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

时间:2020-05-05 20:36:01

相关推荐

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恩施日报“人来人往”问恩施州城的很多地名的来历,恩施州城 附近的很多地名不是太熟悉,要从相关的地图核对地名,又要是查找 相符合的地方。下面 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恩施民间传说故事,希望能 帮到你们。五峰山莲花池的传说 施南城东的天池岭下,有一口莲花池,四周有五座山峰看守着。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焦土,很少人烟的地方。 有一年,东乡有个叫谭顺山的猎户,和父亲一起出山卖兽皮。刚 刚走到天池岭,忽然狂风大作,谭顺山一下子被卷到了空中。后来他 睁眼一看,自己躺在了一个松软的土堆上。 这时候已是半夜,四周黑蒙蒙的,谭顺山又饥又渴。他使劲爬起 来,猛然看见远处有一点亮光,金黄金黄格外耀眼。他跑去一看,却 见前面横着一口大塘,那金光是从水里面发出来的,把四周的山都照 得有点亮了。一时间,水中突然升起了一朵大莲花,扑鼻的香味不断 从水面飘来,四周原来光秃秃的山上,慢慢长起一片树林。过了一阵, 天渐渐亮了。 谭顺山又惊又喜,赶忙回头找父亲。找到父亲后,把昨夜看到的 奇事讲了一遍。父亲忙说:“这是神莲呀!” 他们回到山里,赶忙把 遇到神莲的事告诉了乡亲们,大家邀伙结伴去看神莲。后来,他们觉 得这个地方有灵气,干脆和一些乡亲把家搬到了天池岭下,人们辛勤 劳动,使这一带变成了五谷丰登的鱼米之乡。这事传到了施南府的于老爷耳里,这老爷心想:“把这神莲弄来 献给皇上,定能得个高官。”他赶忙派几个下人,化装成几个老百姓 的样子溜达到天池岭,乘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莲花偷偷地采走了。乡亲们不见了神莲,都非常着急,四周查访下落,于老爷生怕露 了马脚,于是栽赃谭顺山父子,把他们捆起来投到了塘中 hellip; hellip;以后,神莲的下落,七说八不一,有的说神莲化作了一团大火, 烧死了于老爷就腾云飞上了天;有的说,神莲又飞回了天池岭,化成 了五座山峰,保护着大水塘。居住在大水塘边上的人们,为了纪念神 莲就给自己的山寨取名为“莲花池”。周围的五座山峰就世世代代地 守护着这个神池。此后,这一带地方又变成了五谷丰登的鱼米之乡。龙洞河的神话传说 恩施城北有两个龙洞,洞里流出来的水四季不断。传说这水是从 东海流过来的。 在很古很古以前,恩施到处是一片焦土,老天爷不下雨,庄稼得 不到收,居住在这里的土著百姓,日子十分清贫。 在母猪岩附近,住着黄家两兄弟,哥哥叫大龙,弟弟叫小龙。兄 弟俩看到地里的禾苗枯黄,乡亲们个个焦愁,心里十分难过,便商议 去东海找龙王借水。兄弟俩告别了乡亲,背着干粮和草鞋就上路了。 干粮吃完了就吃野果,草鞋穿烂了就打赤脚,他们翻了七七四十九道 山,趟过了七七四十九条河,终于来到了东海边。 兄弟俩在海边转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下海的路,急得他两对大海高喊,“龙王开门!龙王开门!”海水总是翻着波浪,却不见一个虾兵 蟹将。忽然,从远处走来一个柱拐杖的白胡老汉,兄弟俩连忙上前请 教下海的门路。老人指着前面的一颗大榆树说:“你们在树上雷三拳, 在树根上拍三掌,大海就会开门让路。”说完就飘飘离去。兄弟俩按 照老人的指教行事,果然大海开了一条水路,兄弟俩直奔龙宫大殿, 拜见老龙王,把借水的事叙说了一遍。老龙王说,“东海离你们这里如此遥远,水不能流过去,要借水, 你们二人就变成龙,从海底钻个洞,直通你们家乡,我的海水才能给 你们。小伙子,为了家乡要水,你们变成龙后就永远变不成人了,愿 不愿意?”兄弟俩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了家乡要水,我们什么都不怕, 变什么都心甘情愿!”老龙王点点头说,“好吧你们把眼睛闭上。”兄 弟俩刚一闭眼睛,头上就长出一只角。老龙王指着海底的一块礁石, 叫兄弟俩朝着家乡的方向钻起洞来。钻呀,钻呀,也不知道钻了多少昼夜,也不知道钻了多少路程。 这天,小龙对大龙说:“哥哥,我们分开钻吧,钻两个洞口,水不是 流的更多一些吗?”大龙觉得弟弟的话有道理,于是,兄弟俩就分开 朝家乡的方向钻。钻呀,钻呀,忽然亮光一闪,洞钻穿了。大龙钻的 洞在母猪岩的北头,小龙钻的洞在母猪岩的南头,那滔滔不绝的海水, 从洞里哗哗地流出来了。从此恩施这带地方就变成了山明水秀的地 方。 乡亲们看到两股长流不断的水,却不见大龙和小龙回来,都怀念 他们兄弟俩,就给大洞取名为“大龙洞”, 小洞取名为“小龙洞”。“金子坝”由来的传说 “金子坝”古时又叫“巾子坝”,方圆二十余里。它的样子好像 一朵莲花,所以古人常称这里是“观音坐莲”。人杰地灵,风水宝地。 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有个姓秦的,一家七口,住在北边的山塝上。 那里的田地很肥沃,俗有“一籽落地,万颗归仓”之美誉。田上的飞 禽走兽也特别多。到了秋季后,秦家父子就在田边猎打野兽,有吃有 卖,年积月累,家里很富裕。 山塝外的人知道了,便邀伙结伴,找秦家父子带路猎兽。秦家父 子带着人们穿密林,攀藤葛,在荒林到处找。刚到林中,看见一群锦 鸡,便追赶捕捉。秦家父子在山塝上住习惯了,自然跑得最快,追赶 到“普陀岩”边,锦鸡不见了,却在岩边捡到一块金子。从此这里的 人们把这里称之为“金子坝”。 坝湾有个大财主,认为金子就是锦鸡变的,便一人暗在这一带找 金子。他在山塝找来找去,忽然又见到一群锦鸡,追到另一处岩边, 碰巧也捡到一块金子。他自然欢喜不尽。 财主很贪心,第二天又一人暗自上山寻找黄金,来到一处岩边, 又看到一块金子。刚要伸手去拿,突然岩边跳出一只黄额老虎,吓得 他不顾一切,跑往家去,财主被老虎吃掉。 财主的家人带着很多人到处寻找,财主没找到,却捡到了财主的 头巾,所以古人有时开玩笑说也叫“巾子坝”,这也点牵强附会。 其实“金子坝”,真是黄金地带,俗有“一籽落地,万谷归仓” 之美誉。这地方,古往今来,家家富裕,人人幸福。“母猪笼”的由来传说 在恩施州城南面有一个叫母猪笼的地方,古代称为穿洞大包。附 近有个财主,诡计多端。看见别人的钱财,他总要想方设法欺骗到手。 财主家有两个放猪娃,大的十三岁,小的十一岁,都是王宝城的 儿子。一天,财主的恶婆娘要他俩到穿洞河坡上去放猪。山高坡陡, 有几头猪儿溜滚到穿洞河里去了。 兄弟俩看见猪儿滚到河里去了,吓得哭了起来。财主知道后,火 冒三丈,狠狠地把兄弟俩毒打了一顿。财主骂道:“小杂种,滚回家 去,喊你大人来赔猪。不然,老子要你两个的狗命。” 王宝城见两个儿子浑身打得像猪肝,心如刀绞。王宝城没办法, 只得带着两个儿子到河坡上去找猪。他们来到穿洞大包,天快黑了。 忽然听到前面有猪叫声。他喜欢至极,以为是滚到河里的猪爬了起来。 走近一看,是一头母猪带着十几只小猪,站在他们前边。三人几乎同 时说:“哪家的猪?赶快赶回去。”多少声都无人应答。父子三人便不 再管那些猪,很扫兴地头也不回,直往回家的路上走。 说也奇怪,那群猪在后边也跟着他们来了。古人常言道,“猪来 穷,祸事到;狗来富,没事找”。王宝城觉得很不吉利。急忙向外边赶 猪,不管怎么撵,它们总是不走。王宝城想“人畜一般,天黑了,它 们就在这儿算了,反正明天有人来找。”要儿子捞捆稻草,铺在屋的 当头;又叫老伴提两桶潲水来喂它们,那猪吃了后相安无事地睡在草 上。 常言道,“惹了祸事多焦愁,逼人忧虑心烦闷”。这天晚上,全家没有睡好觉,鼓着眼睛等到天亮。天亮财主找上门来要赔猪,财主的 事难办呀。天刚亮,财主带着家丁,乘着娇子,来了。他老远就大吼大叫要 赔猪。若赔不起他们就放火烧茅草棚。那群猪就从屋的当头跑了出来, 站在外边,“咯哼咯哼”地叫。财主看见那些猪油光水滑,膘肥肉壮, 就说“有猪不赔,休想赖掉”。家丁们脚慌手乱地抢猪,抓了一大阵, 一头猪也没有逮住。财主拉开圈子围着抓,那些猪全部跑到轿子里去 了。财主赶快叫家丁把轿子抬起跑了。天快要黑了,王宝城一家更加忧愁起来,要是有人来找这群猪, 那不是祸上加祸吗?却说,财主的家丁们抬着装着猪的轿子使劲地跑,累得满头大汗。 母猪在轿子里乱拱乱撞,小猪又叫又跳。来到穿洞大包边,两头猪儿 从轿子里拱出来跑了。在一路的财主急忙喊,“”住轿,赶快抓猪”。 哪知轿子刚放下,那群猪全部跑到了穿洞大包上去了。财主和家丁们又到包上撵猪。那群猪,一会儿穿密林,一会儿钻 刺蓬,一会儿拱草笼,在包上东窜西窜,搞得他们身上撞起乌包,脸 上挂起了血口子,衣服刮破了,鞋子窜烂了。已经到了天黑,连一根 猪毛也没有抓到手。最后撵到大坑边,那群猪全部钻到了大坑里去了。财主不管三七 二十一,也跟着跳了下去,那些猪又拱又咬,财主大声喊救命,拼命 往坑上爬。刚爬到坑边,忽然草丛中有跳出一只大母猪,用嘴把财主 又拱到大坑里去了。财主的家丁们听到喊声,来到大坑边,只见大坑被大树包围的黑 压压的,像猪笼子一样,不知深浅,都不敢下去。他们借着月光一看, 有无数头猪把财主又撬又拱,又拖又咬,财主直滚到消水坑里死了。 后来,这里的村民就把这个大坑取名为“母猪笼”。“大龙潭”的传说 城外清江边上的大龙潭又叫打龙潭。从前,潭里住着一条孽龙, 吃饱了鱼虾,就在潭里兴风作浪,掀翻江中的船只,淹毁两岸的庄稼。 老百姓吃够了他的苦头,就去求山菩萨治龙。山菩萨说:“我管得了 山里管不了水里,没法治它。不过,听说它身上有三块反鳞,只要把 反鳞打掉,它就会变老实”。 谁也没有本事去打龙,孽龙照样为非作歹。年复一年,潭南岸出 了个姓柴的放牛娃,个子生得矮小,爹妈给他取名叫疙瘩。疙瘩三岁 能识地里百样草,六岁能辨山上千种树,九岁能和牯牛摔“抱滚”, 十二岁爬悬崖擒飞鼠。疙瘩见龙潭年年不得安宁,起誓要制服孽龙, 为民除害。 有一天,疙瘩出门放牛,见到三个人,一个是捕虎的,一个是捕 鸟的,一个是捕鱼的。疙瘩走到捕虎的人前面请教制服孽龙办法,捕 虎人说:“捕虎用陷阱,龙不走地上,我的办法没有用,你去问捕鸟 的”。捕鸟的人说:“捕鸟要下套子,龙不入山林,我的办法没有用, 你去问捕鱼的”。捕鱼的是个白胡老汉,正忙着做竹绷子炸鱼用具, 不理会疙瘩。 疙瘩不灰心,把牛撵上坡,回头帮老汉做竹绷子,边做边问,“您做的竹绷子捕多大的鱼?”老汉说:“小捕小鱼,大捕大鱼,箩筐大的 竹绷子,捕得龙大的鱼”。疙瘩一听,暗自高兴,连忙回家做了个箩 筐大的竹绷子。孽龙又出来作乱。摆摆尾巴,大水淹北岸;踢踢腿,大水淹南岸。 打个滚,潭里的石头飞上天,打得满山的房屋像米筛,满坡的良田成 石滩。疙瘩气红了眼,提起大竹绷子就往龙潭跑。孽龙见有人来闯龙 潭,张开血盆大嘴冲过来。孽龙看得真切,一下子将大竹绷子丢进龙 口。一拉绳子,大竹绷子撑住了龙的嘴。这时候的孽龙,好比强牛穿上鼻绳,天大的力气使不出来,疙瘩 乖乖地拉着沿潭跑。到了潭口沙滩上,疙瘩抽出牛鞭就打,打得孽龙 鳞片乱飞,磕头求饶,疙瘩才放过手。打这以后,孽龙再不敢兴妖作 怪,大龙潭一直风平浪静。“金鸭子”由来的传说 清江流经恩施州城东门的地方,名叫捡儿湾。不管哪年涨水,别 的地方都淹了,就是这里淹不到。据当地老辈子传说,在捡儿湾岩砍 下,有一只美丽的金鸭子。 清朝道光年间,施南府来了一位姓胡的知府。胡知府看中了捡儿 湾,便令人赶走百姓,把衙门建在那里。胡知府生性贪婪,把土著人 不当人。他仗着手中的大印,来不来就戳印捉人。满城的百姓对胡知 府的大印又恨又怕。 有一个田阿公,常在清江河里打鱼。胡知府限他每天交一筐清江 鱼,交不出来就捉去打屁股。田阿公无奈,只得每天早出晚归下河打 鱼。可因田阿公生了一场大病,有两天没能交鱼。胡知府就要盖印封 门收船。田阿公实在无法,只好驾船到捡儿湾的深水潭里去下网捕鱼。他 划着船儿,撒了一网又一网,竟连虾也没有捞到一个。太阳偏西,打 麻眼了,田阿公心里又急又气,就靠岩边撒下最后一网。他喘了口气, 然后慢慢地收网。心里七上八下的,担心又会落空,回去无法向官府 交鱼。他收着收着,觉得这一网很重,等网出水时,忽见水面上闪出 道道金光。急忙将网提到船上,仔细一看,是一只黄灿灿的金鸭子。他又惊又喜,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忽然,金鸭子开口讲话了, “老阿公,放了我吧,我会报答你的”。田阿公说,“要我放你好办, 可你得答应我一件事。”金鸭子说,“那样的事?”“帮我在水里赶出鱼 来,因我打不到鱼,知府老爷就会打我,还要盖印封我的茅屋,没收 我的小船”。说着,田阿公竟流下了眼泪。金鸭子点了点头说,“这好 办,我帮你”。田阿公连忙将金鸭子放入水中。金鸭子游了几步又转头说,“老 阿公,以后若有为难之事就找我,你只要在水里碰三下就行了”。一 眨眼,金鸭子不见了。田阿公还在愣神,渔船周围到处冒起泡泡来,还跃起了几条大鱼, 有一条竟还蹦到船上。田阿公高兴极了,连忙撒开网,每一网都是沉 甸甸的,不一会儿就打了好多好多的鱼。田阿公心里暗暗感谢金鸭子, 收了网,欢欢喜喜的划船回家了。 一连三天都是这样,不免引起了别人的注意。老实的田阿公就把遇到的稀奇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别人。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胡知 府耳里。一天下午,田阿公刚摇着小船靠了岸,过来两个衙役用铁链 子拴起他就走了。田阿公忙说,“差官老爷,我有鱼交呀”。一个衙役 恶狠狠地说,“今天不要鱼,知府大人要你”。不容分说,把他捆去见 胡知府。到了堂上,胡知府惊堂木“啪”的一拍,“老头,听说你在河里 见到一只金鸭子,是真的吗?”田阿公忙说,“小人不敢瞒”。胡知府 笑嘻嘻地道,“把金鸭子交出来,自有你的好处。否则,定要你进大 牢。”田阿公忙说,“大人,金鸭子是清江河里的神,我怎么弄得到。” 胡知府把眼睛一瞪,说:“放屁,限你三天,过期严办,退堂”。田阿公回到家里,心里想这下可闯了大祸,蒙了头不知怎办,嗨, 还是去找金鸭子想办法。第二天要黑的时候,田阿公划船来到老地方, 照金鸭子说的那样做,用石头在水里碰了三下。不一会儿,水面上哗 啦啦地一阵响,金鸭子果真来了。它问道,“阿公,找我有什么事?” 田阿公把自己为难之事告诉了金鸭子。金鸭子说:“这不难,把我带 去就是。不过,把我交给那些坏东西后,阿公要叫城里人赶快搬家, 不给衙门里的人说”。田阿公答应了。却说胡知府得到了金鸭子,嘴都喜歪了,忙叫人放了田阿公。田 阿公急忙挨家挨户催人搬家,老百姓搬到了高山上。当天夜里雷声大 作,从未见过的瓢泼大雨;清江像万马奔腾,大水一下漫上岸上来了。 胡知府正在书房里和小老婆欣赏金鸭子,水已进了衙门,一个浪头打 来,胡知府满身是水,他想跑,大水跟着他撵。小老婆抱着金鸭子, 吓得直打哆嗦。金鸭子突然开口说:“丢大印退水,丢大印退水”。胡 知府忙叫人拿出印来。金鸭子又说:“大印交我,大印交我”。胡知府 把大印交给了金鸭子,跳入洪水中不见了。水还在上涨,直到胡知府 的官帽从水里漂了起来,这水才渐渐消退。自那以后,清江边上的人就常去求金鸭子。至今注,本书 80 版, 娃娃们下河洗澡,还爱用石头在水里碰几下招呼它。“龙泉洞”的传说 恩施城外有个龙泉洞,又名“倒龙嵌”。在清朝嘉庆年间,龙泉 洞的地方大旱成灾。老百姓无吃无穿,只好找些草根、树皮充饥。 有一天,龙泉洞忽然涌出许多鱼虾来。人们非常高兴,就捉鱼捞 虾,维持生活。 当地有个财主,要霸占龙泉洞,不准百姓到这里挑水、捉鱼捞虾。 百姓质问他:“水是天生有的,鱼是地皮生的,为什么不许弄?”为了 活命,百姓还是到龙泉洞挑水、捉鱼捞虾。说也奇怪,百姓们去,平 安无事,可财主一到洞门前,洞内又叫又吼,泉水直翻,搞得财主惊 心胆颤。财主不敢去龙泉洞,却拦路抢劫老百姓的鱼虾。老百姓只好 等天黑以后,悄悄去挑水、捉鱼捞虾。 有户穷苦人家,只有父女两人。老汉叫向发森,女儿叫向英琴, 这天老汉摸去挑水、捉鱼,在回家路上被财主看见了,抢了鱼虾,倒 泼了泉水。向老汉昏倒在地上。 第二天早晨,向英琴把父亲背回家,就来到龙泉洞背水、捉鱼。 救父亲的活命要紧,财主带着凶帮赶来,又要抢夺。见向英琴长得美 貌,起了坏心,伸手拉住她,想侮辱她。向英琴大声呼救,又抓又咬。 这时岩洞里轰隆作响,“昂”的一声,飞出一条青龙来,青龙飞腾盘 旋,顿时天昏地暗。财主吓得骨软筋酥,瘫在地上,那些恶奴家丁也呆若木鸡,倒在 坡旁。青龙着地,口衔向英琴,送回家中,在老汉床前放下,随即吐 出一颗亮晶晶的宝珠,送给了父女。然后调转龙头,边往外飞,刚飞 到洞口,就筋疲力尽,落了下来。以后这洞就叫龙泉洞。“官王庙”与匾的故事 清朝同治年间,施南府出了个书法家,名叫李夺魁。据说,他写 的字在全国数一数二,曾受过皇上的嘉奖。 清朝末年,朝政腐败,买官卖爵成了风气。当时,买一个秀才的 名号,价高八百两银子。那年,湖广学台孔祥麟到施南府主考秀才。 一日,他上鳌脊山“文昌宫”游玩,见魁星楼前挂着一块匾,上书“秀 夺金鳌” 四字,是李夺魁的手笔,笔力遒劲,孔祥麟十分喜爱。说: “我看匾上的每一个字都值得一个秀才。”当时,随从的有四个富家 子弟听见了,半夜就把此匾偷走了,锯成四块送给了孔学台,孔学台 果然都让他们 “中”了秀才。 清朝,恩施州城关坡有个官王庙,一天官王庙落成,士绅们请李 夺魁写匾,照例先设酒宴招待他。李夺魁多喝了几杯,写匾时已经飘 飘然了,他带着醉意,挥笔写下了“义接桃圆”四个大字,就走了。 第二天,李夺魁酒醒了,又到关王庙去,匾已经做好,挂上去了。他 仔细一看,大呼“赶快取下来!”原来字写错了, “结”写成了“接”, “园” 写成了“圆”。 士绅们见字写得实在太好,舍不得取下来, 还是一直挂着那块错字匾。以后,有人请李夺魁写字,总是先用酒把他灌醉,因为他醉后写 的字,比醒时写得更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

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

财主,阿公,知府,疙瘩,兄弟俩,地方,绷子,王宝,传说,大印,清江,百姓,老汉,向英,那群,恩施,家丁,父亲,老百姓,轿子,人们,大龙,母猪,穿洞,金子,金子坝,乡亲们,东海,大包,大坑

2020-09-02

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

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

财主,阿公,知府,疙瘩,兄弟俩,地方,绷子,王宝,传说,大印,清江,百姓,老汉,向英,那群,恩施,家丁,父亲,老百姓,轿子,人们,大龙,母猪,穿洞,金子,金子坝,乡亲们,东海,大包,大坑

2020-09-03

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

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

财主,阿公,知府,兄弟俩,疙瘩,绷子,王宝,地方,大印,百姓,老汉,向英,那群,家丁,父亲,老百姓,轿子,人们,大龙,家乡,母猪,穿洞,金子,岩边,恩施,乡亲们,东海,大包,大坑,大水

2020-04-19

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

有关于恩施的民间传说故事

财主,阿公,知府,兄弟俩,疙瘩,绷子,王宝,地方,大印,百姓,老汉,向英,那群,家丁,父亲,老百姓,轿子,人们,大龙,家乡,母猪,穿洞,金子,岩边,恩施,乡亲们,东海,大包,大坑,大水

2020-04-19