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从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真实的

时间:2020-03-26

正面历史人物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8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荧屏上,“宰相刘罗锅”是一个刚正廉明、足智多谋的清官。他心怀百姓,惩贪治腐,还常常让乾隆帝身边的“红人”和中堂丢人现眼。在百姓眼中,“刘罗锅”可谓是正义与智慧的化身,连他的“罗锅”也显得十分可爱。然而,真实的“刘罗锅”却不完全如此……

刘墉不是罗锅

刘罗锅”是人们对清代名官刘墉的惯称。相传,刘墉本人是个驼背(俗称罗锅),朝野皆知,连乾隆帝与和也常常以此取笑他。关于刘墉的“罗锅”,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传说刘墉参加科举考试的殿试时,乾隆帝亲自主考。乾隆帝看到刘墉是个罗锅,便戏弄他说:“你能以罗锅为题作诗一首吗?”刘墉随即吟诗一首:“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才者,岂是贤德人。”乾隆帝听后,又是惊叹,又是惭愧,当场就将刘墉点为状元。

又有传说称,刘墉入朝为官后,上朝叩拜的“姿势非常奇特,引来满朝文武的捧腹大笑。乾隆帝看到刘墉本来就驼背,又叩拜得很滑稽,便说:“刘爱卿,你这么一拜,不就成了罗锅了吗?”刘墉立即磕头高呼:“谢主隆恩!”乾隆帝与大臣们都感到不解,忙问刘墉为何谢恩。刘墉笑着说:“按大清律,皇帝赐予臣子封号,封一个字,每年可加俸禄万两。如今皇上封了刘墉‘罗锅’两个字,臣每年便可以多拿俸禄两万两,这真是皇恩浩荡啊!”乾隆帝听后哭笑不得。

有关“罗锅”的传说固然有趣,却多为误传。尽管史料上没有关于刘墉仪表堂堂的记载,但他至少也是身体端正,绝不会是驼背。

据考证,清代选拔官吏有全面而严格的标准,概括起来有四个字——“身、言、书、判”。所谓“身”,便是相貌端正、体格健壮;所谓“言”,是指口齿伶俐、表达清晰;所谓“书”,是指字体工整、笔法清秀;所谓“判”,是指断事精准、思维敏捷。刘墉作为清朝官员,定然要通过这四项审核。四项之中,“身”是第一位的。倘若刘墉是个“罗锅”,不仅难立官威,而且有损大清国体,那么即便他出身再高,也不可能入朝为官。

那么,“刘罗锅”的误传从何而来呢?一般认为是源于嘉庆帝对刘墉的称谓。一种说法是,嘉庆帝即位后,刘墉已年过八旬,难免有些弓腰驼背。嘉庆帝常常以“刘驼子”称之,这一称谓逐渐传播开来,民间就误以为刘墉天生就是驼背了。另一种说法是,刘墉身为嘉庆帝的老师,深受敬重,被尊称为“刘阁老”。由于“阁”与“锅”读音相近,“阁老”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就变成了“锅腰”,刘墉也就成为了“刘锅腰”。“锅腰”在京城方言里称为“罗锅”,于是“刘罗锅”的叫法便流传开来了。

出身名门的饱学之士

民间传说大多将刘墉说成是出身平凡的学子,有的影视作品甚至说刘墉家境贫寒。

但事实恰恰相反,刘墉出身于清代著名的官宦世家,祖孙三代均官居高位,其门第之高,在清代很少有几人可与之相比。乾隆帝曾特赐刘墉御制诗:“海岱高门第,瀛洲新翰林。家声勉永继,莫负奖期深。”意思是刘墉出身名门望族,为官应有所建树、不辱门楣。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康熙五十八年(1719)生于山东诸城(今属山东高密市)。他的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年间的进士,祖父刘棨是康熙年间有名的清官,父亲刘统勋是乾隆朝前期极受重用的诤臣,是以汉人身份出任首席军机大臣的第一人,其地位之高、兼职之多,堪与后来的和相提并论。自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至刘墉的侄孙刘喜海,刘氏家族共出了35位举人、11位进士和2位大学士。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刘墉自幼便饱读经书、博闻强识。然而奇怪的是,刘墉在30岁之前却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记录。直到33岁时,刘墉才因出身名门,直接参加了在京举行的会试和殿试,被钦点为二甲第二。据说,由于刘墉才华出众,乾隆帝举行殿试时曾欲将他点为状元,后来因其父刘统勋极力反对才作罢。

中进士后,刘墉进入翰林院深造,三年后授翰林编修,不久升为翰林侍讲。此后,刘墉多次担任科举乡试、会试正考官,三次兼署国子监,曾先后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三通馆、会典馆总裁。《清史稿》评价刘墉的才能为“外娴政术,内通掌故,博通经史,长于古文考辨”。

刘墉不仅学识出众,还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集历代名家之所长,自成一派,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并称为“清代四大书法家”。刘墉的书法体丰骨劲,笔法浑厚,尤其擅长小楷。

后人称赞刘墉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的风骨。

百姓心中的“刘青天”

刘墉的官场生涯,前期主要是在各地做地方官。这段时期,他刚正不阿,为民除暴,革除了科场、官场的不少弊端,一度被百姓称为“刘青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从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真实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从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真实的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从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真实的

刘墉,罗锅,乾隆帝,刘罗锅,驼背,嘉庆帝,传说,小楷,百姓,进士,刘必显,刘青天,出身名门,人们,会试,俸禄,叩拜,官场,清官,山东,曾祖父,民间,状元,科举考试,称谓,笔法,翰林,诗一首,五十八年,于古文

2020-05-26 #故事阅读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从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真实的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从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真实的

刘墉,罗锅,乾隆帝,刘罗锅,驼背,嘉庆帝,传说,小楷,百姓,进士,刘必显,刘青天,出身名门,人们,会试,俸禄,叩拜,官场,清官,山东,曾祖父,民间,状元,科举考试,称谓,笔法,翰林,诗一首,五十八年,于古文

2020-05-26 #短篇故事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从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真实的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从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真实的

刘墉,罗锅,乾隆帝,刘罗锅,驼背,嘉庆帝,传说,小楷,百姓,进士,刘必显,刘青天,出身名门,人们,会试,俸禄,叩拜,官场,清官,山东,曾祖父,民间,状元,科举考试,称谓,笔法,翰林,诗一首,五十八年,于古文

2020-05-28 #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从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真实的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从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真实的

刘墉,罗锅,乾隆帝,刘罗锅,驼背,嘉庆帝,传说,小楷,百姓,进士,刘必显,刘青天,出身名门,人们,会试,俸禄,叩拜,官场,清官,山东,曾祖父,民间,状元,科举考试,称谓,笔法,翰林,诗一首,五十八年,于古文

2020-09-04 #小故事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从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真实的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从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真实的

刘墉,罗锅,乾隆帝,刘罗锅,驼背,嘉庆帝,传说,小楷,百姓,进士,刘必显,刘青天,出身名门,人们,会试,俸禄,叩拜,官场,清官,山东,曾祖父,民间,状元,科举考试,称谓,笔法,翰林,诗一首,五十八年,于古文

2020-09-05 #故事会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从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真实的刘罗锅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从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真实的刘罗锅

刘墉,乾隆帝,国泰,罗锅,刘罗锅,乾隆,嘉庆,百姓,驼背,世故,嘉庆帝,官场,官员,山东,进士,上书房,京城,传说,会试,圣谕,小楷,小错,朝野,民间,错误,刘必显,刘青天,钱沣,出身名门,举人

2018-03-26 #长篇故事

中国历史上具有坚强不屈 刚直不阿的人物一定是中国历史上 要有事例 事例要简单概括

中国历史上具有坚强不屈 刚直不阿的人物一定是中国历史上 要有事例 事例要简单概括

金军,魏征,不要太,中国历史上,岳飞,包拯,唐太宗,宋祁,张汤,张尧佐,张可久,张方平,文天祥,覃恩,谏官,好的,风波亭,岳家军,一带,丞相,亲属,事例,人物,历史,太宗,大义,喜恶,官员,忽必烈,政权

2020-06-12 #故事阅读

中国名将故事:彭德怀一生刚直不阿 徐海东爱兵如子

中国名将故事:彭德怀一生刚直不阿 徐海东爱兵如子

徐海东,彭德怀,反革命,同志,百家号,一生,历史,红军,伯达,刚直不阿,革命,故事,嫌疑犯,教条主义者,米高扬,中国名将,爱兵如子,反党集团,世界观,伟大胜利,作者,冲昏,功臣,头脑,战术,战士,排长,时候,机会,祸首

2019-02-08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