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让“种子精神”薪火相传——植物学家钟扬事迹引起热烈反响

时间:2020-02-04

新华社上海4月1日电 题:让种子精神薪火相传植物学家钟扬事迹引起热烈反响新华社记者陈芳、吴振东、陈聪中央宣传部近日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钟扬

提示:本文共有 21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新华社上海4月1日电 题:让“种子精神”薪火相传——植物学家钟扬事迹引起热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陈芳、吴振东、陈聪

中央宣传部近日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钟扬生前系复旦大学教授、博导。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跋涉青藏高原采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艰苦援藏16年,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史一系列空白;他从教30年,潜心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科研骨干。

连日来,钟扬的事迹经过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广大科技工作者、教师和青年学生表示,钟扬是忠于祖国奉献人民、不懈探索追求的杰出科学家,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也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模范,要以钟扬为榜样,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勇担复兴大任、争做时代新人,在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中书写人生华章。

用生命诠释爱国报国人生理想

“钟老师的故事已经讲了太多遍,但每参加一次他的事迹宣讲活动,我都会重新受一遍教育。”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生态学学科带头人拉琼说,从前只看到钟老师在西藏大学所做的工作,而在宣讲中,才第一次有机会在其他人的讲述中梳理出老师生前完整的生活和工作轨迹。“在西藏,在上海,在北京……我们以为是他精力旺盛,实际上是他工作太多做不完啊!”

“在青藏高原采集植物种子标本,需要极大的勇气、耐心和体力。”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张才喜说,“钟扬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而不顾个人安危,把保护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当作毕生追求的事业,作为同行我非常钦佩,非常感动。”

不少钟扬生前的同事感叹,钟扬对科研的爱是深入骨髓的爱,对边疆事业的情是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西藏大学研究生处原处长欧珠罗布说,来过西藏的人都知道高原反应的厉害,钟扬每次来也有多种高原反应,但他却坚持了十几年。他不是来办几次讲座,做几个项目,而是把最新最好的科研和学识毫无保留地输送到边疆地区。“他是耕耘在科技、教育战线的孔繁森,是真正的爱国者,这种至诚热爱,让他矢志不渝,拼尽全力。”

看到钟扬“留学回国时没有携带国内稀缺的家电,而是为单位买回计算机、复印机等设备”这一细节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周晔深受感动。“正是怀着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使命担当,钟扬才做了许多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创造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言传身教留下“种子精神”

读过钟扬的事迹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包信和说:“他是挺立青藏高原的民族脊梁,是一座精神上的珠峰。”

很多人认为,作为一名科学家、教育家,钟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种子精神”:不仅是忘我耕耘、燃尽自己,更是言传身教、播种未来。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副教授冯利民说,开展生态学研究,不能呆在书屋里,必须深入艰苦的研究一线,长期积累,甘于吃苦、耐得寂寞,钟扬教授为我们做出了最直接的表率。“他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把论文写在祖国山川大地上,把心血和汗水倾注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直至生命的结束。我们要像钟扬一样,锲而不舍地在科学道路上坚定前行,这是时代赋予青年科研工作者的要求。”

“基础研究离不开‘种子精神’,正如钟扬说的‘心里想的应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建文说,科学家的工作不仅需要开创性,更需要不绝如缕的传承,钟扬采集高原植物种子,投身西藏大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在上海培植红树树苗等,从事的都是能够如“种子”一般延续下去的工作。“他个人的生命已经终结,但他开创的‘种子事业’将生生不息。”

“言传更兼身教。钟扬身上除了渊博的学识,更有一个人民教师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对学生的大爱,他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如何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党员学习的榜样。”上海建桥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夏雨说。

精神薪火相传,事业接力前行

刘怡萱是钟扬2015年在西藏大学招收的博士生,她的老家在沈阳,但她计划毕业后继续留在西藏大学任教。

“钟老师一直致力于培养西藏本地人才,作为他的学生,我希望把这份事业继承下去。”刘怡萱说。

如今,西藏大学生态学学科建设的担子落到了拉琼等年轻学者身上。“没了钟老师在前面引路,有时会感到困难,但我常想,这些困难算得了什么呢?他可以坚持下来,我们一样可以。我们将继承钟老师遗志,为祖国边疆的生态学研究事业奉献全部力量。”拉琼说。

钟扬的事迹和精神还在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教师和青年学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说:“钟扬教授一生奔走在收集和播撒种子的路上,把科学的种子种进了孩子们心里。我和同事们将以钟扬的精神勉励自己,严谨治学、潜心探索,同时也坚持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作出努力。”

作为一名来自鄂西南山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学博士生王生位说,自己会在毕业后选择到祖国需要的地方从事科研工作。“正如钟老师曾在课上说的,做学问不分地区,只要心怀一颗扎根祖国奉献的心,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好。”

上海市同济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张佩云说,作为一名平凡教师,要学习他对待科学的坚守与执着,对待学生的热爱与关怀,用实际行动,把知识和爱播撒到每一位孩子心中。

奋斗不只在山高水远处。参与过援藏工作的上海市育鹰学校副校长陈前说:“不论在祖国的哪一个角落哪一种岗位,我们都要像钟扬同志那样去热爱、去扎根、去探索、去奉献,把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融在一起,绽放生命的精彩!”

责任编辑: 卓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让“种子精神”薪火相传——植物学家钟扬事迹引起热烈反响”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时代楷模钟扬人物事迹介绍

时代楷模钟扬人物事迹介绍

种子,西藏,钟扬,学生,植物,物种,样本,一生,人生,复旦大学,人们,时代,故事,青藏高原,研究,时代楷模,种质资源,全世界,国家,地区,意义,数量,时间,海拔,雅鲁藏布,高原,人物事迹,努力拼搏,有些事情,高原反应

2010-06-13 #长篇故事

“时代楷模”钟扬先进事迹搬上舞台

“时代楷模”钟扬先进事迹搬上舞台

钟扬,老师,形式,种子,话剧,这部剧,吴振东,史一,钟老,责任编辑,新华社,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上海,力量,信仰,剧社,剧中,北坡,学家,团队,天堂,大学,形象,少数民族,学生,山高水,岗位,师生,故事

2019-08-27 #故事会

钟扬的故事:种子篇

钟扬的故事:种子篇

时间,钟扬,半亩方塘,一生,工作室,了一件,校长助理,复旦大学,西藏大学,作者,人们,儿子,党委委员,博士,妻子,双胞胎,双肩包,厚度,大山,少数民族,教授,故事,祖国,植物,标志,样貌,目标,植物学,父母,生命

2016-12-26 #经典故事

微视频丨雪域高原播种者钟扬的故事――种子篇

微视频丨雪域高原播种者钟扬的故事――种子篇

钟扬,时间,故事,校长助理,半亩方塘,复旦大学,西藏大学,人民日报,一生,人们,博士,儿子,党委委员,妻子,双胞胎,双肩包,厚度,大山,少数民族,教授,工作室,祖国,植物,标志,样貌,目标,植物学,父母,生命,种子

2011-03-01 #故事会

中央电视台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钟扬的事迹

中央电视台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钟扬的事迹

播放器,下拉,客户端,向右转,炫彩,画面,高清,进行中,向左转,视觉盛宴,画面尺寸

2020-09-01 #长篇故事

积极作为肩负起知识分子的时代担当——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以“种子精神”投身科学实践成

积极作为肩负起知识分子的时代担当——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以“种子精神”投身科学实践成

2012-11-26 #短篇故事

新宁教育系统钟扬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解放小学举行

新宁教育系统钟扬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解放小学举行

钟扬,新宁县,先进事迹,报告会,复旦大学,同志,家乡,伍海华,中来,刘向,余人,立德,副局长,党中央,县教育局,多功能会议厅,在路上,有家,解放小学,生物多样性,湖南日报,代表,世人,人才培养,人格魅力,优秀品质,团队,听众,宣传部,学科...

2010-06-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人的故事|钟扬野外考察帽的“自述”

中国人的故事|钟扬野外考察帽的“自述”

钟扬,种子,学生,主人,西藏,教师,事业,科研,复旦大学,博士,文字,时间,植物学,援藏,程程,小书包,上海自然博物馆,家国,浙江传媒学院,西藏大学,上海,一生,他用,哈萨克族,大学,孩子,学科建设,教学,梦想,生命

2008-08-30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