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石泉:讲“鎏金铜蚕”故事 谋蚕桑产业发展

时间:2020-02-16

记者 程刚摄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丝价上扬等利好,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全县抢抓农民冬闲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兴桑建园工程,全县新建及改造桑园近万

提示:本文共有 34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成片桑田成为石泉一道独特风景。 记者 程刚摄

“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丝价上扬等利好,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全县抢抓农民冬闲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兴桑建园工程,全县新建及改造桑园近万亩,创近10年自主栽桑建园最高纪录。”3月29日,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韩燕明给记者介绍全县蚕桑产业发展情况时说。 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见证古丝绸之路历史的“鎏金铜蚕”,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这个被誉为“金蚕之乡”的山区贫困县——石泉。“鎏金铜蚕”成为“陕西网红”,也激活了石泉县的蚕桑产业、蚕桑文化、蚕桑旅游。

石泉县的蚕桑博物馆。 记者 程刚摄

淘金“淘”出了“鎏金铜蚕”

“鎏金铜蚕”出土于石泉县池河流域,现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1984年,石泉县谭家湾村农民谭福全在河水中淘金时,发现一条金光灿灿的“蚕”:周围伴有五铢钱若干,通长5.6厘米,胸围1.9厘米,胸高1.8厘米;全身首尾共计9个腹节,胸脚、腹脚、尾脚均完整。体态呈昂首吐丝状,制作精美,造型逼真。经专家鉴定为汉代“鎏金铜蚕”,是西汉时皇帝褒奖蚕桑生产的御赐品,非常珍贵。

谭福全的妻子付远香回忆,谭福全年轻时曾在汉阴县杨家坝农场务工,1963年回到家乡,长期从事蚕桑养殖。谭福全是个勤快人,农忙时种植庄稼、栽桑养蚕,农闲时带着孩子和其他村民一道在河里淘金,贴补家用。家里至今还保留着淘出“鎏金铜蚕”的工具。

在中国历史典籍中,很早就有关于“金蚕”的记载。晋代陆翙的《邺中记》提到,永嘉末年,在春秋霸主之一齐桓公墓中发现“金蚕数十箔”;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中,也记载吴王阖闾夫人墓中发现“金蚕玉燕千余双”;北宋李昉编纂的《太平御览》中,也提到秦始皇陵里“以明珠为日月,鱼膏为脂烛,金银为凫雁,金蚕三十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蚕是丰盈润物、执着奉献的象征,也是羽化重生的象征。无论哪种说法,史料中所提到的“金蚕”究竟什么样子,直到在石泉出土了汉代“鎏金铜蚕”,才算有了实物佐证,足见它的珍贵。

在2017年12月举行的“鎏金铜蚕”与安康发展论坛上,安康历史与考古专家李启良说:“安康自古就有‘蚕神崇拜’的历史,在汉江支流石泉池河流域出土的‘鎏金铜蚕’,就是对蚕崇拜的历史见证,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印记之一。”

琳琅满目的蚕丝产品。 通讯员 许兵摄

“金蚕之乡”历史文化悠久

据了解,早在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石泉县就因“城南石隙多泉,泉水清冽,径流不息”而得名,迄今近1500年。

自古以来,安康栽桑养蚕相沿成俗,绢帛织物早已出现。据史料记载和文物考证,早在西汉时期,石泉就是中国蚕桑丝绸的重要产区和丝绸外贸商品出口基地,是闻名天下的“蚕桑之乡”,当时包括石泉在内的汉水流域已是“桑柘遍地、丝帛盈市”了。

历史上,石泉县境内的子午古道和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是相通相连的。据《石泉县志》记载,此地古代养蚕业很兴盛,大的作坊,均为官府经营,织工多达数千人。丝织品颜色鲜艳、花纹多样,做工极为精致。西汉时期,丝织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中亚和欧洲。如今,石泉县依然是西北地区栽桑养蚕大县,也仍然延续着传统的蚕桑民俗,保留着“开蚕门”“祭蚕神”等蚕桑传统文化。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在“鎏金铜蚕”与安康发展论坛上说,石泉县盛产的丝绸在古代对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的安康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使丝绸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继续扩大国内、国际的影响力。

农民在桑田里进行春季耕作。 (资料图片)

兴桑养蚕成为脱贫致富主导产业

“户种一亩桑,柴米油盐不用慌。”“密植桑、简养蚕,十七八天见现钱。”这些流传在石泉县农村关于蚕桑的顺口溜,既形象地道出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对蚕桑产业的依赖,也说明了蚕桑产业对经济增收、脱贫致富具有“用时短、见效快”的特点。

曾在池河镇太阳村大山沟里独居的贫困户丁发全做梦也没想到,自2013年免费住进村上移民搬迁集中安置房后,政府扶持引导他加入了蚕桑专业合作社。通过学习新技术,他每年养六七张蚕,不但脱了贫,还找了个老伴儿。“现在养一季蚕的收入,比过去种玉米一年的收入都多。”丁发全说,他打算多养蚕多挣钱,争取换个大套房,让家人住得更宽敞、更舒心。

地处池河流域中上游的青泥涧村,全村223户756人。2016年养蚕802张,人均养蚕一张多,仅这一项全村就增加收入130余万元。2017年,村民养蚕热情高涨,全村蚕茧收入15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叶方海介绍,村里46户贫困户,2017年已有17户通过养蚕实现脱贫。

像丁发全这样的贫困户、青泥涧村这样的贫困村,依靠兴桑养蚕脱贫致富,在石泉县还有很多。这得益于全县大力转变蚕桑产业生产方式。通过政府扶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联合作社、合作社抓大户、大户带动贫困户的办法,真正建立起“公司+合作社+蚕农(贫困户)”的一体化经营机制。

石泉县通过引导企业与合作社、贫困户签订蚕桑生产订单,实行保护价收购,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给蚕农吃下了“定心丸”。县上设立流动收购点,减少蚕茧收购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保障蚕农利益;建立县、镇、村三级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多批次养蚕、机械消毒等简易省力的科学养蚕技术。县上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整合各类资金实施产业奖补,有效激发了企业和农户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

随着桑葚酒、桑叶茶、桑叶粉等蚕桑副食产品的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路子更宽了。石泉合欢花富硒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全县兴桑养蚕的贫困户签订了收购协议,秋季以每公斤1元至2元的价格收购桑叶,同时为贫困户提供临时就业岗位。“蚕农家家有桑园,收购桑叶加工成食品,最大化利用了蚕桑资源。”石泉合欢花富硒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传东说。

如今,石泉打造出了从育苗植桑、养蚕缫丝、捻丝织绸到各类蚕桑副产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全县现有桑园面积7万亩,其中优质密植桑园5万亩。在农村,5万户家庭中有1万多户养蚕,3万多人从事蚕桑生产。全县养蚕量连续5年稳定在7万张以上。2014年以来,石泉已有2118户贫困户通过养蚕顺利实现脱贫致富。

“基于蚕桑产业在石泉历史悠久、技术普及率高等特点,我们正努力把蚕桑产业打造成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韩燕明说,今后,全县将继续做大做强蚕桑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效应,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蚕桑产业年总收入超20亿元。特别是针对1000多户养蚕贫困户,县上通过新建密植桑园、推广小蚕共育等集约科学养蚕技术,引导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蚕桑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

如何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把蚕桑文化与生态旅游相融合,走出一条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道路?石泉县按照“文化引领、融合发展”的思路,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契机,大力开发“鎏金铜蚕”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金蚕之乡”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地域禀赋资源,研发蚕桑富硒系列特色产品,加快推进蚕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步伐。

石泉县精心打造的以养蚕坊、蚕桑文化室、缫丝织造坊、鎏金蚕丝绸馆、蚕桑博物馆为主体的“石泉蚕桑文化园”,目前已经成为蚕桑产业的标志性人文景观、县域旅游的特色景点。

借助池河镇入选省级重点镇建设机遇,石泉着力打造以“一园一村一街一廊”为主体的池河“金蚕”特色小镇,先后建成了大阳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园、五爱蚕桑旅游村,同时还在积极规划建设池河蚕桑丝绸文化一条街和蚕桑产业绿色长廊。

石泉县加快推进“石泉蚕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和蚕桑产业知名品牌创建,努力把“石泉蚕桑养殖系统”申报为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县上坚持定期举办“开蚕门”等文化旅游活动,大力弘扬蚕桑丝绸文化;依托旅游景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发展蚕桑产业大户、蚕桑家庭农场、蚕桑园区、蚕家乐为载体,建设生态观光、桑葚采摘、养蚕体验和蚕桑美食等休闲体验旅游基地。

石泉县还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度合作,共同建立了金蚕文化研究和教学实践基地,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到石泉开展文化调研、文物考察、学术研讨等活动,开展旅游开发和文化产品研发等工作,共同申报实施相关文化科研项目,助推以金蚕文化为主的丝路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不断壮大石泉蚕桑丝绸文化旅游产业。

借助对蚕桑旅游文化品牌的研究和推介宣传,石泉县正在把蚕桑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2017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记者 张斌峰 程刚 通讯员 许兵)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石泉:讲“鎏金铜蚕”故事 谋蚕桑产业发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石泉 为什么来了还想再来的金蚕之乡 鬼谷故里

石泉 为什么来了还想再来的金蚕之乡 鬼谷故里

石泉,池河镇,鬼谷子,荷塘月色,中国,明星村,民宿,游客,石泉县,被誉为,沧海桑田,都会,丝路,县城,地方,开园,开幕式,打卡,景点,池塘,秦巴,老街,老脸,因为有,文化旅游节,来这里,鎏金铜蚕,叶开,智圣,桑博

2019-03-09 #故事大全

全国出土罕见鎏金蚕 见证丝路货源地发达丝织业 它有哪些故事

全国出土罕见鎏金蚕 见证丝路货源地发达丝织业 它有哪些故事

丝绸,石泉,金蚕,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鎏金铜蚕,中国,汉武帝,蚕桑,鎏金,贸易,历史,产业,农户,村民,朝廷,罗马,凯撒,吴王阖闾,张骞,晋永嘉,河沙,玉燕,金山,齐桓,中一,石泉一,丝织业,东西方,信息

2011-07-12 #故事大全

这些年来了四五十次 为什么还想再来的金蚕之乡 鬼谷故里 石泉

这些年来了四五十次 为什么还想再来的金蚕之乡 鬼谷故里 石泉

石泉,池河镇,鬼谷子,荷塘月色,中国,明星村,民宿,游客,石泉县,被誉为,沧海桑田,都会,金蚕,丝路,县城,地方,开园,开幕式,打卡,景点,池塘,秦巴,老街,因为有,文化旅游节,来这里,鎏金铜蚕,叶开,智圣,桑博

2020-01-15 #经典故事

从华夏的由来看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变化!

从华夏的由来看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变化!

蚕桑,蚕茧,产业,我国,桑园,产量,蚕农,面积,全国,嫘祖,蚕丝,生产,收购量,西部地区,情况,发展,中国,丝绸,收入,环节,现象,过程,问题,影响,蚕桑文化,华夏,分布情况,各省市,同比,国家

2020-03-21 #小故事

石泉 一个让你扶墙来 扶墙走的陕南美食圣地!西安人心动吗

石泉 一个让你扶墙来 扶墙走的陕南美食圣地!西安人心动吗

石泉,美食,麻辣烫,味道,啤酒,来源,桑蚕,火锅,竹签,蚕桑,高汤,从江,张靓,征服了,汪龙,桑枝,诗赞,鱼香,在吃,一盆香,吃吃看,丽的,农家土鸡,唇齿留香,好的,汉江里,石锅鱼,石锅,美食吧,上汤

2020-06-22 #故事会

朱鹏:武义嘉陵共协力 农业产业齐发展 扶贫富农有高招

朱鹏:武义嘉陵共协力 农业产业齐发展 扶贫富农有高招

协作,贫困人口,扶贫,东西部,项目,嘉陵,资金,企业,基地,记者,贫困户,朱鹏,沈贞,产业,股权,武义,武义县,群众,余人,培训,中国经济导报,两地,丝绸,嘉陵区,产业园,劳务,四川,培训班,尚好,蚕桑

2009-11-03 #经典故事

南充旅游 递给游客的“五张名片”

南充旅游 递给游客的“五张名片”

南充,文化,丝绸,阆中,嘉陵江,三国文化,建设,朱德,古城,故里,仪陇,红色文化,生态,世界,游客,负责人,张思德,陈寿,万卷楼,产业,名片,景区,蚕桑,中国绸都,春节文化,发展,旅游,张飞,丝纺,全域

2017-04-06 #故事大全

南充旅游 递给游客的“五张名片” – 今日西南

南充旅游 递给游客的“五张名片” – 今日西南

南充,文化,丝绸,阆中,嘉陵江,三国文化,建设,南充市,朱德,仪陇,古城,故里,红色文化,旅游,生态,负责人,张思德,陈寿,世界,产业,名片,景区,游客,蚕桑,中国绸都,春节文化,发展,张飞,万卷楼,丝纺

2020-04-01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