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伏羲之道读后感10篇

时间:2020-04-20

三皇的传说故事读后感

《伏羲之道》是一本由张远山,岳麓书社的精装,本书:68,:2015 8,特从上的一些的,对能有。

《伏羲之道》读后感一:三千年来最直接揭开的巨著 读张远山《伏羲之道》

易学是古的。

易学有三种,连山,归藏,周易。

连山和归藏是个迷,各家,也有人认为它们是东汉伪作。周易,三千年来,注家。

为什么易学?嗯,的是,了有上天入地之能,无所不知,在手,我有... 好想学了炒股....

连山归藏是否是?

如果连山归藏是真实存在,为什么后来被周易取代?

周易是显学,那么何在?

这些仅靠考据无法,谁都会掰,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幸好这些年很多古文明,出土了很多。

这些遗址,越久远,越高,。

甘肃天水湾遗址,距今7000年。

内蒙红山遗址,距今5000年。

安徽凌家滩遗址,距今5000年。

浙江良渚遗址,距今5000年。

四川堆遗址,距今5000年。

山西陶寺遗址,距今4000年。

...

以上年代是估算,有些遗址多个年代,以最早年代为计。

如果把这些遗址在上标出来,能看到一条古文明从甘肃绵延到内陆的,嗯嗯,!

大地湾比其他遗址都要早的多,出土文物。《伏羲之道》收录大批文物彩图。

注意 注意,重磅来了:这些文物上的就是连山归藏。

中国最早的是甲骨文,商朝,距今4000年。你让大地湾写连山归藏的书是不的,他们绘图。而绘图,要想长期保存,只能绘在当时的顶级高 陶器上。抑或也绘在别的上,这些器物在消失了...

这些图案,无端地是美的,在眼里,是历法易学...

张远山先生近乎的了这一切,前述的三个问题得到准确的。

《伏羲之道》读后感二:中国八千年信史得到证实,《伏羲之道》解码中国总

中国八千年信史得到证实,《伏羲之道》解码中国文化总基因

王业云

张远山先生《伏羲之道》的是一个,一个的文化奇迹。

一、走出伏羲、神农,证实四千年中国上古史

夏商以前的上古中国史一直以神话的,《》《史记》等官书虽有,却支离,。《山海经》多载上古,也因支离其言、诲藏其旨而被认为。中国可考的信史,最早只到甲骨文记载的商朝,虽然界多有人认为甲骨文已是极为的文字,甲骨文之前必有更早的文字,但终因没有的硬证而不被学术。因此,中国当今被认可的信史只有三千年。为了寻找的古史,坐实“五千年”的,中国了“夏商周断代”等文程。

张远山先生《伏羲之道》,以独创的遗传学、学、学三重证据法,论证了神话、伏羲、神农、黄帝,并非,而是上古华夏的族名。据张远山先生考证,上古时代华夏境内着四大族群——了彩陶文化的西部伏羲族与创造了辉煌文化的东部三族黄帝族、东夷族、南蛮族,其中,西部伏羲族又可分为女娲时代(母系时代)、伏羲时代(父系时代早期)、神农时代(父系时代晚期),分期正好对应着中国的“三皇”神话。从《伏羲之道》的可以看出,女娲、伏羲、神农、黄帝神话,乃是上古族群在数千年中浓缩简化和化的。

张远山先生还通过对《遁甲开山图》《金楼子?兴王》《庄子?胠箧》三种文献的比勘,厘清了“可以对应于伏羲族祖地大地湾考古分期”的“三皇”,先后先仰韶期、仰韶期至龙山末期,自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甘肃秦安大地湾的四千年历史正是中国上古“三皇史”。

上古四千年史虽无文字可考,却有大地湾遗址一至四期及百年考古所发掘的其他遍布华夏各地的彩陶物证可考,张远山先生就是通过考证百年考古所发掘的大量彩陶纹样,证实了公元前2000年以前的中国上古四千年,是有据可考的信史。

远山先生的考证,为中国确立了上下贯通的八千年信史,地和扩展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必将在学术上为中国赢得更高的文化。

二、突破易学,探得中国的真正

中国文化一个从来无疑的之一是,《》是中国思想的和总源头。然而《伏羲之道》了这个常识。

张远山先生通过系统考证百年考古所发掘的大量彩陶纹样,证实了公元前2000年以前的中国上古四千年,不仅是有据可考的信史,而且是中国一切文化母题萌芽、的第一轴心时代,正是在这段长达四千年的里,逐渐出上古中华文化的最高成就——伏羲易,包括早期浑天说天文学对应伏羲连山历和晚期浑夕说天文学对应阴阳合历的神农归藏历两个。正是伏羲族的天文历法伏羲易,奠定了此后四千年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一切独,是中国文化的总基因。

张远山先生证明,伏羲易的是伏羲六十四卦和归藏历图组合而成的历,初始是的历法,没神叨叨的占卜功能。后来的夏代连山易、商代归藏易,逐渐了占卜功能,但仍以历法功能为主。直到由周文王重编六十四卦卦序的周易,才彻底抛弃了历法功能,使荟萃了中国上古科学、传承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沦为的占卜。而买椟还珠的占卜周易却成了周文三千年中国文化最的,《易经》成了中国文化的。张远山先生指出,这是中国文化一次的倒退。

张远山先生《伏羲之道》使中国文化真正了,走上认的,必将对中国文化的不可估测的。

三、文化量,颠覆性读者

你知道吗?

牌是一种上古图像历,后来才用于占卜和;易经最早的源头也是上古历法,后来才用于占卜;太极图和六十四卦不可分,它们是中国上古最牛叉的图像历;太极图有顺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之分,两种转向大不;、跳龙门都与太极图,而且不是“鲤鱼”跳龙门,而是“鲵鱼”跳龙门;太极和都于八千年前,是中国各地出土彩陶纹样的重大;八卦后于六十四卦出现,三爻卦是六爻卦中析出来的;六爻卦定型前还有四爻、五爻、七爻卦;西安半坡的人面鱼盆不是盆,而是历法盆;龙源于天文,不是真实存在的,“龙”字最初是东方苍龙七宿的连线;《山海经》并不是“满纸言”的,它既了中国上古历法,也记载了中国上古历史。

你想知道吗?

为什么天对中那么而又?为什么都自命为?

《伏羲之道》是一本信息量巨大的书,且涉及诸多相当的知识,中国文化一切重大母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其端绪。全息观照的、海量筛选的知识、搜罗详备的证据、式论证的,使得的颠覆性显得那么,那么确信不疑。这使充满和,一你会获得大量的新知,另一方面你的知识会,你的既有会大受。这种相反的二重,对读者既极具,又一定的,是本书的独特。

你对的智商有吗?来挑战一下自己吧!

2015年9月4日

《伏羲之道》读后感三:全息考证上古四千年中华文明史,华夏“天道文化”科学性;颠覆历史常识,改写华夏、甚至世界文明史的开拓性研究。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 我们要到那里去?

——读张远山《伏羲之道》有感

磐木

全息考证上古四千年中华文明史,恢复华夏“天道文化”科学性内涵;颠覆历史常识,改写华夏、甚至世界文明史的开拓性研究。

华夏文明绵延数千年,多次沦亡又多次,文化基因之。几千年来,华夏文明稳居世界前列,不过是近代几百年的。无论从出发,还是以的视野来看待,破译华夏文化基因,恢复古老华夏的文化,华夏文明的内涵,都是极具性的。而张远山先生正是以这样的全息视野对华夏文化做出了的、全新的。这是多么的文化呀!

翻开中国历史,近代以来,满篇皆是和。近代中国,无论是求诸外(西方现代文明),还是求诸内(三代之前的精英),其均在于富民,欲使华夏文明重回世界前列。悠悠百年,倏忽易过。数代人穷之力辗转,历史三峡尚未驶出。每念及此,总有一个在我发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 我们要到那里去?我想,这也应该是中华文明荫蔽下的每的追问,同时,这也是的追问。

张远山先生在新著《伏羲之道》、《老庄之道》二书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本文的追问,但这个问题却贯穿,并在他杰出的研究中给出了一个近乎的。当然这个答案不是意义上的、更不是意义上的,而是在文化和文明的意义上的我们是如何、演化、发展的学术考证和。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 我们要到那里去?”这正好是19西方的后派保罗?高更品的。这个、的是一名的,周游世界各地,也是一位的,35岁后辞去,致力于。在此所言是他晚期作品中的最后一幅,也是他认为最好的一幅。高更38岁时了上层生活,了自己的、深爱的,独自生活。39岁时前往南洋的小岛上和活在一起,在的生活里他的艺术。几经生活的后,定居到那里,他要用自己的来整个西方文明。高更去世以后,其作品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15年初,《你何时嫁人》拍卖出3亿的,创下最成交。

在此谈高更及作品,当然不是要对抗西方文明。而是想站在人类文明上去审视所有的文明:在历史的中各个文明兴衰生灭,唯有、自适其适方能各擅胜场,相互、各美其美迎接人类的未来。

的、圣者的求索、历史性的。

当年,初读张远山先生的、带给了我的思想冲击:的飞针走线竟然与的完美;思想的深刻竟然与文字的。其思想之深刻,之,带给我的是式的和的。时至今日,我有幸拜读《伏羲之道》、《老庄之道》这两部学术新著,到的不是“舞之蹈之”的和急于言表,而是被直接震到“呆若木鸡”的思想。

一、我们从哪里来?

——读《伏羲之道》历史篇

一切信史都得从实证出发,那么我们来近百年的四件考古:

1、20世纪初,发现了甲骨文。

2、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存在于前6000年至前2800年的大地湾文化。这与文献学记载的伏羲祖地相吻合,但是由于甘肃不属于中原,虽然发现了三十多年,仍没有引起考古界,只挖掘了百分之一,并没有研究。

3、发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大上古文化,绵延三千年,出土文物十分,但学界对文献记载的两大上古时代不能够,不能够与文献构成准确的对应,至今没有。

4、山西襄汾陶寺,最发现是陶寺中期(前2500年—前2200年)的一座太极观象台。

《伏羲之道》就是抉发了从甘肃大地湾到山西陶寺上古四千年的伏羲历法史和伏羲族东扩史。

上古四千年文字还没有形成。没有直接出土的上古文字考证,只有当代百年考古出土的大量彩陶和文物以及中古以后各类文献上的残言片语可供考证。

张远山先生打破了把学界牢牢困住的“中原论”和“仰韶中心论”,紧紧抓住上古伏羲族独特的彩陶文化,遗传基因学的成果,结合考古学、文献学步步深入,取得了足以改写华夏历史的惊人发现。

我整理,仅供:

1、女娲、伏羲、神农并非神话中的人物,也不是具体历史人物所统治的三个时代,而是完全可以被考古学、文献学、遗传基因学所证明,共属一个伟大文明的三个不同时期。传说中的“女娲氏”,是母系时代的“总族名”;“伏羲氏”,是父系时代的总族名,父系时代以后,又用“伏羲氏”涵盖母系、父系两大阶段,成为唯一的总族名;第三个总族名“神农氏”,包含“炎帝氏、“连山氏”、等等,均非伏羲族自有的总族名,而是其他族群所取的别名。远山根据《遁甲开山图》、《金楼子?兴王》、《庄子?胠箧》记载,厘清三皇谱系,并准确对应了伏羲祖居地大地湾考古四个分期。四千年伏羲族史,就是“三皇史”,“女娲氏”对应“先仰韶期”到“仰韶期”,“伏羲氏—神农氏”对应“仰韶中期”到“龙山末期”。

2、当时华夏先民“一源两支四族”共属七万年前走出非洲的远古智人,进入华夏境内后,西支的西小支在8000年前的甘肃天水大地湾,创造了彩陶,精确了历法。文明发祥后四方扩张,向东扩张最后进入中原,经过四千年的发展,成为华夏境内第一大族,他们就是伏羲族,也称为华族。

其他三族:南蛮族、东夷族、黄帝族创造了玉器文化,成了玉器族,统称为夏族。同样利用考古、文献、遗传证明黄帝族是中原以北的游牧民族。

3、龙山末期炎黄之战百年之久,三个主战场均被考证。传说中的共工氏、蚩尤氏均被考证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参战”(远山先生后续著作将有《炎黄之战》,将来改编成历史大片,估计是史诗巨著。)

4、兴趣导读:

1、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伏羲族为何被中原以北的黄帝族战胜了?

2、炎黄之战后最大的证据是什么?

(3)、许多上古神话都有真实的历史原型吗?如:“女娲补天”、“伏羲一画开天”、“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这些书中都给出了信服的答案或可靠的线索,当然也需要你去深入的研究。

二、我们是谁?

——读《伏羲之道》文化篇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跟随你自己”(尼采)

“自知者明”(老子)

对于个体,不知自己是谁,不是自大,就是自卑。对于我们的文化,如果我们不自知、不自明也会如此。

总括如下:

“伏羲”是华夏天道文化的始祖,“黄帝”是华夏人道文化的始祖。

上古伏羲族的“神农归藏太极图和六十四卦”、“无极理论”、“浑夕说”是华夏文明绵延8000年的总基因和发动机。

“伏老庄”一脉相承,不是玄学,是实学。

数千年来,相当于中国人“无字圣经”的太极图是阳鱼乾在上,阴鱼(坤)在下,有所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之说,与其相随的“八卦”是用来占卜人世吉凶。这两点几乎没有人怀疑,但此书考证的结果与你的常识认知完全相反。标准或说真正的太极图,是阴鱼(坤)在上,阳鱼(乾)在下,其内在的含义是“阴在外,阳在内”,无关人之尊卑,也不是用来预测人世命运的,而是揭示宇宙真相的。你会做何感想?

科学上的“宇宙无限论”起源于近代的西方,这点当代人深信不疑,但是此书考证上古伏羲族距今四千年前就已经科学的推测出来。你是否相信?

万物由何构成,宇宙因何运行,是当代科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他们研究的对象无疑的都锁定了肉眼凡胎无法看见,最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也不能观察到的所谓基本粒子或者称之为夸克的极微存在,当然还有更加神秘莫测的“暗物质”、“暗能量”。由此,完全可以联想到道家提出的“气一元论”,而道家的思想就来自上古伏羲族的“神农归藏易”。如此的结论在《伏羲之道》中是如何考证的?

一切终极谜底,必须要回到公元前6000年的一个原点——“甘肃天水大地湾”,从他们独创的彩陶和历法开始。我们可以说,时间从此开始,文明从此发轫,这也正是远山先生追寻的起点。

下面我整理一些张远山先生考证结果和考证思路,供大家参考。(无论深者得其深,还是浅者得其浅,均需读原著)

(1)遥遥领先于华夏其他族群,甚至领先于同期全球族群的“彩陶文明”使伏羲族思想和知识有了有效的载体,并不断的积累提升,如此使“一切”有了可能。

(2)历法每个民族都有,但伏羲族在大地湾一期(前6000年)创立“伏羲连山历”(连山历属太阳历)后不断的探索,最终大地湾二期(前4500年)形成了“浑天说”——逐渐明白了“历法”背后的天文原因,明白了地轴倾斜、黄赤夹角、地球、天球等宇宙奥秘。

最强实物考证就——大地湾二期的“女娲瓶”。

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球圆如弹弓,地如鸡子中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张衡(浑天注)

(3)早在仰韶、龙山之交伏羲族就把二十八山地面坐标升级为二十八星宿天空坐标,天文视野超越了太阳系,遍及浩瀚的宇宙。经过龙山初期至龙山中期(前3000年—前2500)500年的观测,最终他们发现夜空中的大部分发光天体都是太阳系以外的恒星,既不围绕太阳旋转,也不围绕“北极天枢”旋转,运动方向和速度全都不同。于是明白“浑天说”仅是适用于太阳系和地球历法的局部天文学,并非适用于全部宇宙的整体天文学。同时,也就在龙山中期,连山纹转化为六十四卦的阴阳符号(完成了“八卦”从观念到符号的体系化);连山历河图转化为归藏历太极图(初始)完成了“太极”从观念到符号的标准化,最终在龙山晚期(前2200年),伏羲连山历正式升级为神农归藏历,太阳历升级为阴阳合历,伏羲太极图也最终定型。随后他们从中提炼出足以超越太阳系、囊括全宇宙的“无极原理”。“浑天说”也同时升级为“浑夕说(恒夕说)”;“日心说”升级为“宇宙无限论”;把陶器时代遍布全球的宇宙生成论“地水火风四元论”升级为“气一元论”。伏羲族根据“浑夕说”,发现了“岁差”的天文根源:“北极天枢”恒动不止,离地球越来越远。这一认知,等价于现代天文学最高成就——“宇宙大爆炸论”,因为北极恒动不止、离地球越来越远的根源,正是宇宙大爆炸导致的宇宙膨胀。

“浑夕说”的文献考证来自《晋书?天文志》、《北海经?北山经》以及《史记?天官书》、《庄子?逍遥游》等。

完整的“浑夕说”已经失传,仅在《晋书?天文志》发现了只言片语,却石破天惊,准确无误的言及了“浑夕说”主要内涵。

此处仅选《晋书?天文志》片言中的几句:

“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浑夕说”一个最重要的考古实证——山西陶寺太极观象台的发现。

《北海经?北山经》寥寥几句“神话”,却精准的指出了这座极具历史价值的太极观象台的位置和意义。

北岳之山,又北八百里,曰浑夕之山。

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

经文所指正是陶寺观象台,亦即神农归藏历的天文台。肥遗,正是陶寺观象台,亦即神农归藏历的法盘。

神农归藏历的历法范围属太阳系,“浑夕说”的天文范围则是超越太阳系的全部宇宙,两者并不重合。

以上关于伏羲族天文历法史所言,肯定是挂一漏万,也是“我之所见”。

(4)、我再择选几段专业性强的原文,供大家探讨。我认为以下内容足以改写世界文明史。

现代天文学已经不再以太阳黄道为天文学基准,改为以天球赤道为天文学基准,与八千年前的伏羲族一样。

现代天文学也抛弃了天球假设(仅是仍用“天球经纬”标识星空的具体位置),创立了与“浑夕说”基本等价的“大爆炸”理论,与四千年前的神农族一样。

“伏老庄之学”并非“玄学”应为“实学”,因为它们均来自伏羲族“宇宙天道”。

老庄之道在《伏羲之道》一书中实现了“无缝对接”。

现引《伏羲之道》原文如下

伏羲族不仅发现了太阳、地球、月亮“恒动不止”,而且发现了“北极”同样恒动不止,不断的“逝而远”,……仅是小年不易觉察,只有五百年以上的大年才能察觉。

此即《庄子?逍遥游》所言:“小年不及大年。……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此大年也。”

太阳之道“太极”,是仅及宇宙一隅的有限“无极”;此即《庄子?逍遥游》所言:“(太阳系)无极之外,(宇宙)复无极也。”

在此虽然仅举原文几句考证,但清晰可见,“伏老庄”一脉相承。由此可以理解,在“伏羲天道”被日渐强盛的中古王朝的人道体制,不断的遮蔽、摧毁之下,“老庄”才不得不进行了“幽灵式”的复兴和弘扬。

庄子虽不得不支离其言,但依然主宰“江湖文化”几千年,这真是“天道文化”的奇迹、天道大年的胜利。

“伏羲之道”是中华文明绵延8000年的总基因和发动机。

先秦以降,始皇帝“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及现代众所周知的“文革”,多少次的文化浩劫,但时至今日,每个中国人依然会对神秘的太极图保持敬畏之心,太极图奇妙完美的构成以及其所表达的“阴阳互补之道”,依然超越了语言,直达我们的心底。当然伏羲、女娲的种种神话传说,已经深深植根于民族记忆的深处,无形中也在影响着所有炎黄子孙的人生观、世界观。

更为重要的是:远承上古伏羲天道的《老子》、《庄子》两部道家经典著作,一直传承于庙堂和民间。虽然两部道家经典,分别被儒生,王弼、郭象篡改、曲解以合于儒家的政治正确,但反而起到了特殊的“保护作用”,终究也无法掩盖其“天道光芒”。尤其庄子,直接影响了先秦以后,不同时代的“文化灵魂式”人物:竹林七贤、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李商隐、曹雪芹等。

在书中远山先生站在了更为深广的文化基因层次,进行了系统的考证:

(1)在文字没有成熟的上古四千年,伏羲连山历,神农归藏历作为简便易懂的图像历,超越了语言,启动了华夏各族群的融合。

(2)炎黄之战后,黄帝族以伏羲族彩陶纹、刻画符、卦象为基础创造了象形文系,又超越了不同方言的发音差异,促进了华夏各族群的融合,最终发展为全球最大的文化共同体。

(3)“伏羲布卦”创制的阴阳合历“神农归藏历”,成为其后华夏全境,四千年阴阳合历之源。不仅准确的指导了农耕,又便于记忆,为中古以后,华夏全境农耕社会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中原文明,抵达了先秦思想顶峰;创造了汉唐盛世,抵达了农业文明顶峰。

最后,以神农族史诗《黑暗传》中的一小节结束此段,来表达伏羲族“天道文化”之伟大,民间记忆之牢固和精准。

“圣母忽然又身孕,成纪地方生圣君,

成纪地方在何处,甘肃巩昌氓州城,

伏羲仁君观天象,日月星辰山川形,

才画八卦成六爻,六十四卦达神明。”

兴趣导读

(1)其他民族的创世史诗,都礼赞创世之神创造了光明,为何独神农族史诗却以“黑暗传”为名,不和史诗通例?

远山解答,我只给一半:“神农族史诗《黑暗传》出现了无数次“无极太极”和“混沌黑暗”……”

有兴趣的朋友去读原著。

(2)《周易》中的太极图乾上坤下,伏羲太极图坤上乾下,为何相反?其天文历法的功能为何最终演变成了占卜术?占卜真的会准吗?占卜是否还具有正面的价值?

(3)中华龙是参考地上动物特征的创造,还是真的来自天上“星象”?

还有许多中华千古之谜等你在书中去寻找答案和线索。

三、是耕牛犁地还是庄周梦蝶?

——读《伏羲之道》求道篇

在新著《伏羲之道》中,远山先生将上古四千年(前6000—前2000)伏羲族不同时期的性彩陶和陶纹,逐一解密,还原其天文、历法本义。

考古界重视器形,学术界虽然重视纹样而对纹样的解读又固守“具象思维模式”:受限于装饰说、性崇拜说、图腾说。在学术界,刘宗迪对《山海经》记载“七山太阳历”做出了杰出研究,但不能准确对应考古发现。

远山破时空局限、学界壁垒:认定当时人类“最高发明”的彩陶,作为知识的最佳载体,应含有当时“最高的思想和知识”;他既重视图纹又顾及器形,取得了一个个惊人的发现。

书中,他在考证“伏羲连山历”时,把彩陶器具与其图纹在俯视角度进行了整体的观察,并“解读”出了一个“全新”的图形,成功的解开了其深藏的“连山历”真义。

作者是如何在大量彩陶所构成的“图纹迷宫”(相差千年或又相隔千里、相隔千里或又形貌迥异、形貌迥异或又残缺不全)中,寻找到历史内在的连接点的?

作者如何在许多残言片语又矛盾百出的文献中找的可信的线索,小心求证的?这一切无疑会给你带来类似夜读《神探福尔摩斯》的巨大快感。

你会惊异于作者必然同时具备哲的大脑、诗人的情怀、美术家的眼睛。不同的时空在他这里似乎是“天然一体”的,可以被他轻松穿越。远山先生的一双眼睛大而有神,使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二十世纪西方的两位天才式人物,他们也同样长着一双很“神奇”的大眼睛:一个是在“流动的时间”中发现了“空间”,一个据说是在“二维的空间”中画出了“时间的流动”。前者名字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后者名字叫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不过,远山这一双眼睛似乎是从庄子(或者再加上公孙龙)那里得来的,早就不“执着”于“时空”了。

不过,不管作者是如何轻松穿越了“时空”,我都会看到他可用的是“耕牛犁田”般的苦功、“三藏取经”的心志,哪怕是一个细节、一个疑点、一条线索他都不会轻易放过,但阅读其间我又会感觉作者如庖丁解牛、庄周化蝶。书中大量精美的上古彩陶图片和彩陶图纹,会不时的带给你美妙的“视觉享受”,同时也会不断的摇动着你的“图式思维”(你甚至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画的雏形意蕴和基因信息),如此,高段位的哲思妙悟总会接踵而来,使你不能自已。翻阅期间,仿佛是乘坐了“远山”号飞碟——倏忽,穿越时空与上古智者轻松对话;倏忽,又步入了惊天动地的炎黄战场,悲壮参战;倏忽,又回到现代和当代宇宙物理学大师们聊上片言。我在惊叹作者能够把大量不同时空中的精美图纹逐一破译,并完美联姻的同时,又被古人的巧妙构思和天文发现深深折服。如此,在真与美、实与幻的无隙组合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入于庄子所言的“不死不生”之境……真是言不尽意、欲辨忘言啊。

当然若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只有自己亲自品尝了。

其实耕牛犁地与庄周蝶舞,并行不悖的贯穿于远山几乎所有的著作里,或许只是我个人喜好,认为在这本书里更加有庄周梦蝶的飘然感觉。

我粗略估算在《伏羲之道》一书中,作者参考古代文献60多部、考古报道50多部、学术论文20多篇、图片140多幅。

最后,来看看张远山先生给自己写的“书评”:

“我倾注毕生精力,综合遗传学、考古学、文献学三种证据,复原“伏老庄”的真貌真义,意在使术返道,使伪返真、使玄返实,厘清中华价值谱系,复原华夏知识总图。经我复原的‘伏老庄三实’,句句落实,逻辑清晰,义理圆融,足以解释中华帝国为何先盛后衰。……”

这正是:

越八千年时空,仰无极天道。

承伏老庄一气,知华夏真源。

四、结语:我们要到哪里去?

行文至此,笔者已经是目迷神醉,拙于辞技,唯有引原文作答,以飨诸君:

1、今日华夏五十六个民族绝大多数是上古华夏两支四族的后裔,应该化解矛盾,求同存异。超越传统道家天道局限,超越儒家人道局限,超越汉唐古典文明局限,华夏新文化和中华新文明才有可能实现更高层面的天人合一,不仅造福中国,而且造福世界。

2、伏羲太极图“阴阳互补,太极圆满”原理告诉我们:天道永恒,天下万物均由天道所生。上古伏羲族参悟天道的最高结晶太极图,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信仰。从中可以领悟:个体幸福,男女情爱,夫妇恩爱,民族平等,世界和平,人类福祉,仰赖于每个人的探索天道,领悟天道,顺应天道,仰赖于全人类的求同存异,友爱互敬,共同合作。

3、人类对于宇宙的终极之道的探索,永无止境。只要人类凭借独有的大脑,探索天道,认知天道,顺应天道,那么人类文化和人类文明,就将拥有无限漫长的未来大年。

《伏羲之道》读后感四:转载李劼:全息思维的文化源起——兼论远山君《伏羲之道》

当年清华国学院的两大学者,陈寅恪和王国维,庶几就是清末民初的学术标高。然而,他们面对华夏上古史的选择是截然不同的。陈寅恪选择了驻足,认为史料过于匮乏,从而聚焦于中古史亦即魏晋至隋唐的研究。王国维以文献和实物互证的二重证据法,步入,其最主要的研究成果便是那篇著名的经典论文《殷周制度论》。此乃笔者写作《中国文化冷风景》最为重要的参考,并且深为认同王氏的断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在《冷风景》中论述先秦诸子之际,曾经反复对照过西方哲学经典,诸如亚里士多德、康德、维特根斯坦乃至索绪尔语言学等等,从中发现了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之间的人文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差异,从而引发了有关全息思维的思考,并且将此定为下一部论著的论题。就在我思索有关全息思维的论述和写作之时,十分欣喜地读到了张远山君的《伏羲之道》,此著可谓继王国维古史研究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尤其是其中有关伏羲文化的探索,揭示出了我正在琢磨的全息思维的文化源起。

远山君在《伏羲之道》中令人信服地以华夏文化八千年的结论,推翻了此前误传甚广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谬说。远山君详细地论证了华夏文化的历史演变,大致厘定了公元前四千年的伏羲文化,公元前后四千年的黄帝文明承传,此间的界分乃是炎黄之战。很认同远山君的看法,炎黄之战确实改变了华夏文化的走向,可以说是商周剧变之前的一场重大历史转折。这两场战争有一个相同之处,皆为野蛮战胜文明。正如商周剧变是地处西岐的姬氏家族灭掉了黄河之滨的殷商王朝,炎黄之战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战胜拥有四千年文化成就的伏羲农耕民族。这种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的野蛮战胜文明的历史,后来经由秦统天下、蒙元、满清先后入主中原等等一再重演,致使一部华夏历史竟以野蛮战胜文明为特征。

让陈寅恪当年驻足的上古史料奇缺的学术局面,因为近百年接连不断的文物出土以及相应的考古研究而打破。毋须赘言,期间有不少有志有心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努力钻研,认真解读。远山君的慧眼独具在于,从伏羲族的陶器图纹上,解读出了这个农耕民族画在上面的天文知识和历法体系。那些图案在众多专家学者眼里,大都被解读为装饰、图腾甚至性崇拜等等,惟有远山君读出了其中的文化密码涵义,从而使上古史研究获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如此重大的突破,假设王国维有知,恐怕就没功夫去昆明湖自杀了。

毋庸置疑,伏羲族的陶器图案上具有特定的审美趣味,但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图案所独具的文化密码涵义。远山君称之为图像思维。根据山影间的日出日落所标画出的连山纹,从连山纹衍变出的舞蹈纹、日神纹、谷神纹乃至玄牝纹、太昊纹等等,确实很容易被后人从审美的角度、甚至从生殖繁衍的角度加以解读,从而忽略了其中的天文历法意味。而诸如《山海经》那样的古书里也有不少借用动物形象加以解读的例证,将那些图纹读作烛龙、烛阴之类。但即便是那样的解读,同时也描绘了太阳的运行。更不用说昊文纹、太昊纹之于太阳轨道分合之异的对称性描述。远山君的卓识在于,不仅从中揭示出了连山历的来龙去脉,进而极其详细地描述了从伏羲连山历到神农归藏历的演变过程;而且又同时有力地证明了,上古八卦在伏羲时代只是天文历法,到了黄帝时代才变成了卜占之术。征服了中原的黄帝族的野蛮在于,不仅将八圭变成八卦,亦即将天文历法变成了卜占之术,而且毁掉了华夏民族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天文台,山西襄汾陶寺的太极台,从而将伏羲族确解认识宇宙的浑天说、浑夕说改换成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

在伏羲族天文历法被黄帝族卜占之术所替代的过程中,远山君还发现了老子思想之于伏羲时代的承继性。早在写作《伏羲之道》之前,远山君已精研过老庄思想,并且著有《庄子奥义》《老庄之道》等等专著。远山君也藉此指出了,因为炎黄之战导致伏羲文化的被人为地雪藏,而此后又在先秦诸子比如老子、邹衍的著述中重新显现出来的隐晦曲折,从而给出了还原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线索,指证了从炎黄之战之后的《五帝本纪》起笔的司马迁《史记》之于历史的断章取义。断章所断者,伏羲文化也;取义所取者,无疑是孔孟之道。司马迁以儒写史的偏面性,由此又可见一斑。

远山君的《伏羲之道》之于上古文化和上古历史研究的开拓性,可谓前无古人。远山君的成就,又一次证明了当今的中国思想学术重镇不在学府、更不在官府,而就在民间,而就在体制外的独立学者笔下。有必要提及的是,远山君的重大突破,是在考古成就及其相应的学术资源被官家学府中一些浪得虚名的权威学霸肆意垄断的前提下取得的,此中艰辛,可想而知。这当然也使其空前的开拓性更加显得意味深长。倘若说诗人木心提供的是一种审美趣味,那么远山君的研究所致力于的乃是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重新定位和重新书写。

远山君的努力于我《冷风景》式的书写无疑大有禆益。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远山君从连山纹的图案上所阐发的图像思维,使我正在思考中的全息思维有了文化源起的实证。全息思维乃非逻辑思维,以具象而不以逻辑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因此,全息思维又可说是具象思维。这种具象思维的特征,不在于具有多少逻辑性,而在于是否具有全息性。正如树的年轮具有全息性,人的脚底或者耳朵上的穴位具有全息性,华夏的伏羲先民借助山峦的自然排列找到了山影与太阳、乃至与宇宙运行之间的全息性。这种全息性以具象的图纹呈示出来。伏羲先民以全息的具象思维从山峦间的日影制订天文历法,在陶器上标之以连山纹。倘若将这种思维付诸图象,比如以比较抽象的方式画上陶器,便是图象思维;倘若再从那些图象中继续抽象出象形文字,那么便是形象思维。从《伏羲之道》之于伏羲文化和黄帝文明的划分,似可得知,上古华夏先民的具象思维,在伏羲时代大致以图象思维为主,到了黄帝时代产生了象形文字之后,则以形象思维为主。不过,现在的考古发现依然很有限,因此还不能绝对肯定,伏羲族当年只有图象而没有文字。

当然,比伏羲族有没有文字更为重要的是,伏羲族的那些陶器图纹,相当生动地呈示了伏羲先民的具象思维记录。那些图纹虽然是平面的、二维的,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却是多维的、同时意味着时间和空间、以及太阳轨道甚至星际运行的。那些图纹的全息性可能还不啻于天文和历法。从湖北石家河纺轮的双鱼图所呈示的归藏历双鱼逆反图来看,伏羲先民已经感应到很深的宇宙奥秘。

在先秦的稷下学派中有一位非常杰出的先哲,邹衍,曾经专门论述过双鱼图的阴阳五行原理。可惜的是,《邹子》、《邹子终始》皆已遗佚,后人无法得知邹子的阴阳五行思想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双鱼逆反图所蕴含的信息,除了天文历法之外,应该还有更大的宇宙奥秘;天体运行都是旋转的,不仅太阳系中的恒星行星之间有公转和自转,宇宙中的星系也是旋转的,甚至今天人们认识到的黑洞也是旋转的,乃至整个宇宙都处在某种旋转状态中。就此而言,双鱼图与佛家的万字符所表达的几乎是同样的全息涵义:宇宙是旋转的,一如生命是轮回的。有趣的是,远山君在下一部有关玉器三族的论著中,非常详细地谈及的从玉器上发现的华夏先民所刻画的万字符,也是一种旋转标记。

倘若要解读双鱼纹所标画的互动图究竟有多深的奥秘,可能就是宇宙中的这种旋转性。或者说,宇宙中包括生命在内的旋转状态,乃是双鱼图的全息意味所在。而河图洛书的两种数字排列组合方式,很可能就是某种具有宇宙意味的旋转方程式。因为从这两组排列的数字结构中可以发现,河图洛书所对应的是一个旋转的全息对象(具体论述请参见《中国文化冷风景》第三章:“《易经》误读河图洛书的四维时空座标”)。可能正是双鱼图的全息思维涵义,致使深研此图的邹衍与语言逻辑学大师公孙龙格格不入。《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里有说;“平原君厚待公孙龙。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辩,及邹衍过赵,言至道,乃绌公孙龙。”顺便说一句,庄子学派与惠施、公孙龙学派的冲突也跟彼此的思维方式不同有关。

伏羲族在陶器图纹上留下的这些全息图象,倘若确实具有上述宇宙状态的全息性,那么会有疑问如是:星系的旋转在今天是通过天文望远镜才能观察到的,当时的伏羲先民何以得知?尽管凿凿有据的是天文和历法,但还是不能排除伏羲先民之于星系之类宇宙图象的全息性感知,否则就很难解释双鱼图象的旋转性。当年伏羲先民画出的双鱼图象的逆反旋转,与当今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宇宙中旋涡状星系旋转图象如此的相像,难道只是偶然的巧合?由此生发的疑问乃是,诸如双鱼图象之类的图纹,除了远山君所指出的天文历法涵义之外,可能还有更加深奥的所指涵义,而那些涵义并非只是通过肉眼之于山峦和日月星辰之间的观察所得到的,而是伏羲先民藉以人的生命本身所具有的与大自然、与地球、与太阳系乃至与宇宙之间的对应性和感应性获得的。

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助理教授,问澳大利亚北部原始部落的一个五岁小姑娘,哪边是北,小姑娘立即准确无误地指示出来。相反,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厅里,该教授让一群优秀学者闭上眼睛,指出哪里是北,结果没有人能够做到。该教授认为,那是原始部落的语言本身具有东南西北的方向感的缘故,并且凿凿有据地找出了那个原始部落的语言作证。但我认为语言只是表面原因,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人的生命本身与大自然与地球,乃至与宇宙之间的对应性和感应性。这就好比佛经中所说的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那样的超常能力。普通人的视域仅止于当下,有些人、尤其是有一定生命修为的人,能够看到过去未来,看到肉眼无法抵达的远景异像。世人通常将这些无法用常识解释的视力称之为特异功能,事实上,这些被称之为特异功能的视力,是人的生命本然所具的。

老聃在《道德经》里所说的婴儿状态,其实是意指人的生命的本真状态。人在出生后的所谓成长,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恰好是生命本真状态的退化。这其实也是双鱼图纹所蕴含的奥义,当一条鱼从某个方向游动或曰成长时,同时又在朝另一个方向移动或曰退化。因此,所谓长大,与其说是生命的增值,不如说是生命在付出成长的代价。

就此而言,所谓的原始人类,或者说原始部落,其实是与人的生命状态的婴儿时期对称的。那时的人类虽然没有获得如今这般的文明程度,但其生命的元气却极其充沛;换句话说,生命之于大自然之于宇宙的那种对应性和感应能力,尚未受到损耗,尚未严重退化。因此,伏羲先民得以用双鱼图纹表达出生命与宇宙之间的对应、以及生命之于宇宙的感应,而这些对应和感应,正是当今被高度文明化的现代人难以抵达的。

倘若将那样的对应和感应诉诸思维形态,那么毋庸置疑是全息的,而非逻辑的,亦非语言、非文字的。法国学者列维·斯特劳斯把他所考察的南美印第安人文化称作野性思维(又有中译原始思维),是很不确切的。因为西方学者习惯于逻辑思维,从而无法理解非逻辑的思维方式,更无从领略全息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状态,或者说,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状态。不管列维·斯特劳斯是否持唯物主义哲学立场,但他之于印第安部落的考察是相当唯物主义的。

这其实也是远山君在《伏羲之道》里的局限。虽然从陶器的图纹中看出了天文历法意味,却并不愿意进一步深究那些图纹所蕴含的生命密码和宇宙信息。因为那些图纹的全息性,并不啻于天文历法,还有对生命本身的感悟,对宇宙的认知和感应。比如有关被人读作性崇拜的谷神纹、玄牝纹(参见《伏羲之道》第40页),远山君在不否认其中的性崇拜意味的同时,指出了该图象源于伏羲连山历的关联性。远山君同时又援引了《道德经》中的论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藉此指出玄牝纹的涵义:“天道生出万物,如同孕妇生出婴儿”。并且强调:“这只是比方,不宜坐实,因为‘玄牝’位于谷神的头顶,而非谷神的袴下”。但既然并非袴下,为何非得认作玄牝呢?那个被认作玄牝的图纹,可能根本就不是玄牝,而是位于两眼之中略为上方的天眼,或者世人所说的松果体。研究者们乐于将那个图纹读作玄牝纹,除了远山所例举的《道德经》论述之外,恐怕还有一个原因,即经由坐实女性生殖器以对应于社会达尔文主义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进化学说:早期的原始社会是母系社会。玄牝作为女性崇拜,正好对应母系社会。对于这种学说,远山君是相当认同的。

从远山君有关连山纹、连山历的举证中,可以看出,那一系列不断演化着的图纹,主要在于呈现伏羲先民之于生命和宇宙的认识。这就好比埃及金字塔的构造和结构本身,蕴含着深邃而丰富的天文历法、生命宇宙知识一样,伏羲先民的陶器图纹之于天文历法和生命宇宙的认识也是同样深邃而丰富的。但远山君的论述却仅止于天文历法,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中的生命、宇宙信息。须知,那样的上古文化,好比人类婴儿时期之于大自然和生命本身的感应感悟一样高度全息。因此,那些图纹在隐喻的意义上呈示女性生殖器是可能的,但由此框定母系社会云云,却是相当唯物主义的。相比之下,当然是《道德经》的描述更为接近那些图纹的涵义: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緜緜呵若存,用之不勤。(——帛书《道德经》)

但这种袴下玄牝的解读,理当以头顶天眼的解读加以补充,才符合双鱼图纹的全息思维原理:当一种解读(好比一条鱼)向着一个方向游去时,必须要看到另一种解读(好比另一条鱼)朝着相反的方向游过来。玄牝和天眼,看似相反,实乃相成;或者说,以相反的方式构成同一种图纹。这图纹的奥妙在于:既通向天地之根的玄牝之门,又呈示了生命之于宇宙的全息审视。亦即《道德经》所言:“反者道之动”。道者,就像双鱼图纹一样,须得有逆反才能成立。道的这种可逆性,同时也是道的开放性。时间空间的双向逆反性质表明,宇宙不仅是弯曲的,而且还是开放的。宇宙并非如同人们想像的那样,是封闭的。所谓宇宙大爆炸,并非是在一个封闭时空里的爆炸,而是在一个开放的可逆的高维时空里的爆炸。就此而言,康德的二律背反倒是无意间道出了这种时空的双向逆反性质。爱因斯坦之于宇宙的描述,有限无边,更近似于伏羲陶器上的双鱼图纹所呈示的逆向同构结构。而这也正是《道德经》所谓“道可道、非常道”的奥义所在。宇宙的有限无边,可道么?不可道。

远山君指出老子《道德经》的伏羲文化背景,无疑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解读参考。但同时必须指出的是,《道德经》文本所指,远远超出了远山君所阐发的连山历和归藏历的内涵。《道德经》文字的能指,与伏羲先民陶器上的图纹是对称的。但假如后人从那些图纹上的解读仅止于阐发天文历法涵义,那么,不仅会局限图纹的全息性,也会相应地局限了《道德经》的全息思维意蕴。

远山君在举证归藏历太极图的演化过程时,以“湖北石家河1984”所标示的双鱼图纹最为醒目。(参见《伏羲之道》92—93页)在此,远山君指出:“双鱼已分阴阳,而且密合,不留空隙,归藏历标准太极图正式诞生”。然后远山君出示了太极图的演化图纹,以及最终成形的阴阳太极图。在整个演示过程中,远山君全然忽略了一个看上去很微妙、其实是十分关键的细节:“湖北石家河1984”所标示的双鱼图纹,双鱼之间只有一只鱼眼,同时点在了两条鱼的鱼头部位,而最后成形的太极图却有两只眼,分别点在黑白两条鱼的鱼脸上。更发人深省的是,后世所传的阴阳太极图,皆以此图为经典依据,包括远山君书中所例举的宋朝太极图与明朝太极图,无一例外。后世学者竟然在一个虚假的图案上忙乎了几千年!

对比陶器上的双鱼图纹和最终成形的太极图,看上去后者更为完美,殊不知,这种后人自作聪明的完美,恰好破坏了双鱼图纹的全息性。因为单眼的双鱼图纹所呈示的是一个立体的、甚至是更高维的全息图象,而黑白双眼的太极图所呈示的是平面的双鱼结构。或者说,将那个单眼共享的立体图象一剖为二,分解成了黑白各具一眼的双眼平面太极图象。黑白太极图中的那对鱼眼,其实是双鱼空间中那只鱼眼的两个剖面。在黑白太极图中的双鱼,看上去似乎依然是逆反方向互相缠绕的,似乎是依然向着相反方向游动的,实际上却是将一个立体的空间的全息图纹剖成平面然后摊开,分拆出来了一幅相对静止的平面的黑白分明的二维图象。相对于双鱼图纹所原有的真实性,黑白太极图无疑是虚假的;不是空间而全息的,而是黑白分明地平面的。双鱼图纹的特征是双鱼在同一个时空里的反向同构,彼此各朝两个相反的方向游动,同时又相辅相成。彼此的同构,就同构在共享同一个鱼眼上。倘若将双鱼比作某个星云团,那么该星云团是以反者道之动的方式旋转的;倘若将双鱼比作宇宙,那么这个宇宙是逆反的、开放的;倘若将双鱼比作生命,那么这个生命是轮回的、生生不息的;倘若将双鱼比作时空,那么这个时空是可逆的、可以反向追溯的。此乃老聃“反者道之动”的普世涵义所在。相反,黑白太极图中的两条鱼,却由于丧失了彼此的同构点或者说空间性,所以无法实现逆向同构,从而不再是开放的、而是封闭的。尽管后人总是想把这幅太极图解释成逆反运动的,但由于把一个鱼眼分拆为二而导致的空间性的丧失,反者道之动就不能成立,只能从中引伸出诸如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之类的平面性概念。

倘若远山君的伏羲文化和黄帝文明一说成立的话,那么显而易见,双鱼图纹属于具有全息意味的伏羲文化,具有反者道之动的逆反同构特征,呈示为一个开放的时空结构;而黑白太极图属于越来越趋于封闭的黄帝文明,双鱼图纹原有的全息性被黑白分明的太极图所取代,从而为一个封闭的尊卑有序的专制体系和社会制度准备了文化发生学意义上的历史依据。

《伏羲之道》的杰出贡献在于从陶器图纹上的发现天文历法,但其局限也恰好局限在过于专注天文历法的演变线索上,从而忽略了诸如经济形态、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等等的演变。由于司马迁的《史记》是从炎黄之战之后的《五帝本纪》写起的,伏羲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相应的社会状况,史料极其匮乏。而从远山君在《伏羲之道》所列举的实物和文献里,又确实没有发现伏羲时代的社会形态内容。仅就史料而言,几乎空白。

但也不能说一点痕迹都没有。且不说其它,从箕子对周武王姬发所讲的《洪范九畴》中,似可窥见一斑。箕子在《洪范九畴》中提及的五行、五事、农用八政、协用五纪等等,虽然是从尧舜禹时代说起的,并且传说是由伯禹制定的,但不能排除此中诸多治国大法承继于伏羲文化。因为按照远山君的《伏羲之道》所言,黄帝族在战胜伏羲族之后,一方面在历法上用盖天说取代了浑天说、浑夕说,一方面又悄悄地大量吸收了伏羲文化以为己用,其情形有如满清王朝在入主中原的同时,却被汉族文化所同化。

《洪范九畴》乃是目前为止所能见到的华夏民族最为古老的政治文献。其中,没有论及政权交替,主旨在于如何治理国家。对照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的有关周室周制的文献和论说,可以发现,《洪范九畴》了无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内容,反而强调了王道的要义在于平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至于其中的“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一说,几近于尧舜时代的描画。有关那样的天子准则是否承自伏羲文化,只能存疑。但可以肯定的是,九畴之中既没有母系社会的迹象,也没有父权社会的例证。至少,根本就没有母系父系这类观念。此中第七畴稽疑,说是“汝则会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土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由此可见,每逢大事作决策,是天子与卿士、庶人、卜筮通过卜占、然后共同商定的。

如此一个政治文献,显然不会出自任何游牧民族,而只能源自农耕社会。好战的游牧民族需要军事首领来指挥战事,因此容易产生尊卑观念。相反,安居乐业的农耕民族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处,所以会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之说。倘若远山君的炎黄之战之历史划分成立的话,那么《洪范九畴》源自农耕的伏羲族的可能性,要远高于出自游牧的黄帝族。顺便说一句,《道德经》的这番描述,也应该以上古伏羲族、而不是以黄帝族为其参照对象的:

小邦寡民。使有什佰人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同上)

倘若远山君能够不惟天文历法为囿,而扩大其引证和论述的视野,应该能够找到更多的例证,藉以考察伏羲族和黄帝族在政治制度、经济形态、道德伦理方面的各种差异。研究拥有全息思维文化的伏羲先民,理当具有全方位思考的眼光和心胸。伏羲先民的天文历法水平,并非是孤立的、没有相应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形态支撑的。《山海经》所记载的诸多神话人物,除了后羿是个射猎者形象之外,诸如女娲、精卫、夸父等等,大都接近伏羲先民的精神气质。即便是刑天,也是一种失败英雄的气概,而不是战胜者的形象。

言及至此,有必要提一下周室的所谓圣贤人物。比如说泰伯。在姬氏家族史上,倘若要数聪明绝顶人物,自然数姬昌无疑。倘若说到圣贤人物,首推泰伯。《史记》专门为其作《吴泰伯世家》,并且还在诸世家中排名第一。司马迁援引孔丘之言称赞道: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由于孔丘之于姬氏家族的五体投地、赞不绝口,其言不可全信。泰伯的逊让王位于三弟,与其说是品德高尚,不如说是内心深处害怕兄弟之间因王位承继而起纷争同室操戈。就让位的心理动因而言,恐惧相残远胜于道德示范。而且,泰伯的恐惧并非毫无缘由,姬氏家族后来还真的上演了一场豆萁相煮的悲剧:姬旦弑兄逐弟。可见,倘若读泰伯让位能够从后来的姬旦弑兄逐弟读起,就不会像孔丘那样津津乐道了。

提及姬氏家族的如许往事,是想指出,远山君的《伏羲之道》虽然是继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之后的又一座上古史研究里程碑,但并不意味着《殷周制度论》因此而过时了;相反,《伏羲之道》是对《殷周制度论》的一个沉甸甸的、更为实在的补充和极具开拓性的扩展。炎黄之战改变了华夏文化的走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商周剧变就不再重要了。这两次历史转折,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并且是一次比一次更剧烈,一次比一次更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乃至中国文化时空。从伏羲族美丽的彩陶图纹,到夏商周丑陋的九鼎,中国的历史不是进化的而是退化的。

人的生命本身与宇宙的对称性既在于身体有形或无形的构造,又在于思维方式和心灵感应。比如,人体的穴位是无形的,但倘若将无形的穴位图勾勒出来的话,会发现与星空中的星际、星云图是非常相像的。让我感到好奇的是,在伏羲先民的那些陶器图纹中,除了天文历法之外,难道就没有人体生命本身的所指么?比如与星际图对应的人体穴位图之类?

人的生命之中,最为神秘的当然是思维。因为思维是一种奇妙的抽象能力。即便如图纹那么直观的,也是一种抽象。直观的抽象通常具有全息的可能性,而伏羲先民留在陶器上的图纹,则可说是上古华夏民族全息思维的经典记录。真要说起来,《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以及神话人物,也具有全息意味。但是相比之下,伏羲先民的图纹,更为经典。因为那些图纹比神话更为抽象,更具思维特征,而不是神话的叙事特征。

与《山海经》神话对应的图纹,应该是古希腊陶器的叙事性图纹,或者记载狩猎,或者记载战争,或者记载神话传说。那些图纹具有极强的叙事性,却鲜有如同伏羲族陶器图纹那样的全息性。这是全息思维有别于叙事图案的一个特征。图纹的抽象性,能使图案成为符号,从而具有了思维的特征。思维不是在图案中进行的,而是通过符号实现的。倘若图案仅止于叙事,那么思维就难以成立。惟有图纹既是具象的、又是符号的,抽象的思维才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伏羲先民留在陶器图纹上的全息思维符号体系,是古希腊陶器所没能具备的。换句话说,就思维能力的开发而言,华夏民族的抽象思维历史,显然要比古希腊民族更为悠久。在以后的历史发展演变中,这种局面的改观,是由各自的文字符号决定的。象形文字长于具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短于逻辑思维和形而上思辨式的思维;而拼音文字短于具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却长于逻辑思维和形而上思辨。语言,不仅指数学语言之类,还有日常言语,或者说自然语言,大都与思维相关。相对于符号性的图纹,语言无法表达思维的全息性;相对于叙事性的图案,语言却具有更加细致更加明确的叙事能力。一旦语言成为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中所阐述的逻辑工具,就会使思维具有极强的科学性。西方现代文明一个极其根本的支柱,就在于语言的这种逻辑功能。然而,这正好是以象形文字为语言实体的华夏文化的重大短缺。

伏羲族在陶器图纹中显示出来的全息思维,在以后的历史演变中,非但没有获得长足的进展,反而被逐渐泯灭或者被人为雪藏。与该图纹对称的文字阐述,后世能够看到的,惟《道德经》耳。由于儒家的专横独尊,先秦诸子当中有许多与儒家不合的著述,大都被边缘化到杳无痕迹的地步。因此,世人大可以将远山君的《伏羲之道》,看作是一次重新发掘的努力。正如《山海经》神话故事和神话人物是华夏先民的精神气质写照一样,伏羲先民的陶器图纹乃是华夏民族弥足珍贵的全息思维记录。其中诸如双鱼图纹的全息涵义,在西方直到相对论问世方才始获相对应的揭示。正如现代科学在印证着佛经中的诸多奥义一样,科学的发展也将同样印证伏羲先民在陶器图纹中呈示出来的具有全息意味的宇宙观。

《伏羲之道》读后感五:陈林群 见证伏羲学的从无到有

2010年8月,《庄子复原本注译》出版前后,远山着手“庄子工程”第三书《庄子传》的撰写准备工作。司马迁说庄子“其学无所不窥”,可他著述也支离其言,更不愿外荡其德,故生平资料极少。远山挖空心思搜罗,片言只语亦是宝贝,但如何构建庄子生平,最大限度神似庄子,让他犯了难。

那时我正在看《中国文化史》,就与远山聊起《周易》。他曾说这辈子不想碰《周易》,这是个扫不清的奥吉亚斯牛圈。使他改变主意的,正是《庄子奥义》、《庄子复原本注译》的写作,不仅让他捋清了道家哲学产生的背景、传承关系,更追溯到源头的伏羲之道。而为了把握伏羲之道,“三易”已不可回避。远山因此始终关注着1993年出土的《王家台归藏》的研究进展,迄今仅有部分释文公布,完整的竹简图像资料仍未整理出版,释文解读是否符合竹简就难以比对,释文得出的结论“《王家台归藏》的构成原理与《周易》完全一致”,也就无法与实物印证。

远山认为,把《归藏》变成印证《周易》不同版本的研究,绝对是方向性错误。《连山》、《归藏》、《周易》三者存在联系,更有大不同,如果《连山》之名得之于先人以自然山体观测太阳的东升西落,那么《归藏》之名也应该与天文观测有关:归即上半年太阳北归,藏即下半年太阳南藏。

张远山:连山归藏原理图(陈林群AI绘图)

表面看远山直觉敏锐,或用他喜欢的词叫“统觉”。统觉更像罗网,思维纵横交错全方位立体推进。而他之所以拥有敏锐的统觉,与他鲸吞般的阅读和始终在线的思考有关。白天写作再累,晚上他都会阅读到凌晨三四点,数十年如一日。想让他从电脑前离开片刻去应对日常生活,真是千难万难,要么听不见,要么口上嗯嗯应我,却目光呆滞,魂不守舍,始终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穿衣常不分正反前后,脚踩一只爹一只娘两只不同鞋子就出门,只要我不在,乘地铁不是坐反就是过站,难怪他母亲叫他马当路戆大。除了统觉,他就没一样感官是正常运行的,仿佛七窍未开的浑沌。但刹那统觉的灵光闪现之后,总是无比漫长艰辛的求证过程。譬如《庄子奥义》首篇,一万八千多字,对于日书万言的远山,本当易如反掌,然而此文八易其稿,费时7个月才定稿,删除文字远远超过定稿文字。

远山的完美主义,让我跟着受累。他八易其稿,我也连看八遍,看到感觉锈钝。受连累的还有他弟子王业云,上班要看单位稿子,回家还要加班看远山书稿。远山要我们分别给他看稿,目的是尽可能捉出更多错误,也是怕业云为难不肯驳诘他。我就无所顾忌,只要不能说服我,非得争个明白,常常争到我词穷心累。

庄学偏于主观性,伏羲学则建立在天文、历法、考古等科学性事实性较强的基础上,逻辑性更强,所以没太多争辩,我轻松不少。只要资料充分,哪怕仍有缺环,远山也能很快把零乱的海量线索疏理出子丑寅卯。譬如上面的“连山归藏原理图”,就是某天远山看刘宗迪的《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几乎一瞬间就在脑中成形,立刻嘱我画出。尽管刘宗迪研究的是《山海经》,而远山研究的是《连山》、《归藏》。

刘宗迪:七对日月出入之山与七衡六间关系图(原图竖向,陈林群AI重绘)

2010年10月7日,对远山的伏羲学来说是个重要日子。

远山嘱我把64卦卦象画在扑克大小的纸片上,他想试着排列《归藏》的卦序,电脑中排序不直观。他认为周易的卦序,人文色彩尤其占卜色彩浓郁,肯定不是《归藏》本义。远山猜测,64卦应该出现在文字之前,是记录某种自然现象的符号,经长期演变完善,最终形成完整的体系。对先民来说,最重要的自然现象莫过于天象。靠天吃饭的先民,只有了解天象演变规律,才能更好地安排生产与生活,甚至安顿自己的灵魂,不再惧怕天有异象。而掌握天象规律,需要无数代人的积累传承,必须借助简便易行的符号,阴爻(?)阳爻(?)就是极简主义符号,直接得之于伏羲族最早的圭表测影,大地湾一期出土的彩陶盆、彩陶片上已有不少。

远山在电脑中推排《归藏》卦序(2010年10月9日陈林群摄)远山手工推排《归藏》卦序(2010年10月9日陈林群摄)

辅助远山推排《归藏》64卦卦序,竟让我突然开窍,从不懂周易,更毫无兴趣,到能看懂卦象及变化原理,沉迷其中。

11月1日,远山开始撰写《庄子传》,开始阶段主要梳理战国史。这又是一团乱麻,《史记》所记各国纪年有很多错误,好在远山早就做过大量功课。而《归藏》研究的部分心得,也被远山写进庄子生平,尽管史无记载,但《庄子》尤其是庄子亲撰的内七篇集中表达的天道思想,与《归藏》不无关系。且《礼运》记载,孔子正是在庄子家乡宋国看到了“坤亁”,即《归藏》,无所不窥的庄周,似乎没理由遗漏如此重要的文献。远山认为老庄“天道”思想的源头,就是伏羲之道(天文历法之道),而伏羲之道的密码,就隐藏在《归藏》中。哪怕《周易》改变了《归藏》的卦序及用途,仍有不少天文历法的残留,如《易系辞传》载:“古者庖牺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始作八卦。”

远山写《庄子传》期间,我也在写一本国学教材,整日枯坐于电脑前,腰疾因此加重,累及整条脊椎。2011年9月18日,远山陪我去深圳治疗。经他朋友徐晋如等人介绍,一个月内辗转看了三个大夫。我治疗时,远山在诊所、餐厅或茶馆,看书会友,准备讲稿。

得知远山在鹏城,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的吴洁女士邀请他开设讲座,讲《老子》和《庄子》。他试着把研究《归藏》的初步心得与老庄联系起来,从讲座标题便可看出伏老庄三学的关系:

《老子》:君人南面之术——从《归藏》泰道否术到《老子》负阴抱阳

《庄子》:内圣外王之道——从《老子》政治哲学到《庄子》生命哲学

10月7日和16日,远山在深圳少儿图书馆分别讲了老庄,新老朋友和孩子家长济济一堂,他们对远山首创的两个全新汉语词汇“泰道”、“否术”,尤其好奇。收获最大的还是远山自己,通过整理讲稿与讲述,伏老庄的关系日渐清晰,伏羲学的轮廓逐步显现。

张远山深圳老庄讲座(旦暮之遇摄)

2012年11月《庄子传》交稿不久,远山立即撰写了《求解〈归藏〉卦序,溯源华夏古道》一文,发表于《书屋》2013年1月。与此同时,《庄子传》出版。放下庄学,远山开始研究彩陶纹样,跑步闯入考古领域,收罗了无数考古报告和学术专著悉心研读。

2013年4月,作家王天兵、企业家唐先生都对远山的伏羲学饶有兴趣,共同安排了一次伏羲学考察之旅。行前远山写了《“伏羲-黄帝”考察纲要》,人手一份。内容包括伏羲族、黄帝族的简史、迁徙、融合,大地湾彩陶纹样、两种太极图的天文含义等等,以便同行者熟悉概念。

然而概念只是概念,实地考察中看到实物,概念得到印证,则是全然不同的感受,我们都异常兴奋。远山更是兴奋至极,倒不全是因为他的统觉得到了印证,而是还有大量新发现,可以填补缺环,周密他的论证。考察期间,我们游览了敦煌莫高窟,兰州甘肃省博物馆,秦安大地湾遗址及其博物馆,三阳川伏羲画卦台,天水伏羲庙(即天水博物馆),麦积山石窟,西安半坡遗址与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秦砖汉瓦博物馆,黄帝陵等处。又拜访了天水的马家窑彩陶收藏家,看到了书上没有的大量马家窑彩陶。在伏羲庙里,又顺便参观了正在展出的良渚文化玉器。

伏羲考察团参观敦煌参观大地湾遗址博物馆

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地湾遗址。或因遍地都是彩陶,随手一挖就是文物,当地不够重视这一遗址,考古界亦然。我们从天水市区驱车2小时到宫殿遗址,居然大门紧锁。参观两个多小时内,博物馆中也只有我们一行。尽管如此,远山视之如瑰宝,他认为这里就是伏羲族的祖居地,华夏文化的起源地。第5文化层,即大地湾一期,距今已有八千年。大地湾有华夏最早的宫殿建筑遗址F901,远山猜测建造者就是传说中的“大庭氏”。宫殿地面平整光滑,不逊于现代水泥地。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彩陶,其纹样是所有后起彩陶的原型。远山认为彩陶纹样具有天文历法涵义,并非某些专家所言的美术装饰或宗教崇拜图案,也在此得到了最直观的全面证实。三阳川伏羲画卦台,在普通游人眼中,只是传说中伏羲画卦和纪念伏羲的地方,但在远山眼里,它就是一座天文观测台,也就是《山海经》中频繁出现的昆仑台。原因很简单,伏羲并非具体一个人,而是一个族类,而画卦是个漫长的过程,决无可能凭一人之力一蹴而就。更主要的是,画卦没有必要如此辛苦爬得那么高,观测天象倒真需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现代天文台无不建在空旷高处,极目瞭望,方能无碍。

参观大地湾遗址博物馆大地湾彩陶“女娲瓶”(张远山命名)参观三阳川伏羲画卦台马家窑彩陶收藏家藏品

考察回家约20天后某天清早,远山睁眼诡异地问我:“你知道吗?阿基米德跳出浴缸,跑到街上大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我发现了!”我说知道啊。他说:“我现在也跳出浴缸了。”看他竭力忍住兴奋的样子,我便问他发现了什么?他说所有关于伏羲、阴阳、六十四卦、河图洛书的种种谜团,一瞬间都串连起来了,基本打通了。我让他细说,他却吊我胃口不说。之后的每一天,他都有新发现,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不停地嘱我找相关资料,买各种参考书。有些陈年旧书已绝版,只好在孔网高价买下,有些还是成套的,远山只要其中一册,我只好追着店主死缠烂打……

2013年6月12号,我无意中找到日本NHK拍摄的三集纪录片《中国文明之谜》,发现挺有意思,便拉远山同看,极有收获,尽管有些观点远山并不认同。

最有价值的是第三集《始皇帝——“中华”帝国的野心》,讲述秦始皇都城布局、宫殿建筑与天象的关系,表明中华文化“君权神授”或“君权天授”观念的来历。从夏朝二里头直到清朝紫禁城,都城与皇宫的基本样式始终未变,内在的根本原因便是源于伏羲之道的人文观念。

日本国立天文台将覆盖于卫星照片上的秦代都城遗迹方位,与2200年前秦代实际天象进行比较,都城配置与秦朝的正月即十月星座吻合,建筑均与相关星宿一一对应:咸阳宫对位营室,渭水对位银河,渭水桥对位阁道,《史记》记载的秦始皇极庙,正对位北极星。

NHK纪录片《中国文明之谜》截图(陈林群案:上图白色字幕中的北斗星应为北极星)

极庙之重要,不仅因为规格最高,供奉自始祖至父亲的七位先祖,亦即七庙,对应北极七星。更因为极庙之“极”,对应的是帝星,也称紫微星。嬴政之前,无人敢把天象专名的“帝”字用于自称。嬴政以王僭帝,以人道僭越天道,开启了人道日益背离天道的帝制时代,同时也开创了中国人重宗庙不重神庙,宗教观念淡薄的传统。秦始皇凭借北极星的无上权威,以天象为蓝本,构建了统治华夏各族的中华帝国:皇帝像极星居于天中一样,居于中国之中,统领万邦,万邦像繁星围绕极星循环旋转一样,臣服于皇帝。这便是君权天(象)授、奉天(象)而治。

上图日本专家的图示及解说均无误,中方翻译却将北极星误译为北斗星。日语北斗星、北极星发音区别明显,不知为何译错。北极、北斗星座均以七星标记,形状都像斗勺加斗柄,但两者有本质差别。西方天文学体系中,北极七星从属于小熊星座,北斗七星从属于大熊星座,大熊围绕小熊旋转。中国天文学体系中,北极星永居天极,即天之中央,故为至高无上的帝星,正因此才会被野心勃勃的秦始皇据为己有。

可秦始皇做梦也不会想到,由于岁差等原因,北极星并非固定的一颗星,他据为己有的帝星,历经数百上千年后,会逐渐偏离中央,而由另一颗转向北极天中的亮星成为北极星。明清至今,承担北极星之名指示北极天中的星,是北极七星另一顶端的勾陈一。

张远山:北极七星与北斗七星图(陈林群AI绘图)北极天象成因图(陈林群AI绘图)

不懂天(象之)道而假天道之威以行人道的结果,便是秦帝国的短命速亡。后世帝国假天象之变、以天命已不在前朝为由,取而代之,结局一般无二。天道绝非人道之道具,只可遵从,不可亵玩。老子早就提醒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顺便一说,伏羲族早就明白北极仅是地球之极,其宣夜说可资证明;传承伏羲、老子天道之学的庄子当然也知道。《逍遥游》论小大之辨说:“无极之外复无极也。”明确表示天外有天,极外有极,奈何此句被自得小知删除,但庄子《大宗师》论天道可为旁证:“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太极之上意即无极,无极之外仍有无极,就是宇宙无穷、天道无限的意思。相比之下,《周易》的“太极生两仪”,仅限于把太极当作宇宙起点、全部天道。可见根源于伏羲宣夜说的老庄道家宇宙观,其哲学视野与立足点之高,绝非其他先秦诸子可比,故吕思勉说:“诸家专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

日本专家的研究,佐证了远山关于伏羲之道是天文历法之道的观点。进一步研究更发现,根源于天象的远不止于都城宫殿建筑,文字、礼法、风水……甚至音乐、围棋、扑克等等,大到意识形态,小到杂耍百戏,均根源于此,或由此衍生。

2013年6月20号,远山正式决定推迟《老子奥义》写作计划,先完成伏羲学四书。为辅助远山的伏羲学研究,远山弟子旦暮之遇和我先后接力,按照远山的研究创意,用AI软件画了很多卦图。我这个连PS也仅限简单处理的AI新手,依旦暮之样画葫芦,从头学起,总算不负重望,画出这么多漂亮图案。不过,真不是我画得漂亮,而是伏羲卦图本身就那么完美。它们一眼即明的直观逻辑条理,也让我画着画着就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理。画完给远山看,他也惊叹不已,甚至还能给他新的启发。

张远山伏羲初始卦序图:神农归藏历分卦值日图(旦暮之遇AI绘图)12辟卦24节气72物候太极图(陈林群AI绘图,《伏羲之道》未用,本文首次公开)

2013年8月17日,远山应邀在深圳首次开讲伏羲学,多家媒体做了报导。深圳电视台还把讲座录像制作成了系列节目《伏羲文化:中华文明的源头》,分六集播出。这是远山第一次公开传播伏羲学,因此他把2013年称为“伏羲学元年”。

9月10日,远山完成伏羲64卦卦序文初稿,让我提意见。我终于见到了他跳出浴缸发现的“伏羲学”概貌:第一部分论证远山2010年推测的伏羲初始卦序,密合于伏羲太极图,实为伏羲太阳历。第二部分还原伏羲布卦的全过程,论证伏羲六十四卦和伏羲太极图兼用于太阳历和太阴历,实为阴阳合历,是后世中国阴阳合历的源头。我认为第二部分很有说服力,第一部分的卦名阐释,由于文字本身的变迁,不宜过于坐实,应予从简。远山接受了我的建议。

11月1日起,远山着手玉器、青铜器研究,准备撰写《玉器之道》、《青铜之道》。

2014年6月5日,远山又应旦暮之遇的邀请,前往广东顺德,为何享健基金会捐资筹建的“和园”再讲伏羲学,演讲题目是:华夏八千年泰和文化探源。从伏羲学的角度,对“和园”进行了释名。回家后即开始修改完善几次讲座的文稿,10月3日,《老庄之道》和《伏羲之道》两书定稿,2015年由岳麓书社出版。

历时四年,我伴随远山,穿越时空,神游华夏,仰望星空,伏案求索,见识了伟大祖先的非凡智慧,见证了伏羲学的从无到有。

2015年7月初稿,2018年9月定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神话故事集锦 十大神器之伏羲琴

中国神话故事集锦 十大神器之伏羲琴

课程详情 植根于民间文学陶冶现代少儿,丰富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语言,培养美德;超现实的想象情节,激发幼儿无穷的思维及想象;作品情感的融入引导孩子真、善、美的价值观落地。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之中,有很多我们...

2020-04-02 #长篇故事

唐颂教育 儿童神话故事精选《十大神器之伏羲琴》

唐颂教育 儿童神话故事精选《十大神器之伏羲琴》

更新时间:2015主演:唐颂教育 简介: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2020-06-01 #长篇故事

河图洛书之谜 河图洛书哪里出土的?疑似伏羲所创作

河图洛书之谜 河图洛书哪里出土的?疑似伏羲所创作

历史上留下很多未解的谜团,由于历史久远,这些谜团很难查证,河图洛书之谜就是其中之一,而河图洛书哪里出土的又有众多猜测。有人说这两幅神秘图案是伏羲所为,但至今已无法考证。这两幅图案是易经八卦和阴阳五行术...

2020-08-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洪荒之龙族至尊 第三百一十六章:河图洛书归伏羲

洪荒之龙族至尊 第三百一十六章:河图洛书归伏羲

伏羲所修乃是昔日他身为羲皇之时的先天传承,不过如今伏羲失去了先天魔神之身,虽是先天道体,但终究比不上先天魔神之躯,这功法自然也要有所改变,这便是经过太清圣人改良之后的功法,可谓是为如今的伏羲量身打造的...

2020-08-19 #长篇故事

中国神话传说之伏羲的故事

中国神话传说之伏羲的故事

中国神话传说之伏羲的故事中国神话传说之伏羲的故事鬼谷烟云发布时间:09 0511:40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伏羲生卒不详:中国上古部落首领。风姓,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尊称羲皇、戏皇、牺皇、...

2020-09-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伏羲之道读后感10篇

伏羲之道读后感10篇

...:68,:2015 8,特从上的一些的,对能有。 《伏羲之道》读后感一:三千年来最直接揭开的巨著 读张远山《伏羲之道》 易学是古的。 易学有三种,连山,归藏,周易。 连山和归藏是个迷,各家,也有人认为它们是东汉伪作...

2020-09-13 #故事阅读

感人故事的读后感

感人故事的读后感

前天,老师给我们教了《窃读记》这篇课文,窃读记读后感,《窃读记》读后感,窃读记的读后感他们并不是一出生就是个奇人,而是不断地努力,读后感400字大全,读后感400字大全范文,读后感400字精选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窃读记...

2020-06-27 #长篇故事

感人故事的读后感

感人故事的读后感

前天,老师给我们教了《窃读记》这篇课文,窃读记读后感,《窃读记》读后感,窃读记的读后感他们并不是一出生就是个奇人,而是不断地努力,读后感400字大全,读后感400字大全范文,读后感400字精选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窃读记...

2020-06-27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