容,而且非常核心。

比如,现在的航空发动机其产生的数据是以前的上百倍,那么这些数据对提升设备使用效能和安全性就显得很重要。以前,它们只是用来改进发动机的维护,但之后便是改进发动机的设计。这只是一个例子,数据的很多应用,我们只是局限于时代而没有想到,变化远比我们想象的快。

南风窗:看起来,工业互联网要产生下一个阿里、腾讯这样的巨头,可能性并不高。

王坚:这种想法不负责任。打个比方,人类刚发现石油作为燃料,那是公元前的事情,在那个时候,肯定没人知道以后会产生美孚、BP这样的石油工业巨头。同样,工业互联网也是这个逻辑,应该先解决问题,不断触碰核心问题,为工业的转型提供价值,那么市场就会慢慢做大。

成熟市场和创新市场是有差别的,成熟市场讲求的是量和规模,但创新市场讲求的是谁抢占先机,抢占先机便有了发言权。

我们不再需要对标美国

南风窗:美国人喜欢谈产业互联网,比如GE就做过尝试,对其出售的飞机发动机进行基于传感和物联网技术的管理。但资本市场并不买账,GE还被踢出了道琼斯工业指数。为什么美国人在这个领域的表现不尽人意?

王坚:就像我刚才所说,在创新市场,什么是成功暂时也没有明确定义,因此不能说GE失败了。GE是先行者,它给外界的期望值太高,但它作为工业巨头,其大胆创新和尝试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更重要的是,中国和美国的产业格局有很大不同,市场环境差异巨大。美国的制造业多半是规模化的,没有规模化的很多转移到了其他国家。因此,规模化的大型制造业企业自己也拥有能力去进行数字技术改造,但中国截然不同。

中国的工业存在着严重的不均匀性,大量的中小制造业企业存在,但它们需要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却相当不完备,比如对云的需求就非常旺盛。另外,中国整个社会对互联网的拥抱程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高,我们的移动支付肯定最发达。在淘宝能买到的很多商品,你在亚马逊肯定买不到。

因此,制造业自身的内在需求和整个社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达,必然使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不同于他人。

南风窗:德国人提工业4.0,是不是和欧洲互联网不发达有关,所以扬长避短?美国人提产业互联网、德国人搞工业4.0,中国是工业互联网,区别到底是什么?

王坚:各个国家基于自身产业现实,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最终提出了一个自己的概念。很难说有严格区分,所有人都在探索,边界在哪里还不明晰。

在我看来,中国的工业互联网,既不是工业4.0,也不是产业互联网,它就是互联网4.0。在这个时候,超过80%计算资源和流量来自制造业,相应比例的互联网资源也被工业用掉。目前,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阶段,互联网绝大部分资源依然被消费领域占用。

不要空谈“弯道超车”

南风窗:这些年,我们流行说“弯道超车”,比如新能源。现在又是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的基础是机器学习,而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和人口基数,决定我们拥有全球最具潜力的数据资源。我们的人工智能真的可以“弯道超车”吗?

王坚:石油是工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都在中东和拉美,但这些地区并没有工业强国,甚至很多石油富国连炼油技术都不过关,还需要借助外国厂商的帮助。

所以,我们不应该否认自己是数据资源大国和市场规模大国,但更要清醒认识到,这根本不够。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在资源规模中找到创新机制和创新动力,从市场规模中发掘市场的力量,最终把这两者转化为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南风窗:有道理。比如,国内有一家著名网络搜索公司宣称,自己掌握强大的搜索数据,所以进军人工智能,他们最有优势。是不是有点想当然?

王坚:掌握数据的人,并不一定是利用数据最好的人。甚至于,它的固有盈利模式早已决定,这些数据对它根本没有价值。为什么美国能把石油用好,而中东一些国家就不行?因为美国有汽车工业,但中东没有。有没有生产资料,和能不能用好生产资料,这是两回事。

南风窗:5G会给产业带来什么变化?有人认为是车联网最需要5G,因为汽车将成为是手机之外,最重要的“移动终端”。

王坚:所有我刚才讲的这些变化,其实并不依赖于5G,也能发生。但5G作为一种重要基础设施,它也会创造巨大的可能性。

我认为,中国未来与5G关系最密切的产业,可能不是汽车,而是工厂大脑。工厂大脑会5G才变得更有价值,工业制造是最适合使用5G的,因为它需要传输的数据更多、密度更高。更重要的是,工业创造的价值更大,只有市场价值大,才可以支撑5G技术持续的发展。如果5G都拿来点外卖,使用者再多,也不可能支撑它的发展。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它都必须面向市场,有足够的市场,才能支撑其应用的深化和技术的革新。

作者 | 南风窗常务副主编 谭保罗 tdb@nfcmag.com

排版 | GINNY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点燃中国经济“在线革命””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从心理学博士到阿里云创始人 王坚的封神之路

从心理学博士到阿里云创始人 王坚的封神之路

王坚,马云,云计算,阿里,阿里巴巴,微软,技术,年会,在阿,微软亚洲研究院,创始人,之父,台机,团队,墨水,奖牌,数字,成就,系主任,系统,结果,飞天,领域,骗子,不看好,大数据,心理学博士,质疑声,心理系,张勇

2017-07-27 #小故事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创新不怕一哄而上 最怕“一哄而下”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创新不怕一哄而上 最怕“一哄而下”

大脑,事情,城市,阿里,企业,小企业,机制,公司,王坚,大企业,社会,成本,搞清楚,清华大学,云计算,就出来,很多事情,机制设计,这个人,原因,电网,硬币,结果,问题,对话,挑战,得多,中小企业,杭州市人民政府,阿里巴巴

2007-06-21 #长篇故事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城市大脑与空天信息融合 将优化城市发展所需资源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城市大脑与空天信息融合 将优化城市发展所需资源

城市,王坚,大脑,资源,信息,数据,时空,云计算,产业,交通,框架,飞天,数字,时候,问题,数据资源,信息产业,基础,杭州,道路,发展,空天信,好的,东西,创始人,决定性,土地,我国,算法,经济

2010-04-06 #经典故事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等重量级大咖 明天将云集千岛湖参加这场峰会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等重量级大咖 明天将云集千岛湖参加这场峰会

主旨,千岛湖,产业,项目,出品人,副会长,旅游,创始人,城市,委员,杭州,路径,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旅游协会,财政部,钱江晚报,小时,中国,云栖,博士,名单,国家,大脑,新闻,峰会,文化,模式,特等奖,浙江省

2008-07-12 #经典故事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校友寄语浙大毕业生:这个世界也会因为有浙江大学而变得不一样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校友寄语浙大毕业生:这个世界也会因为有浙江大学而变得不一样

年青人,老师,浙江大学,同学,勇气,先生,自愿者,云栖,时候,什么是,心理学系,传统,感觉,文科,过程,王坚,这个世界,个人,世界,专业,创始人,人生,城市,大会,大脑,学校,学生,学识,小镇,成就

2017-05-10 #小故事

王坚播种 云计算成林

王坚播种 云计算成林

王坚,云计算,阿里巴巴,阿里,飞天,马云,森林,战略,系统,在线,服务,中国云计算,数字政府,中国,合作伙伴,数据,种子,集成,云计算市场,全球,市场,总裁,技术,政务,时代,院士,骗子,发展,亚马逊,张建锋

2020-09-16 #小故事

王坚遇上马云 是千里马遇上伯乐

王坚遇上马云 是千里马遇上伯乐

王坚,马云,阿里,云计算,研发,伯乐,千里马,海尔兄弟,刘备,如来佛,孙悟空,诸葛亮,一职,微软亚洲研究院,阿里巴巴集团,博士,中国,主席,全球,关系,创始人,压力,同事,名誉,声音,地位,年会,少年,建设者,成果

2014-12-18 #短篇故事

阿里“先知”王坚:挨骂也云计算 吸粉也云计算

阿里“先知”王坚:挨骂也云计算 吸粉也云计算

王坚,马云,阿里,博士,云计算,技术,微软亚洲研究院,阿里巴巴,世界,时候,科技,骗子,不喜欢,人机交互,浙江大学,中国,地方,员工,大会,总裁,教授,结果,系主任,辈子,领域,高手,主管,争议,交流,云计算平台

2015-04-1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