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苗怀明整理:近年新出四大名著研究论著一览

时间:2020-04-05

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内容为三国演义的源流探析思想艺术研究综述;下卷内容为三国人物形象、三国演义改编新创以及三国文化传播影响

提示:本文共有 95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0 分钟。

一、沈伯俊:《沈伯俊论三国》

内容简介

该书是沈伯俊先生的论文精选集,共收录56篇。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内容为《三国演义》的“源流探析”“思想艺术”“研究综述”;下卷内容为三国“人物形象”、《三国演义》“改编新创”以及三国文化“传播影响”。

该书具有内容丰富、资料扎实、富于创见、文风严谨的突出特点,是沈先生数十年潜心研究《三国》的学术成果集中展示,代表了当代三国研究的前沿水平,不仅对专业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面向大众普及三国知识、弘扬三国文化也具有重要价值。

目 录

源流探析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世纪课题: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问题

《隋唐志传》非罗贯中所作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亦非罗贯中作品

《三国志宗僚》考辨

论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考论

论毛本《三国演义》

重新校理《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

再谈重新校理《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

思想艺术

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

——论《三国演义》的主题

《三国演义》思想内涵新论

《三国演义》与政治智慧

《三国演义》与人生智慧

现实精神·浪漫情调·传奇色彩

——论《三国演义》的创作方法

《三国演义》与明清其他历史演义小说的比较

国土情怀与好汉气概

——《三国》《水浒》比较研究之一

研究综述

新的进展新的突破

——新时期《三国演义》研究述评

面向新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

中国和日本:《三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国际汉学热中的《三国演义》研究

——答马来西亚《东方日报》记者问

就《三国演义》与三国文化研究答学生问

人物形象

深入底蕴,实事求是

——古典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研究之我见

忠贞智慧,万古流芳

——论诸葛亮形象

诸葛亮形象三辩

为诸葛亮析疑辩诬

高风亮节,百代楷模

——论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明君与枭雄——论刘备形象

民族文化孕育的忠义英雄——论关羽形象

用市民意识改造的英雄——论张飞形象

论赵云

论魏延

阿斗与姜维

诸葛亮的接班人——蒋琬

略论“为曹操翻案

再论曹操形象

论孙策

孙权二题

周瑜与小乔

张昭与陆逊

论陈宫

貂蝉二题

改编新创

在“尊重”的前提下谈改编

《三国》电视剧面对的五大矛盾

三问电影《赤壁》

名著改编的几个问题

——以新版《三国》电视剧为例

传播影响

“三国文化”概念初探

三国文化与巴蜀

三国文化与成都

蜀汉政权与罗江

努力打造川陕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

精心培育汉水流域三国文化带

蒲松龄的三国题材著述

《全图三国》与三国文化

附录

沉潜《三国》,探求真知

——我的古代小说研究

二、王燕:《19世纪三国演义英译资料研究》

内容简介

1807年,随着第一位新教传教士马礼逊的来华,中国古典小说开始大规模地踏上西行之旅。在“四大名著”中,19世纪英语世界对于《三国演义》的译介最为重视。最近几年,学界开始关注这批用英语撰写的《三国演义》文章,只是由于相关资料或者刊载于《亚洲杂志》《中国丛报》《中国评论》《教务杂志》等罕见的英文报刊,或者发表在《拾级大成》《中国对话》等早期汉语教材,而这些英文报刊或汉语教材主要收藏在哈佛大学图书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等欧美各地,搜集起来相当困难,所以国内的相关研究错漏百出,举步维艰,作者近十年来于香港中文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日本关西大学等海外大学访学,期间搜集到20余种罕见的19世纪英译《三国》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

目 录

绪论

第一部分 综合评论文献研究

一 马礼逊对于《三国演义》的首倡之功

二 郭实腊与《三国志评论》

第二部分 人物译介文献研究

一 美魏茶的三国人物画廊

二 谢卫楼与曹操形象的海外建构

第三部分 章节选译文献研究

一 汤姆斯与《著名丞相董卓之死》

二 德庇时与《三国志节译文》

第四部分 汉语教材文献研究

一 卫三畏与《三国演义》在美国的译介

二 艾约瑟与海外佚书《汉语会话》

参考文献

三、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研究》

内容简介

该书对《三国演义》成书至今六百余年间历代读者的诠释解读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背景、社会文化思潮、学术研究方法等,通过分析诠释者的身份、学养、思想观念、文化心理以及诠释的立场、动机、角度、方法等对诠释生成的原因进行深入探析,对诠释者的各种诠释作出品评判断;并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出不同时代、不同诠释群体、不同诠释方式的特点。最终,通过对《三国演义》诠释历史的梳理、探析,总结提炼出读者、文本、作者在文学作品意义生成中的地位、作用。

目 录

绪论

上编 总论

第一章 明清小说评点家对《三国演义》的诠释

第一节 嘉靖壬午本——“羽翼信史”之通俗史书

第二节 余象斗评本——“导愚适俗”之书商型评点

第三节 李卓吾评本——“嬉笑怒骂”之文人型评点

第四节 毛评本——“奇书”“才子书”之综合型评点

第五节 《李笠翁批阅三国志》——毛评本之余波

第二章 明清社会思潮与《三国演义》诠释

第一节 主流意识形态对《三国演义》诠释的主导

第二节 个性解放思潮对《三国演义》诠释的影响

第三节 “实学”思潮影响下的《三国演义》诠释

第三章 近代《三国演义》诠释

第一节 社会思想文化的嬗变

第二节 晚清名士对《三国演义》的诠释

第三节 近代小说观念影响下的《三国演义》诠释

第四节 避重就轻——胡适对《三国演义》的“批判”

第五节 现代学术视野下的《三国演义》诠释

第四章 现代《三国演义》诠释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国演义》的诠释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三国演义》的多元化诠释

第五章 海外《三国演义》诠释

第一节 日本《三国演义》诠释

第二节 泰国《三国演义》诠释

第三节 欧美《三国演义》诠释

下编分论

第一章 《三国演义》社会功能诠释

第一节 《三国演义》——民族智慧的结晶

第二节 伦理教化功能诠释

第三节 军事谋略诠释

第四节 其他智谋诠释

第二章 “拥刘反曹”思想诠释

第一节 “拥刘反曹”思想历史溯源

第二节 明清时期“拥刘反曹”思想诠释

第三节 20世纪“拥刘反曹”思想诠释

第三章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诠释之一:关羽形象诠释

第一节 《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关羽形象的流变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关羽崇拜与关羽形象诠释

第三节 毛评本对关羽形象的至高评价

第四节 20世纪关羽形象诠释

第四章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诠释之二:曹操形象诠释

第一节 《三国演义》成书之前曹操形象的流变

第二节 毛评本对曹操形象的诠释

第三节 20世纪曹操形象诠释

第五章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诠释之三:诸葛亮形象诠释

第一节 《三国演义》成书之前诸葛亮形象的流变

第二节 叶昼、毛宗岗对诸葛亮形象的不同诠释

第三节 20世纪诸葛亮形象诠释

第六章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诠释之四:刘备、张飞、赵云形象诠释

第一节 刘备形象诠释

第二节 张飞形象诠释

第三节 赵云形象诠释

第七章 “三国”题材艺术表现形式对《三国演义》的诠释

第一节 戏曲艺术对《三国演义》的诠释

第二节 说唱艺术对《三国演义》的诠释

第三节 “三国”电视剧对《三国演义》的诠释

参考文献

四、侯会:《从“山贼”到“水寇”:水浒传的前世今生》

内容简介

“四大名著”的《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它是如何由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原型,滚雪球般地成长为一个讲述以一百零八好汉为代表的江湖故事?该书以《水浒传》小说文本为基础,以各种史料为佐证,条分缕析地追溯了水浒故事的发生、发展和《水浒传》小说的写定过程,尤其是揭示了钟相、杨幺洞庭湖起义和《水浒传》的隐秘联系,令人耳目一新。书后所附《疑〈水浒传〉与摩尼教信仰有关》一文,则反映了中国古代小说往往和民间宗教存在复杂联系这一基本事实。

目 录

序(刘世德)

第一章《水浒》波连洞庭湖

一、“兔子”如何变成了“大象”

二、一部宋代农民战争“断代史”

三、洞庭波涌连天雪

四、梁山泊水通洞庭

五、千军万马自何来?

六、义军成分考略

七、借问头领知多少

八、“天王”晁盖之谜

九、“腹心大患”震惊朝野

一〇、水上鏖兵有典型(上)

一一、水上鏖兵有典型(下)

一二、招安手法两相同

一三、结局与善后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吴读本:一部时空颠倒的古本《水浒》

一四、吴从先读过古本《水浒》

一五、中外有声的吴本《水浒》

一六、吴本《水浒》是古本吗

一七、古本打擂:吴本对阵《宣和遗事》

一八、“吴本”与宋金战争

一九、今本《水浒》的抗金遗痕

二〇、水泊梁山何处寻(上)

二一、水泊梁山何处寻(下)

二二、吴从先读过今本《水浒》吗?

第三章 再论梁山泊与洞庭湖

二三、“人格分裂”说宋江…

二四、宋江、晁盖与钟相(上)

二五、宋江、晁盖与钟相(下)

二六、祝家庄、曾头市与天子冈(上)

二七、祝家庄、曾头市与天子冈(下)

二八、《杨幺事迹》:平民眼中的洞庭起义

二九、《杨幺事迹》与《水浒传》

第四章 《水浒》与说部“亲朋”(上)

三〇、《水浒》与“中兴”故事(上)

三一、《水浒》与“中兴”故事(中)

三二、《水浒》与“中兴”故事(下)

三三、《水浒传》与杨家将故事

三四、《水浒》与《三遂平妖传》(附包、狄故事)

三五、《水浒》与《三国》(上)

三六、《水浒》与《三国》(中)

三七、《水浒》与《三国》(下)

第五章 《水浒》与说部“亲朋”(下)

三八、《水浒传》与五代故事(上)

三九、《水浒传》与五代故事(下)

四〇、《水浒传》与隋唐故事

四一、《水浒》与其他讲史故事

四二、《水浒》与《夷坚志》(上)

四三、《水浒》与《夷坚志》(中)

四四、《水浒》与《夷坚志》(下)

第六章 《水浒传》的最终写定

四五、出场诗:梁山好汉的独特“名片”

四六、从带诗本到今本

四七、天才文人的未竟改造

四八、“未竟本”创作时间臆断

四九、《水浒》“收官”人物公孙胜(上)

五〇、《水浒》“收官”人物公孙胜(下)

附录:疑《水浒传》与摩尼教信仰有关

五、刘烈茂:《水浒中的社会与人生》

内容简介

《水浒传》是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之一,蕴涵着丰盛的中国社会文化传统。自问世起,不绝对其解读和研究,本书就是最为经典的赏析作品之一。作者刘烈茂先生曾任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对中国古典小说有相当深厚的研究。全书言简意赅、逻辑清晰明了,内容涉及对《水浒传》的文学魅力、梁山众多人物的分析评点等,或在众说纷纭中拔云见日,或摒弃成见做翻案文章,皆平心而论,新见叠出,读来令人抚掌叫绝。是研究《水浒传》的绝佳参考资料,更是广大普通读者阅读《水浒传》、增进见闻的妙品。

目 录

中国古代小说的一部奇书

官逼民反是《水浒传》主旋律

无耻太尉

专制社会的怪胎——高衙内

林冲容忍的极限

丹书铁券救不了柴进

从生辰纲看中国古代的官场病

花石纲遗珠之憾

杨志报国无门

牛二死于不讲道理

梁山泊三任首领的悲剧

圣贤书害了王伦

假如晁盖不是早死

宋公明不是历史上的宋江

宋江应否坐第一把交椅?

宋江的困惑

被诱骗来的梁山首领——卢俊义

吴用跟诸葛亮比智慧

智多星三次失误

不能没有黑旋风

李逵之魂系梁山

用拳头斧头说话

李逵的独特思维方式

鲁智深能救不自救

鲁智深行侠之奇

“大闹五台山”的深意

武松的觉醒

武松打虎成功的奥秘

鼓上蚤是有用之才

谈笑杀人的母夜叉

没有女人味的顾大嫂

扈三娘不该嫁给王矮虎

梁山军何以走向毁灭之途

南征方腊归来的幻灭感

梁山英雄的遗恨

梁山好汉撞不破天罗地网

从占山为王到梁山聚义

“替天行道”变了质

梁山好汉不是独身主义者

野蛮残酷非本色

英雄的伴侣是美酒

怀抱激愤写复仇

难题难不住高手

给人物起绰号的学问

十八般武艺不如一把板斧

一百〇八将并非都有个性

东西方的乌托邦梦想

六、谢春平:《英语世界的〈水浒传〉》研究》

内容简介

该书是以《水浒传》在英语世界的研究为对象的一部论著。从研究范式上来说,这是典型的跨国界、跨语言、跨文化的文学研究。根据英语学界《水浒传》研究的具体情况,

全书分五个主题展开论述:第一是英语世界对小说的作者、素材来源、成书过程与版本演变所作的考证,第二是英语世界对《水浒传》在社会领域与中外文学领域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第三是英语世界就《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所作的研究,第四是英语世界对《水浒传》的叙事艺术展开的研究,最后是英语世界对作品的思想主题的研究。

目 录

第一章 英语世界对《水浒传》的考证探源研究

第一节 《水浒传》的作者问题

第二节 《水浒传》的素材渊源

第三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版本演变

第二章 英语世界对《水浒传》的影响接受研究

第一节 《水浒传》对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水浒传》对中国现代戏剧、影视创作的影响

第三节 《水浒传》对中国社会及对域外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三章 英语世界对《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研究

第一节 《水浒传》人物塑造艺术成就的评价问题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权力结构中的水浒英雄人物研究

第三节 西方现代反讽观念视域中的水浒英雄人物研究

第四节 水浒女性形象研究

第四章 英语世界对《水浒传》的叙事结构艺术研究

第一节 对《水浒传》叙事结构模型的认识与建构

第二节 《水浒传》结构艺术探源

第三节 《水浒传》的基本结构原则

第四节 梦与酒——《水浒传》文本叙事的黏合剂

第五章 英语世界对《水浒传》的主题思想研究

第一节 《水浒传》主题研究中的多种声音

第二节 水浒世界的道德、价值观念与“义”

第三节 “厌女症”与水浒世界的女性观

结语

附录 中英文人名、术语译名对照表(A-Z)

参考文献

致谢

七、太田辰夫:《西游记研究》

内容简介

如果在小说史上区分中世和近代,那么中世小说的首要特征,就在于其著作权之不明确。这是因为许多小说来自说话、讲故事那样的口头传承之文艺,而《西游记》亦不例外。它从故事本身的产生和流传,到各种戏曲、小说文本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月。许多不同来源、形成于不同时期的元素,在此层层积淀下来。

如此远离实际的一部幻想小说,怎样产生,怎样成长,怎样发展为呈现于我们眼前的这种姿态,是该书研究的中心课题。

目 录

前言

一 西游故事的发生

二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考

三 南宋华南的西游故事

四 《朴通事谚解》所引《西游记》考

五 《朴通事谚解》与《销释真空宝卷》

六 戏曲《西游记》考

七 《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所引《西游记》考

八 《永乐大典》本《西游记》考

九 《玄奘三藏渡天由来缘起》与《西游记》的一个古本

十 《唐三藏出身全传》(杨本)考

十一 《唐三藏西游传》(朱本)考

十二 世德堂本《西游记》(世本)考

十三 鲁府本《西游记》与《西游释厄传》

十四 明刊本《西游记》考

十五 小结

表1 主要人物形象的变迁

表2 《西游记》的来源与异同

八、刘荫柏《刘荫柏讲西游》

内容简介

一部《西游记》,纵横三界外,隐现十方中,檃栝仙佛神怪、士农工商,令人目不暇接,悠悠驰想。在绵延数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西游记》是杰出的浪漫主义巨著,同时也是针砭时弊的长篇寓言,说不尽人情如纸,世事如棋。字里行间,意内言外,留下了诸多悬而未决的迷案,亟待有心人抽丝剥茧,上下求索。

读者跟随者刘荫柏先生的脚步,踏上一段有趣、有料的经典之旅——围观一场“群仙会”,飞天遁地;摊开一卷“搜神记”,追根溯源——看西游众生现出本相。

目 录

拨开云雾识作者

怀才不遇吴承恩

灵石传说流千古

巫术伤人荒古传

三教合一庄严体

多少高僧入笔端

印度灵猴谁似君

涡水神猿无支祁

心猿意马需禁咒

前后悟空情何别

历史传说话唐僧

八戒身世何处寻

沙僧几变失灵性

玉帝王母蟠桃会

二郎传说头绪多

天王哪吒属谁家

道教最尊属三清

老子化胡公案多

门神传说赋新篇

牛精自古多怪才

大鹏金雕多传说

如来灵山弘佛法

燃灯弥勒多传承

四大菩萨传东土

神佛乱点关系谱

人间妖魔有靠山

地府灵山有清浊

戏论经文重禅机

九九归真难始平

西游意尽情难尽

九、王镇:《何惧西天万里遥:西游记在英美的传播研究》

内容简介

该书共有五章。

第一章通过对《西游记》在英美的文本译介包括片段译介、章节译介和全文译介的文献梳理,论证“英美本土化”因素对《西游记》译介的导向作用,奠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创新基础。

第二章结合《西游记》在英美的现代文学改写本的现状和特点,揭示《西游记》在英美传播和接受的深度变形以及“英美本土化”因素对《西游记》文学改写的必然影响。

第三章通过研究《西游记》在英美的非文本形式,即视听作品,包括影视创作、动漫创作、舞台创作和网络作品的传播特点,指出《西游记》的传播过程表现为一个不断生产、不断修正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英美的文化语境下走出了一条自我变形、自成一体、自得其乐的传播之路。

第四章结合《西游记》在英美传播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只有充分地分析和把握《西游记》传播链上的这些关键性要素,才能不断充实其传播的基本信息,预判其传播的变动走向,规避其传播的内在矛盾,优化其传播的协调规制,概括其传播的普遍本质,保障其传播的稳健发展,最后切实达到其传播的共识分享。

第五章从“英美本土化”传播的发展路径谈起,在源头上指明《西游记》中文本的传播价值。

目 录

绪论

第一节 《西游记》在英美传播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西游记》在英美传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研究的框架

第一章 《西游记》在英美的译本传播

第一节 片段译介的“概”

第二节 章节译介的“简”

第三节 全文译介的“详”

第四节 译介传播的特点

第二章 《西游记》现代改写本在英美的传播

第一节 猴王故事的现代阐释

第二节 改写本的传播焦点

第三章 《西游记》在英美的非文本传播

第一节 影视传播

第二节 舞台传播

第三节 动漫传播

第四节 网络传播

第五节 非文本传播的特点

第四章 《西游记》在英美传播的要素评析

第一节 传播目的的定位

第二节 传播作者的互动

第三节 传播内容的过滤

第四节 传播媒介的催化

第五节 传播受众的干预

第六节 传播效果的评估

第五章 《西游记》在英美的“传播之链”的构建

第一节《西游记》中文本的传播价值

第二节《西游记》“缘合”译介的传播意义

第三节《西游记》非译介的传播影响

第四节 《西游记》文化体的传播景观

结语

参考文献

十、刘梦溪:《红楼梦的儿女真情》

内容简介

男女之间的爱情,由相悦、相知到相爱,是极其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古今同矣。《红楼梦》乃世间奇书,包罗万象,但动人心魄处,却只在“儿女真情”四字。这其中的婉转曲折,由刘梦溪先生娓娓道来,如抽丝剥茧,拨云见晴,红楼儿女之喜、怨、惊、怜,一一浮现,想天下有情人必“心有戚戚焉”。

该书是刘梦溪先生的一部新作,按照《红楼梦》的篇目顺序,以“宝黛爱情”跌宕起伏的过程为主线,细致解读《红楼梦》中悲天恸地的“儿女真情”。宝玉和黛玉以及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自是本书关注的情感主线,而湘云、袭人、情雯、司棋、龄官等人的故事,亦为读者呈现出一系列色彩丰富、个性生动的儿女真情。

作者的解说,切近情理,分缕清晰,如抽丝剥茧一般,揭示出红楼人物情感的细微变化,令读者在醉心于人物形象和曲折情节之外,随宝玉、黛玉等人的心理变化而喜、怨、惊、怜,细腻体会大观园中的儿女情真。

目 录

引言

大观园里和大观园外

一 《红楼梦》是中国的爱情宝典

二 《红楼梦》里的“意淫”是什么意思

三 宝黛爱情故事的前世宿因

四 宝黛钗三角纠葛的酝酿与形成

五 《红楼梦》发明的中国式爱情符号

六 宝黛第一次吵嘴的爆发和平息

七 陷入“迷眩缠陷”爱情迷局的贾宝玉

八 贾宝玉为何“放声大哭”

九 青春萌动期的宝玉和黛玉

十 “葬花吟”和宝黛爱情的诗意升华

十一 宝黛爱情的升华之乐

十二 元春给宝黛爱情投下的阴影

十三 宝黛爱情遭遇舆论反弹

十四 宝钗对宝黛爱情的“无情打击”

十五 宝黛爱情有无“第四方”因素

十六 宝黛的真情相爱和“假意试探”

十七 宝黛和紫鹃袭人一起“无言对泣”

十八 宝玉的经典爱情表白“你放心”

十九 棒打不回的“儿女真情”

二十 宝玉“私相传递”和黛玉的“情解”

二一 “木石因缘”和“金玉因缘”的冲突

二二 宝黛的爱情波澜缘何归于平静

二三 宝钗和黛玉“和解”的心理秘密

二四 贾母对宝黛爱情的真实态度

二五 紫鹃试情和宝玉突发“歇斯底里”

二六 宝玉“歇斯底里”的后续故事

二七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二八 薛姨妈安的是什么心

二九 林黛玉《桃花行》和宝黛爱情的新境界

三十 《红楼梦》原作者笔下的宝黛爱情结局

三一 《红楼梦》的儿女痴情—龄官和贾蔷

三二 《红楼梦》的儿女痴情—司棋与潘又安

三三 晴雯和宝玉的清白纯洁之爱

三四 晴雯和袭人的直曲清浊之分

三五 晴雯对小丫头的“怒其不争”

三六 《红楼》女性谁最美

三七 薛宝钗的美好看吗

三八 《红楼梦》诸钗是“大脚”还是“小脚”

三九 《红楼梦》为何对“妾”最不怀好感

四十 《红楼梦》里说“真假”

四一 《牡丹亭》与《红楼梦》怎样写“情”

四二 爱为何物

跋尾

十一:何其芳:《史诗红楼梦》

内容简介

该书行文行云流水,以论文、讲演、报告三种文体,用诗意的文字体贴红楼人物和生活细节,融理论的深度和体验的深度为一体,显示了作为文学批评家的何其芳先生有理有据的学术追求和个性独具的诗人气质。

目 录

论《红楼梦》

一、引子

二、曹雪芹的身世与《红楼梦》

三、宝黛的爱情

四、叛逆者

五、广阔的现实

六、薛宝钗的悲剧

七、王熙凤,一条美丽的蛇

八、《红楼梦》是一个森林,一个海洋

九、《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十、《红楼梦》的批判性

十一、《红楼梦》的思想倾向

十二、《红楼梦》的思想性质

十三、高鹗续书

答关于《红楼梦》的一些问题

一、关于《红楼梦》的某些人物及关于典型的问题

二、关于《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三、关于《红楼梦》的现实主义、人民性和民族特色

四、关于曹雪芹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

五、 写《论〈红楼梦〉》以及研究评价其他古典作品的体会

曹雪芹的贡献

一、奇迹似的《红楼梦》

二、奇迹为什么出现在十八世纪中叶?

三、怎样正确评价《红楼梦》?

十二、刘上生《探骊:从写情回目解味红楼梦》

内容简介

《红楼梦》“大旨谈情”。该书即从小说写情的回目出发,撇开繁琐的考证和抽象的理论,结合小说的成书、版本、人物形象和具体情节,致力于为大众读者讲解《红楼梦》文学世界所蕴含的情感和艺术。作者熟悉《红楼梦》,对诸多细节别有会心,可以帮助“红”迷们真正走近《红楼梦》。

目 录

导言:以回目为窗口

甄贾同梦,情空两观

——解味《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抛父何故,此去焉归

——解味《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

礼的高墙,情的缺口

——解味《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二)

梦中长大,花下少年

——解味《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

两个起点,双重主旨

——解味《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二)

网络一线,伏脉千里

——解味《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金玉弄幻,木石同行

——解味《识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一场乱局,无限烟波

——解味《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情友忏悔,宝玉寻索

——解味《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花何解语,玉本生香

——解味《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语生香》

梦中乐园,笔下诗境

——解味《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情思幽婉,边界分明

——解味《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酒令出新,相知以品

——解味《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祷福何福,斟情为情

——解味《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情重知己,语通灵犀

——解味《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规正心苦,赠帕意深

——解味《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梦兆姻缘,情悟分定

——解味《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人格意志,仁爱情怀

——解味《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金兰相契,性情谁移

——解味“钗黛和解”的有关回目

炼狱心火,不了情深

——解味“金钏之死”的有关回目

性的超越,情的痴理

——解味《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群芳所喻,花主所系

——解味《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误为情惑,耻情而觉

——解味“尤三姐之死”的有关回目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解味“晴雯之死”的有关回目(一)

闺阁冤恨,芙蓉清操

——解味“晴雯之死”的有关回目(二)

从贾母之变到黛玉之死

——解味“黛玉之死”的有关回目(一)

生命终点的彩笔细描

——解味“黛玉之死”的有关回目(二)

后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苗怀明整理:近年新出四大名著研究论著一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苗怀明整理:近年新出四大名著研究论著一览

苗怀明整理:近年新出四大名著研究论著一览

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研究,传播,水浒,形象,宝黛,故事,爱情,英语世界,内容简介,回目,诸葛亮,人物形象,儿女,美的,在英,影响,宝玉,曹操,有关,作者,小说,文本,真情,关羽,宋江,三国文化

2020-07-10 #短篇故事

苗怀明整理:近年新出四大名著研究论著一览

苗怀明整理:近年新出四大名著研究论著一览

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研究,传播,水浒,形象,宝黛,故事,爱情,英语世界,内容简介,回目,诸葛亮,人物形象,儿女,美的,在英,影响,宝玉,曹操,有关,作者,小说,文本,真情,关羽,宋江,三国文化

2020-07-10 #故事大全

苗怀明:如何阅读《红楼梦》

苗怀明:如何阅读《红楼梦》

红楼梦,小说,故事,作品,读者,是一部,文学,理由,作者,人生,历史,古代人,一代人,文本,言之美,贾宝玉,研究,生活,好的,每一个人,三国演义,东西,作家,家族,天才,思想,无穷尽,水浒传,艺术,西游记

2020-09-24 #小故事

任增霞:近十年韩国学者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论著索引

任增霞:近十年韩国学者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论著索引

指导教授,研究,论丛,为中心,文学,中国小说,比较研究,中国语,小说,韩国,朝鲜,崔溶澈,韩中,中国,形象,高丽大学,故事,中国语文,金明,大学,中国文学,论集,中国古典小说,庆熙大学,人物,时代,延世大学,版本,嘉泉,中心

2017-10-29 #长篇故事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一览表 5分钟掌握名著关键知识点!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一览表 5分钟掌握名著关键知识点!

资料,名著,考点,文学名著,人物,内容,初中语文,语文,课外阅读,题型,学生们,文学常识,语文学习,好的,文化,思想,习惯,一览表,中考,主页,人生,人性,初中,兴和,作用,作品名称,作者,四大名著,名号,发消息

2007-01-25 #经典故事

《蒙古学蒙古文论著索引》等工具书出版

《蒙古学蒙古文论著索引》等工具书出版

蒙古族,中国,古籍,索引,论著,蒙古文,工具书,内容,历史,总目,提要,政治,论文索引,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力格,斯琴毕,李爱平,格斯尔,中新网,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人文科学,书名,俄国,体系,作者,出版发行,军事

2009-01-23 #经典故事

苗怀明:如何阅读《红楼梦》

苗怀明:如何阅读《红楼梦》

红楼梦,小说,故事,作品,读者,是一部,文学,理由,作者,人生,古代人,历史,一代人,文本,面目,言之美,贾宝玉,生活,好的,每一个人,家族,三国演义,东西,作家,天才,思想,无穷尽,水浒传,艺术,西游记

2010-10-03 #短篇故事

苗怀明:西天取经路上的高考(考前准备篇)

苗怀明:西天取经路上的高考(考前准备篇)

西天取经,唐僧,观音,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师徒,白龙马,师父,降妖除怪,入学考试,小组,徒弟,妖怪,意思,第一线,人家,作品,故事,时间,沙僧,神仙,西游记,读者,考评,考试,孙悟,临时拼凑,出家人,事实,候选人

2009-05-14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