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时间:2020-04-03 05:00:01

相关推荐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 20 篇1、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 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 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 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 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 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 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 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 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 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 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 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 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只要努力、才会出现奇迹。2、每一个人都有幽默的时候,只是在不要同的地方。就算 是周总理,只是在不同的地方。 一位记者问总理:“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们 问这种问题?大家关注着周总理,周总理肯定的说:“有!” 接着“中国的妓女在台湾!”这一答,记者哑口无言。其实这 是一个圈套,只要总理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 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 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位记者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 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 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 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 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 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又不能在外交场合强烈斥责对方 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 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 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有时候的幽默,可以用来玩,也可以用来维护尊严。3、郭沫若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于 1892 年 生于四川乐山“绥山毓秀,沫水钟灵”的古镇——沙湾。 郭沫若四岁半便进“绥山馆”读书,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春秋。 郭沫若在私塾先生的训导下,读《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等许多古书。因此,他不到七岁,就已能写出满不错的对联 和诗词。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就十分同情家庭困难的同学。有一天,他 碰到在乐山太平场读书的好友余童生,只见小余表情沮丧, 仔细一问,才知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退学了。郭沫若心想, 小余聪明好学,很有抱负,如今中途辍学,多可惜呀!于是, 他温情脉脉地安慰小余说:“别难过,我去找私塾先生求求 情,让他免费收下你。”说罢,当场作了一副对联,送给了 私塾先生。 谁知,私塾先生接过对联,只看了两眼,就无动于衷地扔到 了一边。郭沫若急了,又研墨挥毫,作了一首七绝《怜余童 生》:“学海茫茫庭院森,无银不敢拜大成。吾望吾师施恩 典,同病相怜应有人。” 私塾先生读了这首情深意切的七绝诗,深受感动,不久就免 了余童生的学费,使他得以继续念书。4、海明威每天早晨 6 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 写到中午 12 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 6 小时,偶尔延长 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 天用了 20 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就用 了 7 支铅笔。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 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此外还精心研究奥 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 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 东西一样多。他特别注意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和旋律的 配合。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 创一格。5、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 机商人,纷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他们的目的,一是掠夺中 国的财富; 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 便於他们侵略. 当 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 禁鸦片.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 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 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 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 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 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 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 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1839 年 6 月 3 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 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6、1942 年 7 月 20 日,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陶行知 先生发表了一篇讲话,题为“每天四问” 。陶先生让育才学 校的师生员工每天问自己四个问题,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 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 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从这四个 问题不难看出,陶先生让人们要关注身体的健康,知识的进 步, 工作的责任和德行的养成, 这不仅反映了他的教育理念, 也值得我们今天的教育者学习和借鉴。7、 勤学好问的故事: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 “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 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 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 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 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 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 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 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 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 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 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8、《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 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 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 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 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 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 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 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 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 大!9、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 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 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 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 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 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 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 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 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 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 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 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 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 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10、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 尤喜推理断案, 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 包拯从小耳濡目染, 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 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 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 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 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11、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 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 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 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 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 得其真传。 —天,杨时同—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 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 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 醒来。—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 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 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觉醒来, 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 程颐 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 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 “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 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12、50 年代中后期,经历大起大落后的李嘉诚再度创业, 成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 开发塑胶花。 庞大的塑胶花市场, 为李嘉诚带来了数以千万港元的利润。“长江”因此而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制造基地,李嘉诚则被誉为“塑胶花大 王”。40 年来,李嘉诚从经营塑胶业、地产业到掌握多元化 的集团业,他的业务经营领域,早已越过太平洋,向美国、 向世界伸展,成为中国的骄傲。 李嘉诚的儿子曾经问他:“爸爸,我们赚这么多钱到底有 什么意义?”李嘉诚的回答很简单:“赚钱多可以爱国,回 报社会。”72 岁的李嘉诚虽然是香港首富,身家净值达 120 亿美元,但他的一些表现却显得有些“吝啬”。至今他仍然 坚持身着蓝色的传统西服,佩带一块 26 美元左右的廉价手 表,并自豪地说,如今花在自己身上的钱比年轻时少多了。13、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从小曾经被认定是一个坏孩 子。母牛走失了,树莫名其妙被砍倒了,每个 人都认定是他做的。甚至父亲和哥哥都认为他很坏。人们都 认为母亲死了,没有人管教是拿破仑·希尔 变坏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他也就无所谓了。 有一天,父亲说要再婚,大家都担心新妈妈 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希尔也打定主意,根本不把新妈妈放在 眼里。陌生的女人终于走进家门,她走到每 个房间,愉快地向每个人打招呼。当走到希尔面前时,希尔 像枪杆——样站得笔直,双手交叉在胸前,冷漠地瞪着她, 一丝欢迎的意思也没有,”这就是拿破仑, “父亲介绍说,” 全家最坏的孩子。 令希尔永生难忘的是继母当时所说的话。她把手放在 希尔肩上,看着他,眼里闪烁着光芒。“最坏的孩子?”她 说:“一点也不,他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我们要把他的本 性诱导出来。”继母造就了拿破仑·希尔,她相信他是个好孩 子。对一个人有这种信心,他就会成功。14、有一个落魄的青年流浪到了巴黎,他期望父亲的朋友查 尔斯叔叔能帮助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查尔斯问,青年羞涩地摇头。 “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的摇头。 “那法律怎么样?”青年窘困地垂下头。查尔斯接连的 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没有任何长 处,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到。 “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 做。”查尔斯最后说。青年羞涩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和住址, 转身要走,却被查尔斯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 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 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我能把名字写得叫人称赞, 那我就能把字写漂亮,能把字写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写得好 看……受到鼓励的青年,一点点地放大着自己的优点,他的 脚步立刻轻松起来。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 典作品。这个年轻人就是家喻户晓的 18 世纪法国着名作家 大仲马。15、1796 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 19 岁的青年 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 题。 像往常一样,前 2 道题目在 2 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 但青年发现今天导师给他多布置了一道题。第三道题写在一 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 17 边形。他也没有多想,就做了起来。然而,青年感到非常 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 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 展。青年绞尽脑汁,感到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 没有什么帮助。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 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 的思路去解这道题…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 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 “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 对我的栽培……”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 他的声音都颤抖了, 说: “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 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是的,但 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做出来。” 导师让他坐 下,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 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牛顿也没有解出来,阿基米德没有解 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 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 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后来,每当这个青年回忆这件事时,总是说:“如果有 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就 无法解开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16、1925 年的一天,伦敦一家最大的百货店顾客盈门。一 批又一批的顾客涌向店内两间相连的小室。据说有人发明了 一种机器,能把接收到的图像再现出来。 观众们乘兴而来,但扫兴而归。 因为他们看到的仅仅是模 糊不清的影子和闪烁不定的轮廓。 “这不是吹牛吗?这叫什么图像。” “追求广告效应,不讲真话,应该告这个所谓的发明者”。 “不是他的错,是百货商店老板的馊主意”。 人们议论纷纷,有一些热心者则不断地向发明者追问: “你怎么不把图像弄清楚些呢?”“你能不能传一只动物什 么的给我们看看?” “对不起、对不起。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办法。”发明家 贝尔德在一边无奈而又尴尬地回答着人们的追问。 贝尔德是个不到 20 岁的英国青年,当时无线电技术已经 广泛运用于通讯、广播了。世界上许多发明家,其中有最伟大 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大师,都想发明能传播现场实况的电视 机。但都没有成功。贝尔德却立志要发明电视机。 贝尔德在英格兰西南部的黑斯廷斯,建造了一个简陋的 实验窒。但他没有实验经费,只好用一只盥洗盆做框架,把它 和一只破茶叶箱相连,箱上安装了一只从废物堆里捡来的电 动机,它可转动用马粪纸做成的四周戳有小洞洞的“扫描圆 盆”,还有装在旧饼干箱里的投影灯。几块透镜及从报废的军 用电视机上拆下来的部件等等。这一切凌乱的东西被贝尔德 用胶水、细绳及电线串连在一起,成了他发明机的实验装置。 贝尔德知道电视机的原理:应该把要发送的场景分成许多小 点儿,暗的或明的,再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出去,最后在接收的 一端让它重现出来。 贝尔德在他简陋的实验室里年复一年地实验,他实验装 置被装了又拆,拆了又装。经过十八年的努力,1924 年春天, 贝尔德成功地发射了一朵十字花。但发射的距离只有 3 米, 图像也忽有忽无,只是一个轮廓。 为了找明图像不清晰的原因,贝尔德又开始了新一番试 验。他想原因也许是电压不足?于是他把好几百个干电池连 接起来。 他接通了电路,可是不小心左手触到了一根裸露的连 接线,高达 2000 伏的电压立即把他击倒在地,他昏迷了过去。 第二天的伦敦《每日快报》马上用大字标题报道了贝尔德触 电的消息。贝尔德一时间成了英国的人物。 贝尔德灵机一动,就利用报纸来为他筹集资金。 他设法为 记者们做了一次实物表演。一家小报做了通讯。伦敦的一家 无线电老板闻讯赶来。表示愿意 提供经费。但要收取发明的收益的一半份额。 贝尔德同意了这样苛刻的要求。他的实验装置从黑斯廷 斯运到了伦敦。 但经费很快又用尽了。他的试验似无重大突破。 一家百货店的老板又来同他订了合同。每周付他 25 英 镑。免费提供一切材料。但贝尔德必须在他商店门前操作表 演。 现场表演又是失败。贝尔德生活日见艰难。没钱吃饭, 没钱付房租。他只好忍痛把设备的零件卖掉,以此维持生活。 他家乡的两个堂兄弟得知贝尔德陷入绝境后,给他寄来了 500 英镑。贝尔德得救了,他立即又投入试验。成功的日子终 于来到了。终日陪伴他的木偶头像“比尔”的脸部特征被清 晰地显现在接收机上了。这一天是 1925 年 10 月 2 清晨。 “成功了、成功了”贝尔德兴奋地喊叫着冲下楼。一把 抓住一个店堂里的小伙子,拽他上楼,把他按在“比尔”的位 置上。小伙子吓得直打哆嗦,但几秒钟后,他也吃惊地喊叫起 来:“真是奇迹,真是奇迹。”因为贝尔德的“魔镜”里映出 了他的脸。17、南朝的祖冲之,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靠一片片小 竹片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一遍又一遍,历经无数次失败, 终于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18、 坚持到底的最佳实例可能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如果你想 知道有谁从末放弃, 那就不必再寻寻觅觅了!生下来就一贫如 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 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 好多次,他本可以 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 他没有放弃,才成为美 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 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 而爬不起来。" ——林肯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如是说。 19、廖昌永——这一响铛铛的名字,为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歌 唱家中搏得了地位,你可知道他原来是农民的儿子,廖昌永 7 岁那年,父亲病故了,这对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廖昌永来说, 无疑是雪上加霜,上学后,廖昌永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他 对音乐的最初了解,来自于农村的大喇叭,每天清晨村头电 线杆的喇叭里传出的歌声,如同细雨一样,滋润着他那颗热 爱音乐的心。从此,廖昌永不放弃任何学习音乐的机会。虽 然他也曾失败过,但音乐那优美的旋律一次次漫湿了他枯干 的心灵,最终他从阴影中走出来了,成为一个著名的男高音 歌唱家。20、李开复 1961 年出生于台湾,母亲在 43 岁高龄时生下 他前,被医生数次劝阻。因为医生透露,如此高龄的产妇很 可能生下白痴。但是母亲不顾一切劝阻生下了这个幺儿。这 个幺儿在母亲的极度宠爱下自由自在地成长着,喜欢做很多 恶作剧。把家里所有的钟表调慢一小时以便晚上床睡觉。把 邻居池塘里的水放干以证实邻居池塘里并没有 100 条鱼。 这 一切母亲都只是报以宽容的一笑。但是母亲不允许孩子傲慢 和目中无人。 当 5 岁的李开复得意洋洋地对邻居阿姨表示 “上 小学以后就没有见过 99 分”后。母亲不允许这样的狂放存 在于孩子身上, 有史以来第一次打了开复。 母亲告诉他, “不 只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自夸是要不得的。谦 虚是中国人的美德。”母亲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做人的道理告 诉开复。这一次强烈的记忆,使得开复懂得如何在谦虚和自 信中保持平衡,而不会在自卑或自负中跌倒。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推荐10个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故事 写明人物姓名及生平事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推荐10个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故事 写明人物姓名及生平事

牛顿,故事,朋友,成功励志,名人,字左右,古今中外,学问,做法,人物,事迹,姓名,席间,生平事迹,实验,研究,只好去,到家后,回家的路上,有一次,左等右等,小故事,推荐理由,看个究竟,自己回家,重点突出

2020-06-12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推荐10个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故事 写明人物姓名及生平事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推荐10个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故事 写明人物姓名及生平事

牛顿,故事,朋友,成功励志,名人,字左右,古今中外,学问,做法,人物,事迹,姓名,席间,生平事迹,实验,研究,只好去,到家后,回家的路上,有一次,左等右等,小故事,推荐理由,看个究竟,自己回家,重点突出

2020-06-15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推荐10个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故事 写明人物姓名及生平事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推荐10个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故事 写明人物姓名及生平事

牛顿,故事,朋友,成功励志,名人,字左右,古今中外,学问,做法,人物,事迹,姓名,席间,生平事迹,实验,研究,只好去,到家后,回家的路上,有一次,左等右等,小故事,推荐理由,看个究竟,自己回家,重点突出

2020-06-18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推荐10个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故事 写明人物姓名及生平事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推荐10个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故事 写明人物姓名及生平事

牛顿,故事,朋友,成功励志,名人,字左右,古今中外,学问,做法,人物,事迹,姓名,席间,生平事迹,实验,研究,只好去,到家后,回家的路上,有一次,左等右等,小故事,推荐理由,看个究竟,自己回家,重点突出

2020-09-02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推荐10个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故事 写明人物姓名及生平事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推荐10个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故事 写明人物姓名及生平事

牛顿,故事,朋友,成功励志,名人,字左右,古今中外,学问,做法,人物,事迹,姓名,席间,生平事迹,实验,研究,只好去,到家后,回家的路上,有一次,左等右等,小故事,推荐理由,看个究竟,自己回家,重点突出

200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