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时间:2020-05-04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80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7 分钟。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四大民间爱情传说。这四大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中文名:牛郎织女:《诗经·大东》孟姜女;左传梁祝:十道四蕃志

故事来源

牛郎织女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注:桥)以渡织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并与七夕习俗相结合。

相传,织女是与瑶姬的女儿,她在见到牵牛后,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便私订终身,但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恋爱的。于是,便将牵牛贬到了人间,并惩罚织女不停地织云锦。

织女坐在织机旁常常泪流满面,但她还是会尽心织好云锦,为的就是博得大发慈悲,让牵牛早日返回天庭。某日,几个仙女见织女整日苦闷,便恳求让她们一起去人间的碧莲池一游。王母娘娘心情正好,便应允了她们。

话说牵牛被贬到凡间后,生在了一个农民家中,取名“牛郎”。由于父母早逝,哥哥和嫂子待牛郎非常刻薄,于是牛郎便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一同生活。

殊不知,这头老牛就是当年为牵牛求情,被王母娘娘贬到人间的金牛星。一天,老牛突然对牛郎说:“你今天去碧莲池一趟,那边有几个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仙衣藏起来,红色仙衣的主人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会说话,知道它是个神物,便照着老牛的话做了。

那件红色仙衣的主人正是织女,虽然牛郎已经记不起织女,但织女认出了他就是牵牛。于是,织女答应了牛郎的求婚,两人结为夫妇,开始了幸福的生活。不久,他们还生下了一儿一女。 可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速派天兵天将将织女捉回天庭。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回来的牛郎告诉她说:“老牛死了,它说让我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可以披着它飞上天。”织女听后,自然明白老牛的意思,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埋葬了老牛。就在这时,刮来一阵大风,织女被天兵天将带走了。

牛郎见状,便赶紧披上老牛的皮,桃上一对箩筐,箩筐里坐着他们的一对儿女。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正好赶来。她见状,便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在牛郎和织女中间一划,顿时,一条波涛滚滚的天河横在了牛郎和织女中间。

牛郎带着两个孩子在天河这边哭,织女在天河的另一边望着夫君和儿女也哭得声嘶力竭。王母娘娘也被这场面感动,便让牛郎和两个孩子留在了天上,只准每年的七月七日让他们在鹊桥相会。

现在,我们在秋夜天空的繁星中,还可以看到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明亮的星星,这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在牵牛星的两边还有两颗小星星,这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

扩展资料: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浪漫情怀:,由古典中蕴含浪漫,更反映了难能可贵牛郎织女的浪漫情怀。,由古典中蕴含浪漫,更反映了难能可贵的曲折爱情。我们相信,在天河的两侧,牛郎织女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彼此,一直见证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可贵精神,激励着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爱情的决心和勇气!故事情节:牛郎织女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牛郎织女的相识是老牛的牵线。一天,几个仙女下凡洗澡。老牛(老牛之前是神仙)叫牛郎去偷织女的衣服,因此织女留下来和牛郎结为夫妇。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会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孟姜女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后来加上《檀弓》的“齐庄公袭莒于夺(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型。汉·刘向《列女传》(四)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记“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即崩倒。”可知这个传说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传说中已改名为孟姜女和范喜良。

万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更是被评为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然而我们更应该永远铭记这一辉煌建筑是建立在无数劳动人民的血肉之躯,家破人亡的巨大牺牲之上的。在长城无比璀璨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悲惨和血泪,至今“孟姜女哭长城”的悲惨故事仍然流传在所有中华儿女的耳边。

据传说在秦始皇时期,因为北方匈奴屡犯边关。秦始皇决定发动全国的青壮年劳力一起修建长城,用来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其中青年范喜良与孟姜女新婚三天就被强征去修筑长城,不久后便因劳累过度患病而亡。他的尸骨直接被埋在山海关的长城脚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千辛万苦,万里寻夫来到山海关长城脚下。没想到得到的却是自己丈夫的身死噩耗,孟姜女悲痛欲绝,痛哭三天三夜。结果忽然长城倒塌800里,范喜良的尸体露了出来,孟姜女绝望之下投海殉情。

长城

这一悲惨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中华儿女,无数人为之动容。也使无数人对于那段黑暗的历史无比的憎恨,那么问题就来了,孟姜女哭长城在我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呢?千百年来对于这件事那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确有其事,孟姜女哭长城就是真实的故事。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件事是虚构的,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并且他们都认为这件事情实在太过荒诞,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孟姜女

有一种说法说出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虚构的原因,因为山海关长城是修筑于秦朝以后。秦始皇时期的长城只修到了山海关以北数百公里外,既然秦始皇时期山海关并没有长城,那么说孟姜女哭倒了山海关800里长城就纯属胡说八道啦!

另一种说法是孟姜女和范喜良夫妻二人就纯属杜撰的,是仿照春秋时期的一对夫妻的故事捏造出来的。春秋时期齐国伐卫国和晋国,后来回师攻打莒城时齐国大夫杞梁战死。杞梁的妻子出城迎接杞梁的尸骨,据说当时杞梁之妻就大哭了十天,城墙被她哭倒了一大片。后人以讹传讹把杞梁之妻编造成了孟姜女,把春秋时期的故事说成是秦朝的事情,从而慢慢的演绎成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杞梁血战

还有人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随着历史的风俗习惯不断地变化而演绎出来的,春秋时期盛行哭调,杞梁被后人演化成喜良,杞梁沙场上战死被人演化成喜良修长城累死,这都是悲剧的素材。到了西汉时期又盛行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之说,所以有人说杞梁之妻大哭十日是感动了天人才哭倒了一大片城墙。后来也被人编造成了孟姜女哭倒了800里长城,不得不说古代人编故事的能力真的是相当的出色,不得不令人佩服。

范喜良和工友由此可见,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一步步演化而来的,这件事情的真实性确实很小。毕竟要说一个女人直接就能哭到800里长城,实在太过荒诞,现在说出来恐怕也没有人会相信吧!还有把春秋时期的人说成是秦朝的人就更无法取信于人了,这分明是往秦始皇身上泼脏水啊!如果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被人虚构的,那么古代人民用白骨累累建造出来的长城却是真实的。不管怎么说我们要永远铭记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才建造出了今天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

梁祝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记载了梁、祝“二人尝同学”、“同冢”的故事。晚唐·张读的《宣宝志》有较详细的记载。到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带,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节。

梁山伯与祝英台包括马文才,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们之间的故事为历史真实事件。《元氏县志》里明确记载“在南佐村西北隅,书院路所经由也,桥西南塔有古冢,山水涨溢,冲击略不赛移,若有阴为封护者,相传为梁山伯祝英氏之墓。”

故事来源: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突然狂风大作,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扩展资料汝南流传的梁祝故事有头有尾,相当完整,情节和全国流传的普遍说法大致相仿,但是梁祝传说年代最早的版本,是西晋时期的。这里的传说不同于普遍说法的地方,即汝南版本中最为独特、最值得深究的部分。梁祝故事的主要情节在汝南都有相应的发生地,如梁山伯、祝英台的出生地,曹桥结拜的曹桥,梁祝同窗读书的红罗书院,祝英台被逼嫁的马庄,梁山伯、祝英台的坟墓。梁祝同窗共读却未合葬,梁祝墓分开而建,各有坟头。现汝南有梁祝读书的“台子寺”,也叫“红罗山”,传说这里曾有“红罗书院”。红罗山上传说中梁祝担水的井还在,井旁还有一块碑,上写“梁祝井”。

汝南版本讲的是西晋时期,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儿身。梁山伯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经过梁山伯坟时,提出下轿拜祭,趁人不备撞死在柳树前。

中原文化积淀深厚,民间文艺丰富活跃,中原腹地的汝南,自然更得文化风气之先。仅就汝南县马乡镇来说,豫剧、曲剧、越调、民歌等都在这里流传。这些地方艺术自然少不了演唱梁祝故事,如豫剧《梁山伯下山》、《梁山伯与祝英台》,曲剧《梁山伯攻书》、《梁山伯送友》,二夹弦《梁祝》、《红罗山》,越调《梁山伯送友》、《马文才迎亲》以及曲艺方面的河南坠子《英台下山》、《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弦书《英台担水》、《英台扑墓》等。

2005年12月,河南省汝南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2006年6月,“梁祝传说”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

《白蛇传》

白蛇传讲的是蛇妖白素珍和许仙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宋朝时的杭州、苏州及镇江等地。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对自己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白素贞设计与许仙在断桥相识,而后许仙爱上了美丽的白素贞,两人结亲。

白素贞经常用草药给村民治病,村民由是很感激许仙夫妇。他们过上和美的幸福生活。可是好景不长,金山寺住持法海告诉许仙白素贞其实是蛇妖欲破坏他们之间的感情。许仙将信将疑。为了确证妻子是不是妖怪许仙于是在端午时骗白素贞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形的白素贞却把许仙吓死了。

为了救许仙,白素贞不得不上天庭盗仙草灵芝来救活许仙。可是,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只好上金山寺要人,水漫金山以至于希望法海放人,但是金山下的百姓却遭了殃、生灵涂炭。最终,白素贞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与许仙永世不得相见。

历史渊源编辑初唐时,“金山寺和尚降白蛇”的原始传说就已在镇江萌芽。宋代,镇江民间已流传“白蛇传”的话本《雷峰塔》,故事的主体内容已基本形成。明代,曾在镇江丹徒做过儒学训导的冯梦龙在其编撰的拟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就对应了镇江当时的若干真实地名如针子桥、金山寺、五条巷、渡口码头等。古代的金山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四面环水,人称“浮玉”。山上香火缭绕,加之处于长江下游,潮涨潮落,形成了相当的神秘性,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清代方成培改编的《雷峰塔传奇》,就对“水漫金山寺”这一故事的高潮情节进行了详细描写。 [3]

文化特征编辑

内容架构故事说的是位于镇江长江中的金山上有个白龙洞,洞中有条美丽的白蛇,为报答青年许仙的救命之恩,在西湖与许仙结为夫妻。后白娘子夫妻在镇江五条街开了“保和堂”药店,施药济贫。不料这一切却惹怒了金山寺的方丈法海。法海要拆散白娘子与许仙这对恩爱的夫妻,设计于端午节以雄黄酒迫使白娘子现出原形,吓死许仙。白娘子与侍女小青勇盗仙草救活许仙。可是法海又将许仙骗至金山,使夫妻分离。白娘子水漫金山后,与许仙断桥相遇,再次和好如初。不料法海再度出现,用紫金钵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最后小青修炼数载,终于奋力轰倒雷峰塔,救出白娘子,实现了大团圆。

这个故事的基本情节完成于清代方成培改编的《雷峰塔传奇》。《雷峰塔传奇》主要情节发展到三十四节,故事中最大的突破是增加了能表现白娘子性格的“水斗”、“盗仙草”等情节,这些重要情节的发展与镇江有着密切关系。从此,有了“水漫金山寺”之说,既增加了故事的传奇性、浪漫色彩,又表现了白娘子的人情味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故事中妖气减弱,从白娘子与许仙的矛盾,改为白娘子与法海之间的斗争,故事情节也更明确地体现了民众的愿望。 [3]

艺术特征白蛇传传说凄美动人,具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写实与写意并重的艺术特色。其结构一线到底,符合中国人的艺术审美原则。 [3]

经过长期提炼升华而成的白娘子形象,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善良贤惠、精明能干、温柔和顺;二是大胆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充满乐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坚韧顽强,百折不挠,集中体现了民众的理想,从《白蛇传传说》故事的产生、流传、演进中.可以看出人民创作的伟大。 [4]

表现形式编辑白蛇传传说来源于民间关于蛇的传闻、蛇的图腾、蛇的信仰等等,从片言只语到敷衍成文,渐趋完整,其内容也由蛇吃人、到变成蛇妖迷惑人危害人、再到蛇人相恋、直至发展到表达追求爱情争取幸福自由。

作为民间文学的白蛇传传说,它是围绕“传说核”,主要运用口头语言讲述的方式,组成故事情节,反映角色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 [5]

传承保护编辑

传承价值故事反对邪恶,弘扬善举,追求婚姻自由的主题非常鲜明;情节奇曲跌宕,扣人心弦;其中的人物形象突出,善恶分明,尤其是女主人公白娘子身上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女性贤淑善良、坚贞不屈的精神之美。这些总体上体现了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白蛇传传说中还包含了相当多的社会生活内容,间接地反映了古代的许多民俗现象,如端午文化习俗等。整个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情感特征、审美取向及艺术创造力,具有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白蛇传传说作为中国优秀的民间文化瑰宝,它所包含的多方面信息价值,一直是人们探讨、研究的话题。

由于白蛇传传说的经典性,它对其他文化艺术样式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首先白蛇传传说和戏曲关系甚为密切。据1959年统计,中国各民族、各地区三百六十多个戏曲剧种和三百多个曲艺曲种对《白蛇传》进行了改编演出。全本中的许多折子戏成了某些剧种、曲种的经典保留剧目。如在京剧、昆剧、越剧、川剧等剧种中的《游湖》、《盗仙草》、《水斗》等都有出神入化的精彩表演;扬剧的《上金山》、《放许仙》和《断桥会》也极为精湛;扬州清曲的《水漫金山寺》也是其重点曲目。其次有关《白蛇传》的小说、演义的创作也从未间断。鲁迅先生在1935年和1936年,连续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两篇杂文。著名作家、戏剧家傅惜华、赵景深、田汉、戴不凡、阿英、张庚等,都写过不少有关《白蛇传》的文学作品和评论。著名作家张恨水和赵清阁于1955年和1956年分别创作通俗小说《白蛇传》。镇江市康新民、陈静也于1988年创作反映《白蛇传》的通俗小说《蛇恋》。 [3]

传承人物1890年出生的镇江人李志中系白蛇传传说在镇江的第一位实际可考的传承人。李志中讲的故事保持了口头文学语言生动活泼、情节引人入胜等特点,是当地有名的故事大王。他讲述的白蛇传传说,曾发表在《民间文学》上,后被选进《中华民族民间故事大系》和《中国民间故事选》、《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江苏卷》。李志中70年代病逝。

第二位传承人为1909年出生于宜兴的宗震名。他自幼受其父影响,喜欢讲故事,尤其擅讲白蛇传传说,其中以“泪漫金山寺”最有影响。他有六十多篇故事经整理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他于1990年病故。

第三位传承人为1912年出生于丹徒的倪双喜。倪双喜是唱山歌的能手,他在丹徒县山歌民歌演唱会上演唱的山歌号子《白蛇传》在镇江广泛流传,并发表在《中国歌谣集成·江苏卷》上。他于80年代病逝。

此后还有1909年出生的人称“故事篓子”的周广富,1900年出生的故事能手包季青等也都是讲《白蛇传》的代表性传承人。 [3]

保护措施关于对民间文学白蛇传传说的保护,镇江市做了大量的工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单位,镇江民问文化艺术馆已挖掘、收藏了众多有关白蛇传传说的原始资料,为研究和实施保护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此基础上,镇江市又先后举办了若干各种形式的与白蛇传传说有关的活动,创作了许多以白蛇传传说有关的各类作品。 [3]白蛇与许仙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到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四大民间传说: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故事图

四大民间传说: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故事图

孟姜女,秦始皇,万喜良,丈夫,长城,孟姜,修长城,大伙,民工,丫环,老两口,破庙,金山,人家,二老,亲事,亲人,后花园,员外,含着泪,地方,女儿,大娘,大嫂,天下,大浪,小姐,幽州,房东,棺椁

2020-05-20 #故事大全

四大民间传说: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故事图

四大民间传说: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故事图

孟姜女,秦始皇,万喜良,丈夫,长城,孟姜,修长城,大伙,民工,丫环,老两口,破庙,金山,人家,二老,亲事,亲人,后花园,员外,含着泪,地方,女儿,大娘,大嫂,天下,大浪,小姐,幽州,房东,棺椁

2020-05-28 #短篇故事

四大民间传说: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故事图

四大民间传说: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故事图

孟姜女,秦始皇,万喜良,丈夫,长城,孟姜,修长城,大伙,民工,丫环,老两口,破庙,金山,人家,二老,亲事,亲人,后花园,员外,含着泪,地方,女儿,大娘,大嫂,天下,大浪,小姐,幽州,房东,棺椁

2020-08-23 #长篇故事

四大民间传说: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故事图

四大民间传说: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故事图

孟姜女,秦始皇,万喜良,丈夫,长城,孟姜,修长城,大伙,民工,丫环,老两口,破庙,金山,人家,二老,亲事,亲人,后花园,员外,含着泪,地方,女儿,大娘,大嫂,天下,大浪,小姐,幽州,房东,棺椁

2020-08-28 #短篇故事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孟姜女 许仙 牛郎 织女 梁山伯 白娘子 祝英台 传说 法海 长城 范喜良 故事 保和堂 白素贞 两个孩子 小青 老牛 丈夫 四大 女子 民间 父母 白素 中国古代 牛郎织女 个人 天宫 娘子 工地 民工

2020-04-30 #故事会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孟姜女,许仙,牛郎,织女,梁山伯,白娘子,祝英台,传说,法海,长城,范喜良,故事,保和堂,白素贞,两个孩子,小青,老牛,丈夫,四大,女子,民间,父母,白素,中国古代,牛郎织女,个人,天宫,娘子,工地,民工

2020-05-05 #经典故事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孟姜女,许仙,牛郎,织女,梁山伯,白娘子,祝英台,传说,法海,长城,范喜良,故事,保和堂,白素贞,两个孩子,小青,老牛,丈夫,四大,女子,民间,父母,白素,中国古代,牛郎织女,个人,天宫,娘子,工地,民工

2020-05-07 #长篇故事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孟姜女,许仙,牛郎,织女,梁山伯,白娘子,祝英台,传说,法海,长城,范喜良,故事,保和堂,白素贞,两个孩子,小青,老牛,丈夫,四大,女子,民间,父母,白素,中国古代,牛郎织女,个人,天宫,娘子,工地,民工

2020-05-07 #小故事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孟姜女,许仙,牛郎,织女,梁山伯,白娘子,祝英台,传说,法海,长城,范喜良,故事,保和堂,白素贞,两个孩子,小青,老牛,丈夫,四大,女子,民间,父母,白素,中国古代,牛郎织女,个人,天宫,娘子,工地,民工

2020-05-11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