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患者写16000字文章感谢贵州医疗队 讲述护士跪地救人故事

时间:2020-02-13

文章记录了王金龙从感染新冠病毒到进入方舱后的治愈过程,从初期的惊慌无助到后期的温情满满,体现了贵州医疗队和患者之间亲如家人的大爱

提示:本文共有 22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3月25日,第二批和第五批贵州援鄂医疗队的部分队员,收到了武汉患者63岁老党员王金龙16000字的感谢文章。

文章记录了王金龙从感染新冠病毒到进入方舱后的治愈过程,从初期的惊慌无助到后期的温情满满,体现了贵州医疗队和患者之间亲如家人的大爱。

王金龙(中)在方舱医院与医护人员合影

2月8日,武汉市江汉区城管局退休人员王金龙确诊为新冠肺炎住进江汉方舱医院,由贵州医疗队负责治疗。

住院前,王金龙把感染的事情告诉了朋友毕鸿彬。远在新疆的毕鸿彬心里“咯噔”了一下,想安慰他,可话到嘴边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反倒是王金龙安慰她:“没事,像我这种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这点事不算什么。住院接受治疗,病会慢慢好起来。”

“王大哥是一名退伍老兵,1976年参军入伍。他身上有着军人的气质,面对困难乐观豁达。”毕鸿彬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说。

去年11月中旬,新疆打算建立“独库公路博物馆”,毕鸿彬是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博物馆馆长,带着博物馆文物征集的任务,毕鸿彬与同事踏上赴疆外寻访筑路官兵的旅程。

1976年,王金龙参加过独库公路(独山子至库车)的建设。

去年11月,毕鸿彬来到武汉,认识了王金龙。

离别时,王金龙捐出了珍藏40多年的3条毛巾,那是1976年中国交通部与自治区领导慰问部队时发的纪念品。

“热情、善良、朴实是王金龙大哥给我的印象。”毕鸿彬笑着说。

毕鸿彬也一直关注新冠肺炎,并将官方发布的信息整理了上万字的资料,这些也为王金龙的写作提供了帮助。

进方舱仓前,王金龙还准备了一本笔记本,几支笔。

“算是有意而为之。我认为方舱医院里肯定会发生很多故事,就想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留作写文章的素材。”王金龙笑着告诉记者。

王金龙在方舱医院里记录故事

当年在部队,王金龙与1980年入伍的贵州籍战友相处短则三五年,长则十余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方舱治疗正好又遇见贵州医疗队,就格外亲切。

经过医护人员精心照料,3月1日,王金龙治愈出院。

出院前,王金龙特意向护士要了30张A4纸。

“出院后我要到指定点隔离14天,可文章还没有写完,还有太多贵州医疗队的故事想记录下来。我年纪大了,不太会用手机,只能记在纸上。”王金龙说。

到隔离点后,王金龙继续一边构思文章,一边动笔。

他把自己如何感染新冠肺炎、如何住进医院、住院后与贵州医护人员相处的点点滴滴写在了A4纸上,正反面写了整整20页。

王金龙把文章用手机拍下来,传给战友,请战友帮忙打成电子档。

“初稿我写了3天,总共17259字。感谢毕鸿彬跟我的战友,没有他们的帮助,你现在也看不到这16000字修改后的文章。”王金龙说。

战友将纸质档转化成电子档后,发给了王金龙。王金龙开始校对。

王金龙生活照

“我用手机校对,一遍遍地看,有不对的地方就修改。可别人一打电话或发微信,就打乱校对的节奏,因为我不会用手机保存,每次打断,就得从头再来。那3天我恨不得把手机‘砸’了。”王金龙说。

3月11日,16000字的电子版终于校对完成。

“读完文章后,我特别感动,感谢王叔叔记录下贵州医疗队在方舱医院的点滴。”贵州省第五批援鄂医护队员、贵州省职工医院门诊部护士长王婷说。

3月15日,对王金龙来说是特殊的一天。这一天,王金龙离开隔离点回家了;同一天,王金龙的妻子跟丈母娘也治愈出院。

那一天,阳光明媚洒遍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一家人总算是治愈出院,开始新的生活了。”王金龙高兴地说。

附王金龙的文章节选:

护士跪地抢救患者

2月6日晚,一位刚进方舱医院的女患者突然倒地昏厥,听到呼救声,贵州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值班护理组长吴金融和护士刘文在医生的指导下,跪在冰冷的地板上,轮换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和静脉注射施救。

由于他们身着密闭的防护服,头戴护目镜,经过高强度抢救,全身湿透了,汗水从护目镜里流下来,打湿了患者的衣服,直到40多分钟后救护车赶来。

他们为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护士一次采集80个咽拭子

在方舱医院能够进行核酸检测采集咽拭子,对患者来说是令人高兴的好消息。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却是踩着刀尖“逆行”。

采集咽拭子时,患者要张嘴、伸舌、咳嗽,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巨大的风险。“进舱”两周后,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需要采集的标本也逐渐增多。

“最多的一次,我采集了80个标本,整个面屏几乎看不清。”张碧霞说。

我了解到,她是安顺市中医院最早递交请战书的人之一。

每当有人出院就拍一次全家福

江汉方舱医院西厅43房有一个默契的规矩,凡出院者都要与舱房内的患者、医护拍“全家福”合影留念。

不为时髦留影,只因骨肉相连。这基本上是43房的传统,从第一位康复患者出院开始,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建立“方舱医院43房大家庭”微信群,是年轻志愿者张凌云的杰作。这个微信群为密切护患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43房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的做法很快产生了连锁效应,其他舱房纷纷效仿。每到就餐时间,为随时准备接过护士手推车上的饭菜,走道两边佩戴红袖章的志愿者象哨兵站岗一样,站在各自的舱房门口等候,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贵州队频频获得患者好评

“在这次战‘疫’中,贵州派出的医疗队首批进驻江汉方舱,在条件不完善、患者数量多的情况下,不仅承担了大量的救治护理工作,而且是高质量的开展。”谈起贵州医疗队,江汉方舱医院院长、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孙晖竖起大拇指,武汉协和医院院长胡豫也称贵州队好样的,真棒!

这是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拖不垮、能打硬仗的护理队伍。在护理过程中,他们满怀对患者的同情与关爱,悉心护理关爱有加,受到患者好评。

江汉方舱医院先后收到患者的感谢信91封,赠送的锦旗17面。

编辑:黄桂花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患者写16000字文章感谢贵州医疗队 讲述护士跪地救人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患者写16000字文章感谢贵州医疗队 讲述护士跪地救人故事

患者写16000字文章感谢贵州医疗队 讲述护士跪地救人故事

王金龙,患者,方舱,医疗队,医院,贵州,文章,护士,故事,江汉,医护人员,战友,手机,校对,肺炎,舱房,贵州省,隔离,咽拭子,贵州队,公路,全家福,博物馆,志愿者,武汉,新疆,标本,独山子,记者,队员

2013-03-07 #故事阅读

“辽宁队 没毛病”——辽宁重症医疗队护士和患者的暖心故事

“辽宁队 没毛病”——辽宁重症医疗队护士和患者的暖心故事

患者,辽宁,重症,丁仁,黄斌,责任编辑,晓的,医疗队,共识,医疗,肺炎,疫情,战役,护士,男护士,毛病,辽宁队,领队,默默地,东北话,康复治疗,对他们,湖北卫视,重症医学,队员们

2020-06-25 #经典故事

武汉直击丨山东医疗队“暖心”护士长给患者唱歌打气

武汉直击丨山东医疗队“暖心”护士长给患者唱歌打气

王静,患者,护士,都会,大爷,日记,污染区,病人,大姐姐,陈洋,谢静,谢王,发现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一时间,大众网,医疗队,东院,动力,咸菜,同事,海报,新闻,山东,大姐大,家庭,宾馆,情况,护士长

2015-10-14 #长篇故事

武汉大会战今天打响!无锡医疗队连夜收治40位重症患者!

武汉大会战今天打响!无锡医疗队连夜收治40位重症患者!

武汉,医护人员,医院,患者,重症,医疗队,方舱,无锡,病区,工作,张燕,日中,方驰,许红阳,马国强,雷神山,了头,光谷院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天河机场,第一时间,大会战,会上,人数,全市,尽收,护士长,文章,来源,湖北省

2011-08-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患者一句暖心话 令冰城护士落泪

患者一句暖心话 令冰城护士落泪

张跃,武汉,阿姨,从哈尔,疫情,哈医大一院,医疗队,患者,记者,一个小时,不害怕,徐旭,张跃来,戴无菌,霍营,医护人员,龙头,新闻,交接班,任务,去核,外科病房,哈尔滨,图片,城市,女儿,姑娘,征程,心血管,护士

2017-02-27 #经典故事

武汉“疫”线的陕西护士:患者的笑容最暖心

武汉“疫”线的陕西护士:患者的笑容最暖心

白琳,患者,武汉,西安,老人,护士,中医脑病医院,姥姥,病区,陕西,医疗队,情况,疫情,肺炎,援助,工作,红十字会医院,医院,呼叫器,床上,武汉市,消息,病情,病床,老家,最后一面,有时是,张丽,白加黑,医护人员

2010-05-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亲情濡染医患同心 ——记鸡西支援湖北孝感医疗分队队员 鸡矿医院护士张智勇和患者之

亲情濡染医患同心 ——记鸡西支援湖北孝感医疗分队队员 鸡矿医院护士张智勇和患者之

患者,张智勇,老奶奶,医护人员,病情,三楼,每天都,病患,队员,鸡西,隔离,感人故事,分队,医疗,医疗队,医院,地方,家庭成员,防护服,疼痛,护士,状态,病人,老爷子,肺炎,记者,湖北孝感,而且都,重症病房,勒得

2008-09-27 #经典故事

援鄂护士高珊珊 暖心护理获患者频点赞!

援鄂护士高珊珊 暖心护理获患者频点赞!

患者,方舱,护士,病人,防护服,贵州,工作,医院,穿着,医护人员,情况,隔间,徐春燕,郑德忠,不一样,救援队,都会,医疗队,一楼,不合身,不幸,亲亲,力量,工作量,回复,大难,家人,康地,微信,批次

2020-04-21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