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55岁莫言:被老师 同伴 北京胡同里女人打过 但我不是善良的人

时间:2020-03-26

莫言打人者说杀人偿命、作恶受罚,已经成为人们脑子里根深蒂固的信念,于是,我们把人施之于他人肉体的暴力,当做替天行道

提示:本文共有 20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人,一旦可以打人,不管你打的是什么人,你距离野兽就很近。——莫言《打人者说》

杀人偿命、作恶受罚,已经成为人们脑子里根深蒂固的信念,于是,我们把人施之于他人肉体的暴力,当做替天行道。

《打人》毕建勋

这是由中央美术学院毕建勋教授所作的一幅巨大中国画,整幅画长约4米,高约七米,气势宏伟,撼人心魄。

画面中有五十余人,其中两个正用力挥舞着自己的拳头,满脸鄙夷,仿佛遭受了天大的不公,他们通力合作,拳脚急落如雨点,被打者痛苦地蜷缩在地上。

说实话,最吸引我的并不是这三位“主角”,而是站在他们周围,身份各异、年龄不同、表情千奇百怪的“看客”。

他们有的义愤填膺,毫不吝惜地伸出了自己的手臂,恨不能立刻代替打人者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仿佛这一刻,他们就是天地间最为正义的化身。

有的面无表情,一双死鱼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打人者和被打者,冷漠淡然,仿佛这一切与他无关。

有的捂住嘴巴,悄悄攥紧身边好友的手,眉头紧皱,眼里似乎要拼命挤出一滴清泪,以示自己善良的品质、圣母的本性。

所有人,有人探寻、有人幸灾乐祸、有人默默祈祷,但,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人,敢于上前去,制止正在施暴的同类。

因为,人的脑子里深深刻着杀人偿命、犯错受罚的“公道和天理”。

可我们什么时候静下心来认真想过,这样做,与动物何异?

我们一直在标榜人类的特殊性,强调人是进化程度最高的动物,有意识、能思考,理性、智慧。

我们在众多领域取得了斐然的成就,进入太空、潜入海底,攀登高峰,这都是任何一种动物难以独立实现的。

我们做到了,并深以为傲。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得心应手地运用那些“天才”狱卒们的发明:从腰斩到凌迟、从剥皮剜眼到点天灯、头上放爆竹、枪筒戳肋骨等等,数不胜数,无一不是人类的“杰作”,人类对同胞的“礼物”。

因此,作家莫言发出一声长叹:“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可以对同类施以酷刑。”

莫言

莫言在观赏完毕建勋教授的《打人》以后,有感而发,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他说,画的技法是一回事,最有意义的是这幅画作所表现的被我们司空见惯了的场景,实际上成了一幅巨大的镜子,这镜子照出的是人心,是我们已经麻木的灵魂。

有感而发,遂作一篇《打人者说》,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打人者说”:凡打人者,必定有很多话要说,首当其冲,便是对被打者说。

说什么呢?说我们为什么要打“你”,或者“你们”,说来说去,打人者永远牢牢地占领道德的高地,我打你,那是替天行道,于是义正辞严、举拳有理。

而相反,一般情况下,一旦象征着正义的拳头高高擎起时,道德审判的工作早已完成。被打者只有乖乖挨打的份,没有任何权利、更没有机会为自己申辩。

韩信

我相信,当我们遭受了奇耻大辱、不白之冤,当我们遭受这些非人的摧残又毫无还手之能力时,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是否都曾想象过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复仇场景?

忆往昔,韩信受胯下之辱,被乡里小儿取笑作乐、被好友背叛欺骗,心中愤懑悲凉常人难以想象,换作是普通人,宁肯鱼死网破,也不要受此羞辱。

勾践拜见吴王,赤裸上身,做小伏低:“东海役臣勾践,不自量力,得罪了上国,承蒙大王厚恩,得保须臾之命,不胜感戴!”一国君主,伏跪阶下,诚惶诚恐地祈求:“臣罪当死,惟大王怜之!”

勾践

暂且不提韩信、勾践,莫言就曾自述,自己五十五岁,童年时挨过很多次打,父母打过,老师打过,村里的同伴打过,村里的干部打过,也曾差点被北京胡同里的女人打过,但他除了打过女儿一次,从来没有打过人。即便是打女儿那一次,也是他心中难以逝去的痛,想起来便感到深深的罪疚。

但,这是否足以说明莫言就是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呢?

在莫言自己心中,答案是不能!

当他看到据说是残酷压榨过、迫害过的地主被吊在梁头施以酷刑时,当他看到集市上的小偷顷刻间就被群众揍得体无完肤、血肉模糊时,莫言心中产生过不忍,我心中同样隐隐作痛。

但我们一致认为这种行为并没有不人道,直到后来,我们才清醒地认识到,即便是真正的罪犯,身为群众也没有权力对他施以酷刑和肉体打击。

旁观者是我们,打人者能不能也是我们?

“打人者”与“被打者”之间的界限可以轻松逾越。

其实,二者的转换很简单。

不可否认,大多数人在面临打架这一场景时,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并无胆量跳出来,为被打者说句公道话。

之前有一则很有争议的社会新闻:河南某农民被警察屈打成招,误判无期徒刑,服刑若干年后,昔日的“死者”竟“起死回生”,终使冤情大白。

对此,莫言坦言,尽管我们从来没有打过人,尽管我们今生也不会打人,这幅《打人》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我们都在精神上打过人,并极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打人者。

可以这么说,这幅巨作上的几十位旁观者中,有你、有我、也有他,就是我们。

一念之差,此身已堕入地狱。拳头举起来,灵魂沉下去。

我想起鲁迅笔下的“看客”心理,这并非中国人独有的劣根性,而是全人类共有的劣根性。

鲁迅

正如莫言所说,毕教授所作《打人》,或许正意欲以鸿篇巨制警醒万千世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爱,对他人、对自己、对全人类的爱。

只有爱,才是《打人》的唯一主题。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55岁莫言:被老师 同伴 北京胡同里女人打过 但我不是善良的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北京的胡同里 找寻残存的京华烟云

北京的胡同里 找寻残存的京华烟云

胡同里,老师傅,故事,胡同,北京,黄包车,时候,老北京,南锣鼓巷,糖葫芦,沙克,作者,八大胡同,妞妞,朱红色,路口,生活,依旧是,我忍不住,着我们,百家号,尔康,琼瑶,道中,上都,院子里,东西,事情,人家,京都

2007-12-22 #故事阅读

北京市资讯|北京胡同记录 烂漫胡同 湖南会馆在这条胡同里

北京市资讯|北京胡同记录 烂漫胡同 湖南会馆在这条胡同里

北京,北京胡同,胡同,居民,转型,图中,美景,地方,地区,游客,吃起来,烂漫胡同,北京热电厂,卤煮火烧,好的,湖南会馆,老北京,北京市,中胡,产业基地,厂房,大部分,大烟囱,小吃,照片,红框,肥肠,颜色,食品,生活

2016-09-10 #故事阅读

青年毛泽东曾经在北京胡同里经历过怎样的爱情故事

青年毛泽东曾经在北京胡同里经历过怎样的爱情故事

毛泽东,杨开慧,杨昌济,毛泽,北京,蔡和森,长沙,湖南,赴法,杨昌济故居,女儿,来信,母亲,老师,青年,就是在这里,北京大学,东城区,上海,作者,夫妇,法国,爱情,理想,称呼,笑容,顾虑,交往,到来,进步

2020-07-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北京胡同记忆——喜欢京城胡同里的人间烟火气!

北京胡同记忆——喜欢京城胡同里的人间烟火气!

胡同,北京,胡同里,北京胡同,白塔寺,老街区,这几年,和发,我喜欢,老北京,京民,习俗,事儿,人文,传播者,周边,北京城,名称,含义,庙会,才能,情怀,意思,标牌,标志,白塔,空地,紫禁,老大爷,街区

2015-03-28 #故事会

胡同学堂 胡同深处的民宿 享受老北京胡同里的闲散时光

胡同学堂 胡同深处的民宿 享受老北京胡同里的闲散时光

胡同,北京,北岛,屋顶,四合院,大门,学堂,巷子,房间,民宿,生活,乌托邦,文章,弄堂,木质,白色,老房子,阳光,旅行见闻,营造出,向东,小凌,欧舒丹,王李,董思,门卡,黄旭,上栅,安定门内大街,建筑结构

2008-06-24 #长篇故事

胡同里的“慢生活” 慢行系统让老北京胡同恢复韵味

胡同里的“慢生活” 慢行系统让老北京胡同恢复韵味

胡同,程亚,胡同里,系统,吉祥,椿树街道,老北京胡同,大沙,万源,前孙公园胡同,兴胜,公园胡同,人和居,安徽会馆,建设胡同,琉璃厂西街,琉璃厂街,西南园,北京,串起,一角,凉亭,北京西,记者,城区,夹道,头条,目标,生态,总长度

2013-09-20 #故事大全

北京胡同鼻祖700多年高龄砖塔胡同 元代29条胡同里仅存其一

北京胡同鼻祖700多年高龄砖塔胡同 元代29条胡同里仅存其一

胡同,北京,鲁迅,义和团,官方,砖塔,时候,时代,娱乐,周作人,张恨水,耶律楚材,中书令,玉带胡同,西什库教堂,钱串,东城,人才,作品,故事,压力,和平,成吉思汗,恩师,娱乐区,城市,好汉,将士,对面,家人

2010-12-09 #小故事

对于北京城里胡同的三个常见误解 容易造成对胡同的过度保护

对于北京城里胡同的三个常见误解 容易造成对胡同的过度保护

胡同,北京,老北京,四合院,北京胡同,居民,大部分,平房,误解,北京城,住宅,地区,北京南城,代表,这里面,下图,事实,产物,前门,地图,大杂院,平房区,时代,郊野,改造,生活环境,老北京四合院,功能,南城,城市

2015-03-12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