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 那只会是悲剧 而不是爱!

时间:2020-03-30

近日看到一则新闻,令我毛骨悚然的同时,也感叹,也悲痛,也无奈。各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山东青岛,女律师被发现在家死亡,15岁的女儿有重大作案嫌

提示:本文共有 336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近日看到一则新闻,令我毛骨悚然的同时,也感叹,也悲痛,也无奈。各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山东青岛,女律师被发现在家死亡,15岁的女儿有重大作案嫌疑,而母亲此前是高中老师,性格比较要强,父母早年离异,母亲一直带着女儿生活。据邻居介绍,母亲舍得为女儿花钱,但是学习管得很严。

导火线是女儿与母亲发生了争执。女儿那天晚上主动提出给母亲按摩,却用绳子将母亲勒死,并将母亲装在行李箱里面。

一个年仅15岁的孩子,刚刚上初中的年龄,却将自己的亲生母亲勒死,感叹之余,不禁想到,仇恨的种子,早已在女儿心里埋下良久。记得此前一位老刑警说过,其实未成年人杀人的想法在孩子脑海里面已经演练过很多次,从女儿淡定的将母亲塞到行李箱里面也能推出这样的行为。

此时,母亲在她眼里不再是母亲,而是仇恨,把杀死母亲这件事情,当做祛除自己心魔的一种“胜利”。很多人觉得无法理解,但在15岁的孩子眼里,仇恨已经大于一切。

还记得前几年的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吗?引发轰动除了北大高智商的光环外,让人们引发思考的是如此高智商的学生为什么残忍地杀害自己的母亲。如今15岁的孩子将自己母亲杀死,再一次触发了我们的神经。剥离北大和15岁的年纪,我们绕道背后思考其实不难发现: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过得好,不过是将自己的意志力施加在了孩子身上。强迫孩子干有些家长认为应该干的事情。

女孩杀死父母,这种仇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经过多次的心理预演,而且伤害母亲后,还在家里呆了两天,把母亲装进行李箱。可以看到孩子没有一丝的情感和惧怕。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牵涉到精神结构的完整性,但意外总会发生,每个孩子因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认知,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孩子本身承受压力的程度不一样,孩子自身本身的调节与应对让孩子的发展方向有多种可能,很多时候并不在父母的控制范围之内,很可能就一句话成了触发悲剧的导火线。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优秀。

父母把自己的压力和焦虑施加到了孩子身上,忽略孩子精神结构的建设,很多父母觉得给孩子好吃的好喝的就是最大的爱了,孩子就要服从于父母的一切意志,不管自己的认知水平如何。那不是爱,那是交易,觉得给了孩子最好的,孩子必须听命于你,觉得就是赚钱为了孩子,真正的付出是花时间,付出时间是最大的成本。

对于孩子来说,给孩子付出时间是最大的爱。也许父母习惯了给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渐渐的给孩子提供了一种优越的伸手就来的应承,孩子在容易得到应承的影响下,会不自觉的延伸到其他方面,当生活中容易满足,却在学习上施加压力的时候,强烈的对比也就产生了,仇恨也滋生。

01

林徽因儿子没考上清华,她坚持要查阅试卷,在试卷背后发现一行字

1949年,对于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的梁思成和清华建筑系特聘讲师的林徽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他们的儿子梁从诫正在备战高考。林徽因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可以继承父母的事业,可以考上清华的建筑系,把建筑学发扬光大。

林徽因的儿子在高考的时候,虽然按照父母的要求,选择报考的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然而成绩出了以后,离清华建筑系的录取线只差两分,儿子落榜后,林徽因很失落,毕竟以儿子的实力,是不可能会落榜的,因为在前几次的模拟考试中,一直是高分。

林徽因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落榜,同时为了再次确认下,于是坚持要查阅试卷,看完试卷后,林徽因发现试卷上有几道题是儿子故意做错的,而且试卷反面上还写了一行小字,上面写着“我对建筑学没有兴趣,我喜欢历史”。

那一刻,林徽因半晌没有说话,此时的林徽因才知道孩子的兴趣是历史,而林徽因才知道,这么多年来,她和梁思成一直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差点毁掉了梁从诫的兴趣。

因此林徽因便不再强迫孩子学建筑,后来梁从诫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大的历史系,1954年毕业后去了云南大学担任历史教师,后来又致力于环境保护,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02

任正非的教育观

此前,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您有没有考虑过让女儿做接班人,希望她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华为的CEO 。”

任正非却说:“她永生永世不可能做接班人,因为她没有技术背景,我不能完全从父亲的角度看女儿的发展轨迹,也要看到她们自由、坚强地飞翔,每个小孩都要有个性,找到自己的路。”

他说:“我的孩子个性都很强,很努力,试图超越自己,作为父母,不可能永远要求他们在我身边,我认为个人成长对他们来说更重要。”

大多数家庭,父母的认知上或许没有林徽因和任正非的格局和高度。但孩子的思想、态度、人格等因素对孩子的成长是关键的,父母的所谓为了孩子好,不过是把自己的意志或者失意寄托到孩子身上,来完成自己的遗憾,孩子成了自己的衣钵。

发生悲剧,我们习惯于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来谴责或者叹息。但对当事人来说,仇恨和偏激已经是她的全部认知。基因在进化中尚且有变异,何况人的思想和执念呢。

父母以为,所有好的教育手段应用子孩子身上,孩子一定会往好的发展,却从来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内心的想法。如同各种调味剂,觉得孩子缺什么就添加什么,以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有时候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里面既有系统的结构,也有中间的突变和变化。并不是强迫的教育手段就可以促成孩子成为自己心中理想的那个“产品”,却忽视了当事人自己的主观意志。

03

孩子不是父母的物品和意志的附属

4月27日,长沙一位37岁的海归女博士,抱着自己5个月大的女儿,从小区的顶楼纵身跳下,母女两当场死亡。无独有偶,2019年福建漳州28岁的母亲,左手抱着3岁的孩子,右手牵着6岁的孩子,向河边走去·····而孩子却浑然不知即将发生的事情,因为母亲的绝望,也带走了两个无辜的孩子。

这些女人留下遗书,里里外外诉说着自己的痛苦,婆媳的矛盾,自己的困境,感情上的挣扎。不可否认,她们确实经历过痛苦,有一些是两难的事实,有一些是自己的想象。

人有时候分不清事实和加给自己的想象,慢慢的就把不好的想象当作事实。就会陷入对自我悲悯和受害者的心理诉求,形成一个死循环。它像一头用苦难和恨意喂养的野兽,需要不断的加大剂量。最后突破自己的精神,被无情的吞噬。

有时候弱是一种心态,最后变成一种扭曲的状态。明明可以改变,却自我放任。这无关乎财产的多少,生活水平的高低,人际关系的好坏,而是自身精神结构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愚昧又无力往往会造成狠毒!

这世间最可怕的事就是,明明自己存在缺陷,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却要把缺陷进行道德提纯,并滋生出某种拥有心理优势的神圣感。以此来掩饰自己的一切问题并指责全世界都与自己为敌!

人如果长期陷在这个死角里面出不来,看哪都憋屈。在所有的问题中,面对是最困难的,而逃避是最简单的。不断的逃跑,最后退无可退。你越退,恢复到正常就需要多增加一些额外的条件。

这就如同赌博越输越赌,越赌越输一样——越到后面就越难以回本。许多事本来没有那么严重,不去解决问题,却习惯性的陷入情绪的漩涡,最后混淆不清事实和想象,用极端的方式主动的破坏一切,隔离一切,摧毁一切。你去观察就会发现,现实中越是感到无力的人就越渴望毁灭性的力量,希望摧毁一切来觉得自己可以扳回一局。

无论孩子弑母还是母亲带着孩子一起结束生命,本质都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物品,这既跟母亲天然的孕育属性相关,也跟精神结构相关。

人有时候很难分清孩子到底是自己的物品还是一个具有自由意志的生命。

最后,让我们再次重温一遍纪伯伦的这首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隐者有言

有言 带你变得有钱,有趣、有思想。专注教育、心理、认知成长和情感。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 那只会是悲剧 而不是爱!”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父母要明白 现在的“不狠心” 只会让孩子的以后更“伤心”!

父母要明白 现在的“不狠心” 只会让孩子的以后更“伤心”!

孩子,父母,让孩子,妈妈,教会,做法,教育,好的,对孩子,京东,人生,女儿,心机,规则,巨婴,黄磊,将自己,统统地,叛逆,事件,儿子,前程,另类,家庭,小孩,少年,方式,悲剧,是非,母亲

2016-09-20 #长篇故事

中国最懒的人:从小到大只会依赖父母 最终父母离世后将自己饿死

中国最懒的人:从小到大只会依赖父母 最终父母离世后将自己饿死

杨锁,父母,母亲,中国,农田,死法,从小到,将自己,这个人,出生于,任杨,来衣来,去世了,天涯,个人,交通事故,习惯,事事,亲戚,吓死,信阳市,农活,做作业,儿子,头脑,家境,孩子,季节,小农,屋子

2019-04-20 #经典故事

不要将焦虑转嫁在孩子身上 否则父母的爱会变味 克服焦虑做三点

不要将焦虑转嫁在孩子身上 否则父母的爱会变味 克服焦虑做三点

孩子,父母,补习班,家长,压力,学校,社会,让孩子,原因,校车,竞争,给孩子,小李广,妈妈,情绪,对孩子,内心,小升初,时候,方式,爸妈,竞争能力,不愿去,孩子好,家长们,将自己,自己不,这不是,这样做,母宁

2015-05-03 #经典故事

晨报:这样的人不配做父母怒上午9时许 一位狠心的父亲将自己的亲生儿女抛在派出所外离

晨报:这样的人不配做父母怒上午9时许 一位狠心的父亲将自己的亲生儿女抛在派出所外离

派出所,父亲,知情者,公安,晨报,儿女,孩子,好心人,宝山,微博,父母,联系电话,将自己,两个孩子,这样的人,海滨新村,新加坡,手机版

2020-01-18 #长篇故事

“不听话就是不孝” 控制欲太强的父母 只懂得爱自己

“不听话就是不孝” 控制欲太强的父母 只懂得爱自己

父母,孩子,人生,控制欲,对孩子,改变自己,时候,机会,对自己,给孩子,妈妈,大人,处境,性格,权威,精神,行为,一条狗,不要轻易,将自己,父母控制,给自己,中出,好的,爱的,枷锁,不合理,东西,人生道路,亲情

2020-03-07 #经典故事

说话训练。孔明智退司马懿的故事 又被称为“空城计” 请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父母及

说话训练。孔明智退司马懿的故事 又被称为“空城计” 请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父母及

学生,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情景,孩子们,内容,图画,教学,教师,游戏,生活,同学们,训练,交际能力,儿童,同学,学会,小组,小鸟,形象,故事,教材,方法,本领,睡莲,能力,话题,交流,活动

2020-05-29 #长篇故事

说话训练。孔明智退司马懿的故事 又被称为“空城计” 请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父母及

说话训练。孔明智退司马懿的故事 又被称为“空城计” 请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父母及

学生,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孩子们,图画,情景,教学,教师,游戏,生活,同学们,训练,交际能力,儿童,内容,同学,学会,小组,小鸟,形象,故事,教材,方法,本领,睡莲,能力,话题,交流,活动

2020-06-25 #故事会

“父母为子女牺牲一切” 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父母为子女牺牲一切” 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孩子,奶奶,孙子,牛肉,父母,礼物,碗面,店主,时候,筷子,生活,马卡连柯,董卿,最可怕,三碗面,牺牲自己,我喜欢,一面,儿女,偷吃,儿子,妈妈,才能,男人,老板,面条,一切都,为了孩子,做一个,将自己

2020-06-26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