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于朴实无华之中感悟人物形象

时间:2020-02-24

像王冕一样勤奋好学人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51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少年王冕》 备课谈 《少年王冕》 是小学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少年王冕虽家境贫寒, 从小替人家放牛, 但仍不忘读书学习, 刻苦学画, 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 家境也随之好转的故事,赞扬了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德。 全文脉络分明, 语言朴实无华, 细读之下, 感染力强, 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 在思维方面, 逐步学会了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 主要与次要的内容,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特别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 会了解事件梗概,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 人物、 细节, 并说出自己的喜欢、 厌恶、 崇敬、 向往、 同情等感受。 在道德情感方面, 学生自我意识逐步深刻, 容易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并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 调节、 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依据, 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 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 针对课文特点和学情, 我们在备课时将捕捉品味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 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刻苦练画” 当作重中之重, 把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 勤奋学习的美好人格, 设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并将课前备课组所遇到的难题如: 课文比较长, 如何删繁就简? 怎么把握好 “孝敬”与“好学” 之间的平衡? 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 走进文本, 品出情意,与王冕产生感情共鸣, 深切地体会到了王冕的内心活动? 如何真正感受 “树立榜样” 的力量, 深刻理解和体验王冕画得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也懂得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付出努力的道理, 作为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时刻提醒自己, 一定要注意体现重中之重, 体现学生自我的感悟和表达,通过个性化朗读来突出人物品德。 达成《语文课程标准》 所提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的目标。 一、 细读文本, 揣摩内心, 感悟人物性格“美”。 高年级段的语文阅读教学, 要突出篇章教学, 重在整体感知, 抓住关键语句统领全文。《少年王冕》 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学生阅读的重心应放在捕捉品味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上, 关注典型细节所蕴涵的丰富意蕴及所起的表达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着力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语言、 动作、 心理活动的关键词句和典型细节进行重点细读品味, 召唤起学生的想象, 建立起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 在细读品味中自由地落实教师、 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 敞开心灵感悟文本所蕴涵的情境, 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透视人物心理, 揣摩人物内心深处的秘密, 使学生对文本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 在领悟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的同时走近王冕, 与王冕产生感情共鸣, 感受王冕身上所折射出的优良品质, 把人物形象读丰满。 教学时, 我们将教学任务有效落实在对文本的细读品味上, 先找一找用来描写人物形象的这些事例中细致描写人物语言、 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及细节, 并读一读这些语句和细节, 看看能体会出什么内容; 再品一品这些关键语句的精妙之处, 在使自己感受最深处进行圈画批注, “咬文 嚼字”, 互动交流。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品味课文第二自然段“母子对话” 的内容, 紧紧扣住王冕话语中“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 “倒快活些”、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这几个关键语句和王冕怎么说这个文本空白, 细细品读, 揣摩王冕说话时的内心世界, 在读出文本内在韵味的同时感受到王冕人虽小却懂事的性格。 基于以上思考, 我们在教学中预设了以下环节: 1、 复习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后,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王冕是个懂事的孩子。 2、 让孩子们自由细读课文, 找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或词语进行品读并批注, 然后说说自己感动的原因, 最后大家互相交流, 感悟人物性格“美”。 3、 通过比较品读和揣摩内心感悟“母子对话” 的内容, 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 学生就能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意思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4、以读代讲交流课文中表示王冕孝敬母亲的其他句子和表示他勤奋好学的句子。 在学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王冕的“懂事” 具化为王冕理解人、 好学、孝顺、 勤奋、 自信等具体画面。 在一句句语言的品悟中将一个个画面想象具体, 在教师、 学生、 文本三者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将一个个单线形的人物形象整合到“懂事” 上, 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让学生真正明白我们要像王冕一样勤奋好学、 孝敬母亲, 在享受人物形象立体美的同时, 感受到文本语言的形象美。 值得提醒的是: 写人的文章大多是为了赞扬文本主人公的品质, 教学中不能将文本中人物品质的抽象分析作为阅读的重心, 这样思想性强了, 语文味没了, 语文课变成了思想品德课; 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时, 不要面面俱到, 应按事情发展线索, 沿着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由点到面,由浅入深, 将人物形象整合成一个立体化形象的轨迹, 在整体把握人物形象的前提下, 去观察人物的神态、 动作, 揣摩人物的心理、 语言, 通过师生、 生生等多元互动, 感受人物性格特征。 二、 图文结合, 以读代讲, 感受景色烘托“美”。 写人的文章一般都非常注重景物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都会花一定的笔墨描写景物, 这样的景物描写一般不是为写景而写景, 它常常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息息相关, 浸染着作者的感情, 是赏析人物形象的重要依据。 作者的用意是力求在刻画人物形象的同时, 通过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 进一步丰满人物形象。 课文中第五自然段中有一段激发王冕学画欲望的精彩景物描写。 这段景物描写, 把雨后天空、 湖水、 青山、 绿树、荷花等景物写得如诗似画, 清新美丽, 读来令人如在画中, 陶醉不已。 难怪王冕当时被这景色所迷醉, 并激发了他开始创作的欲望, 由此一发而不可收, 终成画荷高手。 这段景物描写有它的象征意义: 因为这一池暴雨后的荷花, 是王冕学画的契机; 王冕人生的转折处; 王冕生机勃勃, 自强不息, 纯洁高尚的人格写照。 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文本中的景物描写置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之中, 把景物描写、 人物行动描写与心理活动描写等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从表现人物的角度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景物描写, 使景物描写能进一步烘托人物 形象。 对课文中的这一段景物描写, 要从王冕热爱生活、 留心生活、 善于发现、 善于思考等角度去理解, 立足文本, 图文结合, 在品读中生成王冕勤学、 自信的形象, 有机地展现下文所隐藏的王冕勤学的过程性画面。 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悟景色它美在哪里, 还应揣摩王冕怎么发现美及发现美时的内心活动, 让学生从王冕的发现中既感受到人物的形象, 更感悟出文本所蕴涵的语言美。 教学中, 我们可以在学生交流王冕刻苦学画的同时这样来引导: 同学们王冕学画也是一个偶然, 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欣赏雨后美。 1、“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王冕为什么能够发现这么美的景色呢? (他爱读书、 善于观察…… 2、 如果你是王冕, 你想用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雨后景物的美呢?颜色、 形态、 层次、 精神…… 3、 这对我们以后能写好景色有什么启示呢? (按顺序来写、 抓住颜色… 4、 这么美, 让我们永远把它好好珍藏吧!(试着背出来) 5、 看到这么美的景物, 此时的王冕会怎么想, 又会怎样做呢?学画画、 要努力学习、 我能画下来、 给母亲看…… 引读品味下文中的“古人说‘人在图画中’”、“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 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 这样, 整个教学紧扣关键词句, 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揣摩中, 既欣赏了景物描写的美, 又提高了学生分析、 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领悟了人物的性 格特点,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主人公的优良品质的熏陶。 三、 丰厚文本, 激活期待, 升华课文空白“美”。 萨特曾说过: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学生在阅读中, 并不是消极地接受、 获取意义, 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 建构意义, 甚至创造意义。学生读任何文本, 如果缺乏对文本的期待、 推想、 预测, 那么阅读的动力就会减弱, 阅读的内驱力就没有被发动, 对文本的创造就会降低, 这样也就无法把握文本的空白意义或不确定性。 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教学, 教师必须要把课堂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驰骋、 想象和创造, 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得到发散。 本篇课文中作者的留白之处, 能激起学生阅读期待的地方有很多,如: 想象一下“这几年年成不好” 的情况, 联系王冕“舍不得吃”、“舍不得花”, 与同年的你相比, 你有什么体会? 王冕用牛车载着母亲出游时,母亲心里十分高兴, 此时母亲心里会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呢? ” 等等。 其中王勉刻苦练画这一处引起了我们的特别关注, 从王冕看到雨后自然美景, 决心自己学画, 到“起初画得不好”, 直至“大有长进 ”, 这个过程中, 王冕付出了多少努力, 文本中没有介绍, 只用“三个月” 这个时间概词一言以蔽之。 这三个月, 是王冕面对困难与挑战的三个月, 是考验他耐心、 信心与毅力的三个月, 正是这“三个月”, 集中体现了王冕的持之以恒、 刻苦钻研的精神。 在教学时,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想象王冕在这三个月里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 他又是如何克服的, 使人物的形象更为丰满。 我们在课件出示这句话后, 引导同学去读并质疑, 创设了这样的情景: 王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荷花画得这么好, 这是刻苦努力的结果。 课 文中只写“三个月后便大有长进”, 没有写他如何努力, 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再现当时的画面。 自己想象一个情景, 用几句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课件出示创设的情景: 起初画得不好, 但 , 而是 当 时, 他 ; 当 时,他 ……三个月之后, 便大有长进, 那荷花的精神、 形态、颜色, 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有的 , 有的 有的 ……真是 ! 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到了王冕自学习画碰到的困难与艰辛, 更从中体会到他的决心和信心以及刻苦好学、 持之以恒的精神。“情景” 能够帮助读者走进文本, 去体验文本中人物的生活细节, 只有这样的“细节” 被读者体验并真正的感悟到, 文本才能对读者有意义生成。 同时, 帮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语言实践中超越文本, 又回归人性, 唤起心灵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将勤奋努力、 持之以恒、 刻苦钻研的种子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上。 这样, 就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 一个感动的空间。 让学生产生这种感动、 经历这种感动, 让学生的情感在强烈的震撼中达到高潮。 让学生“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感动文本、 感悟畅谈, 学会做人心灵“美”。 学习本课的最终目的, 是使学生在感动文本中潜移默化地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 进而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教学的结尾为了达成最终目的, 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感悟写话的情景: 1、 少年的王冕就这样有滋有味地生活着, 他这样地孝敬母亲, 又是这样地勤奋好学, 作为同是少年的你们, 想对他说些什么? 将你的感受写在课前发给你的读书卡片上。 2、 在音乐声中, 学生交流体会, 通过榜样的引领, 净化纯洁的心灵, 将勤奋努力、 持之以恒、 刻苦钻研标榜为做人的真谛。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教学当中的“情” 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 有了它, 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学生在深入细读文本后, 通过具体事例的学习, 已沉淀的饱满的感情都迫不及待想表达出来。 因此, 在对课文情感的深入感悟中, 我们让学生把自己放在课文情景中, 人性相通, 人情相通, 学生在内心中把文本内容和自身实际联系起来, 也就能很好的达到这种情感上的互动了。 此时, 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的鼓励学生说说对王冕这个人物的认识,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其影响, 情感上达到一个顶峰。 另外学生也体会到王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这都是王冕的勤奋好学的结果, 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学生明白了我们自己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 学生的思绪、 情感都受到了积极的影响。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于朴实无华之中感悟人物形象”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高考真题——人物形象—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高考真题——人物形象—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简要,小说,小格,练习册,全国卷,情节,草叶,蚂蚱,会明,张玮,赵一曼,全国,浙江,安徽,土地,性格特点,文字,新课标,有声电影,活儿,蓑衣,马兰花,有哪些,刘震云,卡波尔,太累,微微,杜鲁门,王有福

2019-01-10 #长篇故事

人物形象——寓言的灵魂——浅谈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寓言创作

人物形象——寓言的灵魂——浅谈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寓言创作

寓言,人物形象,学生,人物,艺术形象,创作,孩子,形象,叶公,特点,作者,故事,小说,故事情节,细节,规律,教育,中国古代,寓意,行为,言中,栩栩如生,生活,物形象,习惯,人们,哲理,动物,学校,家庭

2020-07-01 #故事大全

人物形象——寓言的灵魂——浅谈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寓言创作

人物形象——寓言的灵魂——浅谈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寓言创作

寓言,人物形象,学生,人物,艺术形象,创作,孩子,形象,叶公,特点,作者,故事,小说,故事情节,细节,规律,教育,中国古代,寓意,行为,言中,栩栩如生,生活,物形象,习惯,人们,哲理,动物,学校,家庭

2020-08-22 #短篇故事

人物形象——寓言的灵魂——浅谈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寓言创作

人物形象——寓言的灵魂——浅谈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寓言创作

寓言,人物形象,学生,人物,艺术形象,创作,孩子,形象,叶公,特点,作者,故事,小说,故事情节,细节,规律,教育,中国古代,寓意,行为,言中,栩栩如生,生活,物形象,习惯,人们,哲理,动物,学校,家庭

2020-08-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人物形象——寓言的灵魂——浅谈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寓言创作

人物形象——寓言的灵魂——浅谈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寓言创作

寓言,人物形象,学生,人物,艺术形象,创作,孩子,形象,叶公,特点,作者,故事,小说,故事情节,细节,规律,教育,中国古代,寓意,行为,言中,栩栩如生,生活,物形象,习惯,人们,哲理,动物,学校,家庭

2020-08-21 #经典故事

人物形象——寓言的灵魂——浅谈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寓言创作

人物形象——寓言的灵魂——浅谈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寓言创作

寓言,人物形象,学生,人物,艺术形象,创作,孩子,形象,叶公,特点,作者,故事,小说,故事情节,细节,规律,教育,中国古代,寓意,行为,言中,栩栩如生,生活,物形象,习惯,人们,哲理,动物,学校,家庭

2011-06-12 #短篇故事

伊索寓言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一下里面寓言的人物形象.

伊索寓言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一下里面寓言的人物形象.

寓言,伊索寓言,故事,智慧,伊索,影响,古希腊,生活,古希腊人,农夫,后人,奴隶,性格特征,民间,欧洲,精华,创作,发展,世界上,寓言集,最古老,埃索,在欧洲,不一样,人民,东西方,原书名,传说,作品,伦理道德

2020-07-31 #故事会

人物形象——寓言的灵魂——浅谈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寓言创作

人物形象——寓言的灵魂——浅谈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寓言创作

寓言,人物形象,学生,人物,艺术形象,创作,孩子,特点,叶公,形象,作者,故事,小说,故事情节,细节,规律,教育,中国古代,寓意,行为,言中,栩栩如生,生活,中的人物,物形象,习惯,人们,哲理,动物,学校

2020-05-2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