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那时赵国 十五个成语说赵国的故事

时间:2019-12-08

赵国的故事都有哪些

提示:本文共有 42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三 若干年以后,晋献公死了,骊姬拥着自己的儿子奚齐当了继任的国君。忠于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的国内党人大夫——当时叫做“三怨”,因为他们对晋献公都有怨气,准备武装作乱,把奚齐杀掉,叫重耳他们回来当国君。 这时晋献公还没有下葬。死人不是立刻发丧的,而是放一放,选了吉日然后发丧下葬。有时候为了等吉日,放上半年一年在家里也有可能(好处是如果人复活了还能出来)。于是,新国君小孩奚齐在晋献公的灵堂里守着,“三怨”中的首领,太子申生的党人里克,派出刺客,混进灵堂,一剑捅死了奚齐。 随后,“三怨”中的“前太子申生帮”、“重耳帮”、“夷吾帮”,三帮开会,研究下界国君人选的问题,讨论后达成共识,国君那得重耳来当。于是派人到翟国接公子重耳回来继位。 重耳一晃已经在翟国呆了五年,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惟独乡音还没有改变。他接过老家送来的邀请信,用老家口音说:“喔要和喔的智囊们商量一下。” 重耳人缘比较好,从小喜欢跟高学历的人来往,晋国一时的俊才,如狐偃、赵衰、贾佗、先轸、魏仇之辈,跟重耳过从紧密。这帮人气值极高的“政虫”,撇开老婆孩子跑到翟国追随重耳,都是受他个人魅力影响。 大伙进行研究,重耳的智囊狐偃,是重耳的二舅,妈妈是狄人,于是对重耳讲:“服丧期间不哀痛却只想着回去夺位,这样夺了位也不长久。趁乱回去夺位,结局肯定不好。因为,趁着服丧的机会得到君位,就会视国丧为乐事,以国丧为乐事,最后就会出问题;乘着动乱而得以回国得位,就会把动乱当成喜事,把动乱当成喜事,必然就会放松道德的修养。这样当国君的话,是没法很好地引导国民的,自己也就没法长久。” 重耳对狐偃这话不以为然,说:“如果不是趁着丧乱,谁给我回去当君的机会。”狐偃又重复了一下自己的意思,重耳也就只好接受了。 这里,感觉狐偃的分析非常迂阔没有逻辑,他说的乘丧乱得国就会导致国君以后学坏,只是一种可能,不是必然。狐偃可能只是把这番话当作幌子,实质是担心公子夷吾亦有夺君位实力,重耳先行回去,势必成了靶子,结局会很难看。 重耳听了狐偃的话,就婉言对国内使者说:“喔得罪了父亲逃亡在外,已经很是不孝。父亲死了以后,喔又没有回去参加葬礼,尽儿子的义务,哪有脸面继承君位?逃亡在外的公子还多,请另立新君。” 事实证明,重耳过于谨慎而坐失良机,后来费了十几年的周折,才达到此时轻易就能达到的目的。 既然他不愿意回去,国内“夷吾帮”的分子就来劲了,派人去梁国接夷吾。夷吾于是高高兴兴地回来继位,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当权过了七年,总是担心二哥重耳跑回来抢自己的君位,于是有意发兵攻击翟国,把流亡在这里的重耳打跑了,或者抓住杀死。 这时重耳流亡在翟国已经十二年了。“翟”通“狄”,翟国是狄人的国度,狄人们出去打仗,抢来了两个“楼兰新娘”(赤狄,隗姓),大的嫁给了重耳,生下俩孩子。小的嫁给他的跟班赵衰(念催),生下有名的赵盾,也是赵姓的远祖了。(华夏文明,有很多异族的血胤啊)。 却说翟国,它没有什么固定版图,经济也不发达,属于小米加步枪,有时候还缺盐,他们在晋北逐草而居,吃喝和私生活方面,没法满足来访者的需求。重耳就与赵衰等人商量,国内晋惠公(夷吾)总想打自己,一旦来打,翟国毕竟弱小,我们岂不完蛋。我们不如转移到齐国去,齐国名相管仲刚死不久,齐桓公需要人才,我们正好到那里做官。 这个想法一旦提出来就非常激动人心,在当时的晋国人眼中,齐国是个遥远而美妙的国度,充满神秘和浪漫色彩,齐国的月亮比晋国的都圆。 齐国当时是春秋霸主,国内强横,据美国学者特休斯的研究,在公元前650年的时间段上,齐国的国都临淄是世界上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城市是尼尼微(亚述帝国首都,公元前612年被新巴比伦国攻灭取代,以空中花园闻名遐迩)。第三大是老周天子的洛阳! 正在向往齐国,晋国传来绝密情报,晋惠公已经派出宦官寺人披,带领数目不详的国军,限三日之内,杀奔翟国,不论活口死口,诛杀重耳。 听到这个消息,想不去齐国也不行了,二流子重耳马上登车发表动员演讲,准备带领大家离开翟国,去寻找梦想中的耶路撒冷。 重耳率领政治犯准备去东天朝圣,临行把妻子和孩子留在翟国,让她们继续过没有空气污染的草原生活。重耳说:“希望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二十五年不来,你就改嫁。” 他的妻子穿了红色的盛装,腮上涂了红色的胭脂——因为是赤狄嘛。对老公笑着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就该‘就木’了(进棺材了),到那时候再嫁,还能嫁谁啊?虽然这样,我还是坚决等你。”这就是成语“行将就木”。重耳这时候55岁,还娶25岁少女,真不要脸啊。当然,最可气的还在后面,他到了齐国又娶了个漂亮少女。 重耳正收拾行李,外面忽说寺人披已经攻入城来,重耳带着狐偃、赵衰一干人,趁乱仓惶而逃。 从山西翟国往山东齐国去,航空距离两千里,中间要经过的省份是山西、河南、山东,经过的重要山脉是太行山、泰山,河流是从黄河中游到下游。最近的路线,是从河南河北交界处直接通过,也就是借道于那里的卫国(河南河北交界,中原“巴尔干”地区最北的国家)。卫国我们不陌生,历史名人有老色鬼卫宣公,好鹤而亡国的卫懿公。卫国人既不像齐国那么好大喜功、鲁国那么沽名钓誉,也不像秦人那么实诚、楚人那么好斗,也不像郑国那么没骨气、宋国那么倔脾气、晋国那么狡猾。卫国人基本忙着挣钱,比较讲经世务用。 晋国的55岁的流浪汉重耳先生带领他的一小撮信徒,跋涉八百里,走下黄土高原,从太行山东麓滑入华北平原,看见黄河冲击出的广袤大地,突兀起卫国的都城,重耳说:“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卫文公觉得,对于重耳这样没资金也没技术的国际二流子,连敷衍一下的必要都没有。的确,重耳不是港商也不是石油大王,在卫国人眼里,这个一路非要往东的二流子重耳先生,还带有点儿精神不正常的宗教邪气。卫文公听到报告后作出结论说:“我估计这家伙是个流窜世界的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给我看紧了他。” 于是,卫国人把大门朝着重耳的鼻子关上了。真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只有心知。 那又有什么办法呢?重耳像讨食的野狗,没吃到肉包子,却给人泼了一身米汤。他用凄凉的眼光望了一下他所不解的人间,抖了一抖身上的毛,向北折行。 喜欢自虐的人一般最能理解重耳这种徒步旅行的苦乐,重耳大约是那种独行罗布泊者的祖师爷。当然你可以美其名曰“周游列国”,实际却是“接淅而行”,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孔子一行人走路,刚把米下锅,没等做饭,又把米湿淋淋地捞出来继续赶路。很有一种苦迫中的风情趣味啊。不过,孔子的路线刚好和重耳相反,孔子从东往西。 重耳一行人因为被CFO首席财务官卷走了资本,却是连水淋淋的米都没有了,他们绕行到卫国北面的“五鹿”(河北大名府,李逵劫法场的地方),饿得已是湿汗淋漓,实在不行了。重耳说:徒弟们,谁能替为师前去化些斋饭啊。 他二舅狐偃手搭凉棚,发现灌木林边上,有几个野人正在“米细”。狐二舅哈喇子立刻流下来了。再重复一遍,“野人”在春秋时代不是吃人生番,也不是茹毛饮血的人,而是郊外农夫。春秋时代实行“都鄙”制,“都”是都城,“鄙”是远郊边鄙农村。自谦说“鄙人”,比如周作人老头子经常在其作文里自称“鄙人”,就等于自谦说“俺”。 这帮野人一边拿着树杈撅成的筷子夹兔子肉吃,一边偷看这几十个疲惫不堪、衣冠不整、形容憔悴却风度堂堂的奇怪的远来的叫花子。这帮叫花子则在直勾勾地看他们筷子上夹的肉哩。野人们不由自主地憨厚地乐了,露出煞白或焦黄的牙齿——他们敢于这么乐,以及接着敢于跟重耳搞笑,也说明当时的庄稼汉根本不是带锁链的奴隶,社会最广大的主体(庄稼汉)不是奴隶,那这个社会还是不是奴隶社会呢? 重耳无可奈何,命令狐偃说:去跟他们要点饭吧——对了,肉少点也行。 狐偃只好走过去作揖,向野人乞食。那些野人坐在地上,仰望这个狄国人种的家伙,就像围观一个大鼻子老外。野人们不知怎么想的,也许是出于他们天才的搞笑能力吧,他们居然以次充好,装了一碗假冒伪劣的泥巴,献给狐偃先生。狐偃先生以为泥里边必是刚烤好的兔子肉,赶紧乐呵呵地端着,跑回车上给重耳吃。重耳搓了搓手,小心翼翼地把泥巴掰开,看见里边只有一条蚯蚓。 也太欺侮人了,重耳火冒三丈,差点在毒日头下面晕过去。他从驾驶员手里抢过鞭子,下车就要抽丫的野人。赵衰赶忙上前劝止,赵衰说:“土,是国家的基础,您有了土,就有了国家,请您拜受!” 重耳听了,觉得打架未必能占便宜,就放下鞭子,把衣服抻抻平,紧紧裤带,恭恭敬敬地趴在地上,以左手压右手触地,以头触地(头触地位置在手触地位置前),然后泪流满面地接过狐偃手中的泥土。 (我最早知道重耳是在中学念秦牧的社稷坛、无色土的散文,含混地觉得重耳也是个枭雄,从拿鞭子要抽到转而去磕头,变得够快。跟曹操抡宝剑要杀张辽,一变脸儿变成亲自解开张辽的捆绳一样。这个故事也让人感觉行路之人的艰难,联想起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那句话了。至于土地不土地的,到也没什么打紧) 重耳出门靠的这帮朋友也确实了不起,都是一时豪杰,其中最贤者五人,分别是赵衰(誉为“冬日暖阳”的那个)、狐偃(这家伙是智多星)、贾佗、先轸(“不顾而唾”的那个)、魏武子(魏仇,裹着伤口三级跳的那个,类似莽撞人张飞)。这五个菩萨下面,还有其他数十名小鬼儿如狐射姑、颠颉、臼季、介于推之辈,属于二流罗汉级。 吃不到兔子肉,吃了一嘴泥,重耳在野人们错愕的目光注视下继续昂然赶路,直到虚汗涔涔七魂出窍。别的人还挖野菜吃,可是重耳娇气,咽不下。这时候,介子推大哥突然抱着一罐肉汤从队伍后边笑嘻嘻地钻车前来了。重耳吃完肉汤,把手指头上的油舔净,说,子推大哥,您也尝个鲜吧,打哪弄的啊,真不错啊。介子推笑得比瓜还苦,说,尝就不用咧,这是俺自家大腿上产的的肉啊。大伙不约而同都一摸屁股,哇塞,晕倒!这就是介子推股啖君的故事。后来介子推是被烧死了,大家迄今还在过寒食节纪念他。其实“迄今”也没多远,两千年岂不是梦觉一场,弹指挥间。 史书上还记载了赵衰抱着一锅小米粥落伍了的故事,别的菩萨精英们就诬陷他是偷了粮食逃跑了,后来发现却不是,他只是落伍了(有点类似孔子的大贤徒弟颜回也是抱米走失,大家诬陷颜回背叛,惟独孔子不信)。在饥谨时刻,众人的眼睛都是盯在米锅子上啊,菩萨之间也要为了米锅打架啊。 就这样,一边走一边唱:走过春天,走过四季,走过春天,走过我自己。领袖重耳的朝圣队伍饥一顿饱一顿,跋涉到了梦中的齐国,伟大的耶路撒冷。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那时赵国 十五个成语说赵国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那时赵国 十五个成语说赵国的故事

那时赵国 十五个成语说赵国的故事

重耳,齐国,赵衰,卫国,野人,孔子,晋国,晋献公,奚齐,晋惠公,国君,先生,申生,二舅,二流子,公子,兔子,国家,孩子,河南,河北,菩萨,鞭子,卫文公,张辽,贾佗,颜回,太子,米锅,儿子

2020-05-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那时赵国 十五个成语说赵国的故事

那时赵国 十五个成语说赵国的故事

重耳,齐国,赵衰,卫国,野人,孔子,晋国,晋献公,奚齐,晋惠公,国君,先生,申生,二舅,二流子,公子,兔子,国家,孩子,河南,河北,菩萨,鞭子,卫文公,张辽,贾佗,颜回,太子,米锅,儿子

2020-08-02 #故事阅读

韩信攻打赵国 赵国败的成语故事叫什么名字

韩信攻打赵国 赵国败的成语故事叫什么名字

韩信,赵军,汉军,兵法,营地,刘邦,项羽,背水一战,手下,大将,地方,成语,胜仗,部队,退路,井陉口,信率军,汉军正,苏清江,赵王歇,陈余,魏王豹,后东,吃一顿,回营,淮阴,关中,俘虏,一面,井陉

2020-08-01 #经典故事

韩信攻打赵国 赵国败的成语故事叫什么名字

韩信攻打赵国 赵国败的成语故事叫什么名字

韩信,赵军,汉军,兵法,营地,刘邦,项羽,背水一战,手下,大将,地方,成语,胜仗,部队,退路,井陉口,信率军,汉军正,苏清江,赵王歇,陈余,魏王豹,后东,吃一顿,回营,淮阴,关中,俘虏,一面,井陉

2011-10-18 #故事会

成语故事中的赵国

成语故事中的赵国

赵国,故事,成语,名人,意思,成语故事,演化成,我们从,是什么样子,价值连城,围魏救赵,负荆请罪,邯郸学步

2020-06-29 #故事会

成语故事中的赵国

成语故事中的赵国

赵国,故事,成语,名人,意思,成语故事,演化成,我们从,是什么样子,价值连城,围魏救赵,负荆请罪,邯郸学步

2020-08-01 #经典故事

转载:与赵国相关的成语典故

转载:与赵国相关的成语典故

赵国,成语典故,平原君,廉颇,主父,史记,成语,苏秦,公子,赵王,赵奢,比喻,赵威后,沙丘,秦国,毛遂,李兑,田不礼,赵军,使者,蔺相如,邯郸,赵策,上党,先生,战国策,许历,赵惠文王,渑池之功,秦军

2020-08-05 #故事大全

从成语典故看赵国历史

从成语典故看赵国历史

赵国,赵奢,赵军,赵括,主父,邯郸,李牧,赵胜,骑兵,赵王迁,郭开,国家,公子,信陵君,历史,土地,廉颇,惠文,晋国,百姓,秦国,赵王,孙膑,田忌,白起,赵惠文王,军队,反间计,国君,大将

2020-05-15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