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老贾观奇」明朝民间最有名的婚外情故事

时间:2020-04-02

明朝民间风流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10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3 分钟。

原标题:「老贾观奇」明朝民间最有名的婚外情故事

外出丈夫意外发现妻子出轨,接下来的操作亮了……

明朝年间,湖广襄阳府枣阳县有一个商人,姓蒋,名世泽,妻子罗氏早亡,只留下一个儿子,大名叫蒋德,表字兴哥。蒋世泽心疼孩子,又放不下行走广东的生意,只得带兴哥同行作伴。蒋兴哥年纪虽小,却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言辞敏捷,比在家读书的孩子聪明十分。蒋世泽老于世故,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怕生是非,对外从不说蒋兴哥是自己亲儿子,只说是亡妻罗氏的外甥。

转眼蒋兴哥长到17岁,父亲蒋世泽得了场重病,一命呜呼。本县有个名叫王公的富户,打小与蒋家订下娃娃亲,众亲友央求媒人到王家提亲,一年过后,蒋兴哥祭过父亲灵位,换去粗麻衣服,六礼完备,娶新媳妇过门。这新媳妇是王公最小的女儿,因为是阴历七月七日生的,小名唤做三巧儿。王公先前嫁过的两个女儿,都是出色标致,枣阳县中,人人称羡,还编出四句顺口溜:天下妇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着她,胜似为驸马。当年蒋世泽就是因为听说本县王公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才早早送过财礼,定下他的幼女与自己儿子为婚。如今虽说蒋世泽没了,蒋家生计大不如前,王公心里多少有几分不悦,但定好的亲事,哪有反悔之理?也就顺水推舟,成全一对年轻人。

蒋兴哥早就听说王家女儿样貌出众,娶过门来,果然天生丽质,比她的两个姐姐还要加倍标致。蒋兴哥本就一表人材,又娶了一房漂亮媳妇,两人天造地设,称心如意。暑往寒来,不觉三年守孝已满,忽然想起父亲的那些广东生意,还有许多账目未收,就与妻子三巧儿商量,想南下广东一趟。临行前,三巧儿指着绣楼前的一棵椿树说:“明年这棵树发芽,官人一定要回来呀。”兴哥将祖上留下的珍珠细软都交给三巧儿保管,行前对三巧儿说:“娘子耐心度日,外面轻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平时不要到门前,以免招风惹火。”三巧儿回答:“官人放心,早去早回。”两人洒泪作别。

兴哥一路颠簸到了广东,那些和蒋家旧相识的客商都来见面,提起蒋兴泽都感慨不已,免不了摆酒接风,一连十天半月。兴哥本来身体就单薄,一路上折腾,加之身在异乡难免水土不服,得了疟疾,一夏天没好,秋天还加重了,好容易到了冬天才痊愈,把买卖都耽搁了,眼看着过年回不去。虽然想家,但生意要紧,时间一长,索性放下了。

再说这个三巧儿,自打丈夫走后,果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光阴似箭,不觉到了年底,家家户户都在忙年,三巧儿触景伤情,想起在外未归的丈夫,好生凄凉!直到二月初旬,椿树抽芽,仍不见夫君归来。三巧儿想念丈夫,心烦意乱,不觉忘了丈夫临行前的嘱咐,一日几遍,在绣楼上开窗向外探望。

合当出事,就这么开窗扒望,看到一个俊俏后生。此人是徽州(今安徽)新安县人氏,姓陈,名商,小名叫大郎,年方24岁,生得一表人材。陈商也是父母双亡,凑了二三千金本钱,来襄阳做些粮食生意。平时住在城外,偶尔进城,到大市街汪朝奉的当铺捎封家书,这当铺正巧就在蒋家对门。

那天陈商恰好与蒋兴哥穿着很像,三巧儿从窗户向外远远瞧见,还以为丈夫回来了,赶紧揭开窗帘,定睛观看。陈大郎猛一抬头,望见对门楼上有一个年轻少妇,正目不转睛地瞅着自己。三巧儿这时才看清不是丈夫,羞得两颊通红,赶忙把窗帘拉上。再说这个陈大郎,回家后心里始终放不下刚才那个年轻少妇。忽然想起大市街东巷有个卖珠子的薛婆,穿街走巷,能言善辩,或许能帮忙联系。次日起个大早,胡乱梳洗一番,拿了一百两银子、两大锭金子,直接赶到大市街东巷,去敲薛婆家房门。

薛婆刚起来,还蓬着头,听说“徽州陈”三个字,开门迎客。“老身未曾梳洗,失礼了。大官人起得好早!有何贵干?”陈大郎见四下无人,从衣袖里摸出银子,解开布包,摊在桌上,“这一百两白银,干娘先收下,我才敢说。”薛婆心里没底,哪里肯收。大郎说:“莫非嫌少?”又从怀里取出黄灿灿两锭金子,也放在桌上。薛婆满脸堆笑,“大官人休怪,老身一生不曾要别人一厘一毫不明不白的钱财。今日既承大官人吩咐,老身权且收下,若是不能效劳,理当悉数奉还。”大郎道:“我现在着急要寻一件救命之宝,只在这大市街上一个人家才有。”薛婆子笑道:“老身在这条破巷住了二十多年,没听说过这里还有什么宝贝。”大郎接着说:“汪三朝奉当铺对门是何人之宅?”婆子想了一会儿,答道:“这是本地人蒋兴哥的家,他出外做生意,一年多了,只有女眷在家。”大郎道:“我这救命之宝,正要问他女眷借借。”便把椅子挪近到婆子身边,如此这般,诉说心腹事。婆子听罢,连连摇头:“此事太难!蒋兴哥小夫妻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如今他虽说出门在外,这小娘子可是足不出户,心无旁骛。况且我和他家素来没什么交往,连这小娘子的面都没正式见过,你刚才赐给我的金银,老身福薄,受用不起。”

陈大郎听薛婆子如此说,赶紧双膝跪下。“我陈商这条性命,都在干娘身上。你一定要想个妙计,做成我的好事。事成之日,另有白金百两相酬。若是推阻,今天我便是个死。”慌得婆子连声应道:“大官人请起,此事一定要从容计议。明日早饭后,咱们相约在汪三朝奉当铺。大官人可多带些银两,我自有道理。”

第二天,大郎穿戴整齐,取了三四百两银子,放在一个大皮匣内,让随从背着,一路来到大市街汪家当铺。不多时,只见薛婆也抱着一个大竹箱子来了。陈大郎假意问道:“箱内何物?”薛婆道:“珠宝首饰,大官人要吗?”陈大郎拎起几串又粗又白的珠子,和一些首饰之类,放在一堆,“这些我都要了。”婆子说:“大官人只怕不肯出大价钱。”陈大郎心领神会,打开大皮匣,把银两白花花地摊开,大声嚷道:“有这些银子,难道买不起你的货?”此时邻居闲人围过来七八个,站在当铺门前看热闹。薛婆子也故意大声说:“老身岂敢小瞧大官人,只要给得价钱公道就好。”两人一边讨价还价,一边大声嚷嚷。

对门王三巧儿听见前面当铺喧嚷,不觉移步推窗偷看,见是卖珠宝首饰的,便分付丫环晴云去叫那婆子。睛云领命,走过街去,把薛婆衣袂一扯,“我家娘请你。”婆子故意问:“是谁家?”晴云道:“对门蒋家。”薛婆子于是把珠宝首饰从陈商那里夺回来,急忙包上,对陈商道:“老身没空与你歪缠!”头也不回,径自跟睛云到对门去了。陈大郎心中暗喜,也收拾银两,回家听信儿。

却说这边晴云领着薛婆上楼,与三巧儿相见。薛婆子仔细看那妇人,心想:“果然标致!怪不得陈大郎意乱情迷,我是男人也要动心。”三巧儿问道:“你老人家尊姓?”婆子道:“老身姓薛,在这里东巷住,与大娘邻里。”三巧儿道:“你方才这些东西,为何不卖?”婆子笑道:“刚才那个客人不识货,还十分啰嗦,老身不愿意做他的生意。”说罢开了箱子,取出几件首饰,递给三巧儿看,三巧儿对婆子说,“果然好货。”薛婆道:“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那男子眼力胜过十倍。”三巧儿叫丫环看茶,婆子道:“不打扰了,老身还有件要紧事,这箱子我就锁好暂时放在这里,麻烦帮我看管一下,我去去就来。”三巧儿忙叫睛云送婆子下楼,出门向西去了。

却说三巧儿相中了那几件首饰,专等婆子回来讲价,谁知一连五天也不见人影。到第六天午后,忽然一场大雨,就听砰砰地有人敲门。三巧儿叫晴云去看,只见薛婆衣衫半湿,提个破伞进来,走上楼来给三巧儿道个万福,三巧儿连忙答礼,问道:“这几天您到哪儿去了?”婆子道:“托您的福,我小女儿给我生了个外孙,我去看孩子,留住了几日,今早方回。半路下起雨来,在一个相识人家借了把伞,还是破的,你说倒霉不倒霉!”三巧儿道:“您老人家几个儿女?”婆子道:“只一个儿子,完婚过了,女儿倒有四个,小女儿嫁给徽州朱八朝奉做偏房,就在这北门外开盐店的。”三巧儿道:“你老人家女儿多,不当回事,怎么舍得嫁给异乡人做小老婆?”薛婆子道:“您有所不知,外地人有外地人的好处,虽说是偏房做小,但他大娘子远在家乡,我女儿在这里和正室一样,有奴婢伺候,老身每次去时,他也把我当尊长看待,如今我女儿又给他生了个儿子,更显尊贵了。”三巧儿道:“也是你老人家命好,女儿嫁个好人家。”

说着话,晴云递茶上来,婆子道:“今日雨天没事,老身大胆,敢求大娘的首饰看看。”三巧儿道:“只是一些平常东西,你老人家不要笑话。”于是取出一把钥匙,开了箱笼,拿出来给薛婆看。薛婆边看边夸奖,“大娘有这么多好东西,我那几件,看不上眼了。”三巧儿道:“哪里话,我正要与你老人家谈谈价。”婆子也不还价,只是说:“好东西还得配好主人,老身就是少赚几贯钱,心里也是高兴的。”三巧儿道:“只是我眼下凑不齐钱,只能给一半。等我家官人回来,一并付清,这些天也快回来了。”婆子道:“不急,多等几天不妨事。只是价钱上让这么多,银子一定要足纹的。”三巧儿道:“这也是小事。”便把相中的几件首饰及珠子收起,叫晴云取酒。婆子道:“这怎么好意思?”三巧儿道:“我天天闲着没事,难得你老人家陪我做伴儿唠唠家常,以后没事就经常来坐坐。”婆子道:“多谢大娘错爱,老身家里嘈杂,哪像您这大宅清闲,只是不好意思频频打搅。”三巧儿道:“老人家说哪里话。”

说话间,只见两个丫环轮番走动,摆了两副杯筷餐具,两碗腊鸡,两碗腊肉,两碗鲜鱼,连果碟素菜。婆子道:“太丰盛了!”三巧儿说:“都是现成的。”给婆子斟酒,婆子回敬,两人对坐而饮。原来这三巧儿酒量了得,那婆子也是酒缸里泡大的,两人喝起来,越发投缘,相见恨晚。一直吃到傍晚雨停,婆子作谢要回。三巧儿说:“你老人家再坐一会儿,我将那一半价钱付给你。”婆子道:“天晚了,明天我再来取,连这箱子也不拿去了,省得天黑路滑不好走。”三巧儿道:“也好,明日专门等你。”

婆子作别下楼,取了破伞,出门去了。

却说陈大郎在家里苦等了好些日子,并无音信。见这天下雨,料想薛婆子一定在家,拖泥带水地进城来问消息,偏偏她又不在家。自己一个人到小酒馆里喝了几杯闷酒,又到薛婆家门口打听,人还未回。看看天晚,正准备回家,只见婆子一脸喜色,脚步轻快地走过来。陈大郎迎着薛婆作了揖,问道:“事情如何?”婆子冲他摆摆手:“还早着呐,现在才撒下种子,还没发芽哩。再等五六年,开花结果,才到得了你嘴里。你没事也别在我这儿探头探脑,老娘不是管闲事的。”陈大郎见她有些醉了,只得转身回家。

次日,婆子买了些时新果子、鲜鸡、鱼、肉之类,叫个厨子在家做好,装在两个盒子里,又买了一瓮上好的酽酒,让隔壁小二帮忙挑着,来到蒋家。三巧儿正惦着婆子来,好几次叫晴云开门探望,恰好相遇。三巧儿把婆子当个贵客一般,到楼下迎接。婆子千恩万谢地道了一个福,“今日老身随便备了些水酒,拿来和大娘消遣。”三巧儿道:“倒要你老人家破费,实在不该。”婆子反客为主,叫两个丫环把东西搬上来,摆了一桌子。三巧儿道:“你老人家出手太阔气了,整得这么大扯。”婆子笑道:“小户人家,准备不出什么好东西,不嫌弃就好。”晴云去取酒杯,暖雪点起火炉烫酒,婆子道:“今天是老身略表心意,还请大娘坐在客位。”三巧儿道:“在我家哪能这样?”两人谦让了半天,薛婆还是坐了客席。饮酒中间,婆子问道:“官人出外好长时间了,他怎么忍心撇得下大娘。”三巧儿道:“便是,说一年就回来,不知怎地耽搁了。”婆子道:“依老身说,放下你这般如花似玉的娘子,他就算挣个金山银山也不稀罕。大凡走江湖的人,把客当家,把家当客。比如我第四个女婿宋八朝奉,自从纳了小女为妾,哪里想家?三四年才回老家一趟,住不上一两个月,又回来了。你在家为他苦守,哪晓得他在外边到底怎么样?”三巧儿道:“我家官人倒不是这样的人。”婆子道:“老身只当闲话讲。”当日两人猜谜掷色子行酒令,十分尽兴,婆子喝得酩酊大醉,告别出来。

第三日,同小二来取昨天没来得及收走的家伙什,顺道取了一半首饰钱。三巧儿又留她吃点心。从此以后,薛婆子就以差的那一半珠宝首饰钱为由,不时行走。这婆子俐齿伶牙,能言快语,不但讨三巧儿喜欢,还与那两个丫环也打成一片,蒋家上上下下都喜欢她。三巧儿一天不见她来,便觉寂寞,叫家人认了薛婆家,早晚常去请她,益发来得勤了。却说陈大郎这边几次三番询问消息,薛婆只回言为时尚早。转眼到了五月中旬,天气渐渐炎热起来。婆子在三巧儿面前,偶然说起自家窄小,又是朝西的房子,夏天最难熬,哪里比得上三巧儿家这楼上宽敞风凉。三巧儿道:“你老人家要是能撇得下家里,在我家过夜也好。”婆子:“好是好,只怕官人回来。”三巧儿道:“他就算回来,也不会是半夜三更。”婆子道:“只要大娘不嫌弃,老身今晚就取铺盖过来,与大娘作伴,怎么样?”三巧儿道:“铺盖我这里应有尽有,也不用回去拿。你老人家回复家里一声,索性在此过一夏天再回家去住好不?”婆子于是真回家对儿子媳妇说了,只带个梳妆匣儿过来。三巧儿指着床前一个小小藤榻儿,对薛婆子说:“你就睡这里吧,咱两个亲近些,夜间睡不着也好唠唠嗑儿。”

从此,婆子白天出去串街走巷做买卖,晚上便到蒋家歇宿。夜间两人絮絮叨叨,你问我答,薛婆子把街坊邻里家庭隐私,尽情对三巧儿叙述。有时借着酒劲儿,还说起自己年轻时偷人养汉的许多情事,勾动那妇人的春心。

光阴迅速,转眼到了七月初七,正是三巧儿的生日。婆子清早准备下两盘盒礼,为三巧儿庆生。三巧儿称谢,要留她吃面。婆子道:“老身今日还得出去瞎忙活,晚上回来陪大娘,看牛郎织女相会。”

出了巷子没走几步,正遇着陈大郎。路上不好讲话,婆子随陈大郎到巷里僻静处。陈大郎皱着双眉埋怨道:“干娘,你倒不紧不慢!春去夏来,如今都立过秋了。你今天说时候尚早,明日也说时候尚早,却不知道我这边度日如年。再耽搁些日子,他丈夫回来,此事便付之东流,却不活活害死我了!到了阴间我少不得与你索命。”婆子道:“瞧你那猴急的样子,老身正要去请你,来得正好。此事成与不成,就在今晚,必须依我吩咐,如此这般。”陈大郎点头赞道:“好计,好计!事成之后,定当厚报。”说罢,欣然而去。

这天午后下起细雨,到晚上也没有星月。婆子黑暗里领着陈大郎埋伏在三巧儿家门口儿,自己去敲门。晴云点着纸灯笼,开门出来。婆子故意把衣袖一抖说:“刚才掉了一条手帕,姐姐,麻烦你帮我找找。”晴云便把灯向门外街上照去,婆子逮住空子,招呼陈大郎溜进门来,让他在楼梯背后潜伏着。安排妥当,对晴云叫道:“找到了,在我袖里。”晴云道:“恰好火也没了,我再去点个火来给你照亮。”婆子道:“走熟的路,不用点亮。”于是两人摸黑上了楼。三巧儿问道:“你刚才没了什么东西?”婆子从袖子里抽出一个小手帕,“就是这个东西,虽然不值什么钱,是一个北京客人送我的,礼轻人意重。”三巧儿取笑道:“是你老相好送的信物吧?”婆子笑答:“差不多。”当夜两人耍笑饮酒。婆子道:“今天过节,酒还多着呐,何不赏赐给下人一些,让大家一起热闹热闹。”三巧儿于是叫丫环拿下去四碗菜、两壶酒,吩咐给几个做饭烧火的下人,大家高高兴兴吃喝一通,各去歇息不提。

再说婆子饮酒中没话找话地问:“官人多长时间没回家了?”三巧儿道:“算来一年半了。”婆子道:“牛郎织女,也是一年一会,你比他们还多隔了半年。常言道:一品官,二品客。出门做生意的哪一处没有风花雪月?只苦了家中的娘子。”三巧儿叹了口气,低头不语。婆子道:“是老身多嘴了。今夜七夕佳期,只该饮酒作乐,不该说这些伤心的话题。”说罢,便斟酒去劝那妇人。约莫半酣,婆子又倒酒给旁边伺候局的两个丫环,说道:“这是牛郎织女的喜酒,你俩今天也多喝几杯,日后嫁个恩爱的老公,寸步不离。”两个丫环被缠不过,勉强喝了,眼瞅着不胜酒力,东倒西歪。三巧儿便吩咐关了楼门,让两个丫环到隔壁先睡。

正说话间,只见一个飞蛾在灯上打转,婆子故意用扇子一扑,灯灭了,于是叫道:“啊呀!老身再去点灯来。”便趁下楼点灯之机去开楼门,陈大郎在楼梯下等候多时,婆子摸黑引着陈大郎悄悄上楼,故意对三巧儿说,“夜深了,厨下火种都熄了,怎么办?”三巧儿道:“我点灯睡惯了,这黑魆魆地,好不怕人!”婆子道:“没关系,老身和你睡一个床怎么样?”三巧儿应道:“也好。”婆子道:“大娘,你先上床,我关了门就来。”三巧儿先脱了衣服,摸黑上床去了,“你老人家也快点儿。”婆子应道:“就来了。”却把陈大郎拖上来,赤条条地上了三巧儿的床。三巧儿摸着身子,奇怪道:“你老人家这么大年纪,身上怎么这般光滑!”那人也不答言,钻进被里就抱着妇人亲嘴,三巧儿发现异样,但已身不由己,再加上多喝了几杯酒,有些醉意,迷迷糊糊就着了道,任凭他轻薄。

事毕,三巧儿方才问道:“你是谁?”陈大郎于是把楼下相逢,心生爱慕,央求薛婆用计,细细说了:“今晚遂了心愿,死也瞑目了。”婆子走到床间,说道:“不是老身大胆,你两个也是宿世姻缘。”三巧儿道:“事已如此,万一我丈夫知道,怎么办好?”婆子道:“此事你知我知,只要堵住晴云、暖雪两个丫头的嘴,再有谁人泄露?”三巧儿见事已至此,也顾不得许多了,只得听薛婆子安排。天色将明,婆子催促陈大郎起身,送他出门。自此几乎每天晚上,或是婆子同来,或是陈大郎自己来。两个丫环被婆子甜言蜜语哄着,又拿狠话吓着,三巧儿偶尔再赏她俩几件衣服,陈大郎也不时把些零碎银子给她们买水果点心吃,自是欢欢喜喜,成了一伙。夜里来早晨去,出入都是两个丫环迎送。陈大郎为讨好三巧儿,不时地送她好衣服、好首饰,又替她还了欠下婆子的另一半首饰钱。又将一百两银子谢了婆子。如此往来半年有余,花了也有一千两银子。三巧儿也零零散散给了那婆子价值三十多两银子的东西。婆子只为图这些不义之财,哪还顾得上礼义廉耻。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就这样过了十五元宵夜,又到清明三月天。陈大郎此时想起蹉跎了多时的生意,大半年也没回家了。某夜与妇人幽会后提及,三巧儿竟有些不舍。情愿收拾些细软财物,跟随陈大郎私奔,做长久夫妻。陈大郎道:“这个万万使不得。我们交往的事,薛婆一清二楚。就是我在城外的房东吕公,见我每夜进城,难道没有疑惑?况且客船上人多嘴杂,肯定瞒不住,两个丫环又带不走。咱俩要这样跑了,你丈夫回来,问清根由,怎么能善罢甘休?娘子权且耐心,我找个僻静住处,过一段时间回来,悄悄和你通信儿,咱们再走,神不知鬼不觉,岂不安稳?“

妇人道:“万一你一去不回,我可怎么办?”陈大郎当即呼天指地发起誓来。妇人道:“既然你一片真心,奴家也决不相负。你回到家乡,一定托人捎封书信给薛婆,也教奴家放心。”陈大郎应允,“这是自然,不消吩咐。”

又过几日,陈大郎雇下船只,装载粮食货物完毕,又来与三巧儿作别。到五更起身,妇人打开珠宝箱,取出一件宝贝,递给陈大郎道:“这件珍珠衫儿,是蒋门祖传之物,暑天穿了它,清凉透骨。奴家把这个给你做个记念,穿上它,就如同奴家跟你身体相贴一般。”三巧儿亲手给陈大郎穿上珍珠衫儿,叫丫环开门,她亲自送情郎,再三珍重道别。

陈大郎对这件珍珠衫爱如至宝,每天贴身穿着,就是夜间睡觉时脱下,也要放在被窝中。大约两个月,船行到苏州府枫桥地界。这枫桥是南北往来客商聚集之地,一日,陈大郎参加同乡商人的酒会,席上遇到一位襄阳客人,长得风流标致。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蒋兴哥。原来兴哥在广东贩了些珍珠、玳瑁、苏木、沉香之类,搭伴起身回乡。同伴提议,先到苏州发卖。兴哥早就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买卖人必到的大码头,虽然归心似箭,但想也不差这十天半月。因为在外一直隐瞒姓罗,大家都称他为罗小官人,陈大郎做梦也想不到眼前人就是三巧儿的夫君。两人萍水相逢,年貌相当,谈吐投缘,遂成知己,不时会面。

兴哥卖完货物,讨完了客账,准备动身返乡,来到陈大郎寓所作别。大郎置酒,促膝谈心。此时已是五月下旬,天气炎热。两人就都把外衣脱了,陈大郎露出珍珠衫来。兴哥一看是自家东西,心中惊骇,又不好直接相认,只不住夸奖这衣服真好看。陈大郎仗着和罗小官人相熟,又多喝了几杯酒,便问道:“贵县大市街有个蒋兴哥家,罗兄知道吗?”兴哥佯装镇定,“在下出外的时候多,倒听邻里说有这么一个人,并不认识,陈兄为何问起他?”陈大郎道:“不瞒兄长说,小弟与他有些瓜葛。”便把与三巧儿相好的事,从头到尾倾诉一遍。“此衫就是她赠我的信物。兄长这

次回家,小弟有封书信,还要麻烦你,明日一大早我就送到你处。”兴哥口里答应,心中翻江倒海,“有这等事!现在有珍珠衫为证,显然这小子不是瞎说。”当下推说难受,急急起身别去。

回到住处,越想越气,越气越想,觉是睡不着了,连夜收拾,一大早就上船要走。只见岸上一个人气喘吁吁赶来,却是陈大郎。亲手把书信外加一大包东西,递给兴哥,叮嘱他千万捎到。等陈大郎走后,兴哥打开包裹细看,见信封上写道:“此书烦寄大市街东巷薛妈妈家。”兴哥把包裹扯开,却是八尺多长一条桃红绉纱汗巾,又有一个纸糊的长匣儿,内有羊脂玉凤头簪一根。信上写道:“微物二件,烦干娘转寄心爱娘子三巧儿亲收,聊表记念。相会之期,准在来春。珍重,珍重。”兴哥大怒,把书信撕得粉碎,扔到河中;拎起玉簪在船板上一摔,折成段。转念又想:“我好糊涂!留做个见证也好。”便捡起摔成两半的簪子,连同汗巾,胡乱包起来,催促开船。

却说兴哥急急赶回家乡,远远望见自家大门,不觉掉下泪来。想当初夫妻何等恩爱,只为贪图蝇头小利,撇下妻子年纪轻轻在家独守,弄出这场丑事来,如今追悔莫及!进得家门,少不得忍住了气,勉强相见。三巧儿作贼心虚,满心惭愧,两人生分了不少。兴哥搬完行李,借口要去看看丈人、丈母,却又回船上住了一晚。次日一大早回家,对三巧儿说:“你爹娘都病了,还挺严重,昨晚我住在他们家看了一夜。他俩牵挂你,想见你一面。我已雇了轿子,就在门口,你赶紧回去,我随后就来。”三巧儿听说爹娘生病,如何不慌?叫个老妈子跟着,上轿就走。兴哥偷偷叫住那个老妈子,从袖中掏出一封书信及一个小包裹,嘱咐她偷偷交与丈人王公:“送过书信,你就随轿回来。”

却说三巧儿回家,见爹娘身体都好好的,大吃一惊。王公见女儿突然回来,也惊讶万分。再看那老妈子转交的书信,却是休书一封。“立休书人蒋德,系襄阳府枣阳县人。自幼凭媒聘定王氏为妻。谁想过门之后,本妇多有过失,正符合‘七出之条’。因念夫妻之情,不忍明言,情愿退还本宗,听凭改嫁,并无异言,休书是实。成化二年 月 日,手掌为记。”随书还包着一条桃红汗巾,一枝折成两半的羊脂玉凤头簪。王公大惊失色,连忙叫过来女儿询问缘故。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心知事败,一言不发,只是啼哭。王公气忿不已,来到女婿家追问。蒋兴哥道:“丈人在上,小婿不敢多讲。我家有祖传珍珠衫一件,原本交您女儿收藏,你只问她如今在不在。”王公忙转身回家问女儿,三巧儿听问到了关键,羞得满脸通红,更开不了口。王公只得把休书和汗巾、簪子都给妻子收好,叫她慢慢安慰女儿,再问个明白。

王公心中憋闷,到邻居家串门闲聊去了。这边妈妈见女儿哭得两眼红肿,生怕哭坏身子,就到厨房去暖酒,想给女儿消愁。三巧儿在房中独坐,想着珍珠衫之事泄露,百思不得其解!这汗巾、簪子,又不知是从哪里来的。沉吟了半晌:“我晓得了,这折簪是镜破钗分之意;这条汗巾,分明叫我悬梁自尽。他念夫妻之情,不忍明言,是要成全我。是我做得不对,负了丈夫恩情。不如缢死,倒也干净。”于是把椅子垫高,将汗巾兜在房梁上,就欲自缢。赶巧妈妈暖了一壶酒走进房来,扔下酒壶,上前拖拽。娘儿俩跌做一团,妈妈扶起女儿,说道:“你怎么能寻短见!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开足,别说你丈夫还有回心转意的日子,就算真把你休了,凭你的容貌,怕没人要你?”王公回家,听说女儿寻死,也劝了她一番,又嘱咐妻子用心提防。过了数日,三巧儿见母亲看得紧,也放下了自杀念头,慢慢自己也想开了。

再说蒋兴哥在家里越想越气,拿两条绳索,将晴云、暖雪捆绑起来拷问。那俩丫头吃打不过,从头至尾,如此这般都招了。第二天,蒋兴哥领了一伙人,赶到薛婆家,打得婆子跪地求饶,就差拆了她家房子。薛婆情知自己不是,也不敢报官。兴哥回去找个牙婆,将两个丫头都卖了。楼上细软箱笼,大小共十六只,写上三十二条封皮,打叉封了。

却说南京有个名叫吴杰的进士,被派往广东潮阳县任知县。走水路上任,打从襄阳经过。不曾带家小,有心要择一美妾。一路看了不少,都不中意。听说这里枣阳县王公的女儿,有名的漂亮,被休回家,便拿出五十金财礼,央求媒人提亲。王公倒也愿意,只怕前女婿有想法,于是亲到蒋家,与兴哥说。哪知兴哥并不阻挡,临嫁之夜,兴哥雇了人,将楼上十六个箱笼,送到吴知县船上,给三巧儿当嫁妆。三巧儿心里过意不去,旁人听说这事,有夸兴哥做人忠厚的,也有笑他痴呆的,还有骂他没志气的。

陈大郎在苏州卖完货,回到家,一心只想着三巧儿。早晚看着珍珠衫,长吁短叹。老婆平氏见这衫儿来得蹊跷,等丈夫睡着,悄悄偷走,藏在天花板上。陈大郎早起要穿时,不见了衫儿,向老婆追问,平氏就不说。急得陈大郎脾气大发,翻箱倒柜,又破口大骂起老婆来。闹吵了两三日,陈大郎心烦意乱,收拾银两,带个小仆,再往襄阳而来。谁知将近枣阳,遇到一伙江洋大盗,将钱全部劫掠,小仆也被杀了。陈商跑到船梢舵上伏着,捡条性命。来到枣阳城外原先房东吕公家,说了遭遇强盗的事,又道:“如今要央求城里卖珠子的薛婆,到一个相识人家借些本钱。”吕公说:“大郎还不知道吧,那婆子因为勾引蒋兴哥老婆,做了些丑事。兴哥回来,问老婆讨什么‘珍珠衫’,当时就休了妻,如今那妇人转嫁给南京吴进士做二房了。薛婆子被蒋家打得抱头鼠窜,在此地呆不下去,搬在邻县去了。”陈大郎闻听,好似一桶冷水从头淋到脚。这一惊非同小可,当夜发寒发热,害起病来,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好不容易打熬起精神,写了家书一封,求吕公捎信给家里,取些盘缠,亲人前来。

话说平氏拆开家信,果然是丈夫笔迹,便与父亲平老朝奉商议,收拾细软家私,请父亲作伴,雇条船赶往襄阳。到了京口,平老朝奉旧病复发,又被送回家。平氏只身继续赶路,来到枣阳城外,问到了吕家。哪成想十天前陈大郎已一命呜呼,吕公胡乱花点钱,将就入殓。平氏当时哭倒在地,良久方醒。

吕公隔壁有个张七嫂,是个热心人,听到平氏啼哭,过来劝解。张七嫂道:“死的没福去了,活的还要做人,你后面日子还长呢。老身倒有一策,不如趁现在年轻美貌,再寻个好主,得些财礼,先买块土葬了丈夫,终身又有所托,岂不两全其美?”平氏见她说得在理,沉吟了一会儿,叹口气道:“罢,奴家卖身葬夫,旁人也没啥笑话的。”

原来这张七嫂受蒋兴哥之托,帮他访一门好亲事。因为前妻三巧儿出色标致,别的条件都好说,就要找个美貌的。那平氏容貌,虽不及三巧儿,但也相差不多,论起手脚伶俐,胸中泾渭,又胜似她。张七嫂次日进城,与蒋兴哥说了,兴哥十分满意。却说平氏送了丈夫灵柩入土,祭奠完毕,大哭一场。蒋家送衣饰过来,迎娶过门。蒋兴哥见平氏出身大户,举止端庄,十分敬重。

一天外出回来,见平氏正整理衣箱,内有珍珠衫一件。兴哥大惊,问道:“此衫从何而来?”平氏说:“这衫儿来得跷蹊。”便把前夫之事叙述一遍。又说道:“前几天艰难时,好几次想把它典卖,只愁来历不明,怕惹出是非,没敢显露。奴家至今不知这衣服到底是什么来历。”兴哥道:“你前夫是不是叫陈商?“平氏道:“正是。”蒋兴哥把舌头一伸,冲天合掌:“如此说来,天理昭彰,报应不爽啊!”于是便把这件珍珠衫的前因后果告诉平氏。平氏听罢,感慨不已,从此两人恩爱非常,如同原配。

(老贾改写自《喻世明言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老贾观奇」明朝民间最有名的婚外情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防疫故事:老贾的“日记”

防疫故事:老贾的“日记”

隔离,人员,情况,日记,疫情,职工,工作,贾立,故事,光明,买菜,办公室,妻子,小区,微信,测温,部分,生活,检查,防控,要做好,这些事,小本子,小孙,了头,好的,小刘家,我得,供电段,丈夫

2011-08-08 #小故事

防疫故事:老贾的“日记”

防疫故事:老贾的“日记”

隔离,人员,情况,日记,疫情,职工,工作,贾立,故事,光明,买菜,办公室,妻子,小区,微信,测温,部分,生活,检查,防控,要做好,这些事,小本子,小孙,了头,好的,小刘家,我得,供电段,丈夫

2008-06-20 #故事会

鬼故事 566精神病人老贾

鬼故事 566精神病人老贾

鬼故事,病人,自白,又不能,个精神

2020-06-30 #小故事

防疫故事:老贾的“日记”

防疫故事:老贾的“日记”

隔离,人员,情况,疫情,职工,工作,贾立,买菜,办公室,妻子,小区,微信,测温,部分,检查,防控,要做好,这些事,小本子,小孙,了头,好的,小刘家,我得,牡丹江,供电段,丈夫,七台河,一行,乘务员

2014-05-19 #故事会

明朝民间最有名的婚外情故事一微博精选吧

明朝民间最有名的婚外情故事一微博精选吧

蒋世泽,蒋兴哥,孩子,父亲,罗氏,清目秀,生得眉,蒋德,蒋兴,疑似,年间,商人,世泽,亲儿子,亡妻,二维码,亲友,六礼,同行,妻子

2020-04-02 #故事阅读

别忘了“泰迪姐妹团”的故事里 还有一位老贾

别忘了“泰迪姐妹团”的故事里 还有一位老贾

贾跃亭,法拉第,甘薇,李小璐,泰迪,特斯拉,微博,债务,美国,宾利,名字,劳斯莱斯,妻子,对手,官方,文章,问题,融资,不相信,人来说,小八,海尔,贾乃,中人,万美,一行,东西,大嫂,事儿,人员

2016-01-01 #长篇故事

这个老贾 是不是脑子烧坏了 长期上夜班 还没事看鬼故事?

这个老贾 是不是脑子烧坏了 长期上夜班 还没事看鬼故事?

单据,鬼故事,单位,污渍,那女孩,草莓味,冰淇淋,办公室,不一样,上夜班,同事,女孩,时候,衣襟,队伍,董秘办,同事们,副经理,美人,人偶,公室,夜班,小手,感觉,秘书,男同事,电话费,皮肤,皇后,美女

2015-06-26 #小故事

双方当事人订立的以婚外情为基础的协议有违公序良俗不受法律保护

双方当事人订立的以婚外情为基础的协议有违公序良俗不受法律保护

行为,协议,张乙,公序良俗,公序良俗原则,法院,张甲,公序良,双方,规定,司法,社会,法官,社会公德,原审,民间借贷,上诉人,债务,形式,案件,法律,张秀,张丙,关系,原因,思路,纠纷,秩序,立法,内容

2007-03-19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