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父母与孩子的七次分离 是对孩子的真爱 让人感动

时间:2019-12-27

孩子上大学三年级,今年是上大学以来呆在家里最长的时间

提示:本文共有 20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孩子16号就要离开家,到学校报到了。孩子上大学三年级,今年是上大学以来呆在家里最长的时间。已经习惯了在家看到孩子的身影,听到孩子说话的声音,想到几天后与孩子的分离,忽然心里有了一种不舍的感觉。可我知道,再不舍,也要分离。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曾经说过:

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因为父母必须主动与孩子分离,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并让他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无论这种分离有多痛,父母都必须与孩子分离。如果父母拒绝分离,爱就是“假爱”,孩子拒绝分离,就等于拒绝成长。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有句话:分离是一生的主题,在人生每个阶段,我们都会遇到重要的分离。

而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要经历七次分离。

第一次分离孩子出生。

出生,是妈妈和孩子的第一个重大的分离。

妈妈十月怀胎,孩子躺在在妈妈子宫里,妈妈的子宫多么舒服,就像是是温暖的摇篮,营养的摇篮,是什么都不需要担心、没有痛苦的摇篮。在这个摇篮里,孩子与妈妈共呼吸,同欢喜,孩子与妈妈是融为一体的。

随着孩子一声啼哭,他离开了妈妈的身体,来到这个未知的世界上,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从此,在这个世上,他将体味自己人生的酸甜苦辣。

而妈妈看到由自己带到世上的小生命,将这个小生命拥在怀里,心里充满了欣喜和感动,决定一定要好好保护他,要给他自己的所有的爱,让他一生快乐、幸福。

第二个分离:与妈妈“分手”。

第二次分离是大约六个月时,这时孩子逐渐意识到无论身体还是心理上,他和妈妈是两个人。妈妈是妈妈,自己是自己,并且,因为自己的能力也在增强,所以孩子想脱离对母亲的依赖。

比如大概在10个月左右,有的孩子开始挣脱妈妈的怀抱,学习走路,尽管走得跌跌撞撞,孩子还是执意要走,乐此不疲。

接下来到三岁左右,这一时间段被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称为“分离与个性化”阶段。分离就是身体上的再次明确分离,离开妈妈的怀抱,而个性化就是心理上的分离。

这个阶段,妈妈需要关注并且保护孩子,能够分享孩子的每一个新获得的技能和体验,能够发自内心地理解他、接受他,孩子就会顺利完成与妈妈的“分手”,成为他自己。

完成第二次分离后,孩子就会从母子共生的小世界,逐渐进入到越来越宽广的世界。

第三次分离:上学,自己独自面对世界。

孩子到了三岁,要上幼儿园了,从此,他的世界不单单只有爸爸妈妈了,还有了同学、老师、朋友,离开了爸爸妈妈的保护,独自面对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从刚开始,上幼儿园的哭闹“妈妈,不要离开我,”到高兴地冲妈妈挥挥手,说“妈妈,再见。”作为妈妈,欣慰还有些伤感,孩子长大了。

第四次分离:青春期的孩子,更加独立。

孩子上了初中,发现一向听话、懂事的孩子。出现顶嘴、不听话。跟父母对着干,对父母不耐烦等一系列变化。

我知道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到了,由于没有很好地改变教育方式,跟孩子的沟通也出现了问题,父母的话不起作用了。

正如儿童心理学家李玫瑾说过:

6岁前父母说的话是黄金,12岁后说的话是垃圾。

孩子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更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他们开始营建自己的“小天地”,不愿意依赖父母,甚至出现心理闭锁,不愿意与家长沟通。

这无疑会让很多父母焦虑。此时,如果父母想打开孩子封闭的心,就必须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当孩子真正接纳你后,他们便愿意对你敞开心扉了。

第五次分离:上大学,有了自己的世界。

孩子上了大学,离家很远,孩子离开父母的时间很长,只有每年的暑假和寒假在家,即使父母再不放心、再想念,也只得放手,只有希望远方的孩子一切平平安安。

而孩子就像展翅的雄鹰,眼里只有高远的天空,并没意识到远方家乡父母的牵挂。

第六次分离:成家,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

孩子大学毕业,自己闯荡,找到了工作,有了喜欢的人,当他和自己所爱的人,走进结婚礼堂,父母知道,孩子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他有了他要承担的责任,心中有了更重要的人,父母要逐步退出孩子的生活。

父母面对这次分离,要学会放手,保持界限,衷心祝福。

第七次分离:诀别。

这次分离,也是父母跟孩子最后的分离。也许,父母和孩子,都不愿意面对这次分离,不忍这次分离的到来,但每个人的这次分离,迟早都会到来。

在父亲47岁时,我没想到会面对与父亲的最后分离。父亲因为疾病,还没跟我们道别,就离开了,父亲离开了很久了,我还无法接受与父亲的分离,每每想起父亲,似乎又看见了父亲的笑脸,心痛不已。

我们作为儿女,会有跟自己父母的分离,作为父母,会有跟自己儿女的分离,人无法逃避这次分离,那么就让我们好好孝顺、善待自己的父母。

好好培养孩子的独立、责任心,当他们面对与我们最后一次分离后,能勇敢地继续他的人生。

纪伯伦《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作为父母,给孩子照顾和爱,教给他们立于世的能力,在他们需要分离的时候,给于他们鼓励和祝福,让他们去寻找属于他自己的世界,过他们愿意过的生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父母与孩子的七次分离 是对孩子的真爱 让人感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你对孩子是“真的爱” 还是“真爱”?

你对孩子是“真的爱” 还是“真爱”?

孩子,父母,祝福,对孩子,条件,给孩子,让孩子,人生,真爱,成绩,米格,得让,孩子是,心理学家,上名,爱的,家庭,家人,家长,时候,标准,现实,阶层,音乐,生活,不干涉,不要在,为了孩子,接纳孩子,无条件的爱

2014-07-27 #故事阅读

“父母是真爱 我是意外” 爸妈为过情人节谎称出差 孩子:扎心

“父母是真爱 我是意外” 爸妈为过情人节谎称出差 孩子:扎心

孩子,父母,妈妈,家庭氛围,爸爸妈妈,一生,家庭,性格,情绪,情商,爸妈,一家,感觉,爸爸,男孩,能力,不耽误,孩子是,多半是,对孩子,往往是,有的人,冷冰,李阿姨,好的,文章,个人,不无道理,为人处世,信号

2016-08-07 #故事会

胡蜂养殖的伙伴们蜜蜂准备第二次分蜂 看三农小伙做诱蜂桶诱蜂

胡蜂养殖的伙伴们蜜蜂准备第二次分蜂 看三农小伙做诱蜂桶诱蜂

蜜蜂,蜂蜡,放好,胡蜂,养殖,大锅,木箱,是最好,好的,涂上,盖上,做好了,一面,优点,做法,时候,前提,地方,大树,大石,天都,技术,月份,朋友,缺点,泥土,树叶,涂蜡,看风水,电线杆

2012-03-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让父母打脸的故事 却也是父母对孩子付出的故事

让父母打脸的故事 却也是父母对孩子付出的故事

孩子,父母,气球,妈妈,家长,爸爸,时候,闹钟,你的孩子,才可能,给他们,付出了,一生,天气,小伙子,电话,真爱,礼物,老人,问题,做一个,妈妈说,孩子们,对孩子,让孩子,这么冷,才来,在那头,一起玩,好东西

2020-07-01 #故事阅读

让父母打脸的故事 却也是父母对孩子付出的故事

让父母打脸的故事 却也是父母对孩子付出的故事

孩子,父母,气球,妈妈,家长,爸爸,时候,闹钟,你的孩子,才可能,给他们,付出了,一生,天气,小伙子,电话,真爱,礼物,老人,问题,做一个,妈妈说,孩子们,对孩子,让孩子,这么冷,才来,在那头,一起玩,好东西

2020-08-30 #故事大全

让父母打脸的故事 却也是父母对孩子付出的故事

让父母打脸的故事 却也是父母对孩子付出的故事

孩子,父母,气球,妈妈,家长,爸爸,时候,闹钟,你的孩子,才可能,给他们,付出了,一生,天气,小伙子,电话,真爱,礼物,老人,问题,做一个,妈妈说,孩子们,对孩子,让孩子,这么冷,才来,在那头,一起玩,好东西

2020-08-30 #故事阅读

让父母打脸的故事 却也是父母对孩子付出的故事

让父母打脸的故事 却也是父母对孩子付出的故事

孩子,父母,气球,妈妈,家长,爸爸,时候,闹钟,你的孩子,才可能,给他们,付出了,一生,天气,小伙子,电话,真爱,礼物,老人,问题,做一个,妈妈说,孩子们,对孩子,让孩子,这么冷,才来,在那头,一起玩,好东西

2020-08-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姑娘为寻真爱与父母断绝来往 婚后屋外野猫乱窜 才知父爱如山!

姑娘为寻真爱与父母断绝来往 婚后屋外野猫乱窜 才知父爱如山!

豆子,父母,老公,嫁过去,父亲,玲子,事情,儿女,大学,孩子,断绝关系,时候,母亲,不回家,于是就,对父母,开始觉得,过得好,夏沐,段时间,里人,和家,好的,里一,一楼,努力学习,借口,公婆,兮兮,动静

2009-04-02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