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记者在扶贫一线丨韶山市团田村与舒塘水库有关的脱贫故事

时间:2020-04-26

记者 方阳 摄为有源头活水来韶山市团田村与舒塘水库有关的脱贫故事湘潭在线8月28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冯友君 翁灵娜初秋时节,正值中稻孕穗扬花

提示:本文共有 36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团田村一片荒山开垦的农田已经种植了禾苗。(记者 方阳 摄)

为有源头活水来

——韶山市团田村与舒塘水库有关的脱贫故事

湘潭在线8月28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冯友君 翁灵娜)初秋时节,正值中稻孕穗扬花、晚稻分蘖孕穗的关键期,这时的灌溉水通常被形象地比喻为“保胎水”。村民们辛苦劳作一年能否获得丰收,此时此刻“保胎水”的灌溉十分重要。

韶山市杨林乡团田村村主任叶和武,一个黝黑朴实的汉子。往年此时,为了农田灌溉水的问题他没有少操心,但今年,叶和武心中却多了几分把握。看着汩汩清泉从舒塘水库的引水渠流淌而来,奔向村里大部分的农田,灌溉着孕穗的稻禾,他心里明白,今年的收成不会太差。

团田村地处韶山市杨林乡北部,与湘乡市金石镇相邻,由原团田村、舒塘村合并而成。2014年评定为省定贫困村,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村里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36人,均已脱贫。

尽管团田村已经整体脱贫,但村子里脱贫攻坚的步子并没有停止。就像舒塘水库的水一样,助农资金、惠农举措仍然源源不断地流入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和全村3400多名村民的心坎里,默默地滋养着他们,帮助村民们增收致富奔向全面小康。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

从团田村村部出发,沿着蜿蜒山道盘旋前行,半个多小时就到达舒塘水库了。炎炎烈日下,水面静寂无声,蓝天白云倒映其上。偶有微风吹过,水面泛起一阵涟漪。水库周边树木高大,绿荫连片,风景宜人。

舒塘水库是韶山市第二大水库,库容197万立方米,既是韶山市风景旅游点,也是当地及周边村落主要的灌溉水源。正是这座修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水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自己甘甜的水,滋养着周边地区韶山、湘乡两地的农田,哺育着世代耕种于此的人们。

叶和武告诉我们,团田村有2000多亩水田,90%的灌溉依靠舒塘水库的水。以前全部是沟渠引水灌溉。早些年,村里进行“小农水”改造,利用舒塘水库地势高的特点形成自流,建设主管道将水库蓄水引入连片农田一侧,然后利用分支管道把水引入农田。改造后,农田“喝水”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但是,近几年来问题出现了。舒塘水库主干渠倒虹管因运行多年,大部分破损漏水,运输水量减少水质浑浊,团田村及湘乡市金石镇金安村3200多亩水田的灌溉受到严重影响。灌溉用水影响农田收成,也直接影响了村民们的收入。

倒虹管必须整修!经过勘查发现,舒塘水库主干渠倒虹管长1200多米,斜管段埋于山坡上,平管段绝大部分埋于水田中,最大高差达20米左右。团田村计划采用管槽开挖方式进行修缮。但是,修缮费用一算下来,团田村“两委”发了愁。

经过估算,主干渠倒虹管修缮的材料及工程施工费用需40多万元。而团田村的集体经济除了部分集体林地、老村部和学校出租收取租金外,其余的产业合作入股分红才刚刚起步,年集体收入仅10多万元。维修费用,从何而来?

正在犯难时,2019年8月,市政协主席周放良作为联点领导来团田村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周放良高度重视,多方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并召集各级水利部门现场办公。最终,帮助团田村筹集了30万元修缮资金。在市领导重视和市县乡三级相关部门支持下,舒塘水库主干渠倒虹管维修工程于今年3月启动,4月全部更换完毕。一直困扰团田村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叶和武说:“往年旱季,村民们没少因农业灌溉用水发生纠纷。今年修缮后,水库的水正常流到农田,水量充足,水质清澈,村民们灌溉用水矛盾没有了,种粮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鱼塘水满承载希望

倒虹管维修好了,舒塘水库的水不仅灌溉了农田,也流进了鱼塘,为贫困户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一大清早,趁着气温还没有升上来,团田村杨林组的周新华就忙开了。打草、喂鱼、清理漂浮物,30亩鱼塘里的几千斤鱼是周新华家今年全部的希望。

周新华今年37岁,是团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周家共有6口人,父亲周执献患有高血压,母亲有严重的风湿病,腿脚已经变形,没有劳动能力。周新华育有一儿一女,女儿有先天性血管疾病,儿子患有癫痫。为了全家生计,周新华的妻子外出务工,而他只能留守家中,照顾老人小孩,同时养鱼种菜,赚钱补贴家用。高企的医疗费用、沉重的家庭负担、捉襟见肘的经济收入,周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但是,周新华不甘当伸手要饭吃的懒汉,近年来,他承包了鱼塘、种了粮食和蔬菜,还栽种了村里送来的各种果树苗。如今,周新华家的情况发生了巨大转变:两层楼的小洋房建好了,养鱼的规模越来越大,前来垂钓的游客络绎不绝。

青山绿树环抱着的3口鱼塘碧波荡漾,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周新华高兴地说:“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好,不仅看病有报销、读书有助学金,还给安排了公益性工作岗位,日子越过越舒坦了。尤其是去年,水库的水引下来,多年来鱼塘用水的难题终于解决,真是消除了一块心病。”周新华告诉我们,他家承包鱼塘有五六年时间了,但今年是他最轻松的一年。

原来,周新华家的鱼塘一直是从舒塘水库引水。由于主干渠倒虹管破损,每逢灌溉时节,水就引不下来,水塘缺水鱼死不少。无奈之下,周新华只好在旁边山上打一口深井,日夜抽水补充鱼塘,维持最低水位。周新华回忆说,记得有一年干旱,农田缺水,土地都开裂了,“鱼塘更加没水,几乎见了底,损失了不少”。

去年,村里将舒塘水库主干渠的倒虹管维修好,水库的水源源不断注入鱼塘,周家的养鱼事业也逐渐红火。周新华的父亲周执献说:“搭帮水库里的水放得下来,鱼塘的水更清了,鱼长得更好了,现在来钓鱼的人也逐渐增多。今年,家里肯定能增收。”

团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曹小强说,看着周新华家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工作队请来了科技人员,指导养鱼防病;帮助申请了5万元无息贷款,增加流动资金;还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拓展销售渠道,为周新华的养鱼事业助上一臂之力。2015年,周新华家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党和政府可以帮我一时,但不能帮我一世。要实现脱贫致富,还得依靠自己。”周新华说,他会奋发图强、继续努力,因为“以后的日子都充满了希望”。

荒地复耕稻禾孕穗

今年初,团田村的宋小明干了件大事。他把村里开垦的30多亩荒地,以每亩200元的价格一把租了过来,全部种上了水稻!

在其他村民看来似乎有些莽撞的举动,却是宋小明心里盘算过百几十遍的决定。宋小明告诉我们,村里平时土地流转价格是400元/亩,而这片抛荒复耕的土地,流转价格在200元/亩左右,成本低了一半。刨掉种子、化肥和人工支出,保守估计,今年每亩农田利润有400—500元。眼下,正值稻谷孕穗的关键时期,他对复耕农田更是呵护有加,放水、追肥,一丝一毫都不敢马虎。

宋小明说,以前,土地荒着其实蛮可惜的。今年,村里进行抛荒治理,他承包了复耕地,先种一季水稻,然后再由村里种植油菜,荒地也能产生经济效益了。

今年,为应对疫情影响,国家鼓励扩大粮食耕种面积,提倡种植早稻,杨林乡强化村级组织带动,从抛荒治理的角度,为村民们开出了一张“复耕菜单”。“菜单”的内容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村民将抛荒耕地给村级开垦复耕,并自愿交村里种植粮油作物2年,第3年起归还农户耕种,不得再次抛荒;第二种,村级将抛荒耕地开垦复耕后,连续5年内,由农户种植一季水稻,每年9月30日后交由村种植一季油菜作物;第三种,由农户自己对抛荒土地进行开垦复耕,并按照四季化种植要求进行耕种。团田村的宋小明“点”的就是“菜单”内的第二种套餐。

叶和武告诉我们,这片土地之所以荒芜,主要是因为灌溉用水不足,农田产量低,久而久之,村民们就不再耕种了,“复耕前,地里杂草丛生,长出来的树都有碗口那么粗”。舒塘水库主干渠的倒虹管修好后,水流到了山下,荒地变成了良田,村民们的种植热情又高涨起来。

舒塘水库的水,顺着管道也流进了团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宋明星的家中。宋明星今年66岁,老两口身体不好,大女儿失踪多年杳无音讯,小女儿患有精神疾病,家中还有两个孙子年幼需要抚养。为了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宋明星起早贪黑,耕田、种菜、养鱼,农闲时还外出打点零工,生活十分辛苦。去年,看到村里把舒塘水库的水引下来了,宋明星顺势把家门前一块荒地开辟成了菜园,种上了茄子、辣椒、丝瓜等20多种蔬菜,昔日的荒芜一下子变得热闹了起来。

宋明星的老伴张金星也在忙碌。遇到她时,她正在田埂旁放水灌溉农田。看着清澈的水一股股流进田地,张金星说:“有水来了,荒地就能变成田;能种上田,我们就有饭吃。大家心里都高兴着哩。”

汩汩清泉,奔涌而来,流进了团田村的农田、荒地,也流进了菜园、鱼塘。看似简简单单的修渠引水,牵动的却是团田村全体村民的“吃饭问题”,是精准扶贫的“效果问题”,也是困难群众的“满意问题”。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团田村不仅走稳走好走出了成效,还走进了困难群众的心坎里。

【来源:湘潭在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记者在扶贫一线丨韶山市团田村与舒塘水库有关的脱贫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韶山市团田村与舒塘水库有关的脱贫故事

韶山市团田村与舒塘水库有关的脱贫故事

农田,周新华,鱼塘,村里,水库,周新,倒虹管,主干渠,荒地,村民们,灌溉,宋明,问题,土地,村民,韶山市,贫困户,宋小明,杨林乡,告诉我们,价格,农户,水稻,菜单,生活,周放良,周执,张金星,灌溉用水,工作队

2016-01-19 #故事会

四月螃蟹小龙虾养殖池塘水浑虫多真讨厌!咋办?

四月螃蟹小龙虾养殖池塘水浑虫多真讨厌!咋办?

水体,池塘,养殖,含量,藻类,水草,菌种,好的,养殖户,虫子,枝角类,中水,养殖池,塘口,氨氮,气温,密度,市场,底片,建议,肥水,黄色,白浊色,技术是,龙虾养殖,亚硝酸盐,产品,螃蟹,制片,好坏

2019-03-12 #经典故事

致敬记者——献给抗击疫情一线的记者们

致敬记者——献给抗击疫情一线的记者们

人们,记者,肩头,很重,疫情,一线,使命,需要你,要你,危难,战场,历史,故事,时候,话筒,你不是,与你相约,嘹望台,世界,人潮,仁勇,人道,伤痛,初心,危机,医生,本色,姿态,同行,同唱

2014-01-12 #小故事

让战“疫”一线记者讲报道故事

让战“疫”一线记者讲报道故事

记者,广电集团,浙江,武汉,见面会,疫情,防控,李婷,蔡谦,温州日报,一线,中心,故事,浙江省,温岭市,肺炎,集团,工作,宁波日报,新型冠状病毒,杭州文广集团,融媒体,李萌,王坚,胡元,石磊,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我省,会上

2011-11-01 #故事大全

行走在湖北抗“疫”一线的记者

行走在湖北抗“疫”一线的记者

湖北,疫情,山西日报,医疗队,记者,山西省,山西,防护服,医护人员,一线,优秀奖,二等奖,朔州,战线,稿件,见证,镜头,队员,隔离病房,宣传,工作,对口支援,感人故事,一笑,好记,山西省委,记者站,第一时间,三等奖,万丈光芒

2020-07-03 #长篇故事

记者见面会丨听九位记者分享他们在抗疫一线的故事

记者见面会丨听九位记者分享他们在抗疫一线的故事

疫情,记者,武汉,浙江,护士,一线,医疗队,隔离,基层,医院,故事,时候,工作,防控,医护人员,大家好,员工,情况,患者,荆门,李萌,王坚,医生,温州,人员,企业,周家,重症,李婷,石磊

2020-05-24 #故事大全

听70后“战地记者”刘春分享“抗疫”一线故事(下)

听70后“战地记者”刘春分享“抗疫”一线故事(下)

刘春,马骏,一线,自治区,凡真,哈丽,梅刚,王智华,苗旭,马铃,医护人员,民族研究所,翔记,记者,专家,事迹,作品,内蒙古,经历,所长,感言,天时,官方,微信,掇刀区,摄像,智库,新闻记者,日报社,校对

2007-10-21 #故事阅读

听70后“战地记者”刘春分享“抗疫”一线故事(下)

听70后“战地记者”刘春分享“抗疫”一线故事(下)

刘春,一线,自治区,凡真,哈丽,梅刚,王智华,马铃,医护人员,民族研究所,翔记,记者,专家,事迹,作品,内蒙古,经历,所长,感言,天时,掇刀区,摄像,智库,新闻记者,日报社,研究员,白兰,湖北省,沙洋县,职责

2012-12-1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