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金宇澄《繁花》写尽上海弄堂里的秘闻

时间:2020-04-19

三十五万字的长篇,捧在手上厚厚沉沉的,读了整整两天

提示:本文共有 23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周末,读金宇澄的《繁花》。三十五万字的长篇,捧在手上厚厚沉沉的,读了整整两天。

是从网上看到鲁迅文化奖的消息,说这部小说是2013的年度长篇,又是海派文学的标志什么的,就去图书馆找来了。所以我读的不是《收获》上的版本,而是上海文艺出的单行本。这几年,从期刊上读小说的热情越来越淡了。因为一个什么奖,才去读那个作品,这大概也是很多人的阅读途径了。

读完最后一行,时近黄昏。合上书页,心境也像窗外的天色一样黯然,还有几分难以把握的茫然。

《繁花》在叙事语言上的尝试确实令人心悦诚服。首先,小说用上海话来写,作者坦白出版时将稿子逐字逐句通了多遍,为了让北方人也能懂。我在苏州,平时能听懂上海话,虽然不会说。我读《繁花》,有极少量的语词障碍,不完全是方言问题,跟不解行情有关。《繁花》的沪语写作,不是枝节技巧问题,它是骨子里的,真是写出了上海人的某种思维或者心理;不懂上海话的北方人也许能看懂,但不一定能体会其中之妙。其次,小说追求“话本体”,这里又有两层意思。一是用口语写,《繁花》通篇都是短句子,但是很耐读、有韵味。二是写法上放弃所谓“心理层面的幽冥”,只写人物如何说、如何做。作者说他感兴趣的是,“当下的小说形态,与旧文本之间的夹层,会是什么。”(《繁花-跋》我旧文本读得太少,不敢妄言,只觉得《繁花》读来有趣,这项“夹层”的尝试极有意义。不过这些都不是本文要说的,不赘言。

我想说的是那份黯然和茫然。

《繁花》里有三个核心人物,都是男的,阿宝、沪生和小毛。阿宝爷爷曾是大资本家,阿宝爸爸少爷出身参加革命做地下党,不过那个年代资本家和地下党都不会有好日子过;沪生家是军队干部,“文革”中受冲击;小毛家是地地道道的工人,哪个年代都是踏踏实实的底层,没有大起大落。这三个人从小是好朋友,小说由这三个男人牵连出众多的男人和女人,家人、亲戚、朋友、同事、邻居,当然还有时代与社会。小说对这三个男人从懵懂童年一直写到中年老境,故事的时间跨度有半个世纪,从五、六十年代写到九十年代后的当下,但不是连贯写下来,而是分成“过去的故事”与“现在的故事”两条线索来讲。小说共三十一章,凡单数章节讲述“过去的故事”,凡双数章节讲述“现在的故事”,就这么均衡地交叉隔开。“现在”这部分没有太明显的时间跨度,似乎是一个静止的时空;而“过去”这部分有着清晰的时光流逝,看着这三个少年日渐长大,历经人生的酸甜苦辣,两条线索最后融到一起,是“过去”一步一步地走进了“现在”。小说读了过半,我开始有了比较明确的感觉:喜欢单数章节,不喜欢双数章节。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是一致的,是人。喜欢单数章里的人,包括他们的故事;不喜欢双数章里的人,当然也因为那些故事。

“过去的故事”包括阿婆带阿宝和蓓蒂回乡下老家、蓓蒂和阿婆化鱼遁世的故事;姝华爱书的故事;兰兰和大阿妹的马路游戏故事;小毛和银凤、小毛和春香的故事,等等。这里的女孩儿让人怜爱,这里的少年有情有义。这些故事的背景主要是文革,一个物质贫乏政治残酷的时代,但少男少女们自然有各自的方式,生命的根须从土层中汲取滋养,就算是一棵野草,也有属于它的露水与阳光。即使写到那些伤痛的场景,比如,阿宝家搬到曹阳新村后所用的公用茅厕、阿宝孃孃与离婚丈夫“急吼吼”办事把祖父的床榻弄坍了一个洞,那些伤痛把那个时代的记忆一点一点地复活了,线条与色彩都清晰可辨,读的时候会有一种让你珍惜的感觉。但是,“现在的故事”好像是一个混沌又单调的世界,因为它总是类似的场景,那些没完没了的饭局。饭局上的男人们都是什么什么“总”,康总、陆总、徐总以及宝总,还有台湾人、韩国人、香港小开这样未以“总”冠名但实为“总”的;女人们则是如汪小姐、梅瑞、苏安、玲子、亭子间小阿嫂,风情万种兼具手段谋略。饭局上少不了的是酒和黄段子,男人和女人在一团酒气中将一个个黄段子演绎成活报剧。汪小姐最后怀了怪胎、梅瑞落入自己母亲与情人的陷阱而倾家荡产,她们的结局固然可哀,但未必让人同情,因为她们本也是处心积虑惯于玩弄别人的。所以,从那个有着鲜活记忆的“过去的故事”一步步迈入晦暗无聊的“现在的故事”,读到最后,心境是越来越沉的。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王安忆写《长恨歌》、陈丹燕写“上海三部曲”,还可以再列上程乃珊、王小鹰、卫慧等一群女作家,开创了某种“上海书写”的格局,而且统领了近二十年之久。希望这格局有所突围,相信是很多人的期待。对于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涵,王安忆用上海女人的务实与韧性来解读,陈丹燕从欧洲文化和殖民历史来破译,她们都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阐释。但王安忆和陈丹燕那“革命后代”的“外来户”出身总使得她们看取城市的眼光与这座城市里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市民阶层有所疏离,从这个角度来说,金宇澄的《繁花》正弥补了这层缺失。《繁花》里市中心的石库门弄堂场景和郊区新村的工房模式写得繁复多彩又扎实有力(手绘地图更增添了趣味)。阿宝、沪生和小毛三个人里最寄深情的是小毛,从小毛为申师太排队领票,到小毛跟师傅学拳,再到小毛与银凤、春香的情缘,直到小毛又凄凉又自得的晚景,读小毛一生里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就像走进一个菜市场,青青的绿叶菜还带着泥巴和露水,鱼盆扑溅的水花泛着腥气,杀鸡宰鸭热气腾腾。这份市井声浪不正是对“上海书写”格局之突围的期待吗?且慢,读到后来,我越来越被一种泔水桶的气味所包围。这么说吧,我的阅读感觉是,那些“过去的故事”散发着各种食材本身新鲜的气味,菠菜的甜、小白菜的爽、豌豆苗的香还有芥菜的鲜,个个不同,是愉悦的;但“现在的故事”散发出的是泔水桶的味道,不能说不浓烈可难闻,桶里的东西也不少可混杂后散发出来的是同一种气味。

人们批评,女性化的“上海书写”过于精致优雅,丝绸的手感,钻石的光亮,还有飘忽而过的香水味道。批评得有理。但是,我们要找的是泔水桶吗?哪些新鲜食材去哪里了?为什么它们没有变成美味菜肴?茫然。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金宇澄《繁花》写尽上海弄堂里的秘闻”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金宇澄丨《繁花》:用上海话叙上海故事 方言小说你能接受吗?

金宇澄丨《繁花》:用上海话叙上海故事 方言小说你能接受吗?

繁花,上海,金宇澄,小说,先生,那个时代,王家卫,人们,时代,作品,格局,男欢女爱,读者,宇澄,导演,代表,北方方言,命运,城市,强势,故事,现实,记忆,难度,阿宝,风俗,60年代,90年代,上海话,时代变迁

2016-03-16 #小故事

《十三邀》采访金宇澄 一部上海的繁花 一个行走的故事会

《十三邀》采访金宇澄 一部上海的繁花 一个行走的故事会

历史感,大板,妈妈,文字,海水,变化,有一种,中才,云淡风,温温,来福,金宇澄,不一样,义一,人和场,以特,咖啡厅,生活方式,里和,片头,世界,三观,一念之间,一秒钟,上海,个人,东西,主义者,人和事,事情

2017-04-08 #小故事

金宇澄《繁花》授权美日两国出版社 地道上海故事讲起外文会怎样?

金宇澄《繁花》授权美日两国出版社 地道上海故事讲起外文会怎样?

繁花,出版社,彭伦,版权,早川,金宇澄,书房,日本,国际,图说,读者,文学出版社,全球,官方,外国,推理小说,英文,评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鲁,刘慈欣,宇澄,戴维斯,斯特劳斯,法勒,杰里米,月伦,胡晓,蒙特雷,詹宏志

2020-01-04 #长篇故事

金宇澄:王家卫喜欢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故事

金宇澄:王家卫喜欢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故事

上海,时候,繁花,小毛,朋友,金宇澄,我家,上海人,上海话,小说,普通话,王家卫,东西,作家,女同学,文本,地方,油条,繁体字,财产,饼干桶,饭局,教育,生活,成一个,所以说,这些东西,人们,传统,台湾

2017-06-13 #长篇故事

听秦怡金宇澄奚美娟曹可凡讲讲他们和上海的故事

听秦怡金宇澄奚美娟曹可凡讲讲他们和上海的故事

上海,故事,曹景行,徐虎,金宇澄,一面,城市,小时候,画家,读书会,网络图,会说话,还有多少,于大华,包起帆,关紫兰,奚美娟,季主,曹可凡,景相融,汪观清,田子坊,那才,秦怡,赵家璧,里多,一堵墙,上海文艺出版社,五原路,大有

2014-10-01 #短篇故事

关于文学和自己年轻时候的写作 阎连科 金宇澄 唐诺 许子东 高晓松都发表了意见

关于文学和自己年轻时候的写作 阎连科 金宇澄 唐诺 许子东 高晓松都发表了意见

小说,时候,文学,东西,魔鬼,文学奖,作品,故事,许子东,作家,王安忆,专业,阎连科,一生,朋友,知青,行业,梁文道,金宇澄,理想国,世界,事情,作者,周岁,想法,棺材,博尔赫斯,马尔克斯,上海文学,我一直

2017-04-28 #短篇故事

上海最有故事的建筑 弄堂

上海最有故事的建筑 弄堂

地址,上海,建筑,弄堂,武康路,思南路,电话,巨鹿路,书店,地方,巧克力,徐汇区,武康,小红楼,老上海,上海市静安区,主人,交通,卢湾区,名人,地铁,年代,阳台,面包,面粉,不可错过,古董花园,四明村,愚园路,渡口书店

2020-05-27 #故事大全

上海最有故事的建筑 弄堂

上海最有故事的建筑 弄堂

地址,上海,建筑,弄堂,武康路,思南路,电话,巨鹿路,书店,地方,巧克力,徐汇区,武康,小红楼,老上海,上海市静安区,主人,交通,卢湾区,名人,地铁,年代,阳台,面包,面粉,不可错过,古董花园,四明村,愚园路,渡口书店

2020-05-30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