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王致和腐乳起源故事

时间:2019-12-24

腐乳的来历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2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王致和腐乳起源故事王致和是安徽仙源县举人,1669 年清康熙八年进京会试落地,滞留京城,为谋生计, 做起了豆腐生意,一边维持生计,一边刻苦攻读,以备下科。一次,做出的豆腐没卖完,时 值盛夏,怕坏,便切成四方小块,配上盐、花椒等佐料,放在一口小缸里腌上。由此他也就 歇伏停磨,一心攻读,渐渐把此事忘了。乃至秋凉重操旧业,蓦地想起那一小缸豆腐,忙打 开一看,臭味扑鼻,豆腐已成青色,弃之可惜,大胆尝之,别具风味,遂送与邻里品尝,无 不称奇。王致和屡试不中,遂尽心经营起臭豆腐来。清末传入宫廷御膳房,成为慈禧太后的 一道日常小菜,慈禧太后赐名“青方”。清末状元孙家鼐写了两幅藏头对,曰:“致君美味传 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另一幅曰:“酱配龙蟠调芍药,园开鸡跖钟芙蓉”,冠顶横读为“致 和酱园”。 臭豆腐一经上用,便身价百倍。王致和门前的3 块方匾绘彩龙头,象征着“大内上用”。 “王致和南酱园”这6 个字分为两块匾,分别由状元孙家鼐、鲁琪兴书写。孙家鼐还写了两 幅藏头门对,一是“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一是“酱配龙蟠调芍药,园开鸡 跖钟芙蓉”,雕刻在4 块门板上,冠顶横读为“致和酱园”。可惜的是,这些珍贵的文物在“文 革”中当“四旧”给扫了,牌匾当作劈柴烧了。可幸的是,王致和人将4 句藏头诗永远地印 在了商品包装上,作为王致和历史文化的象征。 王致和更没有想到,由他奠基的致和生意会历经300 多年而不衰,且越做越红火。建国 以后,在王致和、致中和、王艺和、王政和4 家私人作坊基础上,发展建立了北京王致和腐 乳厂。40 多年来虽曾几易厂名,但其产品特色风味未变、花色品类日多。现如今,有青方、 红方、白方3 大类20 多个品种的王致和腐乳,其品牌不仅享誉国内市场,而且已走出国门, 走向了世界。日本冈山先生曾赞美“腐乳是含有高植物蛋白的食品,王致和为上”;朝鲜的 商务参赞还曾带领数名食品专家专程到王致和腐乳厂学习“取经”。 另一传说 以上说法仅为传说,没有依据,另一种说法可以从《武清县志》得到佐证,王致和不是 安徽人而是直隶省武清县现为天津直辖市武清区人,大概意思如下: 王致和,家居潞河畔的西河务村今天津武清区河西务镇,明、清两代为运河河务管理 机构所在,故称西河务,临近北京通县,家境贫寒,以卖豆腐为生。他自幼机智聪颖,喜 好读书,尤喜诗词,到了中年学有成就,深受乡民称道。 一年炎夏的清晨,王致和正要挑担外出卖豆腐。不料,一位远地亲戚闯进家门,说要娶 媳妇,请他去帮几天忙,随后便将王致和给拽走了。离家数日,一天回家,王致和推开屋门 就闻到冲天奇臭。待他打开蒙豆腐的包布一看,雪白的豆腐生了一层绿毛。王致和自幼以勤 俭为本,一道豆腐坏了,不亚于一场灾害,他不甘心地抓起一把豆腐就送到嘴里,一咂摸, 有股香味。王致和喜出望外,除去豆腐上的绿毛,又将豆腐切成小块,挑着担子便卖起“臭 豆腐”来了。就这样,王致和的豆腐买卖越做越大,而且白豆腐、臭豆腐兼营,并在京南卫 北渐渐出了名。臭豆腐由此也成了饭桌上的美味珍馐。 斗转星移,到了清光绪八年,经乡贤推荐,王致和应试顺天府。考题为“知味下车”。 王致和灵机一动,吟诗一首,盛赞自己发明制作的臭豆腐: 明言臭豆腐,名实正相当。自古不钓誉,于今无伪装。 扑鼻生奇臭,入口发异香。素醇饶回味,黑臭蕴芬芳。 珍馐富人趣,野味穷者光。既能饫饕餮,更可佐酒浆。 餐馔若有你,宴饮亦无双,省钱得实惠,赏心乐未央。 主考官看后,大怒。说王致和玩世不恭胆敢玷污考场,应予治罪。此时,巧遇张之洞经 中缓颊,他对主考官说:“知味下车”之题,考生千篇一律皆论‘酒’,岂不乏味?唯王生之 臭豆腐一诗别开生面,且诗意豁达,故应重新裁定为是。王致和险中遇救,得中第一百零七 名举人,放任铁岭县,后升任卫辉知府。后来,王致和辞官,在北京延寿街开办一家臭豆腐铺。其大门对联为:“可与松花相媲美,敢同虾酱做竞争。横批为:臭名远扬。” 时至今日,“王致和”作为地道的“中华老字号”,以其产品的细、腻、松、软、香五大 特点倍受广大华人消费者的钟爱。经检测,100 克王致和腐乳中的氨基酸含量可满足成年人 一日的需要量,钙、铁、锌含量高于一般食品,还含有VB1、VB2,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仅从北京来看,在众多的小吃家族中,“王致和”的臭豆腐、酱豆腐也是一绝。王致和 臭豆腐是“老北京”的传统佳肴,有句顺口溜叫“窝窝头就臭豆腐,吃起来没个够”。 这臭豆腐不知有什么魅力,“老北京”如此,现在又迷住了许多“新北京”,就连一些年 轻人和知识分子也犯起吃臭豆腐的瘾。他们发明了一种独到的吃法 臭豆腐就热汤面,一吃 就是三大碗,那真叫绝了。 臭豆腐这东西,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恶臭,而是沁人心脾的一种醇香的臭味,确切地 说,那是一种香臭。若再加入些香油、炸花椒油之类的佐料,其味更招人爱吃。与王致和酱 豆腐相比,臭豆腐也不逊色。在腐乳同行中,王致和酱豆腐以其“细、香、鲜”独具一格, 质地细腻,味道鲜美,醇香可口,富有营养,老幼皆宜。 美味佳肴来源于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严密的质量管理,“一臭万年,香遍万家”是众多消 费者对王致和产品的幽默赞美。要问王致和为何叫得这么响,圈内人都知道,他们有一手“绝 活”。这“绝活”,一是祖传的秘方,二是精湛的技艺,三是严格的管理,四是上百年的制作 经验。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王致和腐乳起源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王致和腐乳起源故事

王致和腐乳起源故事

王致和,臭豆腐,豆腐,腐乳,孙家鼐,产品,美味,致和,酱园,酱豆腐,钟芙蓉,知味,老北京,举人,主考官,佐料,北京,天机,小块,寸心,慈禧太后,武清县,武清区,消费者,状元,生意,珍馐,绿毛,绝活,芍药

2014-08-16 #故事大全

王致和腐乳起源故事

王致和腐乳起源故事

王致和,臭豆腐,豆腐,腐乳,孙家鼐,产品,美味,致和,酱园,酱豆腐,钟芙蓉,知味,老北京,举人,主考官,佐料,北京,天机,小块,寸心,慈禧太后,武清县,武清区,消费者,状元,生意,珍馐,绿毛,绝活,芍药

2014-09-19 #故事会

走进首家以腐乳为主题的科普馆 探寻“王致和”的秘密

走进首家以腐乳为主题的科普馆 探寻“王致和”的秘密

腐乳,王致和,生产,小朋友们,工艺,公司,发展,四十年来,许燕,工作人员,新华社,双桥幼儿园,科普馆,北京,优秀企业,产品,全国,传统工艺,公元,加拿大,北京市朝阳区,北京市,历史,大班,发展潜力,小学,奥秘,大生产,小作坊,工业化生产

2011-09-26 #经典故事

王致和与臭豆腐的故事

王致和与臭豆腐的故事

王致和,豆腐,臭豆腐,酱园,腐乳,孙家鼐,安徽会馆,延寿寺,康熙,仕途,对联,御膳,状元,科举,美味,致和,食品,题字,钟芙蓉,陶朱公,上和,羊肉胡同,街中,西弄,北京,一家,举子,仙源,事情,佐料

2013-07-19 #故事会

350岁王致和的破与立

350岁王致和的破与立

王致和,腐乳,豆腐,消费者,小记者,品牌,产品,王小,公司,北京,形象,食品,致和,亏损,牌楼下,科普馆,传统工艺,前门,年轻人,新说,故事,气息,生意,活动,们一起,孩童时期,寻找王,百年老店,张忠强,田村

2019-06-24 #长篇故事

关于王致和与临清臭豆腐的传说

关于王致和与临清臭豆腐的传说

王致和,臭豆腐,临清,豆腐,北京,小菜,康熙,腐乳,道圣,传说,安徽,皇宫,贡品,酱园,王致和臭豆腐,汪永,济美,都花光,天子,举人王,安徽会馆,中国,下江,品牌,办法,京城,产品,举子,传统,全国

2020-02-18 #小故事

王致和臭豆腐:一个美丽的传说 转载

王致和臭豆腐:一个美丽的传说 转载

王致和,豆腐,腐乳,配方,臭豆腐,京城,企业,工序,父亲,食品厂,负责人,生意,白毛,豆腐块,更名为,工作人员,一直流,中不,安徽会馆,延寿寺,街中,集团有限公司,毡帽,正门,商标,传说,一家,仙源,举子,产品

2012-11-05 #故事阅读

“腐乳”的故事第二篇腐乳的起源和特点

“腐乳”的故事第二篇腐乳的起源和特点

腐乳,豆腐,豆腐乳,豆腐块,王致和,风味,表面,古法,味道,品种,微生物,菌种,质地,过程,食品,香辛料,作用,和尚,味道鲜美,小块,时间,益阳,氨基酸,玫瑰,禅师,笼屉,红方,蛋白酶,菌丝,蛋白质

2008-09-21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