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以家人之名:我从未想过要造反 大明宁王朱权的一生

时间:2020-03-21

遵化距离北平只剩一天的路程,为了更好的养精蓄锐,迎接一场大战,大军驻扎休整

提示:本文共有 40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01

建文元年十一月,朱棣带着从大宁收编过来的军队急急忙忙的往自己的封地北平赶去,李景隆率朝廷的50万大军已经围困北平许久,等待救援。遵化距离北平只剩一天的路程,为了更好的养精蓄锐,迎接一场大战,大军驻扎休整。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军营里办起了文娱晚会,听说宁王府艺人李良辰是个歌唱大家,被众人起哄着已经连唱数曲,仍意犹未尽,这是军中难得的轻松快乐时光。

尽管已经出了山海关,但是北方冬天的夜晚还是很冷,小北风总想往脖颈子里钻,让人时不时的要拉一拉衣领。不过,这点冷对于久居大宁的朱权来说,并不算什么,真正让他心寒的是,就在几天前四哥朱棣劫持了他全家,收买了他的军队,烧了他的王府,逼着他不得不跟着朱棣前往北平,参与靖难。

而此时坐在旁边的四哥朱棣正举杯豪饮,赔笑着频频给自己敬酒。朱权有点不太认识自己的这位四哥了。这个人半个多月前来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哭诉即将性命不保,天天与我称兄道弟,述说往日情谊,原来竟是一场阴谋。

这一切突如其来的巨变,让朱权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今后在建文皇帝和四哥朱棣之间应该扮演的角色。

02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出于对各个藩王势力的忧虑,建文帝刚刚登基的第一把火就烧向了自己的叔叔们——削藩。经过朝廷内部讨论,决定先从有问题的藩王下手。朝廷的爪牙马上开始行动告发藩王的错处,齐王、代王、岷王相继被废为庶人、软禁。周王次子秘密告发父亲图谋不轨,于是朝廷派李景隆以备边为名,途径周王封地开封,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打发到云南蒙化。湘王被人恶意指控意图谋反、伪造宝钞、善杀等罪名,朝廷竟然决定将军队伪装成商队,偷偷抵达湘王封地,出其不意的包围了湘王的府邸,湘王不忍受辱,举家自焚。

对于建文帝违背太祖朱元璋封藩的意愿,不惜挑起家族内部矛盾也要执意削藩的做法,朱权是非常不赞同的,而且看到手足兄弟的悲惨遭遇,以及建文帝的手段与无情,也让朱权感到兔死狐悲。

朱权是个非常看重亲情的人,这一点深受父亲朱元璋的影响。

出身农民家庭的朱元璋非常看重亲情,看重自己的家人。你看他怀疑所有人都可能篡夺他的大明江山,把开国功臣都快杀光了,却从来不怀疑自己的儿子们。反而他觉得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如今这家大业大的,得多生儿子看家护院。

所以朱元璋的儿子们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文治武功全面发展,老朱为了儿子们的教育也是颇为费心,不仅延请最优秀的老师,还常常亲自教诲,目的只有一个,等儿子们长大了,分发到全国各重要藩镇,一起守护大明江山。

在分封藩镇的问题上,朱元璋不允许有异样的声音。有个叫叶伯巨的大臣直言分封之弊端,被朱元璋指责是在离间其父子关系,关进大牢里饿死了。比如皇子们的老师在讲到历史上汉景帝削藩引发七国之乱时,他马上纠正老师的说法,他认为错不在七国,错在汉景帝削藩。

在这样的教育氛围熏陶下,尤其是一个成功的父亲对儿子在青少年观念树立时产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亲情至上以及以守护大明江山为己任深深的强化进朱权的脑海里。他批判魏文帝曹丕猜忌兄弟曹植,最终被司马氏所灭;他称赞周武王大量分封同姓王,才有了周朝八百年的江山。这些观点简直就是朱元璋的翻版。

03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正式举兵造反。八月,朱权接到朝廷旨意,要他回京。显然朝廷对他非常不放心,大宁离朱棣那么近,兵又多,生怕他加入朱棣一起反叛朝廷。然而朱权没有动,因为他反对削藩,他说,“我抱孤忠,谨守我藩封,何以无罪见召?”不动一方面出于自保,另一方面仅仅是表达对削藩的抗议,他绝对不会像四哥朱棣那样起兵造反。

这时的朱权还没有发觉自己在这场战役中,是需要明确表态的。由于他所在的特殊位置,以及他手下勇猛的骑兵,既遭到朝廷的防备,同时又是四哥朱棣觊觎的目标。而朱权不奉召入京的态度,在朱棣看来,就是非常明显且对自己有利的信号:可以夺取大宁了!

于是,朱棣在首战击败李景隆后,决定暂时不管朝廷大军,先去夺取大宁。他先给朱权写信说自己受朝廷猜忌,处境困难,希望十七弟帮忙。朱权也没做他想,慨然应允。两兄弟见面后,朱棣握着朱权的手大哭,说自己危在旦夕,弄得朱权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朱权心里他是不希望看到这场战争的,在他亲情至上的思想里,大家都是一家人,这样的内斗内耗,对大明江山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当朱棣表现出愿意与朝廷缓和关系,希望他出面来写谢罪表章时,朱权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他满脑子想的都是一家人要化干戈为玉帛,以至于朱棣在大宁待那么久,一边与他述说兄弟情谊,一边背地里联络拉拢他的军士,甚至部署城外劫持计划,朱权都毫无觉察。

站在朱棣的角度上来讲,既然已经举兵造反,就没有回头的道理,他赌上的是全家的性命以及所有北平将士的未来,他必须谨慎的走好每一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多的有利筹码,顾忌太多如何能成就大事,如此利用亲情算计自己的弟弟,除了抱有一丝的歉意,朱棣心里并不后悔,他得到了他羡慕已久的朵颜三卫骑兵,这将是他的一支尖兵部队。

想明白这些,朱权长叹一口气:“看来四哥是铁了心的要造反了!”从大宁返回北平路上的这几天,朱权都在反复回想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想到自己这些年辛苦经营的大宁如今已经毁于一旦,朱权就感到深深的耻辱与自责,这相当于两军对垒,还没等打,就被对方瓦解了。

对四哥朱棣,他虽然有气也是无论如何也恨不起来的。想当初刚到大宁就藩时,还是个16岁的孩子,意气风发有余,但到底稚嫩,作战经验也不足。而且第一次挑起这么大的责任,又是在遥远的北方边境,举目无亲,只有来自父兄的教导和鼓励会让朱权觉得他不是孤单一个人。尤其是四哥朱棣,父亲多次有旨意,令宁王听燕王节制,兄弟俩联合作战,让朱权更深一层感受到打仗亲兄弟的默契与干劲。那时的四哥指挥有度,英勇无畏,对他年纪最小的兄弟也颇为照顾,而此时的四哥还是那样的精于算计,只不过用在了自己身上,朱权稍微有些恍惚。

如今,一切都已成定局,不管自己愿不愿意,都已经跟四哥绑在一起了,大宁是回不去了,而且马上就要与朝廷大军正式对战了,朱权觉得他必须要在建文帝和四哥朱棣之间做出一个选择了。

04

作为臣子,建文帝是父亲选定的继承人,是他尽忠的对象。作为亲人,一个是侄子,一个是哥哥,他都下不去手。他想到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自己和徐庶的经历简直太像了,徐庶选择在曹营里不出一策,来对得起刘备的赏识,那么他也可以像徐庶一样,不参与,是不是就不算对朝廷的背叛。所以不选择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既然朝廷现在不需要他这个叔叔来保卫边境,那么他至少可以选择不违背自己亲情至上的意愿,他不会对任何一方举起自己的刀,甚至不愿意把刀伸向这些保卫大明江山的将士身上,他选择不参战。

这场战役最后的结果已经不是他能左右的了,他只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做到问心无愧了。

于是,我们看到四年的靖难之役,都没有朱权战斗过的身影,他只是在朱棣军中负责起草文书的工作。剩下大部分时间,他专心完成他未完成的两部书稿,都是历史类的书稿。一个是朱元璋交给他的任务,另一个是他自己想写的内容,这是他很感兴趣的事。也许正是可以埋头于书稿创作中,才能让他回避军营外胶着厮杀的战事,给自己的内心找到一份归属。也许也是从这时候开始,让朱权觉得跨下战马放下刀剑,潜心写书也是一种很不错的生活方式。

虽然在后人看来,朱棣是最后的胜利者,朱权身处朱棣军中,态度又如此消极,实为不智。但是对于一个身处历史巨变的人物来说,甚至仅仅是一个人的人生转变路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信条,尊重自己的内心才能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并没有对与错之分。

出于不愿意背叛朝廷的内心原则,朱权在靖难的最后一年离开了,他不愿意以一个胜利者或是叛逆者的姿态出现在京师,甚至他都没有参加朱棣的即位大典。直到一切尘埃落定,他才姗姗回到京师,朱棣成为他下一位需要忠心以待的君。

05

战争终于结束了,一切又回归了太平。朱权改封于南昌,虽然依旧是藩王,却不再不需他跨马提刀,护一方周全。兜了一大圈,结果还是一样的,新君同样也不需要宗室参与保家卫国,也不希望宗室拥兵自重,只不过新君的手段比建文高明许多。没关系,反正他已经不在乎了,他已经有了新的人生目标。

朱权从小的兴趣爱好就十分广泛,且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只不过碍于自己的身份和父亲交给他屏藩帝室的使命,各项技艺只是浅尝辄止。如今彻底变成了一个闲散王爷,国家重任不需要他来分担了,他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了。

于是,朱权在南昌开启丰富多彩的新生活。习医制药、鼓琴弄笛、书法绘画、制作香炉瓦砚、赏歌听曲、栽花品茗、游艺骑射、养鹤饲龟,集所有文人雅士爱好于一身。不过他并不像富家子弟一般,只是附庸风雅,逍遥自在的游玩享受,而是集爱好、研究、创作、著述为一体,大有所为,且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朱权一生的著作种类高达一百二十余种,其中包括史学类七种,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医药养生、星历占星堪舆、谱录、艺术、杂家等六十余种;诗歌、戏曲、文论等四十余种。可以说是著作等身了。大多数著作都是迁居南昌后完成,这些著作中有些是原创作品、有些是整理前人资料的再加工。

他的著作很多具有实用性。比如对农时的详细考察、提高农村生产的方法、一些养生治病的药方等。文艺方面,他的《太和正音谱》是我国第一部北曲谱,也是一部系统的曲论著作,在曲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茶道上,他也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他反对宋代以来奢靡繁复的点茶斗茶的程序,他认为简约、随性才是品茶的真谛,使品茶回归到“俭德”的茶道精神,此外他还创作了花茶的制作方法。这些内容都收录到他的《茶谱》中,在明代众多茶书中脱颖而出。

朱权称自己新的生活为神隐,即无论身处怎样的身份地位,有着怎样的物质享受,只有自己的精神在于“道”的自由追求,就是“隐”。可以看出,朱权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些技艺。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离开了金戈铁马的政治氛围,朱权选择投身于文化技艺创作中,并收获了“文学家”、“音乐家”、“学者”等新的身份认可。我们不必为了他错失政治表现机会而惋惜,皇帝是适合朱棣来做的,而他更适合做一个精神自由的文化创作者,伴随这些闪耀的成就,并且姿态潇洒。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以家人之名:我从未想过要造反 大明宁王朱权的一生”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勿轻诺”初代宁王出兵出力 得到的竟是空头支票

“勿轻诺”初代宁王出兵出力 得到的竟是空头支票

朱权,建文帝,宁王朱权,燕王,宁王,大军,封地,大宁,燕军,势力,大臣,天下,实力,时候,措施,苏州,藩王,钱塘,威胁,起兵,靖难之役,初代,万平,封其弟,苟轻诺,明成祖朱棣,戴之功,洪武,朱元璋,朱允炆

2010-01-29 #故事大全

朱坤明: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 不是燕王朱棣的对手

朱坤明: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 不是燕王朱棣的对手

燕王,宁王朱权,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朱权,地方,敌人,驻地,傅友德,万雄,冯胜,彭越,崇祯皇帝,汉高祖刘邦,李善长,李元吉,朱坤,朱由检,李渊,李建成,英布,蓝玉,韩信,颜三卫,放牛娃,和尚,全天,世事,伏兵

2008-10-15 #故事会

明朝灭亡的经济原因:皇帝的家人 亲戚 奴才 吃垮大明王朝

明朝灭亡的经济原因:皇帝的家人 亲戚 奴才 吃垮大明王朝

土地,藩王,外戚,皇帝,农民,朝廷,耕地,庄田,家族,财政收入,朱元璋,原因,亲戚,全国,家人,奴才,官田,官僚,宦官,情况,民田,权贵,田赋,田庄,耕地面积,问题,五十八,占田,土田,夏皇后

2014-06-22 #经典故事

朱棣:一个人的战争

朱棣:一个人的战争

朱高煦,帝国,建文帝,卓敬,兄弟,天下,宁王朱权,政治,帝王,藩王,立世子,手腕,善意,命运,封地,庶人,建言,父亲,皇太子,过招,齐王,徐野,朱允炆,朱桂,朱元璋,朱高炽,洪武,谷王,不再有,谷王朱

2020-05-05 #长篇故事

朱棣:一个人的战争

朱棣:一个人的战争

朱高煦,帝国,建文帝,卓敬,兄弟,天下,宁王朱权,政治,帝王,藩王,立世子,手腕,善意,命运,封地,庶人,建言,父亲,皇太子,过招,齐王,徐野,朱允炆,朱桂,朱元璋,朱高炽,洪武,谷王,不再有,谷王朱

2020-05-05 #长篇故事

朱棣:一个人的战争

朱棣:一个人的战争

朱高煦,帝国,建文帝,卓敬,兄弟,天下,宁王朱权,政治,帝王,藩王,立世子,手腕,善意,命运,封地,庶人,建言,父亲,皇太子,过招,齐王,徐野,朱允炆,朱桂,朱元璋,朱高炽,洪武,谷王,不再有,谷王朱

2020-05-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节气之音|小暑时节遇知音

节气之音|小暑时节遇知音

流水,朱权,伯牙,神奇秘谱,张孔山,乾隆,朱长文,琴史,钟子期,高山流水,古琴,抚琴,时节,琴曲,高山,孔子,应是,宁王,摄图,故宫博物院,古人,善哉,唱片,弦歌,我国,暑气,曲谱,知音,琴谱,荷塘

2019-05-28 #故事会

明代才子创作的双重奇迹:叠字回文七律

明代才子创作的双重奇迹:叠字回文七律

朱权,作者,这首诗,叠词,叠字,点点,渺渺,骎骎,才子,回文诗,心情,昏昏,森森,落花,诗人,创作,七律,南昌,双字,古诗,情感,经典,翠竹,读者,体会到,诗歌形式,中曾,叶梦得,封宁王,宛宛

2024-02-06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