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少年张澜

时间:2019-12-22

安安姐姐讲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58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一、表老、人与德与日俱进 在电影《开国大典》的镜头中,人们看到在天安门城楼的主席台上,有一位正气凛然、面容祥和、头戴青色圆顶小帽、身着麻灰布棉袍、白须飘然拂胸的老人,和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站在一起。他就是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命政府副主席张澜先生。 出生在20世纪70年度、80年代的少年儿童,对张澜会感到陌生,也不太熟悉。可是,在四川,在他家乡北川地区,张澜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张澜字表方,人们因他礼贤下士、待人诚恳,都亲切地称他为是“表老”。川北的一些家乡父老,还把他誉称为“北川圣人”张澜出生于北川农村贫苦家庭,自小勤奋好学、节俭朴素。所以,在他的身上,幼小便树立了良好的品德。张澜出生的年代,正于清朝末期。在全国各地的反清浪潮和太平天国义军的震撼下,腐朽不堪、千疮百孔的清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的地步。自小他便看到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王公大臣对内贪污腐化堕落。压榨民脂民膏,对外卑躬屈膝,丧权辱国,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幼时的张澜深受父亲张海楼的影响,自小喜欢读书,喜诗词,更喜欢听历代爱国忧民的英雄人物故事。民族英雄,爱国志士坚贞不屈的精神,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年已22岁的张澜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考中了清朝的秀才,第二年又补上了廪生。着对当时的许多读书人来说,是他们日也向往和羡慕的事。可是,张澜并不因为考中而高兴。他对当时的弹丸小国日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打败大清帝国,消灭了北洋水师而感到震撼,更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忧心如焚。他开始认识到中国在腐朽的清延统治下,已日趋没落,不仅赶不上西欧各国,而且也赶不上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张澜急切地想找一条救国的道路。在当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开始在中国的大地上迅速地传播着,一大批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仁人志士主张兴办学堂,改变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开放言路,秉笔上书,发展实业,保护工商业,裁汰繁冗官僚机构,整顿腐败军队。改良派的主张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当时十分苦闷的张澜,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看到了中国的一线希望,一心要做拯国救民,维新变法的志士,和其他具有改良思想的青年一样,迅速的加入了康、梁维新变法的行列。 后来“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刘光第等六君子在北京慷慨就义,康、梁被迫流亡。维新变法彻底失败,在张澜心中罩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1903年,张澜东渡日被留学,在东京宏文书院广泛传播变法维新思想,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会上,公开倡议慈禧退朝,还政光绪,变法维新,领头反对留日学生参加驻日公使为庆祝慈禧“万寿”举行典礼,成为清廷的眼中钉、肉中刺,差一点被清廷押解回国治罪。张澜从日本留学回来后,深感民族素质亟待提高,决心从办教育着手未来重新探索一条救国的路子。他先后在家乡南充创办了县立高等小学和端明女塾,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批栋梁之才。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罗瑞卿、任白戈等曾在张澜办的学校就读,并深受张澜的影响。张澜十分关心人民的疾苦,常和一批具有爱国爱民思想的青年议论时政。在当时,由官府操纵的“南充三贸局”在豪绅的把持下与官府沆瀣一气,大量搜括钱粮,巧立各种名目派粮、派捐、派差,压榨人民。公开实行官绅分脏。所谓“凑款一万,官分七千,绅得三千”。人民苦不堪言,怒气冲天。张澜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联合了一批教师和开明绅士分头联系群众,在南充大北街成立了农会、商会、学会的“三会公所”,带领群众为裁撤“三贸局”向苛政开刀并取得成功。 张澜的正气凛然,为国为民的作法,不仅受到群众的拥护,也深受南充人民的爱戴和称颂,当时南充盛传一首民谣记述其事:“漫天云雾盖果州,七品知县面带愁。督邮难见张三百,官方其奈表方何。”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前夕,四川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震惊中外的保路运动,张澜就是这次保路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之一。少年朋友一定问:“什么叫做保路运动啊?”原来在落后的中国,那时候交通是非常不便利的,没有飞机、轮船、火车。青石板或泥土铺的官道,宽不过5尺。人们出门经商或办差,只能骑马,坐轿。步行或乘船坐“滑杆”。在清朝鸦片战争后,西方一面在中国大肆掠夺,也一面带进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北方率先开始铺设铁路,修建公路,长江、沿海又引进轮船,这无疑开始带动了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地处西南内陆的四川,地形结构为盆地,四周都是大山包围着,人们出川只能走两条道,一是从重庆坐船走水路,二是翻越秦岭山脉,十分不便。1903年,川省留日学生鉴于四川交通极为困难的情况,一致倡议自办川汉铁路,不许洋人插手控制中国交通运输命脉。当时的四川总督锡良也请求清政府允许川人自行筹款修筑川汉铁路。四川人民听说要修川汉铁路,且是不借外债,不招外股,自己出钱自己修自己管,都高兴的眉开眼笑。当时四川发行的川汉铁路股票形式,就和现在发行国库券差不多,规定了股本的时限,到期还本付息一次了清。同时还在成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川汉铁路总公司”。因为是自己的铁路,四川人民都积极拥护,踊跃购股。股票票面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股,没认购一股交纹银50两;一种是小股,每认购一股交纹银5两。购买千斤以上的巨商大贾富户绅粮不用说了,就是小商小贩,各乡农民也纷纷争购认股。就连那些平时勤俭持家,不知积了多少年才积下了一点私房钱的老人妇女,也将私房钱拿出来买回股票,有些农村妇女一人无力购买全股的,也七拼八凑,几人合伙买上一股。也有的人家将平时绩麻防线,喂鸡喂鸭,卖鸡蛋买小菜积攒起来的钱,凑齐了去买回一张股票。那时候,谁家有一两张川汉铁路的股票,不权受到乡亲邻里的称赞,还被视为光荣之家。于是,四川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筹集了纹银1500万两,占川汉铁路修路所需资金的1/4。哪知腐败透顶的满清政府,为了讨好洋人,从中渔利,不惜以湖南、湖北两省的厘金盐税作抵押,与英、美、法、德四国签订了借款修路合同,巧立名目将铁路收归国有,实际上是将修铁路的大权拱手让给洋人,并将四川人民筹集的1500万两纹银的股全部吞掉,一分不还,这就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和四川人民的经济利益。因在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在四川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四川保路破约运动。在场保路运动的三位主要领导,都是南充人。一个是四川省咨议局议长蒲殿俊,一个副议长罗纶。张澜作为南充的股东代表,参加了组建保路同志会并被选为副会长。在保路运动中,张澜不畏强暴,不怕杀头,与当时的四川总督,杀人不咋眼的刽子手赵尔丰“赵屠夫”进行争锋相对、面对面的斗争。在全省有各司、道、府、县官参加的会上,张澜以充分的事实把赵尔丰驳得体无完肤,一扫赵的淫威,令参加大会的股东们鼓掌叫好,引泪悲泣。有文人论述到:“表方所言,深合人心,所陈之情,实乃令人悲极!愤极!怒极!有非笔墨所能形容者。”会后,赵尔丰对张澜等几位保路同志会的领导恨之入骨,定下毒计,将张澜、蒲殿俊等9人骗至总督衙门,五花大绑,妄图杀害。赵尔丰的亲兵将张澜五花大绑,用洋枪抵在张澜的胸前,把两把明晃晃的钢刀架在张澜的脖颈上。张澜在斧钺加身、威逼利诱的情况下,昂首挺胸,凛然不惧,一身正气地大骂赵尔丰,叫赵把杀人的理由说出来。在张澜等人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下,在全川人民的救援下,赵尔丰关押了张澜等9人一段时间后,不得不将他们释放出来。后来,赵尔丰在保路运动引起的革命起义中被抓获处决。而张澜则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他那爱国、爱民、威武不屈的高尚情操深受四川人民赞扬。在保路运动之后不久,四川成立了军政府,鉴于治理川北这块地方难度大困蓝多,军政府的大员们不得不请在川北素有威望的张澜出任川北宣慰使,节制保宁府(今阆中市),潼川府(今梓潼、永川),顺庆府(今南充地区)。这三府官衙设在南充。张澜在任宣慰使期间,深深了解人民的疾苦。针对川北袍哥、土匪、恶报横行乡里,欺压人民扰乱社会秩序的恶行,他成立了一个护卫营,派杨森(张澜的学生,后为四川大军阀之一)为营长,刘湘(后为四川大军阀之一)为副营长,并带领他们到所辖各府县巡视检查,为民伸冤,杀掉了蓬溪、三台的土豪劣绅宴洪与许某,还公开处决了川北26县的土匪头子、袍哥舵爷冉射平。对张澜惩贪官为民除害,川北人名无不拍手称快,人们打酒割肉,大放鞭炮表示庆贺。在此期间,复杂的中国政局,在政客们的手中像棋局一样地变化着。窃国大盗袁世凯将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仅一个多月的孙中山弄下了台,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袁世凯上台后,排挤和镇压革命党人,擅权专制,用暴力威胁国会议员。为积蓄其反动力量,袁大量购置军火,并不惜以出卖国家利益而向英、法、德、日、俄5国旧款。这使当时身为国会众议员的张澜义愤填膺。他下定决心要为国除害。在与当时在京的蔡锷将军、梁启超等人秘密商定后,他悄然离京返回四川,发动反袁斗争。1915年12月,袁世凯公然宣布恢复君主制,自己准备当“洪宪皇帝”,他的倒行逆施,激怒了全国人民,各地纷纷起义讨袁。第一个站出来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的就是云南的蔡锷将军。张澜得知蔡将军举起了反袁护国的大旗后,立即与罗纶等人策动了顺庆驻军起义,宣布顺庆独立。这一举动不但震动全川,而且也为讨袁护国军在战场上减轻了压力。同时,张澜又利用其影响,致函当时暑理会川军务、政务的训接使陈宦,权他讨袁护国起义。由于张澜所言切中陈宦要害,陈宦在权衡利弊后于1916年5月22日选、宣告四川独立,讨袁护国。袁世凯得知四川起义后,当即晕死过去。不久,当了81天“洪宪皇帝”的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唾骂声中于1916年6月6日一命呜呼。护国战争在正义中取得了胜利,又一次避免了中国历史的大倒退。张澜先生在此中护国为民,侠肝义胆,功不可没。护国战争结束后,蔡锷将军被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他上任后,即推荐张澜为嘉陵道道尹。张澜当上嘉陵道尹后,罢贪官、将廉史、禁鸦片、萧盗匪、减赋税、明讼狱,一扫川北多年来的积弊,百姓开始有了安定的生活,实现了川北初治。1917年11月,张澜在川滇黔军阀一片混战的情况下,在危难中受命出任四川省长。他不畏时局艰危,一面修面政治,一面针对四川当时的政务抓了3件大事。一是对苛捐杂税实行田赋整顿,减轻人名负担。二是要求北京政府准许四川财政完全留作军响,以免军阀再次以筹饷勒索人民。三是兴办实业,发展生产,对遭军匪劫掠的县进行抚恤。然而,在那军阀割据,军阀不分年代,张澜的主张却处处受制,难以施行。他虽有救过救民之心,却无力回天之力。最后他只得去北京。1920年,张澜因母亲病逝,连夜赶回家乡南充,为母亲尽孝守灵送葬,同时辞去了四川省长一职。办完母亲丧事后,南充各界人士一致请他出面主持地方事业,他欣然答应。他在南充一面大抓教育,一面振兴地方实业。他把思想品德教育、实用科学教育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开创了半职业中学之先例,成立了中学部、师范部、农蚕部、理科部、文科部、中医班、工业班等专业学制,使南充教育面貌一新,声明远播,吸引了全川各地的进步青年前来南充求学,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才。因张澜在南充办教育成绩卓著,全川有口皆碑,四川省长公署特邀请张澜主办成都大学(即四川大学之前身)并担任校长一职,成都大学的学生们也强烈要求张澜当校长。于是,张澜于1926年4月到成都大学就职。张澜就职后,在成大大胆改革,实行广聘名师,用人唯材,民主办校的方针,发挥教授的专业作用,改革学科和课程设置,提倡学术研究和思想自由等,使成大学生形成了努力追求进步、关心政治、勇于献身、学以致用、品德高尚的优良学风。在成大期间,他受到共产党人的影响,也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在政治思想上大有进步,对马克思主义的学说表示支持和赞同。在此时期,蒋介石破坏国共合作,残酷镇压革命运动。在1928年2月16日清晨,以杨玉铨案为借口,成都国民党军警宪特联合派出大批军队,在成大、师大等6所学校,抓走了革命师生100多人。张澜知道后,立即在成都市内为营救革命师生而奔忙,可反动派丧心病狂。竟在抓捕革命师生数小时后,不经审讯,不出示证据,将李正恩、钱芳祥等14名师生枪杀在成都下莲池。当张澜得知消息后,愤怒的脸色苍白,怒目圆睁,手握拳头砸在桌子上说:“没想到来得这样快,没想到来得这样快!”他立即自己出钱为遇难师生办理了后事,对未遇害的师生加以妥善妥善安排和保护,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就是有名的震惊全国的成都2.16惨案。在抗日战争时期,张澜看清了蒋介石投靠帝国主义的卖国行径,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救国的中流砥柱。因此他积极与共产党员接触和合作。为反对蒋介石独裁,积极支持抗战,张澜、梁漱溟等人在周恩来,董必武的帮助关心下,与1941年春成立了“中国民主整团同盟”,张澜担任主席,直到去死。张澜在领导民主同盟期间,不惧形势险恶,公开支持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反对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逆流。在1994年的“国是座谈会”上,张澜公开地说道;“目前有两个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如何革新政策,挽救危机;二是如何促进国共合作,打到国家统一.......”充分显示出他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正确立场。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破坏国共和谈,公然撕毁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民盟在张澜的领导下,始终支持共产党,年坚持团结,反对内战。在蒋介石于1946年11月18日召开的伪国大会议时,张澜领导民盟,拒不参加伪国大并发表谈话说:“......国民党以一个‘战胜者’的姿态来召开国大,是威胁,是利诱!我们民盟不能放弃自己的意见和立场,不怕一切威胁利诱。绝不参加。”张澜义正辞严,不但在政治上和共产党保持一致,也极大地孤立了蒋介石,支持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为民盟保持了政治上的纯洁性。以后,他又代表民盟,拥护和参加了共产党倡议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以,就张澜的一生来说,他对国家、对民族和对中华人共和国的成立都是有着卓越的贡献的。1954年10月1日,在北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周年的大会上,毛泽东主席拉着张澜的手说:“表老啊!你很好,你的德很好,你是与时俱进的。”确实,毛泽东主席对张澜的评价,是张澜当之无愧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少年张澜”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少年张澜

少年张澜

张澜,四川,人民,南充,赵尔丰,川北,蒋介石,袁世凯,川汉铁路,保路运动,一面,中国,影响,人们,共产党,师生,思想,教育,全川,四川省,情况,纹银,股票,领导,北川,革命,成都大学,民盟,主张,军阀

2014-07-16 #故事阅读

少年张澜

少年张澜

张澜,四川,人民,南充,赵尔丰,川北,蒋介石,袁世凯,川汉铁路,保路运动,一面,中国,影响,人们,共产党,师生,思想,教育,全川,四川省,情况,纹银,股票,领导,北川,革命,成都大学,民盟,主张,军阀

2014-06-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南充举行张澜家风轶事展

南充举行张澜家风轶事展

张澜,张澜先生,好家风,展览,活动,家风,优良传统,故事,纪念馆,让更多,谢杰,西山广场,封面,一生,中华民族,南充市,乡镇,人格魅力,光辉业绩,家教,家事,四大,历史沿革,历史使命,家人,家庭,新闻记者,展板,广场,布鞋

2019-11-13 #长篇故事

学生励志远足——张澜故里行

学生励志远足——张澜故里行

张澜,学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于心,任第,仁安,曾为,民主革命家,前集体,四川大学,学生广场,成都大学,民盟中央,人格,主席,一生,久存,作诗,品格,午餐,字表,四川省,女教师,家长,山河,射洪县,川北,故里,志气

2007-04-18 #故事大全

免费观展:张澜家风轶事展 讲述家训故事

免费观展:张澜家风轶事展 讲述家训故事

张澜,家风,历史陈列馆,轶事,张澜先生,支部,区委,綦江,盟员,展览,参观学习,民盟,农业,一生,科技,纪念馆,副主委,图片展示,余人,包安,史陈,孙治,立德立,上清寺,和民,人格,中和乡,中华,人家,佃农

2017-02-11 #短篇故事

清末“高考”丨农家五父子 一门四秀才 名人张澜的故事太励志

清末“高考”丨农家五父子 一门四秀才 名人张澜的故事太励志

张澜,张文倬,父亲,母亲,清末秀才,农家,佃农,张家,孩子,故事,父子,科举,私塾,补丁,张澜先生,乃尔,出生于,孔子,张家四,新布,方和,程门,程如锦,中和里,一粒米,耕读人家,疫情,原因,一文钱,一生

2008-12-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故事」葬花:少年永远十七岁 少年永远是少年

「故事」葬花:少年永远十七岁 少年永远是少年

少年,时候,背影,栀子,沉默寡言,标本,诗意,作业本,夹克,带坏,油画,栀子花,葬花,色彩,褪尽,鞋子,一直到,三国杀,看一眼,风很大,一言不发,微不足道,在那里,哀的,梦都,真的好想你,编辑,习惯,位置,事情

2010-11-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牧羊少年的故事少年扎扎牧羊

牧羊少年的故事少年扎扎牧羊

少年,老人,扎扎,村庄,母亲,火车,家乡,羊群,尔多,小孩,拉萨,模样,村长,藏獒,铁栅门,微微,咣当,家门,拴着,意识,所学,村民,梦想,氆氇,汽车,爷爷,行囊,面庞,变化,牧羊少年

2020-09-24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