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艺术 技法为创造有生命的形象

时间:2020-01-25

有的把技法从何而来讲得神奇荒诞,有的把技法运用讲得离开了原理,枝枝节节讲得极为烦琐,很多技法上的专用词,几乎专业的书家也难以说准其确意

提示:本文共有 22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本文乃作者丽丽美妆课程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而用历代关于书法技法的讲述不少。有的把技法从何而来讲得神奇荒诞,有的把技法运用讲得离开了原理,枝枝节节讲得极为烦琐,很多技法上的专用词,几乎专业的书家也难以说准其确意。为什么有这种种技法?这种种技法究竟据何种需要而确立?运用的目的、意义与价值究竟在哪里?对这些问题反而讲得不多,讲得不透或根本讲不出。

书法技法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离开了目的要求而讲技法,没有意义,因为技法是为实现预定的目的要求服务的。有人或许不同意这个说法:不明明是为了写好字么?怎么说没有目的要求?可是若再深问一句:什么叫“好字”?何以按哪些规定要求去写就能写好字?他就不一定说得清楚了。 蔡邕《九势》(传)中提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似乎既讲了技法,也说明了用技的目的要求,但是若问“力在字中”有什么必要呢? 来华学书的外国留学生就曾反问老师这个问题,老师回答说:“为了好看”。留学生还是不懂:“力不在字中,不也好看么?”中国老师不以为学生问得好,反而对他何以会提出这样的“怪问题”困惑不解,说明老师平时也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蔡邕《九势》

苏轼有言:“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田为什么“不为成书”?他没有讲,是不是以为不讲人们也能自明呢?书法为什么要有神气骨肉血?它的审美意义在哪?为什么人们对抽象的点画书写会有这种要求?书者又如何在书写中寻求这种效果?如果只是一般地讲这些要求,人们未必都能理解,虽然从成功的书法作品上人们能获得这种感受,但作为书法如何利用技法去自觉寻求,却难免不出现懵懂,因为他还缺少从本质上对技法原理的理解。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原本一切艺术的成功与否,都在能否充分运用该形式提供的条件创造出有生命的形象,书法也不例外。一切成功的书法艺术,人们可以感受其运笔美、结体美形质美神采美等等,而从根本说,都在书法形象具有生命活力的美。

书法作品

为什么一定要创造具有生命的形象?因为人基于生存发展的本能,是热爱生命的。作为服务于人的精神生活的产品,人们要在这一意义上获得审美的满足。具有生命活力的现象,能唤起人的生命活力,归根结底,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

各种艺术,创造其具有生命活力的形象的条件和办法是不同的。书法进行有生命活力的形象创造,更有其条件的特殊性。一方面它同别的视觉艺术一样有直观的具体性,另一方 面它既不能自由地反映现实中的生命形象,又不能像抽象绘画那样由作者随意造型。它的形象创造,必须依据各有体势的汉文字,以顺时序的一次性挥写 ,以毛笔运转留下的痕迹,完成具有严格规定性的点画结构。其生命意味的艺术形象,只能以这些为条件,在它的限定性内完成。

汉文字

这岂不是强人所难么?不。苏轼说得好:“书贵难。”书法艺术的审美意义与价值,全在这些规定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地把握中。事物的两重性在于:一方面上述种种限制了书写的自由,另一方面,恰是因为这种限制的巧妙利用能挥写出生动的书法形象才具有了审美意义与价值。技法充分运用的意义与价值也正在这里。文字本是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才得以创造的不象形而有象形意味的形式,而顺时序进行的挥写,就是书者借助水墨,以有工力的书写,给文字造成俨有筋骨血肉、俨有力的运动感的形姿,而使其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形体。

不同的书泻目的,会派生出不同的用技要求,形成不同的技法。为求急用,必有速写,必会派生出有利急书能求速效的书泻技法。那么通常所讲的藏锋、收锋、提按、顿挫等等用笔技法就是多余的,都是妨碍快速成书的。除了文字结构的准确性,什么“形质”、“神采”都不必讲求,“工夫”与“天然”的讲求也是多余的,因为这些效果的取得,需要精力和时间,它们会影响书写速度。但如果同时为了审美,“草本易而速”的事,就可能变成“今反难而迟”的现实。正由于赵壹只看草书实用性的一面,所以批评“云适迫遽,故不及草”,“失旨多矣”。

草书

而为艺术效果用技,也只在充分利用书写的物质条件,在不违反实用文字形体结构规定的前提下,为创造具有生命意味的形象,赋予它们神气骨肉血的审美意味。技法的认定,技法运用的目的、意义和效果,也只在这里。应该承认,以扎扎实实的工力,使笔、墨、纸张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笔力劲健,点画结实,结体生动自然,筋骨血肉的审美意味自显于形象之中。若以形而上学的观点,强行附会其说,反而似是而非了。

人和一切动物体内的筋骨血肉,确实可分得清清楚楚,书法却是以一笔挥就的抽象点画,它作为生命而存在的只是一种意味,只能从总体效果上领略它,正如人们感受到成功的小说中写出了血肉丰满的人物,但要分析出哪是人物的血、哪是人物的肉,是分析不出的一样。特别是书写中物质条件的利用问题不能机械地规定。

草书

因为人们虽然在努力改善工具材料,力求精良,实际上任何最精良的工具材料都有两重性,即有利于书写的一面与不利于书写的一面。书家的技能力表现在善于利用有利书写的一面,避免不利于书写的一面,更在于将不利于书写的一面变为特殊的表现效果。即以毛笔濡墨为例,写着写着,墨渐渐干了,这似乎不利于书写,然而有技能的书写者,恰利用这一点,使线条写出浓淡枯湿的变化,使书法形象更显精神,便又促进了艺术形象的创造。如果机械地理解这一问题,以水墨为血,则墨枯之处岂不正是“血亏”之处么?

参考资料《书法美的历史研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艺术 技法为创造有生命的形象”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材料一: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 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 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

材料一: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 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 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

文化,世界,会徽,材料,传统文化,冬奥会,习近平,吴为山,广彩,相相,陈家祠,中国书法,中国美术馆,盛放,一面,全球,中华文化,东方文化,中华,人们,全世界,元素,城市形象,圣心大教堂,凉茶,名片,北京,制度,力量,哲学思想

2020-05-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书法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书法

王羲之,书法,作品,后世,历代,风格,二王,王献之,书法艺术,书家,书体,后人,字形,时期,楷书,王羲,钟繇,代表作品,墨迹,小王,小楷,抄书,文人,真迹,结构,结体,译经,贡献,辞官,隶书

2011-12-24 #故事会

北大才女4岁学书法 苦练20余年 终得古代书法艺术精髓!

北大才女4岁学书法 苦练20余年 终得古代书法艺术精髓!

书法,书法作品,艺术美,中国,书法爱好者,中国书法,中国的传统,功底,才能,是非,网友,书法文化,好的,传统,奥妙,字体,感想,法方,交流,创作,书法名家,体会到,作为一名,北大,只有这样,有何不同,评论区,钟繇,在书,在我们

2019-08-06 #故事阅读

湖南农妇写书法 楷书深得颜真卿书法精髓!大师:无艺术美!

湖南农妇写书法 楷书深得颜真卿书法精髓!大师:无艺术美!

李艳红,书法,书法作品,楷书,颜真卿,艺术美,中国,我国,汉字,艺术,书法文化,书法爱好者,写出了,农村妇女,农活,古人,字体,水平,笔法,中国传统,书法名家,文化程度,博大精深,王羲之,钟繇,在我们,好的,大有,都会,小白

2010-04-03 #短篇故事

如何理解书法的艺术形象 它和西方的抽象画存在哪些不同?

如何理解书法的艺术形象 它和西方的抽象画存在哪些不同?

书法,形象,抽象画,具象,文字,绘画,物象,素材,作品中,千变万化,抽象性,画家,表义,何绍基,线条组合,艺术形象,抽象化,指向,桌子,条屏,汉字,符号,线条,艺术,行书,视觉艺术,创作,运行,中国人,西洋人

2015-08-29 #故事阅读

北宋米芾的书法艺术:用笔之美 墨色之美 神采之美

北宋米芾的书法艺术:用笔之美 墨色之美 神采之美

米芾,变化,墨色,书法,笔法,作品,浓淡,汉字,用墨,笔势,神采,劲健,古人,形象,节奏,中锋,关系,字形,极致,率意,粗细,线条,虚实,行笔,统一,墨法,中国书法,书法作品,书法艺术,分量

2008-10-26 #经典故事

书法是不是艺术?看看这5首书法诗 自然就明白了

书法是不是艺术?看看这5首书法诗 自然就明白了

书法,怀素,草书,周必大,张旭,临池,成就,张端明,杨风子,萧寺,这首诗,艺术,道理,乌丝栏,王羲之,甘棠,中国,书法家,兰亭序,佛寺,右军,文化,墨迹,工具,小字,屏风,形式,形象,怪石,时期

2020-01-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什么是书法的“屋漏痕”和“折钗股”?如何实现这种艺术效果?

什么是书法的“屋漏痕”和“折钗股”?如何实现这种艺术效果?

屋漏痕,折钗股,书法,图片,颜真卿,艺术效果,形象,怀素,比喻,笔画,颜鲁公,沈尹默,具象,先生,而有力,自然生动,史中,多奇,姜夔,怀素论,来比,陆羽,褚遂良,中锋,中国,书法艺术,印印,基础,平铺,形态

2016-01-05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