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立德树人这篇大文章

时间:2020-03-07

育人先育德,抓好立德树人工作,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

提示:本文共有 42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湘潭大学着力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的探索与实践

文/赵猛

高校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培养一批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先育德,抓好立德树人工作,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如何顺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既接通“天线”,牢牢把握住立德树人的总任务总要求,又接好“地气”,紧贴青年学生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有温度有成效?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湘潭大学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以“一引领两转化三融入”为核心的育人模式,有力提升了立德树人工作实效。

精心谋划:更新育人理念引领立德树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对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湘潭大学党委书记黄云清认为,在传统教育方式中,由于专业教学与思想教育未能真正有机融通,难以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变化,在不同的学科专业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优秀传统文化、国史党史等方面的系统性教育不够,导致一部分学生容易出现政治意识疏离、理想信仰模糊等问题。

如何破解专业教学与思想教育实际上出现“两张皮”这一难题?早在2002年,湘潭大学就借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契机,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才兼备人才这个主题,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了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

思想逐步统一,共识渐渐形成。经过深入讨论,广大师生认为,湘潭大学办在伟人故里,从创办起就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又得到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综合性的学科门类、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等“天然优势”。立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任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这个“天然优势”,在突出强化政治可靠、思想过硬这一核心的人才目标理念引领下,从教育内容、方式、手段、平台、载体等各方面下功夫,真正构建一个将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机体系。

情理融通: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立德树人根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办学治校的根本要求和使命。立足学校拥有的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切入点,从课堂这个主渠道抓起,首先着力打造既有特色又有吸引力的课程体系。

思政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讲清“大道理”,又要结合社会现实和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讲好“小道理”。湘潭大学从自身实际出发,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等优势平台,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科优势,转化为学科专业建设资源和课程资源优势,在思政课程中不仅适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充实进来,而且组织专家教授,编写了《恰同学少年》《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巡礼》等系列特色教辅教材,开设了《伟人智慧——大学生学习毛泽东》《领袖智慧——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研究》等特色课程,大大丰富了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并通过专题讲授、互动教学,有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教学真正“活”了起来,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着力打破思政课程、思政老师“单线作战”的局面,真正让所有课程、所有老师都切实担负起思政教育和立德树人职责,形成育人“大合唱”格局。以用好用足红色文化资源为重点,打通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关节,构建“大思政”视野下的课程体系,湘潭大学以“课程思政”凸显核心价值引领为主要思路,致力于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在内容、平台、载体、渠道等方面的有机融通。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导学课,强调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专业沿革、专业价值和专业发展与中国力量、中国成就、时代使命相融;通识课程强调文化育人与文化自信相结合,推出了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湖湘文化研究等系列课程,张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实践课程强调实践育人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专业实习、社会调研、学科竞赛、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红色旅游结合,推出“红色筑梦·精准扶贫”文创设计展、“党史知识”学科竞赛、“徒步韶山行”社会调研等系列实践教学活动。

湘潭大学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厚植立德树人基础,有效实现了思政课程与专业教学、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的对接融通,构建起了涵盖思政课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与实践课程既各有侧重又互补互促的课程内容体系,形成了立德树人工作的全参与、全覆盖。

整合优质资源,搭建有效平台,是推动教学与科研、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升立德树人效果的重要一环。湘潭大学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汇聚全校力量与资源,逐步构建和完善了以“一学科、一专业、三中心、五基地”为主体的教学与科研互动、育人与实践贯通的优势平台,即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家二类特色专业中国共产党历史;省部共建毛泽东思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首批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首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首个国家级红色旅游重点研究基地“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这种集学科专业、科学研究、培训研修、实践实训为一体的高层次平台的建设,为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力推进:坚持以点带面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立德树人是一项基础工程、系统工程,必须紧密结合实际,从教育理念、制度规范、工作机制,到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平台载体、方法手段、环境氛围等各个方面,抓好整体谋划与顶层设计,既找准工作‘抓手’和切入点,又加强相互协同,形成合力,全面推进。”湘潭大学党委书记黄云清认为,深化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要找准点,有处着力,又要注重面,整体提升。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坚持以扎根伟人故里、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切入点,引领思政教育,践行立德树人,湘潭大学始终牢记“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伟人嘱托作,造就了“牢记嘱托、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明确湘潭大学行为规范、制定大学章程,以及出台和完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意识形态和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规章制度,使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既有宏观规划、部门职责,又在师生中形成了普遍共识与行动自觉。

为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湘潭大学在科研项目申报、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着力从人员组织、经费保障等方面,强化引导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推动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形成了“育人—研究—育人”的良性循环。一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在国家重大和重点研究项目的基础上,编写系列教材或教辅读物,成效显著。另一方面,成功申报获批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疑难问题研究》等多项研究项目,为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提供了有效保障。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是关键。一直以来,湘潭大学坚持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方面,依托学校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实践研修基地、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等平台,构建了以“沿着伟人的足迹”为主题,以红色精神、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师道大讲堂”理论讲座、“明道信道”系列宣讲、“重走毛泽东小道”情景体验、“情牵脱贫攻坚”实践活动为主要环节的师德师风培育机制,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传道者先明道信道。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宣传“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沧南教授、在青年学生中“播种信仰”的曾子其老师等教书育人典型,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构建了听(讲座)、查(文献、调查)、看(影片)、走(红色之旅)、讲(讨论、演讲)、写(论文、心得、调查报告)“六位一体”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打造了“领航讲堂”特色品牌专题课程,为提高思政教育和立德树人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学育人,文化是根。坚持以德育人、以文化人,是增强立德树人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湘潭大学在着力打造以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校名校牌、毛泽东铜像广场、毛泽东诗词碑、毛泽东图像数据中心、校史展览馆等为主体的“红色主题”校园环境基础上,以红色文化传承为主线来构建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举办红色歌曲百人大合唱、红色经典阅读大赛、红色经典电影展播、红色旅游校园行、“重温入党誓词,缅怀伟人功绩”、党史文化宣传周、“青年说”之“我说十九大”等品牌活动,创办《毛泽东论坛》《党史学苑》《湘韵》等特色专刊,邀请全国红色文化专家、抗战老兵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来校举办文化讲堂,运用学校官网官Q官微、学生三翼校园网、青年传媒中心等校园媒体开设网上专栏,有力提升了校园文化的思想品位、文化品位、艺术品位和创新品位,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品格涵养作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长期的改革与实践中,湘潭大学以扎根伟人故里、传承红色基因为切入点,以培养政治可靠、思想过硬的时代新人为核心,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育人实效为目标,通过探索和实践“一引领两转化三融入”的立德树人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办学以来,在培养的近31万名毕业生,涌现3位院士、12位长江学者、17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几十位大学校长等一大批杰出人才。进入新世纪以来,学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升学率达25%左右,近三年,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3101项,获评湖南省百佳大学生共产党员、湖南省优秀毕业生近千人;在学生中涌现了首批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大学生中唯一一位“双百人物”文花枝,首批全国道德模范杨怀保,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邓榕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誉为“湘大模范群体现象”和道德模范的“雪球效应”,为进一步做好立德树人这篇大文章、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

[责编:曹漾]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立德树人这篇大文章”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用红医精神立德树人

用红医精神立德树人

江西,学生,精神,红色,史博,立德,医馆,树人,光明,光明日报,实物,史料,图片,故事,情操,赣南,课程,行舟,革命老区,开设了

2020-06-17 #经典故事

立德树人的感人故事

立德树人的感人故事

立德,立根,人生,一生,人们,孩子,教育,湛师,义工,世人,中考,古人,品德,天地,宗谱,情况,树人,栋梁,绝顶,高人,调研,是人类,美好的回忆,修普,古香,安守,少伟,易君,秋华,王阳明

2020-01-16 #经典故事

立德树人的名人故事

立德树人的名人故事

诚实守信 学校 学生 同学 父母 立德 老师 班级 社会 树人 舒城县 分以上 引导学生 活动 个人 定会 常怀 德育 德育教育 让学生 人生 本课 栏目 素质教育 表里一致 生活 守信的人 人性 同学们 国家

2020-04-28 #故事会

立德树人 我身边的教育故事

立德树人 我身边的教育故事

学生,教师,单位,师生关系,职业,李老师,孩子,方面,工作,写作业,了学,李国刚,得理,师亦友,女神,亲身经历,事件,亲师,内容,作业,体育,内心,前提,初心,历史,工作室,好坏,学习成绩,思想,平台

2020-06-23 #故事大全

立德树人 我身边的教育故事

立德树人 我身边的教育故事

学生,教师,单位,师生关系,职业,李老师,孩子,方面,工作,写作业,了学,李国刚,得理,师亦友,女神,亲身经历,事件,亲师,内容,作业,体育,内心,前提,初心,历史,工作室,好坏,学习成绩,思想,平台

2020-06-23 #故事大全

立德树人 我身边的教育故事

立德树人 我身边的教育故事

学生,教师,单位,师生关系,职业,李老师,孩子,方面,工作,写作业,了学,李国刚,得理,师亦友,女神,亲身经历,事件,亲师,内容,作业,体育,内心,前提,初心,历史,工作室,好坏,学习成绩,思想,平台

2020-06-23 #故事阅读

立德树人 我身边的教育故事

立德树人 我身边的教育故事

学生,教师,单位,师生关系,职业,李老师,孩子,方面,工作,写作业,了学,李国刚,得理,师亦友,女神,亲身经历,事件,亲师,内容,作业,体育,内心,前提,初心,历史,工作室,好坏,学习成绩,思想,平台

2020-08-10 #长篇故事

用一生讲述立德树人的故事

用一生讲述立德树人的故事

王树春,鲁东大学,书画,毕生,研究,作品,引路人,胶东,脾气,美术系,书画作品,书画家,心血,父亲,创作,工作,张士保,赵康,一生,价值,史论,师者,学校,承续,故事,教师,教学,教材,烟台,温饱

2008-12-24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