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两袖清风”出自老杭州于谦的诗 这些反腐诗背后的故事都很精彩

时间:2020-04-13

中国古典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不少关于廉政话题

提示:本文共有 49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马黎通讯员杨琳惜

前不久,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肖瑞峰在《浙江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略议中国古代的廉政诗歌》,梳理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与廉政相关的诗歌,引起了很多关注。

中国古典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不少关于廉政话题。

“廉政是我们今天提出的概念,在古代,诗人们创作诗歌鞭挞现实,并没有这个意识。”肖瑞峰说,廉政诗歌对于现实的观照意义,更为突出。“品读这类诗歌,既可以从中得到思想层面的感悟,也可以从中得到艺术层面的熏陶,收获将是双重的。”

其实,很多我们熟悉的古诗,背后有诗人对于当时社会腐败的讽喻和抨击,不妨跟着肖瑞峰教授的讲述来了解一下——

《诗经·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这是古代廉政诗歌的发轫之作:它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侵食百姓利益的贪官污吏,在一唱三叹中,托出了受侵占、受损害的底层民众的不平之鸣。

自此,“硕鼠”便成为不守纲纪、恣意妄为的贪官污吏的代称,一直沿用至今。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点出双方予取予夺的不对等——抒情主人公多年鞍前马后地侍奉对方,却得不到任何回报,遑论额外的看顾?这就暗示硕鼠不仅在经济利益上巧取豪夺,而且在精神层面上也造成抒情主人公心灵的严重摧伤。

鼠类是不见阳光的,只能逞其伎俩于暗室,其最大特点是“偷食”。因此,喻之为“硕鼠”,指斥对方凭借权势“窃占”的本意就不言而喻了。当然,它还仅仅涉足于反腐的边缘,或者说,还只是意味着廉政诗歌已开始悄悄萌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据《唐才子传》及《河岳英灵传》记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而遭致物议。诗人深知众口铄金,便在饯别友人时将自己的一颗赤心和一身正气披示于世人。

“平明送客楚山孤”,以一“孤”字形容楚山,显然是为了凸现自己孤介傲岸、浊世独立、因而不为人喜的性格。“一片冰心在玉壶”,则是更带有剖白意味和傲兀色彩的绝妙自况。“冰心”本自晶莹剔透,纯洁无瑕,再置之以通体透明的“玉壶”之中,那自然是冰清玉洁,表里澄澈,所有对它的指摘都只能是无损其清白的妄议。

作者以此来写照心志,既贴切又形象。尽管在六朝诗人鲍照的《代白头吟》中已出现“清如玉壶冰”的描写,或为此诗所本,但既经王昌龄重新提炼与熔铸,使之成为照亮全篇之诗眼,韵味便全然不同,不仅成为脍炙人口的妙语,更成为千古讽咏、递相引用的警句。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后的中唐时期,以振兴大唐为己任。他力倡“儒学复古运动”,试图将儒家思想重新推向汉代以后逐渐偏移的主导地位。文学史上盛赞的“古文运动”,实际上只是“儒学复古运动”的配角,韩愈发起它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加自由畅达地宣传儒学复古的主张。

当唐宪宗在另有图谋的奸佞之徒的怂恿下,准备在京城举行祭祀佛骨的盛典时,韩愈毅然挺身而出,慷慨上书,大唱针对贪腐行为的反调。

岂料他义正辞严的《论佛骨表》却触怒了笃信佛教的唐宪宗,乃致命运在朝夕之间发生逆转:由地位清要的监察御史“左迁”为远离政治中心的潮州刺史。

此诗为赴任途中所作。颔联为一篇“警策”:在奋不顾身、正言直谏的勇气中交织着无辜被贬的忧愤,掷地有声,义薄云天!“欲为”、“肯将”云云,采用流水对的方式,昭示了自己与邪恶势力及腐败分子抗争到底的决心——宁可舍弃这副残躯,也要履行好“除弊事”的神圣职责。

后来,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冒死报国的旨意更为显豁,却是由此诗脱化而来。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一)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灑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也是志在挽狂澜于既倒的有识之士,但他为病入膏肓的唐王朝开具的药方却是自上而下地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革新运动,他自己也因此成为政治革新运动的中坚力量。

这场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政治革新运动,史称“永贞革新”。但它并未能摆脱中国历史上所有革新运动都无以幸免的厄运,很快就以失败而告终。

作者也就作为一介罪臣,长期流徙于穷乡僻壤。但他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横眉冷对政敌的无端加害时,他也致力于剖白心志、倾吐心声。此诗中,“莫道”、“莫言”,以否定语气表达坚定信念,斩钉截铁,力透纸背。“谗言如浪深”,极言流言猖獗一时,犹如浊浪排空,骇人视听,难免有污自己的清白。

“迁客似沙沉”,拟写自身遭际:屡遭贬谪,好似沙沉江底。“千淘万漉”,形容“迁客”历尽摧残、折磨,其中融入多少曲折、多少隐痛?“吹尽狂沙”,喻指进谗者有朝一日必将销声匿迹、身败名裂。“始到金”,亦于沉着中见出高度自信:拂去历史的尘垢后,自己终将如真金般再度熠熠闪光。这是自证清廉的辩白,也是对未来的光明结局充满豪情的展望。

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就诗论诗,本诗在艺术上固然平平无足称道,但它所表现出的尚清崇廉的高风亮节却足以振聋发聩、垂范后人。

诗以“清心”、“直道”对举开篇,说明作者把清心寡欲和正道直行视为理政及谋身的基本要求,为自己立下不可逾越之规。“精钢不作钩”,则是宁折不弯的反腐誓言,宣示自己绝不会与贪官污吏及其身后的政治靠山妥协。“仓充鼠雀喜”,流露出对蚕食国库、侵吞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的鄙夷与愤慨,而与其势不两立的意向也包蕴于句中。“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则是抒写自己秉承古训、从严执法、绝不贻羞后代的心志了。

全诗直抒胸臆,不事藻饰,正气凛然。

于谦·《入京诗》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的《石灰吟》和《咏煤炭》,广为人知,屡蒙后代选家瞩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这首《入京诗》,使其未能得到广泛传播,但其中的“清风两袖”却衍化为“两袖清风”这一贮满褒义、且家喻户晓的成语。

但如果仅仅注目于此,未免忽略了它更深层面的启发与警示意义:年底作者按惯例将入京述职,僚佐觉得这是一个“跑官要官”的绝佳机会,便建议他带些当地出产的绢帕、蘑菇与线香作为公关用的“伴手礼”。作者却断然拒绝,坚定地认为这些土产应当资于民用,而不能用来行贿,败坏官场风气。

在隐括这一背景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后,作者才托出自己“清风两袖朝天去”的现实选择。这是逆潮流而动,却又是循正道而行。作者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生前无愧于天地,死后免责于阎罗。这种从细微处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的态度,直到今天仍不失榜样作用。

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反对奢侈之风是中国古代所有有识之士都共同主张的,这句话也多次被后人在讲话中引用。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李商隐把矛头直指奢靡之风。“何须琥珀方为枕”,说明当时有些官员很会享受,枕头一定要琥珀做成的,才能安睡。“岂得真珠始是车”,车本来是代步的,只要普通的马车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在马车上镶嵌满珍珠呢?

诗的题目是《咏史》,但实际上矛头所向却是现实生活中那些追求奢侈生活的腐败分子。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漠然收。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首联以晋军的浩大声势反衬东吴的衰飒气运。颔联借史实以明事理:东吴统治者不修明政治、惩治腐败,而企图恃险固守,只能是枉抛心力。颈联由“往事”折回到眼前的山川风物。一个“伤”字既带有反思历史所产生的感慨,又饱含审视现实所引起的忧虑。“几回”,点出建都金陵、雄踞江东,却终因荒淫腐败而亡国者非独东吴而已,将诗境又向深处拓进一层,托古讽今之意也更加明显。尾联在讴歌天下一统局面的同时,借渲染历史陈迹,揭示现实隐患,用笔深曲,发人警省。

杨万里·《浯溪摩崖怀古》(节选)

中兴当时颂大唐,大唐家国天为昌。

妖环忽见诚非祥,土花失色悲寿王。

明皇父子紊大纲,从此晏朝耽色荒。

天下黎庶暗罹殃,击损梧桐按霓裳。

作者生当南宋国势危殆之际,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淫靡现状深恶痛绝,却因身为朝廷命官,不便像布衣林升那样直言不讳、愤切其辞,只能指桑骂槐地借玄宗说事。

但其抨击的力度却超过了既往谴责玄宗的作品,既不像白居易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那样温婉,也不像元稹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那样深曲。“从此晏朝耽色荒”,虽由白诗衍化而来,措辞却较白诗远为激烈。“天下黎庶暗罹殃”,全无“为尊者讳”之意,明言百姓遭殃乃因玄宗的腐败所导致。

这实际上是讽喻当代统治者:腐败的后果不仅会葬送自身,还将祸国殃民。

杜甫《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看门。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为了评定安史之乱,征兵本不可免。问题是朝廷的征兵政策在贯彻过程中却被基层的贪腐官吏肆意歪曲,乃至成为他们索贿和渔利的手段,征抑或不征,多征抑或少征,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对他们“孝敬”与否。

诗中所描写的这户人家就因不谙其中机关而家破人亡,幸亏在这兵荒马乱的岁月里,老百姓的感应神经已被磨炼得极其敏锐,一有风吹草动,便及时遁离。在“老翁逾墙走”之后,如狼似虎的官吏对“老妇”苦苦逼问。

作者采用“藏问于答”的艺术手法,仅仅着笔于“老妇”字字血声声泪的哭诉,而将官吏持续不断的咆哮般的拷问隐匿于其中,让读者通过想象来还原这被省略的环节。作者未对整个事件着一字褒贬,而只是作冷静的客观叙述,让事件本身释放出批判的力量。随着叙事的有序推进,石壕吏欺压良善、鱼肉乡民的狰狞面目纤毫毕现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作者将其曝光的目的,不只是希望惩处当事者,更期盼能上达圣听,引起最高统治者的关注,从而有可能重新审视现行征兵制度的合理性,整治征兵过程中高发的腐败事件。

白居易·《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罇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鲙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轻肥”一词,出自《论语》,指代轻裘肥马的豪奢生活。

作者义无反顾地揭露朝中权臣的奢华行径,将镜头锁定于他们举办的一次天价豪宴。

开篇“意气骄满路”以下八句先声夺人,渲染赴宴者气焰的嚣张和车马的富丽。“鞍马光照尘”,仅此一笔,其穷奢极欲的作派已尽现端倪——本来,尘土飞扬,应当使鞍马为之黯然失色;而今,却是鞍马那耀眼的光泽照亮了尘土,可知其鞍马该是何等金碧辉煌!接着,“鐏罍溢九酝”以下六句别具匠心地聚焦于这次宴会的食谱,点出从酒水到食材无不是价格昂贵的人间至上美味。“鲙切天池鳞”,要将在天池中捕获的鲜鱼火速运送到京城,成为这些达官权贵餐桌上的生鱼片,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力财力!最后,“是岁江南旱”二句,画面陡然切换到数千里之外的江南旱乡衢州:彼地当年一片赤土,颗粒无收,老百姓迫于极度饥饿,吃尽草根树皮后,竟然出现了相互残食的人间惨剧。

前后两个场面形成鲜明的比照和猛烈的冲撞,读者从中可以悟得这次烹金馔玉的豪宴并不是发生在老百姓丰衣足食之后,而恰恰出现于老百姓转死沟壑之际。在“人食人”的大旱之年,他们还如此挥金如土、极尽奢侈,该已经腐败到了何种程度!既然作者创作时“愿得天子知”,那么它除了讽刺和批判外,应该还具备“检举”的功用。

本文根据肖瑞峰教授的论文《略议中国古代的廉政诗歌》整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两袖清风”出自老杭州于谦的诗 这些反腐诗背后的故事都很精彩”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纪检人·书香“两袖清风”话于谦“两袖清风”话于谦

纪检人·书香“两袖清风”话于谦“两袖清风”话于谦

于谦,王振,手帕,线香,蘑菇,贪占,两袖清风,吴山,其诗,宦宫,明英宗,明其志,李加,茅观,称王,翁父,萧然,连皇帝,闾阎,河南特产,一生,万世师表,书籍,仕途,人们,人心,公侯,先生,汉族,忠于职守

2020-09-07 #短篇故事

救时宰相于谦两袖清风却惨遭处死 于谦的后代

救时宰相于谦两袖清风却惨遭处死 于谦的后代

于谦,王振,回京,官员,朝廷,后人,儿子,后代,故事,沉冤,英宗,明英宗,石亨,明朝大臣,两袖清风,公元,同僚,建议,父亲,允忠,是一位,一面,世人,书籍,党羽,宦官,士大夫,宝物,政权,忠心

2020-05-28 #长篇故事

两袖清风故事歌颂了于谦什么精神?两袖清风故事歌颂了于谦什么精神? 爱问知识人

两袖清风故事歌颂了于谦什么精神?两袖清风故事歌颂了于谦什么精神? 爱问知识人

小时候,后会,成人,行为矫正,知他是,从小就,什么事情,偏执型人格障碍,最好在,还是长,认为是

2020-09-07 #短篇故事

两袖清风阅读题答案!两袖清风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于谦曾经在河南 山西做过官.

两袖清风阅读题答案!两袖清风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于谦曾经在河南 山西做过官.

于谦,两袖清风,地方特产,上司,答案,乌纱帽,山西,京城,俸禄,手下人,河南,规矩,老百姓,词语,金银,是我国,地方官员,爱国英雄,曾经在,贪官污吏,向京,东西,反义词,地区,大人,妻儿,对手,字词,意思,手下

2020-05-28 #小故事

于谦清风两袖成语故事 成语“于谦清风两袖”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于谦清风两袖成语故事 成语“于谦清风两袖”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于谦,皇帝,闾阎,清风两袖,官吏,人们,回京,平民,民间,线香,蘑菇,两袖清风,景宗,任职期间,东西,公事,传说,供人,关键词,办完,典故,含义,后人,土特产,奉旨,地区,文才,宣宗,官员,封建时代

2020-09-06 #故事会

于谦清风两袖成语故事 成语“于谦清风两袖”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于谦清风两袖成语故事 成语“于谦清风两袖”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于谦,皇帝,闾阎,清风两袖,官吏,人们,回京,平民,民间,线香,蘑菇,两袖清风,景宗,任职期间,东西,公事,传说,供人,关键词,办完,典故,含义,后人,土特产,奉旨,地区,文才,宣宗,官员,封建时代

2020-09-07 #故事大全

两袖清风的于谦

两袖清风的于谦

蘑菇,线香,于谦,闾阎,名臣,人们,土特产,回京,朝廷,巡察,河南,朝贵,百姓,一首诗,他没有,居官清廉,朝天去,话短长,清风两袖

2020-05-28 #故事大全

两袖清风的于谦

两袖清风的于谦

蘑菇,线香,于谦,闾阎,名臣,人们,土特产,回京,朝廷,巡察,河南,朝贵,百姓,一首诗,他没有,居官清廉,朝天去,话短长,清风两袖

2020-09-06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