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广州城古老的传说与景观

时间:2020-04-03

广东有哪些民间传说和故事

广州城古老的传说与景观广州城古老的传说与景观

华之旅

05 1806:30

·五羊仙与五仙观·

进入广州城,首先映人眼帘的是满目五羊的城徽,人们将娓娓动听地向你讲述五羊仙的故事:

周夷王时,有五位仙人,骑着五色仙羊,穿着五彩仙衣,手持一茎六出的稻穗,降临“楚庭”,他们把稻穗献给当地人民,祝愿此地永无饥荒,然后飞升而去。

至今广州尚有五仙观,观内岩石上尚留有“仙人姆迹”,因此人们便把广州称为“五羊城”。因当日五羊仙手持稻穗献民,故而广州又简称为“穗”。这则史前神话,反映了广州先民自北方携带牲畜、良种南来,落籍岭南和种植水稻的历史,对了解广州的人文环境有重要意义。

五仙观坐落在广州惠福西路的坡山上,传说当年五羊仙人就是在此降临的。五仙观就是为祭把这五位仙人而建的。该观建于明代洪武十年 (1377年),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山门有清人所书“五仙古观”四字,用红砂岩雕成的一对麒麟分守山门两侧。大殿重檐歇山,木架结构,玲珑精巧。观内有古碑 10多方,最古老的当推张励的北宋碑,背面刻有明初《重修五仙观记》,文曰:“初,有五仙人皆手持谷穗。一茎六出,乘羊而至。仙人之服与羊各异色,如五方。既遗穗与广人,仙忽飞升以去,羊化为石。广人即因其地为祠把之,今祠地是也。”碑文不但记录了五仙的神话,还说明了“五”的含义,即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

清初屈大均有诗云:“作观楚庭西,五仙列成行。少者反当中,老者左右方。膝前各一石,或蹲或翱翔,或立或僵卧,大小相低昂,抵触势有余,角形弯以长。言是羊所变,毛质皆青苍。”为何这样排列?这与五方帝和五佐神有关。四位长春作为东南西北四方移民的祖仙,既是五谷神也是宗族神。少者居中为王,亦反映了先民南移之初,未审水土,最先带来的黍稷一类北方作物种植失败后,再遣其后人带来粳稻,获得成功,因此少者受到了特别的礼遇。

坡山一带,古代濒海,人称“坡山古渡头。”那是一座红砂岩的山坡,由于海水长期侵蚀,成大小穴状,现后殿东面的岩石上,还留有一个脚印状的凹穴,就是人们所说的“仙人姆迹”,其实是大海的作品。

五仙观后面,是一座城楼式的钟楼,建于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为广东参知政事汪广洋所建。楼高17. 米,被称为45 “岭南第一楼。上面悬挂着一口大铜钟,重约5吨,高3.04米,直径2.1米,铸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是广东现存最大的铜钟。钟口正对楼基所开的井口,声音洪亮,十里可闻。然而,此钟轻易不能敲击,敲之必有灾异,如火灾、瘟疫等,所以又叫“禁钟”。传说此钟原为一对,一雌一雄,雌钟已飞落白鹅潭底,只要敲击雄钟,潭底雌钟必遥相呼应,三日不绝,故又名“雌雄钟”。又一说,原来悬挂此钟的仙人吕洞宾曾留下一根“仙藤”,此藤后来被一个波斯商人骗去,换置铁链,钟遂哑然。此事在清人檀萃所著《粤囊》中曾有记载,列为洋人盗宝传说之一例。

·珠江、海珠石与海珠花园·

秀丽的珠江,以及它那充满珠光宝气的雅号,曾经引起人们许多美好的遐想。传说有个波斯商人,访知广州有颗镇国之宝——阳燧宝珠,便愿以10万重金购买,几经交涉,终于得手。在运往异国的途中,商人欣喜万分,取出珠宝放在掌心端详,只见它光芒四射,璀灿夺目,更加爱不释手。谁知突然狂风骤起,白浪翻腾,一道白光从他掌心跃起,又潜入江中,化作一颗巨石,这就是有名的“海珠石”。那条江流,因此得名为“珠江”。

“海珠石”,又名“走珠石”、“海珠洲”。古代珠江河面宽阔,此巨石在江中成一小岛,南宋时番禹人李昴英曾在石边结茅读书,后来又捐钱建造海珠慈度寺。端平二年(1235年),叛军围攻广州城,李昂英只身缒城劝说叛军解围。后人感于他的恩德,在寺旁建祠纪念他。岛上古寺幽保,江流拍岸,榕荫青葱,井有两棵苍劲古老的红棉树;花开时节,红棉似火,江水碧绿,别有一番情趣。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的“海珠秋月”,就在这里。

1931年,广州修建珠江堤坎,把海珠岛与北岸连成一片。解放后又辟为海珠花园,供人游览。近年改建的一座园林式茶楼,亦是一方乐园。在它附近,还有海珠广场,海珠路,海珠桥,迎珠街,连珠街,皆与这些传说有关。

·越秀山与镇海楼·

越秀山位于广州城北,又称越王山、观音山。越秀山海拔仅70余米,方圆面积达92万平方米,内有三个人工湖。区内冈峦起伏,树木葱笼,山光水色,景色迷人。越秀山于1921年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时辟为公园,现已成为一个有悠久史迹的新型园林。

相传在2800年多前周夷王时,就在此建立了“楚亭”,至今山南仍有一方石碑,刻有“古之楚庭”字样。楚亭是广州最早的名称。越秀山上早期的史迹,还有赵忙的越王台,这是赵忙每年三月三日登高欢宴的地方,建于歌舞冈上,今已荡然无存。后南汉王刘也曾带领群臣游乐于此。东晋时南海太守鲍靓,在山南修筑了赵岗书院,遗址即现今香火鼎盛的三元宫。宫内有鲍姑祠、鲍姑井等。鲍姑是鲍靓的女儿、炼丹术士葛洪的妻子,以善于针灸知名,是广州民间传说中的神医。山上还有明初建筑的镇海楼,现已成为广州城防的标志。镇海楼后的蟠龙冈,是四方炮台遗址所在。炮台始建于清顺治十年 (1653年),鸦片战争时曾一度被英军占为指挥部,1841年5月30日三元里附近103乡群众在牛栏冈大败英军,包围四方炮台,使英军陷入绝境。现镇海楼西侧还有几门炮座,保存有明崇侦以来广州铸的铁炮,另有23方碑刻,是研究广州历史的重要资料。镇海楼东有“海员亭”和“光复纪念亭”。海员亭是为纪念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而兴建的,光复纪念亭是为纪念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和同年11月成立军政府而兴建的。二十年代孙中山筹划北伐时住过的“越秀楼”,也在附近。

越秀山西面的木壳岗上,屹立着一座五羊石像,高10余米,体积53立方米,是用130块花岗岩雕刻砌成的,每块石材重约两吨左右。石像始建于1959年,“文革”中被毁,1978年重建。这座雕像造型优美,神韵飘逸,现为广州的城徽。

越秀山东北角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电视塔,始建于 1959年,塔身高200米,底呈八边形,上下分五个平台。在50米高处的平台,面积300平方米,现已辟为游乐场所,内有餐厅、音乐厅等。在98米处的平台,有升降机通达,游客在这里可鸟瞰广州城。

越秀山北秀湖畔还有个听雨轩酒家和南音餐厅,是游客品茗、饮宴的好地方。“听雨轩”三字为当年广州市长朱光所题。郭沫若当年游“听雨轩”作诗云:“越秀湖涵越秀峰,乃凭人力代天工。指挥时雨调丝竹,驱遣阳光任祝融。水上楼台摩北斗,人间星宿舞东风。茶余试倚栏杆望,宁不雄飞上月宫?”

越秀公园西边正门正对的兰圃,是一个专门栽培兰花的专业性花园。园中收有珍稀兰花100多个品种,盆栽1万多盆,总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园中布局参照苏州传统园林设计,小中见大,移步换景,繁花似锦,香气袭人。1961年,朱德到此游览,作诗赞叹:

越秀公园花木林,

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

一时名贵五羊城。

越秀山上,还有一座镇海楼,为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因楼高五层,俗称“五层楼”。作为北城的望楼,初称“五层楼”,明成化年问毁于火灾。后经提督蔡经加以重建,张岳为之题名“镇海楼”,其含义为“雄镇海疆”。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朱亮祖建造镇海楼,“以压紫云黄气之异者也”。意谓恐怕广东有帝王之才崛起,特建此楼以禁压之。他还说镇海楼可以壮三城之观瞻,而奠五岭之堂奥”,“玮丽雄特,虽黄鹤、岳阳莫能过之”,评价是相当高的。

镇海楼高28米,阔31米,深16米,红墙绿瓦,实厚壮观。楼的正面,悬挂着清代两广总督彭玉麟所撰的对联:“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依栏看剑,泪洒英雄。”此联气势非凡,脍炙人口。

雄伟的楼宇,坐落在越秀山的主峰越井冈畔,这里有过许多兴衰存亡的史事。南越王赵伦曾在此地构筑越王台;南汉王刘,曾以此为游宴场地,歌舞终日;南海太守鲍靓曾在山南建立越岗书院(即现三元宫)。凭栏远眺,羊城景色,尽收眼底,追古思今,令人感慨万千,引发过许多文人墨客的咏赞。“岭南三大家”之一的陈恭尹曾写下了一首《九日登镇海楼》诗:

清樽须醉曲栏前,飞阁临秋一浩然。

五岭北来峰在地,九洲南尽水浮天。

将开菊蕊黄如酒,欲到松风响似泉。

白首重阳惟有笑,未堪怀古问山川。

此诗写出了岭南的山川形胜,也道出了作者白首凭栏的情怀。现代诗人黄节,即1928年重修镇海楼时碑记的作者,曾作《庚子重阳登镇海楼》诗:

东南佳气郁高楼,天到沧溟地陡收。

万舶青烟瀛海晚,千山红树越台秋。

曾闻栗里归陶令,谁作新亭位楚囚?

凭眺莫遗桓武恨,陆沉何日起神州!

这是痛感八国联军入侵的悲愤之作。

楼的西侧,还有1964年建的碑廊和炮座,保存着有关广州历史的23方碑刻,炮座乃明崇祯以来至鸦片战争时期广州铸造的铁炮。

·南越王墓·

从越秀山下来,斜过马路,便是酋汉南越王第二主赵眜的墓葬,此墓是1983年发现的,它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

此陵墓构筑在象冈腹地17米深处,长10.85米,宽12.5米,分前后两部分,由两道石门隔开。前部三室,后部四室,各有门道相通。七室各有其使用功能,是按照主人生前居宅构筑的。前部正室四壁和顶上都绘有朱墨两色的云纹图案,装饰华丽,象征主人生前的宴乐厅堂。东边耳房是礼乐宴饮用具之藏所,西边耳室是兵器、车马具及生活用具库房。后部居中的主室安放墓主棺椁,他身穿丝镂玉衣,腰间佩有六把短剑,头部放有金钩玉饰,胸前戴有金玉玻璃珠串,身上还有8枚印章,中有龙纽金印一枚,上刻有“文帝行玺”字样,另有玉印刻有“赵昧”二字姓名。东边侧室安放的是殉葬的4位夫人,西边侧室有7个殉葬的役工。主室北面是后藏室,贮放各种珍馐及炊器。墓中各室随葬器物有金银器、玉器、陶器、铜器、漆器及竹木制品、丝织品等一千多件,对了解岭南地区的早期开发以及有关民俗文化均有重要意义。

赵眜是南越武王赵佗的孙子,在位十五六年,大约死于公元前123年至122年间。南越王国先后经历五主,赵眜是第二代主。这些在《史记》和《汉书》中均有记载。参观时最值得留意的是以下几件文物:

丝缕玉衣:这是赵眜入殓时身穿的玉衣,是我国目前出土玉衣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它由2291块玉片编缀而成,每片之间以朱色小丝带相连,结实而美丽。这是南越国工匠在番禹制造的。

文帝行玺:这是赵眜的金印,纯金制成,重148.5克,高1.8厘米,长宽各3.l厘米,印面刻阴文篆书“文帝行玺”,有边栏和十字格,是典型的汉印。印纽为一立体游龙,工艺精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第一颗以龙为纽的金质王印。

龙凤纹双环玉饰:直径9厘米,呈玉壁状,两面透雕,由两个圆环分隔为内外两区,内区雕有一龙,作腾空之势,前足伸入外区;一只昂首长鸣的凤凰停立于龙足之上,凤首与龙头相对。设计新颖,构图巧妙,玉质晶莹,是罕见的稀世珍宝。

银盒:是赵眜的贴身随葬品,为装放药丸所用。银盒呈扁球形,高12.1厘米,腹径14.8厘米,重572.6克。盖上有三个银纽饰,底部有一个铜圈足。盒身有蒜子纹,盖和身相合处有一条窄细的穗状纹带,盒体表面有一层极薄的鎏金。据专家分析,此物与阿拉伯地区的传统银器相似,是舶来品,可为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见证。

除上述物品外,还有一个铜烤炉,一个四连体铜薰炉,一个番禺铜鼎和一套大型青铜编乐“铜句鑃”,都有很高的工艺欣赏价值。

·陈家祠·

又称陈氏书院。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是广州仅有的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为广东民间工艺馆,是典型的南方祠堂建筑。其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可谓集广东民间工艺之大成,是广东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建筑。

陈家祠是清代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广东72县的陈姓联合修建的,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向南,呈正方形,分前后进,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有廊庞相联,共有9个厅堂和6个庭院及东西斋10间房子,按中轴线依次布列,结构严谨,主次分明,虚实相映。从大门看去,一连高于一进,逐级递升,气势宏伟。庭院明朗而又恬静,间隔处理不用砖墙,而用品字形的两重通花屏门作隔,通透深远,表现出岭南建筑与园林相结合的风格。

最有特色的是陈家词的装饰艺术,每座房子从柱梁到瓦脊,缀满各种雕刻工艺品,有石雕、木雕、砖雕、泥塑、陶塑和壁画,琳琅满目,古朴而不失绚丽,粗犷中而又见纤巧,很有欣赏价值。这些工艺品题材广泛,有历史故事,有神话传说,有山水花鸟,有园林景观,瑰丽多彩,可谓民间工艺的宝库。日本的《岭南纪胜》,德国的《世界建筑艺术》,英国的《中国古代艺术建筑》等书,都给了它很高的赞誉,称之为中国南方建筑的典范。的确,它那华丽的装饰,平直陡峭的瓦顶,小巧玲珑的斗拱,突出了晚清时代的建筑风格。而庭院的贯通,廊庞的遮挡,房舍之高大,花圃之苍翠,又充满了岭南的韵味。1959年,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参观后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六榕寺·

广州六榕寺位于六榕路,始建于南梁大同三年 (537年),原名宝庄严寺,北宋端拱二年 (989年)改名净慧寺。宋元符三年 (1100年),苏东坡自海南贬所北归,前来游览,见寺内有古榕六棵,信笔写下了“六榕”二字,明永乐九年(1411年)正式改名为“六榕寺”。

该寺面积7000平方米,山门东向,其内依次为大王殿、花塔、大雄宝殿,北面有数行精舍,南面有碑廊、观音殿、六祖堂和补榕亭等。

六榕寺索以花塔的华丽庄严著称。该塔始建于公元537年,为砖木结构,高57米,八角九级,因每级都有暗层,所以内里实为十七层。塔内藏有昙裕法师由海外携回的佛舍利,故又名舍利塔。初唐诗人工勃曾撰有《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记,述说当日情景。宋初,木塔被火焚毁,至绍圣四年(1097年)重新改建为楼阁式砖塔。改建后,塔身朱栏碧瓦,丹柱粉墙,璀灿夺目,姿彩如花,故俗称“花塔”。塔顶有一根套铜的黄松木柱,为元代所铸,重5吨,植立于九级塔内。柱身铸有1020尊佛像和云气缭绕的天宫宝塔,是国内罕见的千佛铜柱。

另外,寺中六祖殿内的六祖铜像,法貌庄严,衣纹流畅,重约千斤,为宋代铸品。另有三尊大佛铜像,是1980年大修时从广州大佛寺移来的,每尊重10吨,观音像重5吨,铸于清代康熙年间。还有一幅“东坡笠履图”,是清代书画鉴藏家翁方纲摹宋人绘的东坡画像而作的,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物。

·光孝寺·

全称“报恩光孝禅寺”,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的寺院,为广州“五大丛林”之冠。寺址初为南越王第三代主赵建德的居宅,始建于公元前107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三国时东吴都尉虞翻被贬广州,在此聚徒讲学,种植了许多河子树,故取名“诃林”。虞翻死后,家人施宅为寺院,取名“制止寺”,这就是光孝寺的前身。自东晋隆安年间起,至唐代,印度僧人来华传经者甚众,多住在该寺中,寺名亦多次改易,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才改称”报恩光孝禅寺”,沿用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光孝寺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历代所建殿堂台阁20多座,大部已废。现存有大雄宝殿、伽蓝殿、天王殿、睡佛阁,以及瘗发塔、东西铁塔等。环境开阔幽静,诃子、菩提、古榕婆裟掩映,堪称一方丛林宝境。其中大雄宝殿为东晋时圃宾国 (今克什米尔)法师昙摩耶舍始建,后经历代改造,博大凝重,颇具唐宋风格,又有地方色彩,是岭南最巍峨的殿堂建筑。

大殿后面东西两侧有两座铁塔。东塔建于唐未五代时南汉王朝,塔身有900个佛龛,称为“涂金子佛塔”,是中国最古老最硕大的铁塔。西塔建于南汉大宝六年(963年),比东塔早四年,可惜早已毁坏,现仅存三层。

大殿左侧为六祖殿,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是典型的宋代建筑:柱础扁平,用黑石砌成覆莲状,梁架上安有驼峰,上刻飞仙,是广东古建筑中较为少见的。

六祖殿前的瘗发塔,是为纪念六祖慧能在此削发受戒而建的。传说六祖当年接受衣钵之后,遵照五祖的意愿,在深山猎户中藏匿了16年,直到唐代仪凤年间,听说有高僧印宗在此主持法务,便来投奔。一日印宗正在讲经,外面风吹幡动,引起了他们的争论,有说是“风动”,有说是“幡动”,六祖却说:“风幡非动,动自心耳”。印宗听后十分惊异,六祖出示衣钵,说明原委,被拜为师,削发于此菩提树下,并建风幡阁以资纪念。

现存古迹中还有白莲他、洗砚池和洗钵泉。其中洗砚池为唐代宰相房融贬居遗迹;洗钵泉相传为东土初祖达摩洗钵处,在宗教和文化史上都有一定位置。

·三元古庙·

位于三元里村内,是清初所建的供奉北帝的庙字,现为三元里抗英纪念馆。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侵入虎门,进犯广州,盘踞四方炮台,蹂躏三元里村。三元里农民韦绍光等召集村民,于庙前誓师反击,附近103乡农民纷纷前来援助,于牛栏冈击败英军。现庙中尚存有当年的战旗、兵器等。

附近走马岗上的三元里抗英烈士纪念碑,建于1950年,现已花木成荫,可供游人瞻仰和游览。

·黄埔军校旧址·

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为培养军事干部而创办的。1924年6月16日正式开学。孙中山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凯任国民党代表,周恩来、熊雄先后任政治部主任,张治中、陈诚、叶剑英、恽代英等亦先后担任过重要职务。这所军校培养出大批著名将领,在东征、南征及北代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现旧址尚存,校门牌坊描摹一新。孙中山居住过的楼房内陈列着军校校史。孙中山纪念碑雄峙在高岚上,日本友人赠送的孙中山铜像矗立碑顶,气度恢宏。西南面有东征烈士墓,纪念坊上有蒋介石题书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字样,至今保存完好。

黄埔军校旧址现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黄花岗与烈士陵园·

黄花岗有七十二烈士墓,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史迹见证。

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动广州起义,统筹部长黄兴率领敢死队130多人冲入两广总督衙门,击毙卫队,焚毁衙署,血战通宵,终因寡不敌众而告失败。烈士遗体由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险收葬,得尸 72具。1912年,广东军政府在原墓地基础上建成烈士墓园。

该墓园面积辽阔,花木葱茏,墓道宽阔。墓门牌坊宏伟,上镌刻着孙中山所题“浩气长存”鎏金大字。墓塘建有碑亭,刻有“七十二烈士之墓”七字隶书。碑亭顶盖刻石为钟,寓意“警钟长鸣”,墓后有纪功坊,坊额有章太炎手书“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篆字。纪功坊全用巨石砌筑,正反两面都可见七十二石,每石均刻有国民党海外支部献石字佯。整个纪念坊呈金字塔形,塔顶屹立着一尊高14米、一手高擎火炬、一手执法典的自由神像,造型壮伟异常。

列士陵园俗称“红花岗”,位于广州中山三路,是为纪念广州起义烈士而修建的。

1927年12月,广州工人和革命军人在共产党领导下联合起义,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广州公社”。大革命失败后,大批起义者在红花岗就义。1957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在此修建了这座陵园。

陵园正门,有周恩来手书“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金漆大字,门内墓道宽阔,夹道红花似海,松柏参云,壮丽肃穆。墓塘呈正圆形,顶部弧状隆起,护墙正面刻有朱德题字:“广州公社烈士之墓”。封土上盖绿草,象征革命烈士万古长青。“红陵旭日”被列为羊城新八景之一。陵国内还有人工湖和纪念亭,上有董必武所题横匾“血祭轩辕”,东边还有“中朝人民血谊亭”和“中苏人民血谊亭”,以纪念起义中和起义后为中国革命献身的朝鲜、苏联友人。

·中山纪念堂·

这是一座特大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4700个座位的大厅中无一根立柱,成为中外建筑史上的杰作。

这座纪念堂是1929年兴建的,历时4年才落成。设计师吕彦直是山东省东平县人,曾在德、美等国留学,毕业后在上海经营一家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该楼堂时年仅36岁。

中山纪念堂外观庄严瑰丽,堂内分上下两层,以青色大理石为护墙,粉黄色泰山石为贴面砖,紫红石柱,宝蓝色琉璃瓦面,正中立一个真金马赛克镶砌的大宝顶。大厅采用四个重檐歇山顶,拱托起中央的八角亭子,象一把张开的吊伞,十分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广州市东北角,面积约2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海拔372米,号称“天南第一峰”。据屈大均《广东新语》载,该山“每当秋霁,有白云蓊郁而起,半壁皆素,故名曰 ‘白云’。”

白云山黄婆洞有石器时代遗址,乃史前文化古迹。秦代方士安期生,人称“千岁翁”,传说秦始皇东游时曾与其会见,他曾在此行医济世,采摘九节菖蒲,于蒲涧落岩飞升。山上原有蒲涧寺,就是为纪念这位方士而建的。

“蒲涧赚泉”乃宋代羊城八景之一。农历七月二十四日,是广州民间传说中的郑仙诞,俗称白云诞,也是为纪念这位方士而起的。

整个白云山风景区可分为三大部分:麓湖、山顶公园、山北景点。麓湖位于白云山南麓,是个人工湖。湖水清澈,山色苍翠。湖上亭台水谢,曲折回廊,十分典雅。环湖紫荆、玉兰,花草遍地,明艳怡人。山顶公园位于白云山中部,“天南第一峰”的牌坊即建于此。坊上联曰:“云开世外三千界;岩倚天南第一峰”。在此凭高纵目,景色旷远。东侧现筑有一条游廊,题称“白云晓望”。山上原有梅花林,林下为滴水岩。现在岩谷处建有全国最大的天然鸟笼——鸣春谷,宠中有珍奇鸟类40多种5000余只,宠区面积为1.25万平方米。鸣春谷内树木扶疏,芳草如茵,流泉瀑漏,因民间有九龙泉 (一谓九童泉)的传说,故还塑有九龙太子雕像,神态栩栩如生。山上原有能仁寺,抗战期间已毁,现仅存玉虹池、虎跑泉和甘露井。现甘露茶座处即能仁寺故址。“虎跑泉”碑刻为清代罗岸先所书,“玉虹池”三字为光绪年间陈澧所题,岩壁的“虎”字,传说是清末黑旗军名将刘永福之墨迹。山北还建有双溪别墅和山庄旅舍,环境清幽,风景秀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山北景点有白云松涛、松涛别院、凌香馆、水月阁、明珠楼、松风轩等。其中“白云松涛”为新羊城八景之一。在山北公路林间的巨石上,有董必武题写的“白云松涛”四字,旁有“听涛”亭,每届重阳,区内山风籁籁,月湖粼粼之时,都有10万余人登高临胜,一睹白云风姿,数以万汁的青年男女在山上露宿,叫做“打地气”。据说,这样可使身体强健。又传说秦代方士安期生曾在白云蒲涧采到九节菖蒲,能治百病,久服长生不老。这九节直蒲夜来芳香四溢,有运气的人才能采到。人们夜间上山露宿,原是想碰一碰自己的运气。过去,人们是在农历七月二十四——传说中安期生的飞升日,到白云蒲涧沐浴的,近年才与重阳登高相结合,改在重阳节前一天晚上上山,以期霞举。更多的人则作为一项文体娱乐活动,交友、联谊,兼而有之。这一活动,近年发展势头很旺,已从传统民俗活动变为新的群众性的娱乐。

·罗岗“香雪”·

罗岗在广州北郊30多公里处,是一个狭长的盆地,号称“罗岗十八垌”,是广州著名的水果产区,尤以橙、梅、李为最。每年冬未春初,梅花、李花一齐开放,垌中一片雪白,广东人称之为“香雪”。届时,人们不惜驱车几十里,到罗岗赏雪。这“罗岗香雪”,还是古代羊城八景之一呢!

传说罗岗原本无梅,是一位姓钟的老伯冒着生命的危险从长江边上带来种植的,世代相传,如今罗岗的梅树已达成千上万亩,成为广州著名风景区。

罗岗的主要胜迹有玉岩书院及罗峰岗寺。玉岩书院为南宋进士钟玉岩所建,钟中举后官至参议中书省兼知政事,晚年居乡,嘉定十二年 (1220年)修建罗坑精舍,并在此讲学。他死后,他的儿子钟彰义塑其遗像供奉于此,改名玉岩书院。

罗峰寺建于明末清初,与玉岩书院联成一体,总体布局深邃曲折,古朴幽雅,寺内花草鱼池,回廊连贯,富于庭园雅趣。寺内收藏有历代名人墨迹。其中有宋代理学家朱熹手迹“忠孝廉节”,文天祥手书的绝句四首,郑板桥的春、夏、秋、冬四时画刻等。著名的清官海瑞亦留有一联:“石磴泉飞山欲静,洞门云掩昼多阴。”清代岭南大家张维屏亦有联曰:“行云流水见真性;明月清风来故人。”

罗峰寺东面有“东亭”,内立张之洞五言诗碑;亭前有“玉屏”、漱玉”等立石,石上古荔苍劲,已逾千年,稍前还有文昌庙。

罗岗垌古时尚属穷乡僻壤,离广州又有六七十里之遥,诸多名人墨客来此驻足,除了此地风光秀丽之外,与钟玉岩及其后人的交友密切相关。南宋名相崔与之曾与钟玉岩一起在罗坑精舍讲学,钟玉岩墓志铭便是崔与之亲笔撰写;钟玉岩的孙子钟汝贤与民族英雄文天祥同一科班,交往甚深,故此文氏在战乱中还特意到罗岗探访他,留下了许多名句。后人景仰先贤,故此名人云集。1959年朱德委员长游罗岗时即兴写下了一首诗:“罗岗山下罗岗祠,留有文山四首诗,忠心为国声名在,仪表堪称后世师”,也是出于这种心理。

·从化温泉·

从化县温泉镇位于广州北郊75公里处,原名“青龙头”,后因泉水温暖而得名。

这里群山叠翠,起伏连绵,清澈的流溪河,流贯其中。两岸荔枝繁茂,草坪青翠如茵。如今,园林宾馆掩映其间,有的依山而筑,有的浮水而立,青松翠竹环绕,小桥流水交错,格外清新幽雅。

从化温泉共有泉眼13处,平均水温达60度左右,属矽酸温泉,较普通水质为软,具有无色无味等优点,对治疗风湿关节炎、皮肤疾病、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炎等有明显疗效。此处为疗养胜地。

这里的著名景点有碧浪桥、滴翠亭、翠溪、天湖、百丈飞瀑等。百丈飞瀑旧称“百丈带”,屈大均《广东新语》有记载:“从化之北四十里,一泉自山巅飞下,分为两带,上下凡二级,曰百丈带。其深处汇为渊潭,不可测;浅者流离四出,引之可以浮觞。”远远看去,飞涛横溅,烟霞四起,气势雄伟壮观。现溪下建有飞涛电站。

温泉河边有热沙,是地热所致,还有黄蜡石,莹润细腻。河东有一石碑,刻有“温泉”二字,乃黄蜡石刻。

据传说,此温泉原是龙宫宝物,是一仙女送给青龙头村一位姓徐的采药老人的一只宝锅。此锅注泉自沸成药,解救了乡亲的不少苦难。后来官府闻知,派兵抢劫,徐老伯抱锅跳入龙宫,凿穿锅底,泻出百丈飞涛,把贪官污吏一伙冲到东洋大海去了。从此徐老伯留在龙宫,天天煮泉济世。这就是从化温泉的来历。这则古朴的神话,虽然不少虚幻色彩,却又给温泉增添了不少神秘的魅力。

·石门返照·

“石门返照”,是宋、元两代羊城八景之一,位于广州市西北15公里处,正当小北江与流溪河的汇合口。这里两岸群山对峙,石壁如门,日落之时,景物倒映江中,奇幻瑰丽,故此得名。又因晋代广州刺史吴隐之在此写下了一首《酌贪泉诗》,后又投沉香于浦,故此名声远播。

石门地处广州交通要津,从北方由水路入粤必经此地。这里又是古代统治者杀人的刑场,村内有一口古井,因血污染,无人敢饮。人们以讹传讹,说饮此井水者会顿生贪念,引来杀身之祸。故此井得名“贪泉”。

东晋元兴元年(402年),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路经石门,不信“有泉一饮,贪心乃生”之邪说,大胆饮用此水,并赋诗一首,以诫后人。《酌贪泉诗》云:“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试使齐夷饮。终当不易心。”他在广州任职多年,为政清廉,离任时“装无余资”,后发现其妻刘氏的行李中有朋友送的一块沉香木,立即被他投于水中。于是后人称此水域为沉香浦。如今,井眼虽已废弃,但“贪泉”碑记仍在,旁有一古寺,供奉吴隐之的塑像。近年,附近还建起了环境优美的金沙滩度假村。

·莲花山·

莲花山在广州市郊番禺县东面20公里处,面临穿鼻洋,海面壮阔,石峰奇趣,状如莲花,故得名。

莲花山原为古代石料场,经年开采,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景点,如燕子岩、八仙岩,落莲洞天、南天门、白莲池等。有的陡峭如削,有的横空出世,或形成一线鸟道,或造就万丈深渊,奇伟壮丽,气势宏大。例如燕子岩,洞口高阔,一扇石壁,半掩如门,里面一湾深潭,上有石桥穿洞而过,后有巨石直立如笔,浑然一体,极尽水石之奇观。

莲花山上,莲花塔耸峙山巅,此乃明朝万历年间(1612年)举人李惟凤所建,塔高50米,八角九级。它与广州市郊的琶洲塔、赤岗塔,被称为“省会华表”。塔丁为莲花古城,建于清康熙三年 (1614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此设置第二道防线,清水师在穿鼻洋与英舰七次交战,皆获全胜。咸丰四年(1854年)天地会起义,莲花山成了红中军的活动基地。最近,有关部门仿古重建莲花城,游人可在城头远眺珠江景色。此外还有莲花山度假村、跑马场、烧烤场等,吃、住、玩、乐服务设施配套齐全,是度假旅游的理想场所。

·东方乐园·

东方乐园是近年兴建的广州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乐园,坐落于广州市北郊白云山脚下大金钟水库地段。

园中游乐项目多达53项,其中30余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如环轨飞车、太空漫游、高空列车、高空转轮、波浪水梯等,甚为刺激、惊险,又富于挑战性,最迎合青少年的口味;而六角迷官、儿童世界,则是孩子们的天下;环幕电影、民族文化村等,则老少咸宜。园内还建有中心舞台、艺术广场等许多表演场所,是举办大型娱乐活动的理想场地。从1987年以来,广东民间艺术欢乐节、旅游欢乐节等都在这里举行,每届都有几十万人参观,成为广州最大的、新型的民间节日。金钟小镇除博览各地工艺精品外,还可品尝各地风味小食。

此外,广州市内还有怀圣寺、石室、鲁迅纪念馆、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荔湾公园等许多名胜,郊区尚有南昆山、流溪森林公园等景点。

·历代羊城八景·

自宋代以来,广州历代都有“羊城八景”,从中可以看出广州历史的变迁和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变化。这些景点,历来是旅游者参观的热点,兹列于下。

宋代:扶胥浴日、石门返照、海山晓雾、珠江秋色、菊湖云影、蒲涧赚泉、光孝菩提、大通烟雨。

元代:扶胥浴日、石门返照、大通烟雨、蒲涧濂泉、粤台秋月、景泰僧归、白云晚望、灵州鳌负。

明代:粤秀松涛、穗石洞天、番山云气、药州春晓、琪琳苏并、珠江晴澜、象山樵歌、荔湾渔唱。

清代:粤秀连峰、琶州砥柱、五仙霞洞、孤兀禹山、镇海层楼、东海鱼珠、西樵云瀑、浮丘丹井。

当代:

1963年评选:红陵旭日、珠海丹心、东湖春晓、白云松涛、罗岗香雪、鹅潭夜月、双桥烟雨、越秀远眺。

1986年评选:云山锦绣、珠水晴波、红陵旭日、黄花浩气、流花玉宇、越秀层楼、黄埔云樯、龙洞琪琳。

探秘遗址,感知历史:山海关与老龙头

最美大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探秘遗址,感知历史:湖湘的佛寺道观

寻古探今:太平天国轶事的金田村遗址

旅行青海:在藏文化包围中的蒙古族

华之旅

最近更新:05 1806:30

简介:致力于旅行文化、风土人情、美食小吃

作者最新文章旅行丝路重镇:武威05 1705:5805 1606:38相关文章红网05 17蓝鲸财经05 17光明网05 17环球网05 17??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广购书城 – 广州购书中心网上书店

广购书城 – 广州购书中心网上书店

历史,故事,语文,历史故事,中外历史,版本,知识,中小学生,教育部,丛书,中国,故事性,统编,朋友,角度,讲故事,读者,课外阅读,世界历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书后,人类,收入,国家,天人之际,文字,真实性,经典,读物,重要性

2020-05-04 #长篇故事

广购书城 – 广州购书中心网上书店

广购书城 – 广州购书中心网上书店

历史,故事,语文,历史故事,中外历史,版本,知识,中小学生,教育部,丛书,中国,故事性,统编,朋友,角度,讲故事,读者,课外阅读,世界历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书后,人类,收入,国家,天人之际,文字,真实性,经典,读物,重要性

2020-05-04 #长篇故事

广购书城 – 广州购书中心网上书店

广购书城 – 广州购书中心网上书店

寓言故事,语文,寓言,版本,朋友,中小学生,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寓言故事,教育部,丛书,代表,统编,知识,经典,课外阅读,青少年,中国,书后,收入,哲理,精华,篇目,精髓,艺术,袋子,读物,影响,专业团队,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古代寓言故事

2020-04-17 #故事会

广购书城 – 广州购书中心网上书店

广购书城 – 广州购书中心网上书店

寓言故事 语文 寓言 版本 朋友 中小学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寓言故事 教育部 丛书 代表 统编 知识 经典 课外阅读 青少年 中国 书后 收入 哲理 精华 篇目 精髓 艺术 袋子 读物 影响 专业团队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古代寓言故事

2020-05-01 #故事大全

广州天河城诡异事件解禁原粤语 现“翻译”成普通话

广州天河城诡异事件解禁原粤语 现“翻译”成普通话

天河城,玻璃,通道,保安,白影,个人,安全带,师父,总值,武警,经理,楼北,河城,尸体,巡更,心脏病,棚架,男人,管理员,检查,北塔,未开放,在天,吉之岛,楼西,广州人,事件,人事,区域,夜班

2020-04-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古老传说蛇报恩的故事

古老传说蛇报恩的故事

老张 小蛇 时候 媳妇 白洋淀 感觉 父亲 鸭蛋 鸭子 家有 事儿 养鸭 故事 小船 把儿 科学 不进去 了一下 做什么 里看到 咬人 张家盖 里歇 小水村 自然红 世代 上辈 主人公 人家 味道

2020-04-30 #故事大全

古老的民间传说小故事300字

古老的民间传说小故事300字

王子,樟树,山谷,牧羊女,仙丹,虫子,民间传说,溪流,眼泪,小故事,人们,名字,后人,好呀,忠贞,情侣,文档,树干,蛾子,蚊子,溪水,胡杨林,香味,在山谷,心爱的人,有一天,疏勒国,中因,片上,导语

2020-05-20 #长篇故事

古老的民间传说小故事300字

古老的民间传说小故事300字

王子,樟树,山谷,牧羊女,仙丹,虫子,民间传说,溪流,眼泪,小故事,人们,名字,后人,好呀,忠贞,情侣,文档,树干,蛾子,蚊子,溪水,胡杨林,香味,在山谷,心爱的人,有一天,疏勒国,中因,片上,导语

2020-04-28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