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上海疫情防控心理疏导18问2.0:调整生命宽度 拥抱美好

时间:2020-01-21

相比1 0版,2 0版因地制宜地针对市民现阶段的重点心理问题进行解答

提示:本文共有 49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宅”在家里久了,如何维护好家庭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复工之后又如何适应办公新模式?3月17日,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发布疫情防控心理疏导18问2.0版。相比1.0版,2.0版因地制宜地针对市民现阶段的重点心理问题进行解答。

1.父母很看重我的成绩。在家上课对我是一个挑战,父母盯得很紧,我特别紧张。该怎么调节心态?

答: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下面几个方法也许可以帮助你。

第一、通过错题分析、重温知识点等方式,提升对学习的可控感。

第二、设定一个个小目标,做切实的努力,达到目标时及时给自己鼓励或奖励。

第三、建立踏实感来消除紧张。比如上网课时,双脚坚定地踩在地面;做作业前,把桌子收拾整洁;写下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完一条划掉一条……

第四、跟同学、老师交流,努力探索上网课、在家学习的“别样风景”和“意外收获”。

第五、和父母多沟通,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疫情期间,父母经常在家发生争执,作为子女,我该怎么做?

答:新冠疫情让家庭成员之间的物理距离近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相互之间的摩擦会增加,发生争执在所难免。作为子女,应该怎么做呢?尽量不参与、不卷入,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第一、空闲时和父母单独交流,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要知道,交流是改善的第一步。

第二、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运动、听音乐,或者寻求支持,把你的感受告诉老师或好友,了解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得到帮助。

第三、请保持宽容。父母也有烦恼,会犯错。宽容父母的不完美,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当然,家长朋友应该以身作则,做好孩子情绪的“定海神针”,不将自身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共建和谐家庭。

3.之前把孩子送回老家,赶上了疫情,跟孩子很久没见了,虽然每天都有视频,但我还是担心孩子回来跟我生疏了,有什么好办法吗?

答:首先,察言观色。在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表情,是渴望的、无动于衷的、生气的还是害怕的?这可以增进我们对孩子的了解。

其次,身体力行。孩子不能回来时,多视频聊聊天;回来后,给他们拥抱,表达想念;花点时间陪孩子玩耍、看书。要知道,“做”比“说”更能将关心传递出去。

第三,知行合一。如果孩子表现出了生疏或厌烦,要耐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尝试去理解他们,并给予恰当的情感回应。

4.孩子无法安静地坐在一个地方,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只有玩玩具和电子游戏才能安静,他是不是有心理问题?

答:根据孩子的表现,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如果是新出现的情况:回忆一下孩子首次出现问题的时间,之前发生过什么?之后产生怎样的影响?加深对孩子的了解,找到改变的钥匙。

(2)如果一直都这样:根据孩子的年龄、个性和同龄孩子的差异等,了解他们的行为是否偏离了心理发展阶段。如果符合同龄人心理表现,可能家长需要调节自己的焦虑,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如果孩子的表现偏离了其心理发展阶段,那就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采用个性化的治疗干预。

5.孩子在家学习,总是拖拖拉拉,我着急得不行,他却无动于衷,怎么催都没用,感觉要崩溃了,我该怎么办?

答:首先要明确是孩子拖拉还是家长太急。

如果是孩子的问题,先分析原因:是习惯还是新近出现的?是没兴趣还是周围诱惑太多?然后进行引导,比如早完成作业可以获得奖励。

如果是家长的问题,一是,可以选择让其他人去和孩子交流,沟通效果会更好些。二是,自行调整,觉察自己急躁时用数脉搏、做深呼吸、脑子里叫“停”等方式提醒自己,让情绪平静下来,然后观察其他人对孩子行为的反应。事后反思总结,看什么样的做法是最理性、合理的。

6.孩子上中学,在家上网课,我们家长又复工了。我有点担心,没人监督他会偷懒,网课学习效率不高影响成绩,怎么办?

答:第一、培养孩子规律作息。制定时间表,适时检查孩子作业。

第二、眼不见为净。换个角度想,其实这些真实的场面每天都在学校里上演,只是你没看见罢了。孩子们一样在健康茁壮的成长,该学的知识也都没落下。

第三、学会放手。不要总是紧紧地抓住孩子,有时松一点,会发现,原来孩子们完全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所以,既然复工,就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吧。

7.孩子在家待久了,好习惯都不见了,该如何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好习惯?

答:第一、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生活作息表,合理安排作业和活动时间。

第二、增加计时性活动,例如计时速算和拼图等,让孩子在限定时间内,有紧迫感。

第三、营造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的环境。比如,让孩子在做作业时,把桌子收拾干净,无关之物放置妥当。

第四、对孩子的要求要符合其年龄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五、奖惩结合。当孩子表现出色时,要及时表扬,调动积极性,建立良性循环;若孩子表现磨蹭,不要过多提醒,让孩子体验磨蹭带来的不良后果。

第六、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良好习惯做孩子的榜样。

8.复工后中午在单位吃饭,虽然和其他人隔开一段距离,但我还是很紧张,吃饭都没胃口了,我该怎么调整自己?

答:第一、了解自己吃饭没胃口的具体原因,是否活动过少、睡眠欠佳、在家吃太多、食物不对口味?还是确实一到单位饭堂就恐惧紧张?

第二、如是后者,通过官方途径了解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范方式,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正确认知后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三、观察周围人的反应,判断自己是否过度紧张了。如是,当再次出现紧张情绪时,可以做深呼吸,给自己的不合理行为喊“停”,还可做尝试,挑战自己的回避行为,克服恐慌。

9.复工后每天会议不断,以前能应付的工作,现在觉得特别累,不知道什么原因?

答:第一、模式转换困难。很多沉浸在“悠长假期”模式的人心理和身体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节奏紧张的工作。

第二、抵触情绪作祟。高强度的工作难免使人产生抵触情绪和心理,并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第三、有“负性自动想法”。上级真的恨不得要我们24小时工作吗?是真实情况,还是仅仅自己的一个主观感受?

第四、恶性循环。白天工作做不完,压力大,焦虑情绪明显,影响睡眠,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精力下降,继续影响工作效率,导致恶性循环。

10.复工后,压力大,睡眠质量下降,怎么办?

答:第一、可以试着通过几个方法提高睡眠质量:睡前一小时停止高强度脑力活动;不要躺在床上玩手机、看电视;睡前洗热水澡,让身心放松;睡前不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等;在睡前进行放松训练或冥想练习。

第二、审视自己的工作情况,是否一定需要熬夜,能否用白天时间提高效率。

第三、如果经过自我调整,睡眠情况依旧不佳,并对生活造成明显影响,建议寻找专业人士帮助,比如短期服用助眠药物等。

11.受疫情影响,我很担心自己会失业,焦虑得茶饭不思,该如何缓解这种情绪?

答:能提前考虑到失业风险,说明有危机意识。工作的变动也是一种常态。失业,是一种危机,让你离开了“舒适区”,但可激发你的进取心和潜能,把握“危险”后面的“机会”。

你可能会担心得失眠,焦虑得茶饭不思。可是担心没用!想想你能把控的事吧,做你能做的、有用的事,譬如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岗位胜任力,使公司裁员时不舍得裁你,所谓“有用才有位”;也可以抓紧学习其他技能,万一被裁员了,去尝试新的工作;或者变被动为主动,直接去就业市场寻找适合的工作,而不是等到失业以后再行动。

12.复工后,我发现和以前经常聊天的同事变得有距离感,该如何自我调适?

答:这是复工后很多人会有的感觉。较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使我们和同事有了身体和情感上的距离,“久别重逢”还真会有点不自在。

每个人的行为、情感和人际交往方式在一段时间内会形成惯性。近期,我们亲密接触的是家人,对同事只是微信交流,甚至可能暂时没有任何联系。现在见了面要一下子“亲热”起来,的确会不习惯。

同事通常是工作场景的一部分。和同事的“距离感”可能与复工后对工作的“生疏感”有关。更何况,复工后,我们还处于对疫情防控中。大家需要带口罩,避免身体接触,这也会造成“距离感”。

接受这种感觉,给自己一段时间重新走近工作和同事。从擦身而过的一个微笑、一个热情的招呼开始,让情感升温,“距离感”自然会逐渐消融。

13.最近宅在家里不停刷手机,一刷就停不下来,总是熬夜,第二天起不来又很后悔,但控制不住,我该怎么办?

答:如果是因为刷手机影响了睡眠,以下三个方法可以帮助你:

第一、用一些小仪式提醒自己作息时间,帮助自己规律生活。比如上床前洗个热水澡或泡个脚、换上睡衣……,晨起后做套操等等。

第二、寻求帮助。让家人晚上11点时提醒你“该睡了”,或自己设置一个闹钟,到时停止刷手机,关灯睡觉。

第三、睡前1小时就放下手机,或放在卧室外,至少不要放在床头;还可养成新习惯,比如睡前看书、听音乐等。

如果是因为睡眠问题导致晚上刷手机,则可寻求专业帮助,先改善睡眠。

14.家人最近有些放松,经常出去逛,还说没事没事。我很紧张,该怎么劝他?

答:完全不出去确实容易“闷得慌”。可以建议家人适当减少外出,出去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和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回家后要将外套等衣物挂在通风地方,进行洗手消毒等。

对于自己的恐慌情绪,也要学会放松身心,先从认知上正确了解目前的情况,外出时做好防护。在情绪上,可以通过正念(正念一种是有意识的、不加评判的觉察训练,旨在与情绪和压力共处,获得良好的调控能力)练习、冥想训练等,或是听听舒缓的音乐来放松,不要过度紧张。

15.最近脾气暴躁,一点就着,经常斥责家人,事后又觉得自己反应过度了,怎么办?

答:尝试问自己,家人什么行为让你反应如此强烈?你发脾气是联想到了什么?如果能找到原因,对发脾气背后的想法进行调整,就能有效预防类似情况。

如果无法调整情绪,或并无明显原因地频繁发脾气,则需考虑是否自己过度紧张了。如果这些情况影响到日常生活,并让你感到痛苦,还伴有失眠等其他症状,则需要去咨询医生。

目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官方微信服务号上开设了在线问诊服务,可以选择线上咨询,必要时亦可进行线下诊疗。

16.慢性病患者在特殊时期,还要不要去医院就诊?

答:当下,为避免在医院里交叉感染,若非急症不要去“轧闹忙”已成共识。但若出现病情波动或药物不够等情况,还是要及时就医。

首先,可尝试预约看诊。

其次,可通过医院开设的网上快速问诊便民通道,先进行线上咨询,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去医院。

第三、慢性病不易治愈,但可控制,坚持服药,是长期稳定的基础。因此调整药物前,请咨询医生。

最后,建议大家积极面对疫情造成的心理压力。一些市民之所以不敢出门看病,还是和过度悲观、恐惧“被传染”有关。不良情绪本身会对慢性病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不要过分关注负面报道,不轻信传言,坚定信心非常重要。

17.前段时间一直宅在家里,“宅肥”了,很自卑怎么办?

答:感谢你待在家,为防控疫情做出贡献。

第一、相信“宅肥”是最近大家共同的经历。请告诉自己长胖是一个比较普遍的事情。

第二、尝试用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并寻找恰当方法适度宣泄情绪,舒缓心理压力。

第三、和好友倾诉困扰,寻求共鸣和支持。请记住,积极沟通和交流很重要。

第四、将自身的能力、特长一一列出,全面了解和评价自己,寻找闪光点的同时,强化自信。并积极和自己对话,“虽然长胖了,但我仍是一个很优秀的人”,肯定自身的价值。

第五、合理安排生活,开展适当运动。当你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时,你的行动力是打破“自卑”的最强工具。相信在体重逐渐恢复的同时,你一定会发掘出自己更多的魅力。

18.疫情过后,我想回归正常的生活,这一天什么时候能到来?

答:在这场全民抗“疫”中,每个人都是不同战场上的“战士”。要相信国家和政府的努力,相信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回到正常生活。

疫情期间宅在家,也是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足不出户的日子,放下手机,与家人多些相伴,多些沟通,把平日里因工作奔忙而疏忽的家庭时光补回来。

你可以想一想疫情结束后,最想见的人是谁,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最想实现的愿望是什么……

珍惜当下,保持每天的仪式感,坚持自我“唤醒”的状态,时刻准备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可以调整生命的宽度,拥抱这世间万物的美好。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不愉快的日子终究会过去,期待春暖花开,疫情散去,我们骑马踏花,看尽山河之绚烂!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上海疫情防控心理疏导18问2.0:调整生命宽度 拥抱美好”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教育故事疫情之下思考生命的意义

教育故事疫情之下思考生命的意义

生命,疫情,幼儿,人生,生命的意义,一线,意义,病毒,课程,教育,工作人员,人类,使命,使命感,信念,宽度,工作者,教师,知识,祖国,经验,职业,长度,发展,启迪,工作,研究,只有一次,最需要,而斗争

2020-09-25 #经典故事

教育故事疫情之下思考生命的意义

教育故事疫情之下思考生命的意义

生命,疫情,幼儿,人生,生命的意义,一线,意义,病毒,课程,教育,工作人员,人类,使命,使命感,信念,宽度,工作者,教师,知识,祖国,经验,职业,长度,发展,启迪,工作,研究,只有一次,最需要,而斗争

2018-08-14 #短篇故事

珍爱生命 拥抱大自然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校园网

珍爱生命 拥抱大自然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校园网

大自然,新生儿,医护人员,生命,人类,患者,儿童医院,儿童,小时,肺炎,疫情,班会课,医护,齐心协力,心都,时钟,传递信息,信息,免疫力,共同努力,医院,同学们,定点医院,天时,哭声,团队,尾声,攀岩者,患儿,抵抗力

2016-05-16 #短篇故事

上海战疫一线实录:是谁在守护我们生命的信仰?

上海战疫一线实录:是谁在守护我们生命的信仰?

患者,上海,工作,分会,武汉,豆豆,专科,防护服,上海市医学会,王雄,医疗队,上海市,口罩,医院,疫情,委员,孩子,甘宁,医师协会,武汉市第三医院,一线,小时,时候,湖北,疾病,病房,医护,救治,干宁,陈德昌

2017-07-16 #长篇故事

威尼斯电影节入围VR纪录片《我生命中的60秒》上海首映

威尼斯电影节入围VR纪录片《我生命中的60秒》上海首映

生命中,纪录,疫情,素材,影片,纪录片,万大,天翼云,导演,大象,计划,全球,内容,创作者,创作,创始人,团队,拍摄者,行业,设备,跨界,题材,陈婧,记录下,中国电信,中国,专区,全民,全景,单元

2012-09-20 #故事会

7岁男孩捐献器官帮助6名孩子 这才是“生命的宽度”

7岁男孩捐献器官帮助6名孩子 这才是“生命的宽度”

生命,东东,小朋友,宽度,毛主席,蔡和森,器官,孩子,流星,时候,理想,社会,他们的生命,有些人,精神内涵,人生,世间,光明,信仰,屠刀,心愿,民族大义,精神,辈子,长度,领导人,革命烈士,革命,为了国家,中共

2009-07-18 #小故事

独家述评|感谢你们 守护上海

独家述评|感谢你们 守护上海

疫情,上海,防控,医院,武汉,肺炎,医护人员,初心,使命,一线,全市,城市,生命,英雄,因为有你,经济社会发展,方翔,在申,钟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担,丰碑,中体,人员,人们,人民,先进事迹,公安干警,入城口,关键环节

2008-07-13 #短篇故事

32岁乐观妈妈的抗癌故事:生命要有长度 更要有宽度

32岁乐观妈妈的抗癌故事:生命要有长度 更要有宽度

女儿 妈妈 故事 抗癌 孩子 面包 给大家 姐妹 生命 母亲 直播 假发 动力 医生 宽度 学起 帽子 手机 掉头发 长度 病友 病人 癌症 老公 邻居 饼干 生活 家人们 我怎么 给女儿

2020-04-29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