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十个禅意小故事 让你破迷开悟!

时间:2020-04-18

禅意小故事及感悟

提示:本文共有 21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原标题:十个禅意小故事,让你破迷开悟!

今天与大家分享十个禅意小故事,听故事,有时候可能更容易悟道,并且相对枯燥的言教理论来说,小故事更灵活更有趣,希望大家借此对佛教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一,空杯。

一位学者,请教南隐禅师什么是禅。

南隐禅师以茶相待。他将水注入学者的杯中。杯子满了,南隐禅师好像没有察觉,继续往杯子里注水。望着茶水溢出杯来,满桌都是,学者忙着用纸巾拭水,并对南隐禅师说:“杯子满了,茶水已经漫出来了,禅师不要再倒了。”

南隐禅师停下来。

南隐禅师微笑着说:“你就像这杯子,头脑里已经装满了你对禅的看法和想法,却来问我。如果你想让我说什么是禅,就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来啊。”

点评:为什么我们很难领悟佛法的真实之义?就是因为所知障太重,成见太深,脑袋里已经没有空间了。

二,放下。

两位禅师路过一处浅滩,看到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徘徊不前,因为她穿的是丝绸的罗裙,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

“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说完,就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师兄把少女放下,师兄弟两个继续前行。

回到寺院,师弟忍不住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有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怎么能背女孩过河呢?”

“你说的是哪个女孩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记挂在心上呀?”师兄回复到。

点评:佛法里经常讲放下,并不是让我们放下手中的工作,什么都不干了,而是要更积极的修善积德,更积极的去修正自我,应该放下的是心,而不是事。

三,金子好还是烂泥好?

高僧问:“金子好还是烂泥好呢?”

求道者:“当然是金子好了!”

高僧笑道:假如你是一粒种子呢?

点评:金子和烂泥其实是一样的,本性没有好坏之分。别人对它的评价,完全取决于人的分别心,别人对它的用途。

四,修佛。

一人到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求道。

禅师问:“你来这里干什么呢?”

求道者:“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佛没坏,不用修,要修先修自己吧。”

点评:无论修佛、拜佛、念佛,都不是要我们向外去求,而是要返闻闻自性,向自己的内心去求。

五,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一路上跟着,骂他、侮辱他、诽谤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个人:“如果你送别人一件礼物,别人拒绝接收,那么这个礼物应该属于谁呢?”

那人答道:“当然属于送礼物的人了。”

禅师笑道:“没错。那么我现在不接受你的谩骂,你不是等于在骂自己吗?”

点评:对于一个达到如如不动境界的修行人来说,别人的侮辱、诽谤,好比是仰面吐痰,举火烧空,对他不会有任何影响。

六,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拜完菩萨,他忽然发现身边有个人也在拜菩萨,并且这个人长得和观音菩萨像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于是轻声问道:“你就是上面的观音菩萨吗?”

那人说:“是”。

此人更是迷惑了,又问:“你既然是观音菩萨,怎么还会拜自己呀?”

那人答道:“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点评: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烧香拜佛不是为了求佛菩萨帮忙,而是要接受佛菩萨的教导,向自己的内心去求。

七,一切皆空。

一位年轻的禅师像高僧问道,为了表示自己已经达到的悟境,他向高僧说:“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一切现象的真性都是空。”

高僧不语,突然举起手,狠狠地打了禅师一拳。使得这位年轻的禅师很是愤怒。

高僧笑道:“既然一切皆空,你哪来的这么大的脾气呀?”

点评:佛教讲的“空”,指的是本性皆空,现象却是真有。所谓“真空妙有”,“空”和“有”两边都不能执着,执着任何一端都错误的,这才是佛法。

八,米还是米。

一青年向高僧请教:“师父,有人说我是天才,有人说我是笨蛋,依你看,我是什么呢?”

高僧反问道:“你又是怎么看自己的呢?”

青年一脸茫然。

高僧说:“比如一斤米,在饼家眼里是烧饼,在酒商眼里是酒,在乞丐眼里,就是一顿饭,米还是那个米”。

青年恍然大悟。

点评:对待同一个人,一百人有一百人的看法,一千人有一千个看法,其实修好自己就可以了,别人怎么看法,与自己的修行本身没什么关系。佛法尚有八万四千法门,何必要执着于别人眼中的那个“我”呢?

九,放下。

一位客人拜访赵州禅师,因为没有带什么礼物,觉得很不好意思,便说:“我空手而来”。

赵州一听,就对他说:“那你就放下吧。”

客人迷惑:“我什么都没带,怎么放下呀?”

赵州笑道:“那你就带着把。”

客人大悟。

点评:再次说明,佛教我们的是放下内心的执着、妄想分别,而不是放下手中的东西,这点千万不要误会。

十,佛法大意。

白居易向道林禅师请教:“佛法的大意是什么?”

道林禅师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哼了一声:“这个呀,三岁的小孩子都知道!”

道林禅师说:“虽然三岁的小孩子也能说得出来,但八十岁的老翁,也未必能做到。”

白居易心服口服,礼让退下。

点评:学佛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把佛法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不是把佛法当成知识学问,作为茶余饭后或者向人炫耀的谈资。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十个禅意小故事 让你破迷开悟!”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十个禅意小故事 让你破迷开悟!

十个禅意小故事 让你破迷开悟!

禅师,佛法,高僧,南隐禅师,师兄,杯子,看法,礼物,金子,白居易,佛教,内心,客人,执着,浅滩,烂泥,皆空,青年,修佛,林禅师,小故事,而是要,佛菩萨,禅意,女孩,寺庙,少女,本性,现象,茶水

2020-04-06 #经典故事

十个禅意小故事 让你破迷开悟!

十个禅意小故事 让你破迷开悟!

禅师,佛法,高僧,南隐禅师,师兄,杯子,看法,礼物,金子,白居易,佛教,内心,客人,执着,浅滩,烂泥,皆空,青年,修佛,林禅师,小故事,而是要,佛菩萨,禅意,女孩,寺庙,少女,本性,现象,茶水

2020-04-23 #故事大全

十个禅意小故事 让你破迷开悟!

十个禅意小故事 让你破迷开悟!

禅师,佛法,高僧,南隐禅师,师兄,杯子,看法,礼物,金子,白居易,佛教,内心,客人,执着,浅滩,烂泥,皆空,青年,修佛,林禅师,而是要,佛菩萨,女孩,寺庙,少女,本性,现象,茶水,观音菩萨,菩萨

2020-08-07 #故事阅读

荐读丨五个故事 让你破迷开悟

荐读丨五个故事 让你破迷开悟

道长,弟子,故事,青年,湖水,金子,一杯水,最珍贵,于正,小观,开悟,世间,不语,天才,出息,境界,咸得,咸淡,妙趣,容器,师傅,烂泥,智慧,沧桑,炊妇,莫过,笨蛋,烧饼,道士,酒商

2020-09-16 #小故事

手中的禅意

手中的禅意

后生,指向,方丈,鸟儿,自我肯定,是与非,大师,啼鸣,基础,大拇指,天空,经历,现实,知识,能力,过程,鸟粪,很自然,到寺,世事,东西,中指,事情,凡事,人生,地方,境界,垃圾,小手指,开悟

2020-08-07 #故事阅读

象与实禅意故事

象与实禅意故事

开悟,弟子,僧人,禅师,祖意,饥饿的人,东西,内心,文字,智慧,过程,不吃饭,这些东西,山禅师,程可,大有,一切众生,佛祖,企图心,事实,前人,和尚,原因,名相,型态,如来,心意,心境,本意,成语

2020-06-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禅意故事活在当下 任何事不要等以后

禅意故事活在当下 任何事不要等以后

流浪汉,佛像,供果,古刹,佛恩,山下,偷吃,听清,意思,开悟,故事,趁空,菩萨,禅师,立地成佛,老僧,语气,何其多,又回到,最重要,吃什么,四十年前,我给你,有什么打算,沉重地,知道自己,这样的人,还能有,路在脚下,回心转意

2020-04-06 #故事会

孙悟空与禅宗六祖慧能何其相似 读《西游记》您能读出禅意吗?

孙悟空与禅宗六祖慧能何其相似 读《西游记》您能读出禅意吗?

孙悟空,六祖慧能,过程,西游记,菩提老祖,祖弘忍,开悟,慧能,禅宗,祖师,悟空,禅机,自性,拜师学艺,非常相似,佛性,师父,弟子,时候,禅意,柴房,祖慧能,一步登天,西游,师傅,意思,智慧,杂役,法门,生气

2020-03-14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