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由“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浅析日本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思考

时间:2020-02-22

恰恰就在这段时间,我们看到了日本送来的抗疫物资上频频引经据典,甚至还化用千字文中的同气连枝写作了一首小诗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提示:本文共有 34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作者/拿我故事换你酒

导 读:一壶浊酒,一窗风月,宅在家里的日子,正宜吟诗赏景。恰恰就在这段时间,我们看到了日本送来的抗疫物资上频频引经据典,甚至还化用《千字文》中的“同气连枝”写作了一首小诗——“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这些绝美诗句,字字皆温暖,除了含有中日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外,也让广大网友为传统诗词的隽永深深折服。

折服的同时让我们感到震撼,因为这些美丽的诗词本该是我们的文化瑰宝,为何现在会被日本人信手拈来。中国的文化底蕴究竟被日本传承了多少?日本又是如何在思考中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我比较喜欢喝茶,所以在这里我就以我喜欢的“茶”文化为例,作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浅析下日本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思考!

茶文化传入日本后,被其吸收并发扬光大,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技艺与文化——茶道。日本的茶道分两种,一种叫抹茶道(源于宋代点茶),一种叫煎茶道(源于明清瀹茶),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日本茶道是指抹茶道。抹茶道最初的雏形就是宋代径山寺的径山茶宴。

茶道在日本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首先日本要获得茶,而第一个将茶籽带入日本的是最澄禅师。公元805年,日本的最澄禅师就从中国带回了茶籽,你没看错,最早将茶引入日本的是一名僧人,他是唐代期间来中国交流佛法的。

茶籽被带回日本后,开始在近江阪本(现在的滋贺县)日吉神社旁种植,史称日吉茶园,从此日本开始种植生产茶叶。而这也只是日本种茶的起源,但是这还远达不到“茶道”之为一种礼仪、文化的高度。

茶被引进日本后,怎么喝呢?第一个告诉日本饮茶之法的是荣西禅师,同样也是一名僧人,公元1168年和1187年,大约在中国的宋朝时期,著名的荣西禅师两次到访中国进行佛法交流。

回国时,他带回了大量的茶种和佛经,创立了日本临济宗,并在佛教中大力推行“供茶”的礼仪,自此,日本的饮茶之风盛行。而且为了推行饮茶之风,他写了一本书,叫《吃茶养生记》。但是直到这时,饮茶在日本还不能称为“茶道”。

“茶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日本人知道怎么喝茶并且开始流行喝茶后,才有了“茶道”。具体是什么时间呢?

“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类聚名物考》“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本朝高僧传》

从上述记载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茶道”起源的具体时间,此时与其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又是什么呢?

公元1259年,日本崇福寺的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求学取经,又是一名僧人。在中国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寺院里的茶宴仪式,将中国的茶道具引进日本,并传播中国的点茶法和茶宴礼仪。

至此,我们知道了一个事实——日本人所推崇的“茶道”,是由南浦昭明禅师在宋朝学习后传入日本。

南浦昭明(谥号元通大应国师),于1259-1260年间入宋,先在杭州净慈寺师从虚堂智愚大师学习佛法,后虚堂奉诏主持径山寺,南浦昭明也随他往径山寺修学。

宋代的径山寺僧人以点茶法为基础创立了一套径山茶宴,规定了一套点茶礼仪。1267年,南浦昭明在参禅同时,学习了径山寺的茶礼,作为受法印证。

南浦昭明禅师自宋归国后,获赠径山寺茶道具"台子"一式和茶典七部并将径山寺的“斗茶”、“点茶”、“茶会”、“茶宴”等茶文化传人日本,径山茶礼成为了日本茶道的直接源头。

如今日本禅宗二十四流派中,十八家都出自径山寺。所以通过日本的茶道礼仪,国人仍可以一睹宋朝时期的饮茶文化遗风。

日本的“茶道”正式形成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十六世纪末,僧人千利休一生热心茶道,先后拜师学习了书院茶和草庵茶,在继承、汲取历代茶道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和敬清寂”四字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茶容易理解,何为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老子

道可以称之为宇宙的变迁,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在南浦绍明禅师带回的七部茶典中,有一部刘元甫制述的《茶堂清规》。其中的《茶道轨章》、《四谛义章》两部分被后世抄录为《茶道经》。

据《茶道经》记载,刘元甫长老为白云守端禅师的门下。他以成都大慈寺的茶礼为基础,在五祖山开设了茶禅道场,名为松涛庵,确立了“和、敬、清、寂”的茶道宗旨。由此可看出,今天日本茶通所信奉的四规——‘和、敬、清、寂’同样来源于中国四川五祖山的松涛庵。

日本茶道的“四规”与中华文化有何渊源呢?

一、和

“和”意味和谐,在整个茶道会过程中,无论主人与客人之间,还是客与客之间,形式和动作皆体现人与人和谐之美。

“和”同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所体现的价值就是“和”,“和”是宇宙万物的相处之道、是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是世间万物兴盛的法则。如果失去“和”,万物将不复存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道德经》——老子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由此可见,“气”与“道”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它们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生命是气之相“和”的结果,不“和”则无法形成生命或者说失“和”便是生命的消亡。

所以说生命源于“和”,所以生命也要遵循“和”!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我在这里称之为中华的“和文化”!

“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中国人的根与魂。也是人类的普世价值观。

二、敬

“敬”源自禅宗,即“万物皆有佛心”,人人平等,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体谅和尊敬。

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印记随处可见,“敬”字尤为重要。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孔子认为“敬”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准,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内心的态度。所以“敬”总与“恭”相伴,恭注重外表,敬则关乎内心,正所谓“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荀子说:仁者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敬,是发自肺腑的仁爱。所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待人以“敬”,就是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

三、清

“清”的理念,意味着参与茶会不仅要身体的净化,也要有心灵的净化与清净。茶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口感,更是对灵魂的洗涤及沉淀。

“孰能浊静之徐清。”——《道德经》

“清”,及清静。在老子认为,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沉淀,第二层意思是戒躁。

为什么是指沉淀呢?老子认为:“善静者清。”

一杯浑浊的水要如何干净?在没有过滤系统的古代,要让一杯浑浊的水变清澈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它安静地放在桌子上,过半个时辰,自然污浊之物沉淀到杯底,水自然就变得清澈了。

而我们在人生中,有少部分的时期是沉淀的时期,不也正是天天在家安静学习的时期吗?

还有一层意思是戒躁,《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写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

用“躁”这个字组词,大家发现,都是一些不好的脾气或品行。比如急躁,浮躁,暴躁,狂躁。这样的行为应该戒除。

所以说中国道家对“清”的理解正好与茶道中的“清”不谋而合。很显然日本茶道中“清”是继承了中华文化中“清”的精髓。

四、寂

“寂”的理念有隔绝尘世、清心洁身之意,与“清”的理念相比,它更重视对心灵的修炼,而在整个茶会进行过程中,主客的心情保持平静,这也是对茶会仪式的重视的表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第25章里面,讲了什么是“道”,道这东西是什么?他给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描述,叫做“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有这样一个浑然天成,比天地还早的东西,它有几个特点,第一叫做“寂兮廖兮”,它必定是寂寞的,寥落的,绝不热闹,也不喧嚣,“寂兮廖兮”是大道的第一个特点。

道的特点是寂兮廖兮,天地大道都不热闹喧嚣,我们人能不能够有守住寂寞的典雅与清醒,独立而不改的节操与判断,周行而不殆的自强不息,自我更新。这也正与茶道中的“寂”的意义——隔绝尘世、清心洁身之意相呼应。

综上所述,中国的茶文化从精神上、内容上,都对日本茶道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茶道是日本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内核所在,所以说中华文化在日本还是有一些道理的,日本很好的继承了中华文化,并且将这些文化发扬光大。后面日本通过自己的思考,根据自身情况融入自己政治文化的因素,做了改变。

我认为,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非常深刻,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日本。这也正是为什么在此次疫情期间,那些美好而又感人的诗句日本能够信手拈来。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在日本的继承与发扬。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由“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浅析日本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思考”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2020星球故事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2020星球故事

油画,艺术,作品,疫情,中国国际,活动,国画,星球,油画院,绘画,中国,世界,北京,台湾,大展,画院,艺术家,院长,副会长,东方之子,和美,三峡,东西方,九州,义拍,中心,主席,书画,京东,会长

2009-03-25 #经典故事

诺亚舟广汉师大附幼致敬最美逆行者“—“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诺亚舟广汉师大附幼致敬最美逆行者“—“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幼儿园,广汉市,师大,孩子,诺亚舟,活动,岂曰无衣,主题,一线,同袍,老师,小朋友,疫情,工作,国学启蒙,书籍,口罩,意义,护士,防护服,韵律,什么是,可以做,孩子们,新型冠状病毒,让孩子,传统节日,内容,古诗词,国学

2017-02-13 #长篇故事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发生在河北赵县疫情下的温暖故事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发生在河北赵县疫情下的温暖故事

疫情,赵县,防控,医院,工作,医护人员,护目镜,方舱,村里,物资,宣传,故事,晓丽,一线,人员,全乡,党员,妇女,婚礼,小时,村民,白事,纯净水,缓办,群众,隔离,吴培培,戚伟,河北赵县,手撕面

2020-05-2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抗疫路上 银美未来家与您同行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抗疫路上 银美未来家与您同行

防控,一线,民警,物资,疫情,派出所,未来家,工作,口罩,小区,所长,吴晨,钱康,民警们,企业,南京,压力,员工,外来人员,爱心,负责人,物资紧张,辖区内,何宏,周雷,大爱,阳介,马瑞琴,责任编辑,双塘

2020-05-11 #故事大全

雄兵连:齐天大圣孙悟空为什么加入雄兵连?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雄兵连:齐天大圣孙悟空为什么加入雄兵连?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悟空,孙悟空,雄兵,斗战胜佛,世界,小伦,战士们,动漫,地球,势力,孩子,师父,美丽的世界,这个世界,华烨,孙悟,征服了,莫甘娜,好的,山顶上,二次元,东西,利用自身,优势,会长,内心,偶像,双方,卡尔,土里

2013-05-27 #小故事

“最美逆行者”“岂曰无衣”用英文怎么说?王毅外长的演讲中有答案

“最美逆行者”“岂曰无衣”用英文怎么说?王毅外长的演讲中有答案

2011-07-14 #故事阅读

《诗经》里的税收故事之十 秦风•无衣

《诗经》里的税收故事之十 秦风•无衣

秦国,衣裳,王于兴师,兵士,天子,人民,愿和你,战袍,秦风,敌人,诗中,岂曰无衣,诗经,同袍,乐曲,兵役,尚武精神,征衣,形式,战友,战歌,激情,爱国主义,犬戎,甘肃,精神,节奏,陕西,修理好,劳动人民

2020-05-31 #经典故事

《诗经》里的税收故事之十 秦风•无衣

《诗经》里的税收故事之十 秦风•无衣

秦国,衣裳,王于兴师,兵士,天子,人民,愿和你,战袍,秦风,敌人,诗中,岂曰无衣,诗经,同袍,乐曲,兵役,尚武精神,征衣,形式,战友,战歌,激情,爱国主义,犬戎,甘肃,精神,节奏,陕西,修理好,劳动人民

2020-09-13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