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女部汉字与中国古代婚姻文化

时间:2020-03-14

而今,这种孩子应该掌握的分析汉字的基本知识在教材中却不见踪影,这难免是一大憾事

提示:本文共有 533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在过去,关于文字的知识是极受重视的,早在《汉书.艺文志》就记载:“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造字之本也。”而今,这种孩子应该掌握的分析汉字的基本知识在教材中却不见踪影,这难免是一大憾事。

汉字,对于中国人,对于整个中华民族,至关重要。虽然,汉字的形体在漫长悠久的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屡有变异,但它却忠实地传承了这一段光辉历程,清晰地照亮了中华民族踟蹰前行的漫漫夜路。每一个汉字中都蕴藏着一个古老的世界,研究汉字能帮助我们追溯那段历史。本文就从女部汉字入手,一窥中国古代婚姻文化的发展。

从“姓”字看群婚制度

“姓”字甲骨文作(见上图),左边的构件为“生”,右边的构件为“女”;西周金文中,有的“姓”字作(见上图)”,像草木从土中生长出来,楷化写作“生”,有的作(见上图),由“人”和“生”两个构件组成,也有的由“女”和 “生”两个构件组成;小篆以后,“姓”字都由“女”和“生”两个构件组成。《说文解字》中把“姓”字说解为:“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就是说:古代帝王们的母亲无夫而孕,感应天意而生子,所以才叫“天子”。所谓“因生以为姓”,就是,谁生的你,你就姓谁的姓。《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说明当时第一代姓始祖(男性)出生后,根据他的母亲生育时候周围的地理或者自然环境来创造姓氏。可见姓是从母亲那里代代相传下来,表明人血缘身份的标记。这与现代随父姓是截然不同的,子女的血统之所以维系在母系一方,是母系社会文化的遗存和表现,与当时的群婚制有很大关系。

所谓群婚制,就是指原始社会中一定范围的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婚姻形式,其本质特征在于两性关系受到一定范围的血缘关系的限制或排斥。在母系氏族社会的前期,两性关系是杂乱而没有任何限制的,同一氏族部落内的男女, 在兄弟姐妹乃至父母子女的直系血亲间都没有任何禁忌。正如《吕氏春秋.恃君览》云:“昔太古尝无君矣,其生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之合,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管子.君臣下》云:“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妃匹之合,兽处群君。”《列子.汤问》云:“男女杂游,不媒不聘。”这些都表明:在远古的确曾存在过没有任何限制的两性关系,既不受血缘的约束,也不受辈分的顾忌。可把这一阶段称为“杂婚制”,这是一种彻底的性自由。

人类在自身的繁衍中,慢慢发现了血亲婚配会影响后代的体质和智力的正常发育,于是开始逐渐排除兄弟姊妹间的通婚,从杂婚制演进为群婚制的两性结合。这一时期也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排斥不同辈分婚姻关系,血缘集团内同辈男女之间“血缘群婚”阶段。第二阶段便是排斥了血亲男女间的婚姻关系的“族外群婚”阶段。不难发现,与“姓”相联系的应是排斥血亲婚配的“族外群婚”习俗。“姓”一是可以加强氏族的血缘关系,二是避免同姓结婚以增强种族的生命力。

从“室“字看对偶婚制度

“室”字由“宀”和“至”两个构件组成的会意兼形声字。至的甲骨文字形作“(见上图)。像箭射到地面之形,表示来到之义。《说文. 宀部》:“室,实也。从宀从至。至,所止也。”本义是指所安歇的堂内房间,后引申为房屋、家人、妻子等义。“室”反映了汉族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婚姻制度——对偶婚制。在对偶婚制时代,“人所至”正是婚姻中的男性,而“室”正是提供给这位男性的歇息的处所。

对偶婚制是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由母系氏族社会逐渐向父系氏族社会演变。人们开始追求相对固定的婚配对象。对偶婚制是向文明的一夫一妻制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这种制度下,一个女子可以在一群男子中选择一个作为主要的丈夫。同理,一个男子也可在一群女子中选择一位作为主要的妻子。传说中的舜、象共妻娥皇、女英,但舜和娥皇是主夫和主妻。《孟子.滕文公下》对这种婚姻形式也有所反映:“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所以,“室”后引申为“男子的配偶”之义。《左传.桓公十八年》:“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其中的“室”也是此意。

在对偶婚时期,男女之间的关系是自由松散的,没有固定的占有形式,纳西族的走访婚与对偶婚非常类似。辛立《男女.夫妻.家国》中记载:在纳西族的住宅布局中,两侧设有客房,客房是已婚妇女同自己的男阿柱偶居的地方。成年男子白天在自己家族中工作,晚上到女阿柱家过夜,所生子女归女。”这样婚姻显然与后来的一夫一妻制还是大不相同的,结合于离异都是较为随意的。

从“媵”字看一夫一妻多妾制

“媵”,形声字。《说文解字》无记载,今篆(见上图),从女从朕会意,朕也兼表声。《汉字源流字典》中记载:“媵”是“剩”(陪送财礼)的异体字,是“朕”的加旁分化字,是“送”的后起分化字。其本义为陪送出嫁,如“近因小女出阁,预置媵婢月香”。后引申泛指“相送”,如“彼滔滔兮来迎,鱼隣隣兮媵予”。又引申指“承接”,如“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再后又泛指随嫁的女子和男子以及成为了妾的特指。此外,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到:“送为媵之本义。以侄娣送女乃其一端耳。”杨筠在也从文字学的角度,分析“媵”字本义为“将送”,引申为“送女”,再引申为“侄娣及二媵”通用的名称,最后变成二媵的专称。可见,“媵”一字由宽泛的“送”引申为“送女出嫁”再引申为“妾”。“媵”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媵婚制。

“媵”婚制可以看作远古伙婚制的演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于是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这个传说说的是古代一个部落的首领,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同时嫁给了虞舜,这就可以看作是当时一种媵婚的习俗。后来,媵婚成了贵族阶级普遍实施的一种婚姻形式。媵嫁制度规定,诸侯之女出嫁,要由她的妹妹、侄女随嫁。此外,还要由两个与女方同姓的诸侯国各送一女随嫁,称为“正媵”。《春秋公羊传.庄公十九年》中就对此有一段介绍:“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这就是所谓“诸侯一娶九女,诸侯不再娶。”

媵婚制,直至妻从夫居成为婚姻的稳固形式之后,仍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这种一夫一妻多妾制其实是奴隶主贵族借联姻扩大政治势力的手段。但是,这种制度本身存在名分、德行、婚姻的多重矛盾,妇女的地位越发低下,成为了男子的附庸,说到底,其本质就是一夫一妻制名下掩盖的多妻制。

从“娶”字看掠夺婚制

“娶”《说文解字》说解为:“取妇也,从女从取。”“娶妻”在先秦文献中,有时也作“取妻”。 “取”, “会意字, 甲骨文从又 (手) , 从耳, 会抓捕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之意。《说文·又部》:‘取, 捕取也, 从又, 从耳。’《周礼》:‘获者取左耳。’本义为割下左耳。”[2]“取”的甲骨文是“ ”就是像一只手和一个耳朵。在古代,战争中,要把自己杀的或俘虏的敌人的左耳朵割下来,作为自己所立战功的依据。在古代捕获野兽时,人们也采用相同的做法。可见,在过去“娶”就是“取”,只是后来意义改变,增加表意构件“女”,表示男子迎接女子过门成亲。那么在过去,为什么现在人看起来如此喜庆的事情却与战场上或捕兽时所使用的血腥字眼联系在一起了呢?可以说,“娶”字里反映的是上古的掠夺婚制。

掠夺婚制指的是父系社会初期,男子希望自己能处于主导地位,将女子带到自己家里,成为财产的一部分,完成婚姻居处关系和财产继承制度的改变,于是对女人采取的强制性占为己有的抢劫行为。有人说或许过去妻子就是战争中的俘虏,本来是要杀死取左耳,但因为各种原因留下来成为了自己的妻子。在古代的确有通过战争或武力方式获得妻子的记载,如 《国语·晋语》 :周幽王伐有褒而取褒姒。又如《左传·桓公六年》:郑太子忽奉郑伯之命率兵救齐 , 齐侯欲将女儿文姜嫁给他 。郑太子推辞说:“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

这种抢婚之俗 , 当今有些少数民族中尚存遗风。如瑶族,也是昏夜迎娶,假抢新娘。即夜晚时分,男方结伙高举火把冲向女方之家,半路上,女方也结集人马冲杀出来,男方抢新娘,女方又抢回。最后新郎新娘双双溜出,于是双方停止抢夺,一起喜享婚宴。又如,云南壮族迎娶新娘,也多选择在傍晚或黎明时分进行, 不到这个时辰,新娘不能进入男方家门。

从“娶”与“取”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于我们而言充满浪漫与温情的婚姻在原始社会是充满暴力和女子的血泪的。随着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婚姻中男女双方的关系也颠倒过来了。原来是男子随女子居住,现在女子要出嫁甚至被掠夺至外氏族,随男方居住。这时的女子被要求委身于男子,履行生儿育女的义务,甚至死后还要殉葬。这说明“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 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发生的, 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

从“嫁”字看买卖婚姻

“嫁”《说文解字》解释为:“嫁,女适人也,从女家声。”[1]在汉字中,有一种“音近义通”现象,即有些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在字义上也相同或相近。这是由于在词汇的发展中,人们常常用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来称呼类似的事物。“嫁”字究竟从何得名?《白虎通义》:“嫁者,家也。妇人外成,以出适人为家。”这句话意思是女子只有出嫁才算有了自己的归宿。可见“嫁”与“家”同源。但这里的嫁并不同于现在的两情相悦。古代女子婚嫁是建立在男女家庭地位极为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女子应该无条件服从丈夫。这在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如《谷梁传》中记载:“夫者,妻之天也。”除此,我们还应该看到,“嫁”与“贾”上古音同。《说文》:“贾,市也。”“市”就是买卖,“嫁”也是有“卖”这一义项的,这表示着一种新的婚姻方式——买卖婚姻。

买卖婚是生产力得到发展后,与私有财产积累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有了私人财产,男子们抢亲的情形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把女子当作货品,用其他货物换取她作为妻妾的一种婚姻成立方式。《战国策.西周策》:“以嫁之齐也”,“嫁之齐”就是把她卖到齐国 。再如《韩非子.六反》:“今家人之治产也......相怜以衣食......天饥岁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这里的“嫁妻卖子”就是卖掉妻子和孩子。当然,除了这样的纯粹把女子当作商品货币进行交换,还有以聘金、彩礼缔结婚姻的形式。《仪礼.士昏礼》所载“六礼”中有“纳征”一项,即男方用束帛等物作为女方聘物 。不过“纳征“这一关 ,就不得 “请期 ” 即迎亲 。但从本质上,都具有了买卖的性质。女方得到了财物,把女子转给男子,在这一过程中,女子没有选择的权利。

买卖婚姻从本质上说是父权制和私有制的产物,对于男子来说,妻妾是自己的传宗接代的工具,与私有的财产并无区别。而对于女方家庭来说,女子是嫁出去,成为别的家庭的劳动力,自己会获得一定的价值补偿,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代社会如此重男轻女。

从“媒”字看聘娶婚制

媒,篆(见上图)《说文解字》:“媒,谋也,谋和二姓者也。从女某声。”段玉裁注:“虑难曰谋。”《周礼.媒氏》注曰: “媒之言谋也。谋合异类使成合者。”“谋”是考虑谋划,侧重商议出办法或盘算出主意,与“媒”的意思在某种意义上是相通的。媒的作用是“司男女之无夫家者会而合之”,即代表男女双方两家去对方家里谋划婚姻,商量事宜,促进男女双方的结合,以达到继嗣的目的总结。媒的出现标志着聘娶婚制这一绵延中国历史达数千年的最重要的婚姻成立方式应运而生了。

聘娶婚,简而言之,是男子以聘的程序娶妻,女子按聘的方式出嫁。《诗经》中有这方面的描述。《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意思是说,要砍伐树枝怎么办,没有斧子是不行的。要娶媳妇怎么办?没有媒人是不行的。《礼记.昏义》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的娶亲程式,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男方看上了哪家姑娘,先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的到女方的允诺后,就派使者前去送上礼物。女方如果收下礼物就表示同意议婚,可见媒人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

聘娶婚制度的出现代替了过去掠夺婚、对偶婚等早期婚姻形态,跨进了一夫一妻制文明社会的门槛。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经历了杂婚制、群婚制、对偶婚制度、父权制下一夫多妻制的历史变迁。在对偶婚制向一夫多妻制的过渡中,掠夺婚和买卖婚也相继出现,而群婚制末期出现的媵婚制也为一夫多妻制度打下了基础。在漫长的婚姻制度的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出男女关系正从以女性为核心的母系氏族社会逐渐向以男子独尊的父系氏族社会过渡。

张世禄在其《文字上之古代社会观》中阐述道 :“世界言形象文字者, 必推吾国 ,则此文字者 , 诚有史以前,先民遗迹之所留,曷借之以窥其政俗之梗概,以补史策所未及者乎。”通过对“姓”、“室”、“媵”、“娶”、“嫁”、“媒”这些女部汉字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那些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流行,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婚姻形态 ,也见证着它们在历史潮流中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国的汉字见证并保留了这些历史演变的真相和本质,让我们得以了解古代社会婚姻家庭生活的风貌,这便是研究汉字文化的意义所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女部汉字与中国古代婚姻文化”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社交礼仪: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社交礼仪: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孔子,孟子,老子,礼节,孟母,礼仪,稽首,古人,仪式,六礼,女子,妻子,推手,时候,母亲,宫敬,专用于,我可以,书信,京都,以示,加冠,婚姻关系,地方,女家,学识,孩子,意思,方式,末尾

2020-05-28 #小故事

日本综艺 汉字由古代中国象形文字而来 每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

日本综艺 汉字由古代中国象形文字而来 每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

华纳,广告,会员,好莱坞,无耻之徒,用户,权益,腾讯视频,用户提供,为会员,吸血鬼日记,破产姐妹,我知道了

2020-06-14 #故事会

「文学趣谈」汉字才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

「文学趣谈」汉字才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

汉字,文字,汉语,文言,语言,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中国,文明,手段,系统,载体,到今天,代一,念一,扬文,音文,和发,能大,不变,万变,东西,中华儿女,全球,书法,事迹,书面语言,书面语,先民,优势

2009-07-18 #短篇故事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演变历程——汉字的规范化包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演变历程——汉字的规范化包

汉字,汉语,形声字,发展,文字,形体,偏旁,方音,结构,语言,作用,字体,意义,新字,词汇,象形,阶段,音节,表意,上许,一面,世界,优点,历史,和声,声符,字义,形声,形态,成分

2018-07-03 #小故事

古代汉字笑话大全.畅游汉字 有关谐音的笑话

古代汉字笑话大全.畅游汉字 有关谐音的笑话

笑话,谐音,猪肝,汉字,经理,师爷,学生,猪耳朵,笑话大全,中国,县令,导弹,我家,推销员,知县,管家,有关,黄军,黄先生,古代汉字,卖鱼,全体,儿子,古诗,同学,回电,店主,根竹,电报,竹竿

2020-05-24 #短篇故事

古代汉字笑话大全.畅游汉字 有关谐音的笑话

古代汉字笑话大全.畅游汉字 有关谐音的笑话

笑话,谐音,猪肝,汉字,经理,师爷,学生,猪耳朵,笑话大全,中国,县令,导弹,我家,推销员,知县,管家,有关,黄军,黄先生,古代汉字,卖鱼,全体,儿子,古诗,同学,回电,店主,根竹,电报,竹竿

2020-09-01 #故事阅读

古代汉字笑话大全.畅游汉字 有关谐音的笑话

古代汉字笑话大全.畅游汉字 有关谐音的笑话

笑话,谐音,猪肝,汉字,经理,师爷,学生,猪耳朵,笑话大全,中国,县令,导弹,我家,推销员,知县,管家,有关,黄军,黄先生,古代汉字,卖鱼,全体,儿子,古诗,同学,回电,店主,根竹,电报,竹竿

2020-09-06 #长篇故事

古代汉字笑话大全.畅游汉字 有关谐音的笑话

古代汉字笑话大全.畅游汉字 有关谐音的笑话

笑话,谐音,猪肝,汉字,经理,师爷,学生,猪耳朵,笑话大全,中国,县令,导弹,我家,推销员,知县,管家,有关,黄军,黄先生,古代汉字,卖鱼,全体,儿子,古诗,同学,回电,店主,根竹,电报,竹竿

2020-09-06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