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童第周 一位小学课本里的励志科学家 一位中国克隆的奠基人

时间:2020-03-29

这幅画是著名画家吴作人为一个科学家画的,这幅艺术珍品记录了一个生命科学的奇迹

提示:本文共有 47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有这样一个名字在小学就知道了,是励志的典范,是爱国的榜样,就是中国克隆事业的奠基人——童第周。

这幅画是著名画家吴作人为一个科学家画的,这幅艺术珍品记录了一个生命科学的奇迹。

几尾小金鱼嬉戏着,穿梭在莲叶中,其中一条与众不同,金鱼的身子,鲫鱼的尾巴,这条鱼的诞生,是生物遗传学说第一次伟大的实证。

国际生物学界用培育者的名字,命名了这条鱼——童鱼。画家和科学家是老友,为这条鱼的重大科学意义感到骄傲和欢欣,于是作了这幅《睡莲金鱼图》。

今天全世界都知道克隆了,但在四十年前,童第周以一手之力,穷毕生心血。创立了中国的克隆事业。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

张天萌(山东大学教授,童第周研究生):童先生在中国这么长期的困难期间,做这么一个工作,而且能够做得这么漂亮,这是一个真正创造性的工作。

他生逢非常之时却不曾放弃心中的抱负,坚守科学家的本色,但最终壮志未酬。这是一次鱼的细胞核移植手术,也是一次高超的艺术表演,显微镜下一双灵巧的手,一根比头发丝还要细的玻璃丝,在一个比小米还要小的金鱼卵上挑去了卵核,再取出另一个细胞的核注入这里面,这样的手术童第周半个小时可以重复二、三十次准确、敏捷并且娴熟、优美富有节奏,而类似这样的工作,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

细胞核移植,就是今天妇孺皆知的克隆技术,四十多年前就是依靠童第周的一双手,在简陋的条件下使中国的克隆站在了世界的前沿。

陈大元(童第周学生):那个时候技术完全靠手,没像现在仪器设备那么多,都是自己很细微的在显微镜下或者解剖镜下,用手非常细的刀,用胎儿的毛来进行工作。

中国的克隆事业,当年就是由这一双手开创的,我们所走访过的人,至今都在为这一双手惊叹。

童时中(童第周之子):有一次我就问他,在这个显微镜底下坐这么久,你的手不会发抖吗?他说我这一辈子不就是一直这么做的吗?

年轻的时候他的老师管他叫小童,他的个子长得小,非常精明能干,外国人手笨,做不了的事情他都能做出来,不管工作再忙,行政任务再多,他总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工作,他说如果自己不动手,我怎么能够指导研究生,怎么能够指导别人。

当今天学术腐败不再是新鲜事的时候,我们对童第周身上闪烁着科学家本色,愈加感到可贵1930年,比利时的比京大学,著名生物学家布拉什和达克的实验室,来了一个30岁上下的中国留学生,或许是因为法语不好,或许是身材瘦小,总之他不被别人注意,他总是一个人在角落里专心致志于他的工作。

当时有一个青蛙卵的卵膜剥除手术,多年来没人能够完成,蛙卵又滑又圆,捉都捉不住,一用力又破了,童第周的导师达克也没有做成功,很多研究工作因此无法展开。“因为这个受精卵膜不去掉,你要在这个卵上要动手术做实验是不可能的,只有去掉以后才能做成实验。”

当时导师想到了平时一言不发的童第周,请他来试一试,没想到童第周一下子就剥掉了青蛙卵的卵膜,方法巧妙,动作精确,这个实验轰动了欧洲,达克教授特地嘱咐童第周这个实验技术要保密。

童第周就是用这双手做了很多高难度的实验,也写出了很多漂亮的论文,当他最后取得博士学位的时候,在欧洲已经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胚胎学家了。

童第周学成归国后不久抗战就爆发了。1941年,他和夫人叶毓芬到流亡中的同济大学任教,那时学校几经周折迁到了四川宜宾的李庄,流亡的生活虽然艰苦,但童第周仍然沉浸在科学实验中,只是条件太差了,连一台显微镜都没有,显微镜是童第周工作最起码的条件,但是流亡大学的实验室只是一个破庙,几张板凳。

后来有一次到街上的时候,在一个旧货店里面看见了一个德国蔡司双筒显微镜。进去看看,爱不释手,当时问老板多少钱,老板说了一个价钱,他吓住了,老板要价六万块,童第周和叶毓芬两个人不可能买得起,童第周茶饭不思,他经常跑到那个旧货店看那台显微镜。

夫人叶玉芬不仅是童第周生活上的忠实伴侣,也是事业上的助手,叶毓芬了解丈夫对工作的渴望,知道他现在的痛苦,把她所有的首饰卖掉,向亲戚朋友那里借。最后夫妇二人终于终于买下了这台双筒显微镜。家里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十多年后才还清。

这台显微镜记录了一对风雨同行的科学家夫妇深厚的爱情,他也见证了那一代知识分子为了事业甘愿牺牲的精神。他们在一起四十多年,童第周一生的科研成果六成是夫妇俩共同完成,抗战中人们称誉他们是中国的居里夫妇。童第周又可以工作了,给庄没有电童,第周就在室外去日光做鞋,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童第周做着他精密细致的胚胎学实验。就是这样,童第周在那个岁月把世界胚胎学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他的成果在英国杂志上发表了。

1943年,李约瑟作为英国的文化参赞,到中国来考察,他知道童先生在李庄,所以他要去看他,你看这个实验室是相当简陋。他觉得很惊奇,李约瑟问他,布鲁塞尔有那样好的实验室,为什么一定要到这样的荒地来呢?童第周的回答非常简洁,我是中国人。

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即便是烽火连天,即便是再困难,他们也要和自己的国家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科学家的研究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停顿,第二年李约瑟在美国的科学讲台上向世界报告了他的感受。后来李约瑟在回国途中买了一台更好的显微镜,送给了他这位所尊敬的矮个子的中国科学家,他们保持了一生的友谊,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童第周出生于宁波农村的一个秀才之家,家里八个孩子童第周排行老七,童第周说我喜欢想象,神经、眼睛和大脑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眼睛为什么长在头上?手臂为什么长在两边,很多普通人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事情却是少年童第周大脑中无数个为什么。1923年,童第周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他曾经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哲学家,但他又发现哲学不能满足他对生命奥秘的好奇,童第周迷上了探究微观世界的胚胎学,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对哲学的爱好,他行走在生物学和哲学的两个领域,他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先哲中吸收养料,要从自己的实验中反思生命的哲学,追寻生命的真相,在他看来卵细胞的分裂意味着一个生命的酝酿,而探究生命的本源不正是哲学所关注的命题吗?

童第周奔放的思想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之间驰骋,相互关照,他设计的课题,大气而深刻,他也因此站在世界胚胎学研究领域的高峰上。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童第周也是国际上最知名的生物学家之一,他作为中国生命科学的带头人,先后担任过山东大学动物系主任和副校长、中科院生物学部主任,主持了中科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的工作,他还创办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并担任了28年的所长,开创了新中国海洋研究事业。

然而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事实上他已经开始了新的印象胚胎学探索克隆的问题,从1953年就开始做了。美国人已经把细胞核移植,克隆技术解决了,他非常敏感,所以他接着把技术拿过来了。但童第周选择了金鱼替代国外使用的青蛙和蟾蜍做实验,鱼的胚胎细胞比较小,也很脆弱,所以在技术上更难。童第周选择了难度更大的鱼类,从鱼类克隆这双灵巧的手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如果率先完成也将刷新世界克隆的纪录。1963年的一天,从实验室中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在经过细胞核移植中,有百分之十孵化成小鱼,中国的克隆鱼诞生了。这是世界上首个克隆鱼类的记录,继美英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成克隆的国家。而童第此时的克隆技术是领先于世界的,这一年,他61岁。遗憾的是今天的人们只知道英国的克隆羊,而不知道中国的克隆鱼,童第周的研究似乎被人们淡忘了,更多的中国人是从这样一个洋名字克隆才了解这一项技术的,事实上,童第周在发表论文时称这些小鱼为“核移植鱼”,这是中国人自己开创的研究领域。当年童第周的成就几乎是在封闭的情况下取得的,因为当时国内外形势使得童第周的研究几乎没有任何交流,也没有必需的仪器设备,这没有难到童第周,他带着几个学生,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研制出仪器,他自己考虑,他自己来设计,他和他的一些学生一块儿来设计,看起来非常简单很实用,童第周的研究,每年都在拓展进步。

童第周将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一直在一起培育出了长有胡须的鲤鲫鱼,这种鱼像鲤鱼一样大也有了鲫鱼的鲜美,展示了克隆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后他又培育出新的金鱼——童鱼,生命的奇迹在那双灵巧的双手中诞生了。

他们夫妇慢慢都步入了晚年,叶毓芬已经需要助听器与人交流了,只有在和丈夫一起工作的时候,她才不需要助听器,因为他们是那样的默契。童第周都这样称赞自己的妻子,他工作非常突出、观察仔细、一心一意、反复观察,统计也非常仔细,她总是反复计算准确,这似乎是能够从童第周那里得到最高的待遇了,但是直到去世,她还只是一个副研究员。

童第周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他永远是为了科学为了国家。童第周没有在鱼类和移植的成功上停留,哺乳类动物的克隆已经在他的计划中,但哺乳动物的试验绝非是童第周的手工能完成的,他首先要完成的是相应的仪器设备等条件的准备,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打断了童第周探索的脚步,显微镜下没有了那双灵巧的双手,但今天回首往事,那场浩劫,似乎就该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攀登顶峰的容易与中国无缘。

在浩劫之中,童第周被囚禁在动物研究所的隔离室内,受尽折磨,但在以后的日子里,老人从不向别人提起自己的遭遇,我们只能从他留下的诗句中一窥当年的遭遇。

“放逐囚禁不须哀,

人生自古多变幻,

四十年来共欢居,

也应自是慰心怀,

且忆年年实验节,

长夜工作共达旦,

独居不堪寂寞时,

重整旧作以自解”。

这首诗是童第周在囚室里写给在外面的妻子的,这是他们夫妇相濡以沫已经四十年。我们翻开那段历史,我们发现这对夫妇面对大反派一是一,二是二,毫无畏惧,而童第周在那样的厄运面前,却在回忆他们之间美好的情感。所以他们几十年美丽的工作。

童第周被解除隔离后,就有了一个新的工作。每天在革命群众的监督下扫厕所,这双拿惯了镊子和剪刀的手拿起了大扫把,这位科学家扫厕所,也非常的认真,一如他做实验,童第周自己规定每天扫厕所都必须在早晨八点上班之前做完。或许在他心里不管能不能进实验室,八点以后就应该是搞科研,它神圣而不容亵渎;或许他是把扫厕所看做了科学实验的一种仪式,他期待在新的一天里能开始克隆的研究,但是这一扫就是五年。

1976年文革结束,童第周已经74岁,他老了。然而他却已是孤身一人,妻子叶毓芬因心绞痛误诊去世了,妻子的离世后,童第周常常独自流泪,直到临终他都在自责,要是早点带她到大医院去看看就好了。以后每次试验之前,童第周都要将实验室里亲自用过的仪器清理,仔细清洗干净,仿佛在等待着妻子归来一起做实验。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学的春天来了。童第周在这一年的诗刊上发表了几首诗,

周希周希,年逾古稀;

残躯幸存,脑力尚济;

愿效老牛,为国捐躯。

然而童第周那双灵巧的手却开始颤抖了,虽然他的思想依然奔放,虽然他仍然要去追赶逝去的时间,但他毕竟是77岁的老人了。但就是这位老人酝酿了很久的课题,哺乳动物的克隆,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一种克隆,在科学的春天里重新又把它们又贴了出来,但谁也没有想到,他为国捐躯的日子竟然来得那么快。1979年3月30日,童第周同样也因为心脏病发作与世长辞,这头顽强的老牛走完了坎坷的一生,也带走了他一双灵巧的手和他独特奔放的学术思想。如果童第周寿命能再长一点,不受十年浩劫影响的话,相信我们国家的克隆技术要比国外早很多,做成的肯定也是多的多,但是很可惜,童第周在76岁去世了。

他留下了令人扼腕的叹息,也留下了忠于科学的精神。他开创了中国的克隆事业,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科学家的本色,他所从事的事业不是自己的,而是属于他的祖国,他的人民。童第周的话仍然振聋发聩,他说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他还说不亲自观察,亲自动手而作出的结论,那是很危险的,科学家不是自己动手做实验,就变成了科学政客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童第周 一位小学课本里的励志科学家 一位中国克隆的奠基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永远的丰碑: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

永远的丰碑: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

发育,文昌鱼,细胞质,研究,20世纪,作用,年代,性状,细胞,细胞核,胚胎,金鱼,鱼卵,分裂球,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证明了,可塑,受精卵,组织,影响,杂交,遗传,实验研究,童第周,苏昌,科研工作,责任编辑,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中国共产党

2020-04-19 #短篇故事

“中国克隆之父” 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 童第周

“中国克隆之父” 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 童第周

童第周,成绩,时候,研究,为国家,做贡献,国家,中国,小时候,地方,天才,奇迹,妻子,总能,成功人士,显微镜,科学家,科研,阳光,中国海洋,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是如此,于祖,比别,上海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大家来

2020-01-19 #故事阅读

从倒数第一到顺数第一——童第周的故事

从倒数第一到顺数第一——童第周的故事

童第周,老师,成绩,大哥,研究,全班,学生,方面,中学,父亲,倒数第一,细胞遗传学,名的,世纪,万方数据,劲头,卵子,图书馆,大学,宁波,小弟,年代,教授,生物学家,生物系,私塾,科学家,贡献,实验胚胎学,就是那个

2020-05-28 #小故事

何止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一生都很争气 最终效老牛为国捐躯

何止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一生都很争气 最终效老牛为国捐躯

童第周,布拉舍,中国,比利时,外国人,成绩,教授,青蛙,周兮,内战,博士学位,博士,复校,生物学家,祖国,科学,课文,系主任,老牛,青岛,工作,中国人,实验胚胎学,为国捐躯,坦普,小一,山村里,布鲁塞,牛满江,中央研究院

2007-07-29 #小故事

从“滴水穿石”到“为国争气” 父亲的一句话 始终激励着童第周

从“滴水穿石”到“为国争气” 父亲的一句话 始终激励着童第周

童第周,父亲,为祖国,中国,研究,教授,复旦大学,京东,鱼类,周兮,中国人,南京大学,刻苦钻研,励志书,哲学系,基础,外国人,宁波市,课文,成就,成绩,故事,浙江省,水滴,比利时,欧洲,生物学家,老牛,青少年,实验

2011-01-14 #经典故事

《谢谢了 我的家》童第周之子忆父母报国之路

《谢谢了 我的家》童第周之子忆父母报国之路

童第周,南怀瑾,父亲,茅盾,祖父,儿孙,子女,我国,节目,中国,基础,文学家,科研,精神,孙沈,李约瑟,沈韦,鞠萍,韦宁,我的家,克隆技术,主持人,先驱,人生,克隆羊,多利,培育出,创业者,另类,女孩

2019-11-17 #小故事

童第周苦学成才的故事

童第周苦学成才的故事

童第周,中学,显微镜,哥哥,陈老师,成绩,父亲,夫人,实验,宁波,石板上,倒数第一,水滴石穿,全班,基础,学校,宝贝,插班生,檐头,老板,胚胎学,复旦大学,阳光照明,一家人,丈夫,个人,习题,事业,全校,几何

2020-06-18 #经典故事

童第周不甘落后的事例

童第周不甘落后的事例

童第周,陈老,全班,学生,天才,成绩,期末考试,老师,路灯,陈老师,陈夏常,习题,一生,书本,全校,几何,同学,插班生,寝室,志气,总成绩,成绩单,所在,时候,校长,满分,百科,谈恋爱,身影,身躯

2016-11-1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