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人类学者:中华饮食里的哲学思考

时间:2020-04-18

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暗藏玄机:何为完美的鸡蛋?有些人偏爱老一点,有些人钟爱嫩一点,有些人就爱吃溏心蛋

提示:本文共有 32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香港美食家蔡澜,有一次在访问法国三星米其林厨师Paul Bocuse时,要求对方煮一个完美的鸡蛋。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暗藏玄机:何为完美的鸡蛋?有些人偏爱老一点,有些人钟爱嫩一点,有些人就爱吃溏心蛋。而完美二字的要求,更意味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个要求竟让久负盛名的Bocuse竟一时不知如何应对。但很快,他就走进厨房,拿出一个瓷碟,在碟上抹了些橄榄油,用铁夹夹住碟边,放在火炉上。等碟子烧热后,把一个生鸡蛋打进去,撒上点盐,将正在煮熟的鸡蛋端到蔡澜面前。

鸡蛋在磁碟上煎烤,就在食客面前完成由生转熟的过程。蔡澜起筷的时刻,就是他心中最完美的时刻。

好的厨师,一定是好的哲学家。

这个故事有很多层次,完成这个哲学故事的,不仅有食客、食物和厨师,也有瓷碟和炙烤瓷碟的火炉。饮食是一场对话,关乎人与他人,人与自己,人与器物,人与自然。对话不仅是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你来我往的过程,因此在最终极的意义上,饮食关乎的,是时间和天地。

《舌尖3》想要激发的恐怕并非食欲,它想邀请观众进行的,是一场关于食物的哲思。更具体的说,是一场关于中华饮食的中国哲学思考。

若是哲思,则有其内在理路与逻辑,或明或暗地埋在人物、器物和食物串起的一个个故事中,待人细细咂摸。我们不妨也从中国思想中,借助五行观念来理解这八集:全片分为器、香、宴、养、食、酥、生、合八个主题,除了直接关乎人的“宴”、“食”和作为压轴的“合”三集,让我们暂且将其他五集分别与五行的金、木、火、土、水一一对应。

如果说饮食是一场人与万物的对话,那么不难理解《舌尖3》开篇为何以代表金石的“器”为题。金石本为人类陶冶而成,本就是技术的结晶,文明的标志。以器物作为理解中华饮食的切入点,足见《舌尖3》的立意,在于不仅要从日常生活的直观感觉中、更要从时间的深度中理解食物,理解中国的文明和文化。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就曾撰文专门讨论中国的食器(见《中国古代的饮食与食具》),此足见器物对于饮食的意义之重。

器物之妙,更在于它表明人类不过是万事万物风云际会的沧海一粟。

关于中国古代兵器最惊悚的传说,莫过于为了铸得一口宝剑,铸剑者不惜以血淋剑、甚至跳入熔炉化成剑魂。形式虽恐怖,内核却很为人熟知:这不过是祭奠的高级形式。《舌尖3》中器物的铸造者,也在以各具地方特色的简化形式祭奠灶神、坛神……炊具就是厨师的兵器,并且同宝剑之于剑客一样,食具并不为厨师所掌控。恰恰是这种难以控制,才让人有了敬畏,有了献祭的念头。

厨师祭灶神、泡菜大师祭坛神、铸陶师说泥土会呼吸,这都表明,人类不再是神坛的中心,器物也不再被动地接受宰制,而拥有了力量,能够参与甚至主宰烹饪的成败。厨师的烹饪不过是与器物的合力或合作。开篇蔡澜的故事之魅力即在于,厨师无法参与食物的最终完成,这一点被前所未有的突出和意识到。正如Paul Bocuse之于瓷碟和鸡蛋,食客和他口中的食物,亦不过是这场风云际会的冰山一角。

如果说时间处于永恒流变之中,那么中国人也自有一套面对和解释这种变动不居的方式。中国人栖居于天地间,依托的是“木”——建筑。“酥”这一集,巧妙地用上梁仪式作为开篇,全集中亦多处出现如徽派建筑、江南园林等元素,在点心与建筑的交替和互喻中,点心也有了建筑的纹理和线条。而酥以其凝固和形态之美,的确也配得上食物中的建筑这种称谓。有趣的是“咬文嚼字”的字糖,更是将中国哲学融入食物的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字和中国建筑一样,一笔一划,一柱一梁,都是空间的构架。面对流变不居的时间,中国人的建筑哲学和饮食哲学,不约而同的用空间来进行感知和描述。

中国人同样以四季交替和节气的轮转来记录时间。“生”一集有两条线索,明线为节气的轮转,暗线为生活的绵延。生活在阴阳的交替中循环往复,从春日的耕牛,到坚持按照时令运作的农场,从西双版纳的绿叶宴,再到丧夫之痛后撑起生活的酸汤鱼,这一切的动力,都是生命的火,无论象征它的是高悬在天空的日,还是每家每户每日的炊烟。

应节气的食物恰恰是中国人阴阳哲学观的最佳体现。以冬至为例,冬至被认为是与太阳密切相关的节气,是阴阳二气转化的节点,所以很多太阳历的民族都以冬至作为新年的起点。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魏晋时期,冬至过节习俗如同春节。因此中国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又由于太阳与火在物质上相关联,所以有祭火的习俗,《后汉书·礼仪中》“日冬至,钻燧改火云”。因此冬至要吃生火补阳气的食物,如四川至今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正是因为羊肉生火。又因为冬至开始阴阳交替,夜场昼短,这一天北方普遍吃的饺子,南方吃的汤圆,也象征了这种阴包裹阳的特征。

阴阳交替,生活绵延,其动力在火,其韧劲为水。时光和生命的生生不息,也体现在中国人对于健康的观念中。“养”这一集,即以中医食养为内核表达了中国哲学对于生命和疾病的态度。

一般人都熟知中医与生物医学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食药同源。中国人说“吃药”、“吃饭”,并没有单独的用一个动词来区分进食与进药。或许在中国哲学中,生命如水般流动不止和绵延不断,人体与整个宇宙相连,病或未病,不过是身体内外正气和邪气相生相克的不同状态,人体本无健康和疾病之分。中医也好,中餐也罢,研究的都是中国哲学中的天地和天地间的人。应时、应地、应人的吃药和吃饭,表明生命和天地之间、生命不同阶段之间的连续。上医治未病的言下之意,是否可以将厨师也视为某种意义上的医生?

如果说“器”以技艺对话天地,“酥”以空间凝固时间,“生”以节气象征生活的循环往复,“养”以中医表达生命的生生不息,那么行走在天地之间、穿梭于时光之中的中国人,最原初的感受,源于脚下的热土黄沙。“香”一集,以地方小吃,对五行中的土进行了诠释。

早年远行的游子,或漂泊他乡的异客,都习惯在行囊中揣上一把家乡的土,到了外地水土不服,抓一小撮泡水喝,思乡的病自然就好了。香,是一个很特别的形容词,它似乎不源于味蕾,也非源于鼻腔。放之四海皆准的酸甜苦辣的味觉,在香这里也不适用,豆汁的香对于某些人可能是酸腐,臭豆腐的香可能让某些人掩鼻,榴莲的香对于《星槎胜览》的作者费信更是如“烂蒜之臭”。香,和方言一样,是唇齿碰撞出的习俗,是回荡在脑中的儿时记忆。以“香”作为地方小吃的主题,倒也相得益彰。

正是在与天地万物、时间、生命的关系的意义上,我们才有了中国意义上的个人和众人。

宴席也是天地间的过程,不过在这里人类成为了主角。在神灵或祖先的注视下,在杯碗碟筷的交错中,在礼仪的训导或雅趣的熏染中,中国人有了宴。

无论是国宴、家宴、族宴、师门宴,还是文人宴,其底色是中国人的政治。用料的寓意、菜式的设计、摆盘和上菜的时机和顺序,其背后有厨师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座次的顺序、进食的仪态、对菜式用典的精通,其背后有食客的明争暗斗。宴,是中国政治哲学最精深的体现。

作为压轴的“合”代表了中国历史形成和中国人智慧的要义,中庸。《中庸》所说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者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类学者费孝通先生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来概括中国形成的历史,是在不断的民族迁徙和融合中、人与物的流动与中和过程中形成的。这点充分体现在中华饮食的食材和菜式中。

来自南美的辣椒,首先在江浙被用作观赏植物,传到川黔地区,成了这里必备的佐料。宋元时期南方的菘菜,被京杭大运河运到了北方,与北方的芜菁杂交,繁衍出了如今遍布中国的白菜。这样的白菜,又被闯关东的山东人带到东北,成为了当今东北菜系的主料。而无论是山西的火锅,还是客家的盆菜,都是兼容并蓄的结果,在食材的聚合中,人也在移动和相聚。并且这样的变换远未终止,东北的腌菜在科技的更新中不断的精益求精,川菜的大师们在高速的现代生活中积极的寻找川菜之根。中华民族就在这样的中和中形成,万物就在变动不居中不断生长。

舌尖上有的不仅是一场味觉的盛宴,舌尖上有时间,舌尖上也有天地。

(作者系人类学博士,现为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师)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人类学者:中华饮食里的哲学思考”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人类为啥一直找不到外星人?国外学者:外星人可能在暗处监视地球

人类为啥一直找不到外星人?国外学者:外星人可能在暗处监视地球

人类,外星人,动物园,生命,地球,可能性,宇宙,巴黎,意识,文化,科学家,观察者,银河,银河系,再一次,外星生命,生命的星,斯瓦科,道格拉,在数,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意,中观,主席,信息,动物,办法,向太空,外星,媒体报道

2018-04-06 #短篇故事

进化论是假的 你被骗了!学者新发现:人类可能来源于外太空

进化论是假的 你被骗了!学者新发现:人类可能来源于外太空

人类,大脑,达尔文,古猿,化石,科学,黄金,人脑,金属,原则,基因,外星人,生物,程度,脖子,进化论,长颈鹿,向陆生,用进废退,大部分,基因突变,外太空,弱者,常理,生物进化,生态环境,猴子,现象,神经元,航空器

2014-03-31 #小故事

人类不可能源自猴子!诺奖提名学者联合千名科学家反对进化论

人类不可能源自猴子!诺奖提名学者联合千名科学家反对进化论

进化论,达尔文,人类,文明,猿猴,科学家,问题,地球生命,地球,生物学,物种,起源,诺贝尔,最新进展,有记,现代科学,真理,发文,伪命,分支,历史,合理性,外星人,学家,奖提名,多样性,宇宙学,学生,物理学,方面

2013-05-02 #故事大全

原创关于左手和右手的哲学思考

原创关于左手和右手的哲学思考

梅吉,母亲,拉尔夫,弟弟,评论,卢克,姐姐,孩子,荆棘鸟,戴恩,玛丽,唐山大地震,我所欲也,左手,右手,母女,灾难,私生子,遗嘱,孟子,帕迪,弗兰克,哲学思考,人心,创伤,豆豆,故事,心灵,总资产,感情

2018-12-21 #小故事

「推荐」启发孩子的哲学思考《失落的一角》

「推荐」启发孩子的哲学思考《失落的一角》

故事,妈妈,缺憾,失落的一角,谢尔,睡前故事,爱心树,谢尔·希尔弗斯坦,唱着歌,图画,儿童故事,去寻找,小朋友们,绘本故事,这本书,哈姆雷特,周国平,插画家,童哲,大家好,要你,都会,回复,人行道,人生哲学,一角,中心,书籍,书评,作者

2007-04-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动画】全部成为F评测 反人类人格下的哲学思考

【动画】全部成为F评测 反人类人格下的哲学思考

故事,观众,贺田,川创平,作品,四季,概念,主角,西之园,作者,动画,人物,哲学,理念,哲学概念,都会,价值,台词,另类,孤岛,场景,形式,思想,推送,感想,效果,机器人,理性,电脑,目的

2012-05-12 #故事会

哲学家们的八卦故事——《哲学的故事》摘要读书报告哲学的故事书评

哲学家们的八卦故事——《哲学的故事》摘要读书报告哲学的故事书评

哲学,哲学家,故事,读者,宇宙,思想,这本书,世界观,智慧,理论,人们,内容,关系,大树,学派,理性,科学,伏尔泰,威尔杜兰特,康德,柏拉图,思考方式,作品,万事万物,世界,书籍,八卦,作用,叔本华,哲学思想

2020-04-18 #短篇故事

哲学家们的八卦故事——《哲学的故事》摘要读书报告哲学的故事书评

哲学家们的八卦故事——《哲学的故事》摘要读书报告哲学的故事书评

哲学,哲学家,故事,读者,宇宙,思想,这本书,世界观,智慧,理论,人们,内容,关系,大树,学派,理性,科学,伏尔泰,威尔杜兰特,康德,柏拉图,思考方式,作品,万事万物,世界,书籍,八卦,作用,叔本华,哲学思想

2020-04-23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