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小升初数学:除了假设法还有多种方法巧解鸡兔同笼问题

时间:2019-12-13

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

提示:本文共有 20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一)第一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鸡兔同笼这道题,有这样几种解法:

一、列表枚举法

列表枚举法就是让我们列出表格,采用依次列举,逐步尝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详细过程见下表:

这种方法适用于数据较小时,解题简单,容易理解,但过程太过笨拙、繁琐。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二、吹口哨法

【分析】让所有的鸡和兔子都列队站好,鸡和兔子都听哨子指挥。那么,吹一声哨子让所有动物抬起一只脚,笼中站立的脚:94-35=59(只)。

那么再吹一声哨子,然后再抬起一只脚,这时候鸡两只脚都抬起来就一屁股坐地上了,只剩下用两只脚站立的兔子,站立的脚数就是兔子站立的脚数,每只兔子站立两只脚,由此可求出兔子的只数,再求鸡的只数。

【解答】兔:(94-35-35)÷2=12(只)

鸡:35-12=23(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三、捆绑法

【分析】由于兔子的脚比鸡的脚多出了两只,因此把兔子的两只前脚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两只后脚也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

那么,兔子就成了2只脚。则捆绑后鸡脚和兔脚的总数35×2=70只,而题设中总脚数为94只,少了94-70=24只。

现在,我们松开一只兔子脚上的绳子,总的脚数就会增加2只,不断地一个一个地松开绳子,总的脚数则不断地增加2,2,2,2……,一直继续下去,直至增加24,因此兔子数为24÷2=12只,从而鸡数:35-12=23只。

【解答】兔:(94-35×2)÷2=12(只)

鸡:35-12=23(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四、抬腿法

【分析】这是古人解题的方法,也就是《孙子算经》中采用的方法。

1、抬腿,即鸡“金鸡独立”,兔两个后腿着地,前腿抬起,腿的数量就为原来数量的一半。94÷2=47只脚。

2、现在鸡有一只脚,兔有两只脚。笼子里只要有一只兔子,脚数就比头数多1。

3、那么脚数与头数的差47-35=12,就是兔子的只数。

4、最后用头数减去兔的只数35-12=23就得出鸡的只数。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公式:兔子的只数=总腿数÷2-总只数。

【解答】兔:94÷2-35=12(只)

鸡:35-12=23(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五、砍腿法

【分析】砍腿法是假设法的深入拓展,它更适合我们小学生的理解方式,下面我就用这种方法来解一下这道题。

我们首先砍去每只鸡、每只兔的两条腿,这样每只鸡就没有腿了,每只兔子就剩下了两条腿,腿的总数也就变成了94-35×2=24(条),那么这24条腿都是砍掉两条腿后的兔子的腿,所以兔子的只数就是24÷2=12(只),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

【解答】兔:(94-35×2)÷2=12(只)

鸡:35-12=23(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六、 方程法

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开始接触方程思想,这个时候鸡兔同笼问题运用方程法解就变得十分简单。

数量关系:兔的只数×兔的腿数+鸡的只数×鸡的腿数=总腿数

1、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有(35-x)只

4×(35-x)+2x=94

4×35-4x+2x=94

2x=140-94

x=46÷2

x=23

兔:35-23=12(只)

2、解:设有x只兔,那么鸡有(35- x)只

4 x+2 ×(35- x) =94

4 x+ 2×35-2 x =94

2 x =94-70

x =24÷2

x =12

鸡:35-12=23(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注:方程结果不带单位,从而计算出鸡数为35-12=23(只)

(二)鸡兔同笼条件变换问题

@鸡兔共有94只脚,其中鸡数比兔子数多11只,求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一、去多法

【分析】如果抓出11只鸡杀掉,则笼子里就剩下相同数量的鸡和兔子。此时,笼子中鸡和兔的脚总量为94-11×2=72(只)

每一只鸡和每一只兔子共有脚4+2=6(只)

这时候,将一只鸡和一只兔子看做一组,一组共有6只脚。则抓出鸡后,笼子里剩余的鸡与兔的组数分为72÷6=12(组)。

那么可知兔子有12只,再通过计算得出鸡的数量为12+11=23(只)

【解答】兔:(94-11×2)÷(4+2)=12(只)

鸡:12+11=23(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二、同增同减法

【分析】假设笼子里有兔子1只,则有鸡12只,可以计算出1只兔子和12只鸡共有脚的数量为:1×4+12×2=28只,实际是94只,少94-28=66只。因此还要增加兔子的数量。为了保持鸡比兔子多11只,每增加1只兔子,就要增加1只鸡,因此需要同时增加的腿数为4+2=6只。因此增加66只脚则需要增加的鸡和兔子的数量为66÷6=11只。根据前文的假设条件可计算出兔子的数量为1+11=12只;鸡的数量为12+11=23(只)

【解答】兔:[94-(1×4+12×2)]÷(4+2)+1=12(只)

鸡:12+11=23(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小升初数学:除了假设法还有多种方法巧解鸡兔同笼问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小升初数学“鸡兔同笼”精讲例题 掌握5种题型 孩子可拿满分!

小升初数学“鸡兔同笼”精讲例题 掌握5种题型 孩子可拿满分!

小学数学,假设法,已知,假设,应用题,问题,方法,鸡兔同笼,鸡兔,变化,鸡兔同笼问题,子明明,比法,同学们,公式,主页,代数,例题,做题,其本质,关键点,典型,内容,加减法,基础知识,吹口哨,奥数,大全,天才,定理

2008-08-27 #故事大全

小升初家长必看:小升初典型题训练和方程能力训练

小升初家长必看:小升初典型题训练和方程能力训练

训练,鸡脚,兔脚,等式,假设法,列方程,假设,变量,能力,鸡兔同笼,鸡头,有多少,小升初,孩子,兔头,笼子里,代数式,奥数,家长,小明,问题,数学,小学生,方程,未知数,结论,指导,鸡兔同笼问题,就应该,数学等式

2016-03-10 #经典故事

四年级下册数学:“鸡兔同笼”怎么做?老师教你六种解答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鸡兔同笼”怎么做?老师教你六种解答方法

假设,数学,鸡兔同笼,下册,兔子,笼子里,动物,思路,方法,脚数,有若,问题,个头,奥数,总数,方程,鸡兔,假设法,孙子算经,三角形,单元,情况,教材,数量,朋友,着地,练习题,题目,有一只,这个问题

2019-11-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3种假设法 2种抬腿法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种假设法 2种抬腿法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兔子,个头,假设,鸡兔同笼,问题,实际,总数,一只兔,数量,解法,数学,假设法,每一只,笼子里,子都,有若,一只鸡,还可以,下册,孩子,主人,内容,充分利用,几何,名著,古人,吹口哨,数学题,方法,经典

2020-01-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小学奥数——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法只是套路而已

小学奥数——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法只是套路而已

假设法,学生,脚数,方法,未知数,过程,鸡兔同笼问题,关系式,数量,算式,一元一次方程,小学,作用,假设,大部分,阶段,教材,教会,方程,知其然,二元一次方程组,能理解,可列,上第,再回头,好的,意可,都会,奥数,一次方程

2019-09-14 #故事大全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兔子,问题,鸡兔同笼,方法,假设法,几何,教师,过程,假设,学生,黑板,学生活动,鸡兔同笼问题,一只鸡,价值观,个头,个数,作业,动物,名学,头数,小伙伴,家人,教案,技能,小组讨论,小结,意识,情感,态度

2017-09-11 #故事阅读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

学生,问题,兔子,板书,过程,数学,鸡兔同笼,设计,假设,环节,知识,能力,课堂,小组,方法,策略,一环,假设法,让学生,内容,几何,小结,情景,了学,个头,作用,作业,多媒体,技能,成果

2008-10-21 #故事大全

2018小升初奥数专题三:工程问题的经典题型以及解题方法

2018小升初奥数专题三:工程问题的经典题型以及解题方法

脚数,铅笔,个头,小时,有若,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方法,例题,兔子,实际,小升初,摩托车,汽车,经典,翅膀,鸡兔同笼,问题,轮子,鸡兔,小华,有多少,专题,元和,头数,奥数,总数,小虫,数学,油瓶,红铅

2011-12-09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