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训练上的感人事迹

时间:2020-04-14

部队训练感人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00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1 分钟。

月27日,《南昌日报》2 版以《能让更多人安心过年,我们的 付出值得》为题,对南昌支队特勤大队二中队装备技师臧厂连续十三 年始终坚守岗位,不能与亲人团聚共度春节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 在社会树立南昌消防部队良好形象。全文如下: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忙碌一年的人们都盼望和亲人团聚,辞旧迎新。然而,有这样一些人,在职责和梦想面前,始终坚守 岗位,不能与亲人团聚,为的是市民能过上一个喜庆、祥和、安定的 春节。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的消防战士臧厂就是其中一位,算上今 年,他已经连续十三年没有陪在亲人身边过年了。 臧厂今年31 岁,是山东济宁人。2002 年,他光荣地成为了 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的一名消防战士,平日里负责消防车辆、装备 器材的维护保养,排除机械故障,确保设备的安全有效;遇上警情, 除了参加救援抢险,还要指导官兵按照规定操作使用装备器材。 月13日,记者走进特勤二中队,正值臧厂巡检消防器材。 在偌大的消防器材库里,只见他认真检查每一件器材,确认器材是否 有油污、是否能正常发动和使用,在里面一呆就是近一个小时。多年 来,这样的巡检,臧厂每天都在重复。 战士被战友们戏称为“火哥”。在战友们眼里,“火哥”臧厂对待工作有股狠劲,凡事力求做到最好,在每天的训练中,他总是自我加压,严 格要求自己,用战友们的话来说“太执着”。由于训练刻苦,他迅速成 为了中队的技能骨干,如今,臧厂已成为特勤中队的装备技师。 百姓过节,消防过关。每到春节期间都是消防战士最繁忙的时刻,臧厂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市民习惯用烟花爆竹庆祝节日,增 加了火灾隐患。为能随时出警,部队实行二级战备状态,他们每天都 要穿着厚厚的作战服,也不能随便外出。“我们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 都是穿着消防服度过的,一身装备下来有20 前两年一个除夕夜的凌晨两点左右,臧厂和战友准备休息时,突然接到一起突发警情。来不及细想,臧厂和战友立即赶赴火灾 现场进行抢险救援,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奋战,大火终于被扑灭,这时 天也快亮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何况春节。“在部队过年,和战友们一起,气氛蛮好,但是想家是无法避免的。”谈起在部队过年的感受, 臧厂笑着说。今年,他依然不会回家过年,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只能通 过电话和视频来表达。对于亲人,他更多的是歉疚,尤其是对自己刚 满五岁的孩子。“很久没回去,孩子长时间看不到我,都不让我抱了。” 臧厂苦笑道。 “希望远方的亲人能身体健康,孩子幸福成长。”臧厂说着自己的新年愿望。尽管少了亲情的温暖,但是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值 得的,因为他们的付出,可以让更多的人安心过年。 我从小就喜欢军人,这可能与我有一位当军人的伯伯有关。小时候,每当看见那神圣的橄榄绿,内心就止不住地充满了羡慕之情, 一次次地缠着伯伯讲着抓坏人的故事,幻想着有朝一日长大后的我也 能身穿军装,成为“抓坏人”的无敌英雄。而今,梦想终于实现了,我 可以自豪地向大家宣布:“我——是一名光荣的消防战士!” 自从踏入军营的那一刻起,我就把搞好消防工作作为我毕生为之努力奋斗的事业。在消防部队里,没有都市社会生活的繁华与绮 丽,没有当今社会青年人拥有的潇洒和无拘无束的自由,取而代之的 是铁一样的纪律,对人的恰似极限一般的要求:“坐如钟”“站如松”“行 如风”是我们的基本训练纲领,以艰苦地训练来磨练我们意志品质。 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我一点一点地在成长。部队里的训练对于初处军营的我简直就是一种磨难,随着每天训练强度和难度的加 大,我那筋疲力尽、腰酸背痛、浑身散了架一般的感觉还未退去,身 体一道道新的伤痕便又添了上去,但我没有退缩。在心理,我暗暗告 诉自己,热爱是成就一生事业的原动力,而我也正如儿时一般依旧一 如既往地热爱着军人这个职业,我们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护 林”。训练时只有多流汗,战时才可能少流血,才能更好地履行军人” 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皮肤变黑了,变粗了,手上也磨出了厚厚的茧,但我的身子骨却越来越结实,越来越强壮。而且我的内心 也越来越踏实了,艰苦地训练不仅强壮了我的身体,更强壮了我的意 志,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坚强、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立 足本职,服务于人民”的信念促使我坚强,“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 忠诚地履行一名普通消防战士的职责”的信念使我成熟。“当兵不习 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 有人说我们消防兵不用“枪”打仗,死亡离我们很远。是的,我们的敌人是很难捕捉到,我们的武器也不是威风凛凛的制式枪支, 但我们一样拼搏在另一个战场上,我们的敌人就是那熊熊的烈火,是 那浓地化不开的毒烟,是一声令下就得奋不顾身奔赴火场的义无反 顾。每扑灭一场火灾,有的战友被烟熏得两眼灼痛,有的战友止不住 地恶心呕吐,几天不能进食;有的战友强忍着皮肤被火烤后的痛 苦……可我们得知救出的人还活着,大楼因我们抢救及时而平平安 安,家家户户、团团圆圆,我们就很安慰了,内心热乎乎的充实着, 在这场“人与火”“生与死”的较量中,我们赢了,赢得了群众的掌声和 感谢,赢得了作为一名消防战士的无尚光荣与自豪。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假日里我们依然监守岗位,用青春的热血去换“万家灯火平安夜”是我们消防官兵的人生 价值。同时,我们利用这短暂的时间,下到辖区的单位、工厂、学校 等地,讲解有关消防器材的应用和如何预防火灾发生,如何急救,把 我们的工作落实到每一名群众,把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到人民群众的身 边,共同完成神圣的使命。 我爱这绿色军装,我爱这火热的军营,是它培养了我,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热爱生活,如何珍惜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切。我要用 我们的爱,去爱我们的事业和我们的家园。 这就是一名消防战士,一名共产党员,平时严以律己的行为准则,我决心不断充实自己,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一名新世 纪消防部队的精英标兵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 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 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 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 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 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 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 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 30 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 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于敏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 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 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 是89 岁高龄的于敏。 爱慈善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 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 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 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 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来 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 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 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 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 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 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 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这里缺医少药, 朱敏才干脆硬扛着。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 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这些 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 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 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 多万元,为孩子 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 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 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 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但让孙 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 遵义县人民医院。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 “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 穿一件充满生机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 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始清醒,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回到孩子 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颁奖词: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 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 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 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 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50 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 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xx年,该省试 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6 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 月,与61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16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 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 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 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 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 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 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 岁高堂, 带61 户村民前往600 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 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16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 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 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 创业的先进典型。由于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赵久富被任命为黄湖新 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该省万外迁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 “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价赵久富:量与江海宽。赵久富在颁奖现场表示,自己父母也曾经历过一次移民,我们是二次移民。南水 40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但看到这么大的工程,我 们国家能做,很震撼。 赵久富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 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 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 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xx 年度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 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 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 资。此后 27 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 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 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16年11 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 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 27 年的“炎黄”! 今年3月11 日晚上,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由于是星期五, 平时在校寄宿的学生和家在校外的老师都已离校,湖南省龙山县石羔 镇中心小学校园里一片寂静。深夜23 时54 分,担负着值班护校任务 的李成贵老师忽然被床前桌上安放的报警器的警报声惊醒。他判定, 一定有小偷进入电脑室。李老师从床上一跃而起,来不及叫醒熟睡的 爱人,也顾不上穿上外衣和外裤,便向计算机教室跑去。 当李老师冲到教学楼二楼计算机教室门口时,只见第一扇铁门已被撬开,计算机室里有黑影在晃动,他大喊一声:“你们干什么?” 两个黑影闻声从计算机室里窜了出来。李老师奋不顾身地扑向前面的 黑影,一手抓住那个人的衣服,一边高喊:“抓强盗?”谁知那个人扬 起手中的铁棒,打在李老师的头上。李老师避闪不及,被打得眼前一 黑,几乎栽倒。恍惚中李老师又扑向跑在后面的那个家伙,将其抱住, 再次高喊:“抓小偷啊。”这个强盗狗急跳墙,抽出刀向李老师头上砍 去?李老师被一连砍了5 刀,血流如注,昏迷过去,倒在了血泊之中。 几分钟后,李老师在寒风中苏醒,不见了歹徒,便一边大喊捉贼,一 边挣扎着找人。鲜红的血迹洒在了身后的走廊上? 李老师的妻子和住在校内的其他教师听到李老师的呼喊声赶来了,急忙把李老师送到了医院。经医生检查,李老师头部遭重击 处颅骨下陷6 毫米,头、面、手部的多处刀伤,一共缝了四十多针。 由于李成贵老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及时发现了歹徒,并冒着生命危险与 歹徒搏斗,保护了学校的财产,使石羔镇中心小学价值十多万元的 32 台计算机丝毫未损。 李老师的英勇事迹,感动了广大师生,县委、县政府、县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和师生纷纷到医院看望李老师。目前,李老师已伤 愈出院。公安部门正在全力缉捕歹徒。 李老师23 岁从师范学校毕业,在龙山县的乡村小学已工作 26个春秋。李老师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有一个高高的书柜,在里 面存放的众多教育类书籍中,有两排浅黄色的文件夹格外醒目。这就 是李老师从教 26 年来所书写的教案,每册都有一寸多厚,装订得很 整齐。书柜上方,挂着一排锦旗、奖牌和合影,每一面锦旗、每一块 奖牌、每一张合影的后面,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xx年秋,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在龙山县全面推开。李成贵老师 由于年龄偏大,推荐年青有为的教师接替他的教导主任职务,自己担 任班主任工作。李老师的办公桌前贴有一则座右铭:“勿以善小而不 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方正的楷书引人注目,这就是他的人生格言。 李老师来自农村,妻子是农村户口。尽管家里并不富裕,但是李老师还是时常掏钱垫付贫困学生的学费、生活费和医药费。他深 知农村学生读书的艰难。去年秋季,他班上有个女学生旷课、迟到、 早退较多,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李老师专程到这个学生家走访,了解 到她父亲早逝,母亲外出打工,家中现有4 姐妹,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小小年纪时常为生计发愁。李老师通过学校为她减免了部分学费,并 发动全班学生为她捐款,并将他和学生捐的128 元现金交到这个学生 手中。这个学期,她没有再迟到、早退过一次,学习成绩跃居班上前 十名。去年下学期,李老师班上的一个学生在擦窗户时不慎从窗台上 摔下来,头部撞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李老师背起这个学生奔向医 院,垫付了300 多元的医药费,治好了这个学生的伤。这个学生的保 险赔款发下来后,把钱还给李老师。李老师只收下200 元,把其余的 送给了这个学生作营养费。得到过李成贵老师的捐赠或救助的学生还 有许多? 李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写信给你们,希望通过你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像李老 师这样的优秀农村教师的事迹。 广平县白血病患儿李晨曦因家庭贫困无法继续医治的情况,邯郸晚报、中原商报、燕赵都市报、中国邯郸外宣网、长城在线、 新华网邯郸频道、摇篮网、母亲网等多家媒体对小晨曦的情况进行了 报道,小晨曦的事情引起的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人更是通过电话、 短信联系上小晨曦的家人或亲自到医院看望孩子,对他们进行鼓励和 支持。小荷和晨曦的家人一样,每天都被这种无私的关爱感动着。 16日邯郸学院的一位姓冯的女大学生,到 医院给小晨曦送去了100 元钱,这一百元钱对于有收入的人可能不算 什么,但是对于一位尚未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可能是几天的生活费, 小荷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觉得这钱沉甸甸的,是女孩儿金子样的 心灵的化身。 月16日晚,邯郸一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给 小晨曦送去200 元钱和一些营养品。 月17日,邯钢的一位庞女士 给小晨曦送去200 元钱和一些营养品, 月17日,一位在邯郸打工 的姓白的女孩给小晨曦送去了许多儿童读物和食物, 位执意不肯透露姓名的男士给小晨曦送去500 据小晨曦的父母讲,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人去医院看望小晨曦,他们夫妇很感动,也 非常感谢社会上热心人对他们的帮助,是这些热心人把他们从绝望中 拉了回来。小晨曦的父亲告诉小荷,等孩子病情稍微稳定了,他就去 找个工作,他觉得欠社会太多了,能挣点钱,一是为了晨曦,再一个 就是这样心里好受些,如果不是孩子的病,这对善良、朴实的夫妇从 来都没想过要欠别人这么多。 小晨曦的情况目前比较稳定,从今天 开始大剂量化疗,现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儿科病房治疗。小晨曦的医药 费还有很大的缺口,小荷呼吁社会各界继续帮助小晨曦,让爱随着传 递下去。 为不给本人产生烦恼,我已经将他的实际地址和真名的“和谐”了,但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 月出生,她老家在白湖镇金湾村XXX,前几年迁居到裴岗社区。目前何婷婷是白湖镇中XXX 班学生。 何婷婷眼下还不满十四岁,可是六、七年前,大人们就说她像个“小大人”了。 何婷婷出生在普通的农家,爷爷奶奶慈祥善良,爸爸妈妈老实本分。受家庭影响,婷婷自小乖巧听话,挺讨人喜欢。由于父母十 分勤劳,很能吃苦,再加上有爷爷奶奶的帮衬,在婷婷很小的时候, 她家的经济条件还是不错的。婷婷六岁那年,妈妈生了个小弟弟,更 使原本温馨的家庭显得其乐融融。爸爸妈妈一高兴,就在裴岗街买了 房子,说是爷爷奶奶上岁数了,让老人家享福一点;婷婷就要上学了, 街道学校条件好些。 谁知,不久,一件让人揪心的事落到了她家:可爱的小弟弟居然听不见声音,是先天性聋哑儿。大人们愁坏了,婷婷更是为小弟 弟哭干了眼泪。 也就在那年,婷婷刚上学前班,爸爸到常州打工去了,想多挣些钱,要还买房的欠债,还想攒钱给弟弟买助听器。让妈妈在家打 点小店,照料老小。婷婷八岁那年,爸爸来信想妈妈也去常州打工, 待遇比开小店好不少。爷爷奶奶催妈妈去,妈妈很犹豫:妈妈当然急 着挣钱,一家人要生活,家里债还没还完;原先打算为弟弟买助听器, 后来爸爸听说人工耳蜗最好,又想买,但要二十来万块钱!另一方面, 妈妈又放心不下家里,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呀!婷婷知道情况后,激 动得不得了:弟弟装上人工耳窝,就跟正常人差不多,能听到声音, 能说话,能喊他姐姐了,这是她常常梦才有的!于是婷婷竭力帮爷爷 奶奶说话,叫妈妈赶快动身。她对妈妈说;“家里有爷爷奶奶,还有 我,我都八岁了,能做许多事了,妈妈放心好了!” 妈妈真的到爸爸那里去了。婷婷和弟弟跟爷爷奶奶在家里,从此婷婷和弟弟成了父母双亲照顾不到的留守孩子,而她比其他同龄 留守孩子来,婷婷还要面对一些更特殊困难。 “我都八岁了能做许多事了,妈妈放心好了”——这是婷婷对妈妈的表示。妈妈走后,为了让爸爸妈妈放心,她果然十分尽力的兑 现着自己的承诺。每天早上她早早地就起了床,抓紧时间帮爷爷把院 子打扫干净,顺便把鸡放出来喂一喂,有时还帮爷爷奶奶准备早餐, 再急急忙忙上学去。中午放学回家,她放下书包帮奶奶洗菜、做饭。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手脚不好使唤,为了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她尽 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她总是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整 整齐齐。有了脏衣服,就学着自己洗。她穿的球鞋从来都是雪白雪白 的。尽管有婷婷做帮手,爷爷奶奶的家务还是不轻,他们又急着可怜 的弟弟,心疼婷婷,牵挂爸爸,身体渐渐的不如以前。特别是奶奶, 耳朵本来就聋得厉害,妈妈走后不久,眼睛也越来越差,治个不停, 却不起丝毫作用。半年以后,奶奶几乎失明了,光线一暗就完全看不 见,已经无法自理了,婷婷很伤心!为了让爷爷奶奶多些时间照顾奶 奶,婷婷要求再多承担些家务。爷爷拗不过婷婷,只好依了她。从九 岁开始,婷婷几乎包揽了做早饭和晚饭的工作。她的双手也变得越来 越灵巧,如今,她已能单独做出一桌像模像样的饭菜。婷婷跟爸爸妈 妈一样,很勤快,小小年纪,就能做许多家务事。不仅这样,闲下来 的时间,看见邻家有需要帮忙,只要做得了的,她都会主动去搭把手。 周围的人都很喜欢婷婷,许多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时,常爱拿婷婷说事, 说婷婷多懂事,像个“小大人”似的。 弟弟以前一直没离过妈妈,妈妈刚走的那几天,弟弟哭闹个没玩没了,爷爷奶奶和婷婷想尽办法哄他都不灵。特别是晚上,碰都 不让爷爷奶奶碰。妈妈不在家,弟弟只要婷婷。婷婷好容易把他哄到 床上,他就是不睡,哇里哇拉的叫个不停,闹得婷婷好几个晚上无法 做作业。后来,从妈妈的电话里才知道,以前弟弟跟妈妈睡,总是抱 着妈妈的脖子。于是,当天晚上婷婷便陪弟弟一起睡,让弟弟抱着自 己的脖子,这一招果然很灵,弟弟一会儿就睡着了。等弟弟睡熟了, 她再悄悄的起床,学习一会。从那以后,天天晚上,婷婷都是如此渡 过的。直到前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弟弟睡下不就又醒了。看见姐姐正 坐在书桌前,才明白,原来姐姐每天陪他进了被窝,天那么冷,还得 再爬起来学习!他好心疼,也起来了,哭着把姐姐往床上拉。第二天 弟弟便不再要婷婷赔着睡觉了。那时弟弟七岁,在裴岗小学上一年级, 婷婷 12 岁,在白湖镇中读六年级。自从弟弟上学后,婷婷的担子更 重了。每天上学放学,要顺带接送弟弟。这倒不算什么,最让婷婷犯 愁的是弟弟的学习。虽然弟弟上学前就配了助听器,但效果不是很好。 附近没有聋哑学校,弟弟只好上普通班,跟正常孩子一起学习,困难 可想而知。婷婷知道,弟弟也是个好孩子,学习很认真,但学习效果 却很差。为了帮助弟弟,每天每天,早早晚晚,她都需要挤出许多时 间教弟弟。借助助听器,弟弟只有一点点听觉,而 话根本就说不清楚,辅导弟弟必须大声嚷叫,同时还得不停的做动作,对口型。一些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东西,想教会弟弟却难得很, 往往要费尽心思,反反复复的教上好多遍 有时,弟弟老是搞不明白,心里着急,竟然捶自己脑袋,或是冲姐姐发火。每当此时,婷婷心里酸溜溜的,她理解同情弟弟,依 然笑嘻嘻的,好言宽慰弟弟。有时,当弟弟终于明白所学的内容,他 会跟姐姐来个拥抱,甚至再姐姐脸上亲几下。此刻婷婷婷婷心里别说 有多甜了!在姐姐的帮助和影响下,弟弟顽强的坚持跟班学习,到二 年级下学期,弟弟的成绩在班上竟然能够得上中等水平。更让婷婷欣 慰的是,今年暑期,爸爸终于给弟弟按了人工耳蜗,又带弟弟去常州 做了语音训练,目前弟弟已经能听能说了,人也比以前灵动多了,一 般的学习任务基本能独立完成了。 邻居大人们说,婷婷人不大,但很懂事,像个大人似的。事实上,在学校婷婷也是同学中的佼佼者。 从小学到中学,婷婷学习都很用功,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她口才好,作文能力强,多次在学校和镇里征文、演讲竞赛中获 奖,今年十一月我镇举办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征文赛中,何婷婷 的习作获得最高分。在同学眼中,她不仅是学习尖子,还是位资深的 “老干部”:小学时,婷婷就有过许多“官衔”;上初中后,何婷婷连续两 年当选为班长。何婷婷品学兼优,深得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她的班主 任在她的《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中做过这样的评价:“同学们异口 同声地推举你当班长,可见你多有人缘;你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那么 出色,可见同学们多有眼光;你是老师的好助手,你是同学的领头羊。” 在我校本期开展“留守学生好榜样”的评选活动中,何婷婷荣登榜首。前不久,婷婷还当选为我镇唯一的学生代表,出席了庐江县 第十五届团代会。会上,婷婷表现得郑重而沉稳。在投票选举县团委 成员的过程中,她十分仔细认真的审阅着每个候选人的资料,据以做 出她审慎的选择。看着她那端庄的神情举止,人们会以为,婷婷不只 是小大人,她真的长大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训练上的感人事迹”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2015年最新部队感人事迹

2015年最新部队感人事迹

部队,战士,连长,矿石,感人事迹,训练,专业,军车,沙漠,导弹司令,战士们,士官,导弹,操作规程,教材,标志点,笔记,连队,边防连,比别,沙漠里,军营,事迹材料,事迹,任务,先进事迹,儿子,农民,区域,司机

2020-04-15 #故事会

2015年最新部队感人事迹

2015年最新部队感人事迹

部队,战士,连长,矿石,感人事迹,训练,专业,军车,沙漠,导弹司令,战士们,士官,导弹,操作规程,教材,标志点,笔记,连队,边防连,比别,沙漠里,军营,事迹材料,事迹,任务,先进事迹,儿子,农民,区域,司机

2013-01-09 #小故事

解放军感人的事迹

解放军感人的事迹

王杰 生命 李全 蔡永祥 列车 群众 部队 李文忠 烈士 中央军委 人民 任务 同志 战士 刘英俊 训练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共产党 千钧一发 儿童 全军 惊马 英雄 炸药包 称号 轨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一等功 佳木斯市 佳木斯

2020-04-29 #故事阅读

解放军感人的事迹

解放军感人的事迹

王杰,生命,李全,蔡永祥,列车,群众,部队,李文忠,烈士,中央军委,人民,任务,同志,战士,刘英俊,训练,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千钧一发,儿童,全军,惊马,英雄,炸药包,称号,轨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一等功,佳木斯市,佳木斯

2020-06-20 #小故事

解放军感人的事迹

解放军感人的事迹

王杰,生命,李全,蔡永祥,列车,群众,部队,李文忠,烈士,中央军委,人民,任务,同志,战士,刘英俊,训练,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千钧一发,儿童,全军,惊马,英雄,炸药包,称号,轨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一等功,佳木斯市,佳木斯

2020-07-04 #故事阅读

感人事迹供电抢修感人事迹

感人事迹供电抢修感人事迹

电杆,电力,事故,人员,客户,文档,电话,汗水,线路,负责人,供电,工作,不眠夜,农电,刘师傅,王元村,供电所,大李村,第一时间,一整夜,一大,余电,事故现场,感人事迹,变压器,区域,发自内心,员工,天职,天空

2014-04-06 #故事大全

疫情期间感人事迹作文 疫情防控感人事迹

疫情期间感人事迹作文 疫情防控感人事迹

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群众,一线,第一时间,同志,肺炎,宣传,医护人员,物资,车辆,防线,新型冠状病毒,值班,24小时,先进事迹材料,使命,初心,措施,湖北,知识,责任,党员干部,党员,孩子,情况,武汉,村组

2020-06-27 #故事大全

疫情期间感人事迹作文 疫情防控感人事迹

疫情期间感人事迹作文 疫情防控感人事迹

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群众,一线,第一时间,同志,肺炎,宣传,医护人员,物资,车辆,防线,新型冠状病毒,值班,24小时,先进事迹材料,使命,初心,措施,湖北,知识,责任,党员干部,党员,孩子,情况,武汉,村组

2014-08-15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